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直面「住有所居」,中國釋放了怎樣的政策信號?

    直面「住有所居」,中國釋放了怎樣的政策信號?

    編者按:

    8月31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由住建部相關領導解答「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這一舉動釋放了怎樣的政策信號?持續了20多年的中國的房地產基本制度邏輯,是否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就此騰訊新聞「原子智庫」對話知名房地產評論人士、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在他看來,政府密集出台的這些涉房政策,就是要平衡經濟增長的速度和經濟風險,解決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但前提是將「房住不炒」落到實處。

    以下是訪談:

    提出「房住不炒」後,房價還在漲

    原子智庫:8月31日,國新辦召開「努力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新聞發布會。同日,住建部正式發布了《關於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距離之前的徵求意見稿出台不過21天。如此密集的政策,釋放了怎樣的信號?

    易憲容:目前,中國經濟最引人關注的問題之一就是房地產問題,其涉及到許多社會問題。

    首先,房地產是中國經濟能夠保證一定增速的支點之一。特別是一些三四線城市,現在還在拼命建房子。如果沒有房地產作為支點,經濟增速會全面放緩。

    其次,如果房地產出了問題,一定會傳導至金融,導致中國經濟面臨風險。

    再者,按現在的狀態發展下去,某些城市過高的房價,已經嚴重影響到社會收入分配。這是分配不公的一個最普遍途徑。許多大城市周邊的農村居民,在過去二十幾年的這輪房地產快速發展中,已經變成了富人。但其他地區想要進城的農民,財富水平和收入水平在整個社會中是偏低的。

    這個問題如何解決?從政府的角度講,密集出台的這些政策,就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平衡經濟增長的速度和經濟風險,解決社會分配不公的問題。但效果如何,仍有待觀察。

    2016年,政策上已經提出了「房住不炒」,房地產要成為消費產品而不是金融產品,要真正全面遏制房地產炒作。這個定位非常好,如果房地產市場成為消費品市場,與之相關的幾乎所有經濟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但在此之前,房地產已經成了以投機炒作為主導的市場,消費功能排到後面去了。所以,這次住建部發布會說,中國要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繼續全面落實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讓房地產市場未來更加平衡發展。政府希望這些政策能夠讓房地產市場平穩過度,成為健康的經濟。

    這個願望是非常好的,但仍需要注意一個問題:房地產市場從以投機為主導,過度到以消費為主導、「只住不炒」,根本點是要房價不斷下降,讓投機炒作的人無利可圖。但「房住不炒」的定位提出後,房價不僅沒有下調,而且還在快速上漲——即使這兩年受疫情影響,房價仍在上漲。現實情況跟政府希望達到的目標,差距還很大。

    原子智庫:中國房地產行業在經歷第一次房改之後,迎來了快速發展的20年,但也給樓市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在近期如此密集的政策推動下,房地產市場是否會面臨根本性的制度變革?是否會將房地產市場侷限在較有限的範圍,而主要發展非市場性的公共住房?

    易憲容:這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什麼?一個很簡單的邏輯:現在僅僅是房地產業,就佔了整個中國GDP的1/4以上;如果加上房地產拉動的相關產業,可能是百分之三四十,牽涉面如此之廣,強行調下來,幾乎不可能。

    其次,銀行業的發展也需要房地產貸款的支撐——目前個人房地產貸款達到了40萬億,一年就有1萬億的利潤。你說讓它調整,僅僅利益分配上就不可能。

    更重要的是,只要房價在上漲,各個城市的房地產開發就不會停止,甚至還會加快速度。現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偏遠的三四線城市,建了很多房子,但很多是空在那裏。但只要房價上漲,各個城市一定會千方百計的去建房,因為有利潤——儘管現在建房不是暴利了,而且利潤也不全留在開發商手中。但只要利潤很高,要房地產的勢頭縮下來,就幾乎不可能。前幾十年,幾乎所有的知名企業都涉足過房地產。比如青島的海爾、海信,哪家公司不在做大量的房地產開發。在「因城施策」的方針下,各城市一定會根據自己的最大利益,把自己的房地產市場做到最大。只要有利潤、只要房地產市場沒有真正回到以消費為主導的市場,只要購買住房仍是一個主要投資工具,「房住不炒」就無法落實。

    真正落實「房住不炒」要做什麼?要通過稅收政策,而不是以行政命令、信貸政策來控制——把炒房的利潤、房地產企業的暴利全部收起來。無利可圖時,就沒有人去炒房了。但現在就是不用稅收政策。因為房地產稅收政策,是對整個社會一個重大的利益關係調整。

    住建部發布會上講得很好,可以有保障性租賃住房,但這個比例是很小的。在一線城市,比如在北京、深圳,公租房佔比3%都不到。但在發達國家,比如德國,住房自有率是43%,租房率是57%。中國城鎮居民約89.56%居住在自有住房,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加在一起是10%,這個格局不調整,政策效果十分有限。

    原子智庫:利用稅收調節,是指儘快出台房地產稅等相關政策?

    易憲容:不僅僅是房地產稅,還有房地產交易所得稅、遺產稅、房地產控制稅等一系列稅。比如,國外人買得很多,導致房價上漲了,就應該出台房地產外國人購買稅,增加20%、25%的稅。利用稅收,真正把投機炒作擠出去,把它控制住,不讓住房成為賺錢的工具,讓房地產市場成為真正的消費市場。

    如何把7億農民納入城市住房體系

    原子智庫:就保障性住房而言,「新加坡模式」的住房制度會成為我們的參照目標麼?

    易憲容:任何一個模式在中國都已經沒有用了。為什麼?跟過去不一樣,中國現在城鎮居民住房自有率是89.56%,租房市場只剩下10%左右;未來一線城市的公租房、保障性住房,比例會大一些——保障性住房佔5%,租的住房佔10~15%,公租房、保障性住房等等加起來佔20%,可能是一個極限。(但這沒有包括農民工群體。因為農民工進城後所賺的工資,根本沒有能力在一線城市租好一點的房子,他們都租到城中村去了。)

    「新加坡模式」是:85%以上的居民都住在政府提供的公租屋、組屋裏,15%才是購買商品房。也就是說,真正去購買商品房的人比例非常小,跟中國相比是整個顛倒過來了。在自有住房率如此之高的情況下,中國怎麼去發展住房的「新加坡模式」?

    原子智庫:所以,現階段保障性租賃住房還難以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空間?

    易憲容:真正要讓市場改善,還是要切實落實「房住不炒」的定位。只有讓房價逐漸調整了、讓租房更便宜,農民工才有能力租到城市裏面。

    現在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是63.89%,但農民工住在城裏的,可能連5%的比例都達不到——也就是說,有7億農民在整個中國城市體系之外。如果把這7億人囊括在城市住房體系之內,中國房地產市場的量級有多大?當然前提是,如何讓房地產真正回歸到以消費主導的市場,用稅收政策把投機炒房擠出去。

    原子智庫:此次住建部發布會上重點提出,以保障性租賃住房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的階段性住房困難,然而對於很多國人而言,租房畢竟缺乏安全感。未來應如何推動租購同權、保障性住房承租人優先購買等政策?

    易憲容:這個問題很簡單:並不是年輕人、中國人喜歡買房,關鍵是買房以後,不僅可以讓內心感到安全,還可以升值。如果買房要花很大的代價,且不再升值,同時租房比買房更發達,年輕人一定不買房。

    現在政策的基點,一方面是讓房價不跌,另一方面又要解決中低收入群體的居住問題,所以肯定會做一些公租房、開發租賃市場。但成功的概率可能不是很高。因為,此前像貝殼、萬科的租賃房模式,全部失敗了。企業利用政府政策,在短期內謀取更多的利潤,實際上坑的是租賃者。

    現在由政府發展租賃住房,要想達到實際效果,一定要回到「房住不炒」的定位。

    原子智庫: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選址、保障對象、配租/配售過程,如何確保公正公平?

    易憲容:從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來講,其用地應該放在商品房土地中拍賣,而不是單獨一塊一塊的地。如果保障性住房是單獨的地塊,那可能好的地段全是商品房、高價房,讓所謂的富人住;差的地方做保障房,讓低收入人群住。

    這方面其實是有成熟的模式:土地拍賣時就規定清楚,其中比如20~30%是保障性住房,讓房地產開發商去做,腐敗、尋租等就會減少。如果單獨把一塊一塊地定位為(租賃性、保障性住房),房子質量做的很差,容積率很高,最後坑的是政府。

    解決學區房問題 先把炒作暴利打掉

    原子智庫:此次住建部發布會還提出,老舊城區不能大拆大建,而要有機更新,且城市更新不能以地產商為主導。這意味着什麼?會有哪些影響?

    易憲容:大拆大建是早幾年的開發模式,現在政策從方向改變是對的,改革這些是好事。大城市現在要拆、要建的,已經不多了。對於老的住房,不是不可以拆,關鍵是要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果這塊地拆遷出來真的使整個效益提高,每方都滿意,這樣做也很好;但如果是零和博弈就不行了。

    原子智庫:中國已經步入城鎮化中後期,城市更新已經成為推動城市結構優化的重要抓手。然而我們觀察到,很多城鎮地區在完成改造之後,各種基礎設施都相當完備,但仍然吸引不到商家和客源,這種情況如何解決?

    易憲容:現在優化城市發展,最大的問題出在哪裏?就是整個社會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是傳統經濟跟數字經濟的差別。我們以前做的是傳統工業化經濟條件下的城市規劃發展,但現在數字經濟下,發展變化了。比如,過去工業化時代,建了很多商場,考慮的是多豪華、怎麼吸引更多人;現在建起來後沒用了,人家購物根本不進商場。僅僅通過智能化優化,實際效果會十分有限。

    那怎麼辦?第一,還是要讓房地產市場回到以消費為主導的市場,真正讓城市化進程成為農民的市民化。第二,很多商業一定要改住宅,有些可以改成廉租公寓,讓年輕人能夠很低價的住進這些房子。

    原子智庫:近期各地有關中小學大學區制度和教師輪崗制度的消息不絕於耳,我們看到了國家對整治學區房亂象的決心。但學區房真的會就此消失麼?在您看來,整治學區房問題還需要哪些必要手段?

    易憲容:「學區房」核心是什麼?不是學區好壞,是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不均衡。這在全世界是普遍現象,但為什麼其他國家沒有學區房問題?「學區房」問題的核心,是房地產投機炒作來獲得暴利,然後就拼命地炒。如果房地產炒作掙不了錢,誰還炒啊?所以,解決學區房,核心就是要通過各種稅收把房地產炒作的暴利打掉。

    現在教育部出台規定,大家都盯着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區域性不平等。這是問題,但不是最重要的問題。

    原子智庫:近年來的政策調控對房地產行業產生一定影響,未來房地產企業應當如何轉型?房地產市場是否將進入以舊改為主的後房地產時代?

    易憲容:不可能的。這麼多年,大家天天說轉型,但近十年來房地產企業的數量從來沒少過——雖然每年都有兩三百家兼併、調整,但對整個行業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有兩個概念,大家必須清楚:首先,房地產企業轉型的數量有多少,佔整個行業的比例是不是增加了?房地產的銷售量、銷售額,是不是下降了?目前,這兩個都沒有。

    其次,房地產的價格是不是下跌了?沒有。只要房地產市場的價格不下跌,要讓房企減少,幾乎是不可能的。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