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奢華營銷,隱私泄露,遭工信部通報,易車如何上演退市後的瘋狂?

    奢華營銷,隱私泄露,遭工信部通報,易車如何上演退市後的瘋狂?

    易車為何遲遲不願按工信部通報進行整改?對用户權益漠視和侵害的根源又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對內外隱患重重、問題不斷的易車而言,這只是眾多浮出水面隱患的一種。

    去年11月初,「中國汽車行業赴美上市第一股 」易車,在虧損多年後,選擇私有化退市,投入騰訊懷抱。

    8月18日,易車與浙江衛視聯合舉辦818晚會,首次通過電視晚會形式,以一種別樣方式重回外界關注視野——根據多家媒體報道,為這場晚會,易車不惜一擲萬金,花費5000萬包機邀請媒體,享用均價數萬歐元的羅曼尼康帝天價紅酒和拳頭大的鮑魚海鮮,盡享「奢華體驗」……在嘉賓陣容上,邀請眾多流量明星助陣,甚至周杰倫也作為神秘嘉賓壓軸登場。

    「對私有化後的易車而言,處境並不樂觀,因此想通過加入晚會陣營,帶來一些聲量或者流量。」一位業內觀察人士表示,作為汽車垂直內容平台,易車商業模式核心一直是較為直觀的網路流量模式,也就是用營銷吸引用户流量,再通過和汽車銷售商的合作,收取廣告費用,進行流量變現。

    這樣的流量增長和商業模式,同樣容易迷失,最為明顯的,就是對用户權益的漠視和侵害。8月18日,電視晚會「營銷」當天,易車就因「違規調用通信錄和地理位置權限」再次被工信部通報。

    據「極點商業」不完全統計顯示,自易車私有化以來,已多次因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訊息被工信部點名:去年10月27日,工信部通報2020年第五批侵害用户權益行為的APP,其中包括易車;去年11月8日, 工信部通報易車等131款APP未完成整改。加上最近通報,易車短短几個月內已被三次工信部通報點名。

    不過,儘管被工信部多次點名通報,但易車對用户權益卻仍未重視,甚至是越來越漠視——最近,就有越來越多的用户投訴易車涉嫌泄露個人訊息,遭遇眾多騷擾電話,可見一斑。

    易車為何遲遲不願按工信部通報進行整改?對用户權益漠視和侵害的根源又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對內外隱患重重、問題不斷的易車而言,用户投訴、工信部的點名,只是眾多浮出水面隱患的一種。

    工信部通報後,個人訊息仍頻頻在易車「裸奔」

    在易車APP註冊後,「瀾瀾」(化名)發現自己陷入了無盡煩惱中。

    「只是在易車APP上看了下底價,每天就接到來自全國各地無數汽車經銷商騷擾電話的轟炸,接通後,全部自稱是易車網提供的號碼。」8月27日,瀾瀾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台「黑貓投訴」反映,希望自己能恢復正常生活。

    同日,平台將投訴分配給易車,易車回覆稱進行了處理。不過,「瀾瀾」的簡單訴求看上去難以實現:截至目前,每天收到的騷擾電話依舊。

    黑貓投訴平台截圖(極點商業提供)

    類似「瀾瀾」懷疑遭易車用户訊息泄露並非個例 。僅僅在黑貓投訴平台,目前關於易車的投訴量為222起,另外微博、貼吧等平台,類似投訴可以追溯到很多年前。

    從「極點商業」統計來看,大部分投訴原因和「瀾瀾」一樣,在易車註冊後,就被眾多汽車經銷商電話騷擾。甚至,有的用户並未註冊,僅僅是下載過易車APP,就接到了各種售車電話。

    「自從下載並瀏覽易車APP後,總接到賣車推銷電話,幾乎每天都有。」同樣是在8月27日,一位用户在黑貓投訴反映:希望相關部門制止。

    另一位用户也在8月24日投訴:「不小心點了易車低價查詢,第二天十幾個(騷擾)電話。」該用户對此煩不勝煩,他認為易車上個人訊息完全沒有隱私,處於「裸奔」狀態,「不想再有騷擾電話過來。」

    更誇張的問題是,並非所有遭遇「騷擾電話」的用户,就一定下載過易車APP,而是通過不明途徑獲取用户個人訊息。

    「未在易車註冊過,但一直有汽車經銷商打我電話。這兩天上百個經銷商打電話過來,詢問都說是易車網看到的。」7月16日,一位用户在投訴時懷疑,不知易車網是從何處獲得其個人訊息,又如何泄露給他人。

    工信部的多次通報,某種程度上可以為用户解惑:易車App在未經用户允許的情況下獲取用户隱私訊息,包括通信錄和地理位置。

    (極點商業提供)

    易車涉嫌的個人訊息泄露,不僅是買家,還有賣家。一位用户稱,他在易車APP留下手機號碼,查看自己車輛價值。之後有易車人員聯繫他,詢問是否賣車。在明確表示不賣車之後,收到眾多其他車商、貸款人員電話,「之前從未有過,詢問得知仍然是從易車網得來的手機號。」

    遺憾的是,儘管根據《通信短訊息服務管理規定》,短訊息服務提供者、短訊息內容提供者未經用户同意或者請求,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短訊息。但截至目前,從用户絕大多數反饋情況來看,即便在與易車客服溝通後,仍不會有解決辦法。

    「我已卸載了易車APP,以後也不會再用了。」近日,來自重慶的何先生也反映稱,不堪忍受騷擾電話後,他選擇向易車平台投訴,對方表示將會提醒汽車供應商。但事實上,騷擾依舊。

    對汽車經銷商為何會「騷擾」用户問題,易車客服的解釋是,只有註冊用户使用易車「立即查詢」、「獲取底價」功能向汽車經銷商諮詢,易車才會告知4S店或經銷商聯繫用户。當用户投訴「經銷商電話騷擾」後,平台會事先內部篩查,知會經銷商停止電話騷擾行為。

    黑貓投訴平台截圖(極點商業提供)

    因此,在給用户發送的短信中,易車如此「規定」:在詢價後,若非本人詢價可回覆「FBR」,30天內不會有經銷商獲得用户詢價訊息。

    顯然,事實並非如此。有用户就明確表示,收到易車上述短信,即便多次回覆「FBR」,仍然不斷收到多個汽車4S店工作人員打來的騷擾電話。

    商業模式單一,「流量焦慮症」越來越深

    2021年1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訊息保護法》就將施行。維護個人訊息安全,從此邁入法治化軌道。易車是否可能改變當前用户投訴頻頻、工信部多次點名通報的現狀?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會是一個相當艱難的過程。「對易車而言,用户最有用的訊息就是通信錄,也就是為其貢獻營收的銷售線索。」

    流量是易車的生存根基,這毋庸置疑。但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易車還有一個很大問題,相比汽車之家、懂車帝等友商,易車網依託自身內容的引流能力並不強。Usertracker數據也顯示,在月度總有效使用時間、用户總有效使用時長等關鍵指標上,易車APP不如汽車之家、懂車帝,行業墊底。

    Usertracker數據(極點商業提供)

    一直以來,經銷商軟件開發商起家的易車,流量主要來自第三方渠道購買。2011年6月,易車開始與百度阿拉丁合作,花費2.5億買流量。攜程、360、UC等過億級別的流量入口,都是易車採購對象。2019年,易車又與分眾合作,全天24小時在全國54個城市電梯、地鐵、公交車、電視裏,播放由沈騰代言的「買車不吃虧,上易車價格全知道」洗腦廣告。

    今年8.18晚會的大手筆投入,主要目的,仍是試圖通過營銷,獲取更多流量帶動收入增長。

    大量流量採買的結果是易車營銷成本過大。2015年到2019年,易車營銷費用率分別為74.60%、59.20%、69.24%、60.22%、66.59%。2014-2018年,易車營銷費用從12.6億漲到了63.7億。2020年上半年,易車營銷費用合計為42.55億元,同期收入則為36.94億元,營銷費用率暴漲到了115%。

    (極點商業提供)

    從行業來看,易車在營銷端投入力度明顯高於其他選手。相比之下,研發費用卻不斷下降,2015年到2019年,易車研發費用率分別為7.78%、7.92%、6.46%、5.78%、5.67%。

    最關鍵的問題是,對易車而言,流量留存並不理想,並未帶動銷售的增長,反而使虧損缺口越來越大。

    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到2019年五年時間裏,易車陷入連年虧損的泥淖,累計虧損已經達到26.73億元。2020年上半年,易車在收入按年下降33%的情況下,虧損卻大幅擴大至12.01億,較2019年同期虧損增加10.88億。

    「易車廣告服務、交易服務在行業內競爭力不夠,當流量池潛力見底,易車內容短板被暴露得很徹底。」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表示,汽車之家核心優勢是堅持以產品為核心,通過社區運營管理和內容留住C端用户。懂車帝主打娛樂和視頻內容,有着字節流量加持。相比之下,易車雖然一度試圖通過營銷加大C端用户的留存和黏性,但效果並不明顯。

    商業模式多年來停滯不前,讓易車增長面對行業其他選手,顯得後繼無力。一個明顯對比是,因為獲客成本昂貴,盈利難以看到希望,2017年3月,易車市值為18億美元,汽車之家市值為36億美元。到2020年10月私有化退市時,易車市值不如汽車之家十分之一。

    運營成本高、流量變現率低、生態商業模式落後等等問題,讓易車在去年選擇私有化退市(實際上按易車經營狀況,已經處於美國強制退市邊緣),投入大股東騰訊的懷抱。

    彼時,有觀察人士就認為,易車期望加入微信九宮格,在財務、流量上獲得扶持,改變窘迫的現狀。甚至,渴望像拼多多、京東、美團點評、唯品會、貝殼找房那樣,在騰訊流量傾斜下實現跨越式發展。

    不過,現實是易車至今沒成為微信九宮格的一員,其面臨的流量問題也未緩解;增長乏力、現金流困難、虧損嚴重等問題也未明顯改善。反而是面對工信部多次通報點名、用户大量投訴,卻遲遲未整改到位,表明易車患上的「流量焦慮症」越來越深。

    重重問題,內部管理是最大禍首?

    商業模式單一之外,導致易車私有化後,隱患越來越多,甚至罔顧工信部多次點名通報的其他重要原因是什麼?

    「內部管理混亂,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一位熟悉易車的業內人士表示,去年11月易車完成私有化,但從去年12月起,易車就因「內鬥奪權之爭」被推上風口浪尖,截至目前風波仍未停息。

    風波始於去年12月,易車子公司新意互動董事長曲偉海召開「一人董事會」,以易車存在「抽逃出資」為由,解除易車股東資格,罷免易車委派的兩位董事。

    公開訊息顯示,易車創立於2000年,新意互動成立於2002年。新意互動曾是易車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為汽車行業提供數字營銷解決方案。

    2017年初,易車對新意互動管理團隊實施股權激勵,團隊持股比例從0增至30%。2020年下半年起,雙方就新意互動經營發展產生重大分歧,對新意互動的控制權之爭逐漸升級。

    在曲偉海召開「一人董事會」後,易車方面組織召開了新意互動臨時董事會會議,決議罷免曲偉海的新意互動董事長及總經理職位。並任命孔祥志為新意互動新任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聘任張宏宇為新意互動新任總經理。

    今年4月14日,易車對外表示,已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司法解散子公司新意互動。作為應對,新意互動則回應稱,易車惡意散布「司法解散」謠言,破壞新意互動生產經營為由,已向公安機關報案。

    值得一提的是,《法治周末》此前的一篇調查報道,再次讓外界看到了易車內部的管理混亂——易車為新意互動「聘任」的張宏宇,是一起「走私普通物品罪」刑事案件的服刑人員,截至目前正處於緩刑考驗期。《公司法》明確要求,「被判處刑罰,執行期滿未逾五年」不得擔任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企查查顯示,曲偉海目前仍為新意互動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處於「緩刑期」的張宏宇未出現在高管名單之中。

    截至目前,雙方「互撕」糾紛仍未有結束跡象,甚至已越來越偏離理性的軌道。

    可以肯定的是,對任何一家企業而言,這種曠日持久的內鬥,影響將是長期而且多方面。首先會拖累企業業績,會對企業品牌形象形成負面影響,同時,員工、客户、合作伙伴的權益與訴求,也容易被忽視甚至無視。

    上海新梅、西藏藥業、雷士照明等多案例,都可以是易車的前車之鑑。在上述企業內鬥期間,業績口碑都一路下滑——易車被工信部多次點名通報,用户投訴量增加,正是從內部爭鬥曝光那時開始。

    此外,易車高度易依賴的另一上市子公司——汽車金融板塊易鑫集團,也長期深陷高額虧損和各種漩渦。根據最新財報,易鑫集團2021年上半年的總收入為14.16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16.24億元按年減少13%。

    易鑫集團最賺錢的業務板塊是融資租賃。跟其他網路汽車交易平台一樣,易鑫集團難逃汽車金融業務監管紅線,多次被消費者維權。僅僅在黑貓投訴,易鑫集團投訴量為712次,涉及高利貸、砍頭息、暴力催收、陰陽合同、收費不明,以及抵押貸款變融資租賃等等問題。

    在熟悉易車的業內人士看來,上述重重隱患和問題背後,實際上是以CEO張序安為首的高管團隊,拿着天價年薪,不僅未能更好帶領企業向前發展,反而讓易車陷入泥沼。

    2006年初,張序安以財務副總裁身份加入易車,後來晉升為CFO。2016年,擔任易車總裁、易鑫CEO。2018年,李斌宣佈辭去CEO後,張序安成為易車、易鑫雙CEO。

    張序安為外界所關注,更多是因為其天價年薪引發的激烈爭議。2018年,美國調查公司標普全球市場情報結果顯示,張序安位列2017年亞洲高薪第二名,年薪達到1.13億美元(包含股份及津貼在內的總額),約合7.79億元人民幣。

    作為參考,張序安的薪酬,是恒大集團CEO夏海鈞(第三位)的近2.5倍,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第九位)的6倍。

    CEO之所以獲得天價年薪,是因為企業股東和投資人最初認為,CEO個人所得和企業成長息息相關,「拿到更高薪之後,CEO就會更加認真盡責地工作,更好帶領企業向前發展。」

    不過,近年來外界對這一現象的批評聲越來越大——因為拿到天價年薪的CEO,在公司貢獻上遠不如想象中那麼大。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的一項研究就顯示,那些為CEO提供更高總體薪酬並賦予他們大量股權激勵的公司,持續表現欠佳。

    另外,MSCI還得出了CEO薪資過高有礙企業健康發展的論斷。「薪酬應該更好地與真實業績掛鈎,過去十年裏,很多首席執行官盡享高薪,而團隊、員工們卻並沒有相應的回報,收入差急劇擴大。」「薪酬過高CEO排行榜」報告作者羅莎娜·蘭迪斯·韋弗也指出,CEO天價年薪,公司業務發展舉步維艱,容易引發內部團隊、員工、市場對企業透明度管理、未來發展走向的不安情緒。

    從易車、易鑫最近幾年發展來看,符合上述論斷——張序安年薪高達1.13億美元的同時,易車、易鑫發展不如人意,連連虧損,演變為內部權益爭鬥。有業內人士此前就表示,張序安年薪過高,正是易車與新意互動糾紛原因之一,「子公司管理團隊,為自己權益考慮,也在情理之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9年,就有自稱易車財務結算部的內部人士在「脈脈」發帖,稱主管領導利用職務之便報銷個人消費、家庭旅遊費等費用,金額高達86萬元。

    高管團隊對企業未來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汽車行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大背景下,對易車而言,如果不改變當前內部混亂現狀,那麼更好保護用户個人訊息也就根本無從談起,其他問題也只會越來越多,埋下更多隨時可能引爆的「地雷」。

    1年前,易車還有私有化這條退路。但現在二次上市無望,內憂外患之下,易車在張序安的帶領下,又將何去何從?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