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奢侈品電商生意不好做了?

    奢侈品電商生意不好做了?

    曾經的「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寺庫近來也遇到了麻煩。奢侈品電商平台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

    等了兩個月都沒有收到寺庫回款,袁華記不清打了多少個維權電話。

    4月中旬,浙江湖州人袁華在寺庫平台上寄售了一塊名錶,根據平台規則,商品售出後30個工作日內回款,也就是6月30日前收到貨款。但直到今天,袁華都沒收到賣表的3000多元。「一直沒有消息,客服說財務很忙,打工商電話投訴,人家建議我們去上訴。」

    寺庫曾是 「中國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公司成立於2008年7月,2017年9月赴美上市。今年1月11日,寺庫發布聲明稱,收到創始人李日學的私有化要約,寺庫擬以每股3.27美元的價格私有化,而這個價格較當初寺庫2017年上市時的發行價縮水了接近75%。上市四年後,截至9月3日收盤,寺庫的股價僅為1.73美元,較發行價已跌去了87%。

    奢侈品電商平台生意,也越來越不好做了?

    不滿的消費者和供應商們

    陳光是寺庫的老用户,但是她發現,近來寺庫平台上多數商品都處於「貨源吃緊」的狀態。陳光說,她於8月4日在寺庫平台上購買了3件化妝品,一直等到8月底平台還遲遲未發貨。經她詢問,客服給出的回應是「沒貨了」。陳光立即申請了退款,但客服卻以「系統改造升級」為由,並未受理她的退款申請。

    陳光告訴《財經天下》周刊,現在她購買的兩件300元以內的商品已經成功退款,但最貴的一件商品——1500元左右的口紅至今仍未退款。「具體時間和原因客服也沒有告訴我。」陳光說。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寺庫不予退款」的相關投訴已經達到了252條,大多數投訴時間集中在近兩個月。

    而針對這些情況,寺庫客服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商品配送已經在陸續催促安排,由於海外疫情情況嚴峻,配送時效受到影響。」但對這些商品何時發貨、何時退款,如何補償用户,寺庫平台目前並未給出具體回應和解決方案。

    與寺庫產生罅隙的還有供應商。2020年下半年入駐寺庫的供應商文宇告訴《財經天下》周刊,她還沒迎來自家品牌發展的爆發期,就被平台拖欠了近50萬元的貨款。

    據了解,供應商與寺庫平台簽訂的合同規定,貨款的結算周期是「N+1」,比如說,8月的銷售額,平台會在9月20日之前進行結算。「寺庫的貨款結算跟其他電商平台不一樣,我們將貨掛在寺庫自營的品牌店鋪當中,用户購買付款後,錢是直接打在了寺庫的賬户裏,之後平台再和我們結算。」文宇說。

    但據文宇透露,自她入駐該平台以來,幾乎從未準時收到過結算貨款。於是今年年初,文宇決定退店。「貨款結算不了,退店流程也走不了,我之前交了5萬元的保證金給平台,現在也拿不到。」文宇說,至於貨款何時結算、平台內部究竟出現了何種問題,寺庫也並未給她一個正式的回應。

    據《第一財經》報道,從今年年初開始,許多寺庫平台商家再未收到貨款;對此寺庫表示,正在針對現有供應商進行優化組合,制定新的合作標準,將特別小型商家以及服務質量不達標的商家進行陸續整理,將所有財務流程清理清晰誤後,陸續將與不合作的商家進行清算付款。

    據《第一財經》報道,有供應商稱,寺庫給了一個辦法「金融結算」,即商家貨款以金融貸款形式給到供應商,再由寺庫向金融機構還款。但有供應商擔憂,這是以商家名義貸款,仍然存在風險;也有供應商反映寺庫沒有及時還款,導致利息增加。寺庫對此向《第一財經》回應表示,根據商家反饋的付款時間從8月底調整到9月底,需要額外支付利息的問題,寺庫第一時間針對此情況進行核實,明確這期間產生的多餘利息,均由寺庫承擔,此內容也均已與商家溝通;具體調整原因為,供應商金融公司內部系統升級,將原有的35天的還款時間統一調整為90天,故導致供應商的付款時間有所延長。

    而寺庫在回應《財經天下》周刊時稱,是「商家惡意抹黑寺庫」,已發律師函。相關負責人表示,寺庫方面已向法院起訴,目前公司現金流正常,沒有拖欠供應商貨款的情況,商城運營也一切正常。

    一名寺庫內部工作人員向《財經天下》周刊解釋稱,此次供應商事件因8月26日被曝光的80萬元行政處罰一事而起。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檢查中發現,寺庫平台某款洗護套裝中,商品詳情頁標註的功效為特殊用品化妝品,但經核查該商品尚未屬於特殊用品化妝品,因此予以罰款。

    「在和供應商簽合同之前,我們就有過協議規定,如果他們上架違規商品時,我們是要向他們追責,由他們來承擔所有責任。」寺庫方面稱,查詢該供應商在平台中的貨款後,發現該供應商所剩貨款不足80萬元,因此才扣押了該供應商的剩餘貨款,近期已經將部分扣押貨款進行返回,現在扣押該供應商貨款數目為40萬元。

    但據知情人士稱,討要「貨款」的不只一個供應商。在一個名為「寺庫-還錢」的微信群中,有200餘名供應商。但寺庫對此否認。

    寺庫的「轉型」努力

    寺庫成立於2008年,最初是以線下的二手奢侈品寄賣為主,之後業務重心開始向奢侈品新品銷售轉移。2011年,寺庫建立了第一家線下奢侈品體驗店。

    到了2012年,奢侈品電商經歷了一輪大洗牌。與寺庫同時成立的平台如尊尚網、新浪奢品、品聚網等陸續從市場中消失。

    2017年9月,頂着「奢侈品電商第一股」的光環,寺庫登陸納斯達克。但上市首日寺庫股價就跌破13美元的發行價,由開盤時的12.1美元一路下跌,當日報收10美元,較發行價下跌了23%。

    2019年,另一頭部奢侈品電商平台尚品網突然破產清算,寺庫成為了行業內的倖存者。而資本市場也一度對這個行業並不看好。從2018年下半年至今,寺庫的股價一路呈下行趨勢,截至9月3日收盤,寺庫的股價僅為1.73美元,市值1.22億美元。

    Choice數據顯示,2018年至2019年,寺庫的淨利潤分別為1.79億元、1.61億元;2020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0.14億元。在2020年第三季度,寺庫的總營收為13.73億元,按年下滑29.3%;淨利潤為2175萬元,按月出現247.7%的增幅,但按年仍然下滑了64.3%。

    在電商行業分析師李成東看來,寺庫作為垂直電商平台,在奢侈品品牌與消費者之間扮演着「中間商」的角色,導致了它無法獲取過高的毛利率。上市至今,寺庫的毛利率最高在2019年第一季度達到過21.1%,此後每個季度都未超過20%。

    目前,寺庫並未公布2020年全年財報以及2021年上半年財報。業界有聲音認為,這或許和寺庫準備私有化退市相關。但是一旦私有化退市完成,這意味着,寺庫的美股上市旅程,將以市值縮水超過70%的慘淡狀況收場。「供需不平衡,企業搞不定供應鏈,也無法滿足用户,勢必出現這樣的結果。」李成東認為。

    曾經試圖依靠疫情實現逆勢增長的寺庫,在2020年6月與趣店「抱團取暖」,發展奢侈品電商品牌「萬里目」,趣店宣佈以至多1億美元認購了寺庫28.9%的股份,成為了寺庫第一大股東。不過半年後,寺庫就宣佈以每股3.27美元私有化,對照當時每股9.8美元的買入價,趣店這筆投資浮虧66%。

    寺庫的活躍用户增長也在放緩。2020年第三季度,寺庫的活躍用户數僅為52萬,增速也未出現改善。寺庫的活躍用户數按年增速在2018年第二季度為97.6%,但到了2019年第四季度,這一數據已經下滑至50.9%;尤其是2020年,活躍用户數增速大幅度放緩,去年第一季度直接下滑至11.5%,而到了第三季度,已經下滑至7.5%。

    直播和補貼成為了奢侈品電商吸引用户的「法寶」。2020年12月,寺庫計劃在北京啟動直播基地,可以同時容納300位主播。據寺庫官方透露,寺庫奢侈品直播業務月交易額近億元,站內直播單場最高銷售近200萬元。

    此外,寺庫還與快手進行了合作,在去年快手「616品質購物節」的寺庫奢侈品專場中,5個多小時的直播最終帶來了1.05億元的成交額。

    去年「618」期間,寺庫還推出了「瓜分2億元獎金」活動拉動活躍用户量。只是比起其他平台動輒百億的補貼金額來,寺庫的2億元未免顯得有些「小氣」了。根據財報顯示,截至去年6月,寺庫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限制性現金12.03億元;而到9月,寺庫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和限制性現金為7.94億元。由此看來,「補貼」玩法對於寺庫而言壓力也未免太大了。

    寺庫也意識到了奢侈品電商發展的瓶頸。從2013年左右寺庫CEO李日學就曾強調,寺庫並不只是奢侈品電商 ,而是定位於高端消費服務平台,並開始將業務拓展到服裝名包、珠寶首飾、美妝護膚等多個品類上。

    寺庫上市後,開始圍繞高端消費和新零售場景進行戰略佈局。2017年11月,寺庫啟動了「5+2+1」戰略,在青島、長沙、杭州、廈門、天津五大城市新增五家線下體驗中心,並與兩大高端定製酒店合作;此外,還以品牌直簽的合作形式,引進了一批品牌旗艦店。

    寺庫也曾放下姿態,進攻下沉市場。2018年,正處於社交電商發展的風口期,寺庫在當年6月推出了社交電商「庫店」,主要覆蓋的品類包括食品生鮮、百貨家居、美妝護膚等。上線6個月後,庫店的店主數量達到了10萬人,平台GMV突破了1億元。不過,在2019年下半年後,庫店就鮮被外界提及。

    在近幾年,寺庫致力於佈局「精品生活方式」生態。根據財報,目前寺庫旗下已有寺庫商業、寺庫金融、寺庫智能和寺庫社群四個板塊。但在目前,奢侈品銷售在寺庫的總營收中佔比仍達到90%。

    為了提高業績,在今年7月的在寺庫十三周年慶上,創始人李日學還宣佈集團啟動新戰略,在全國範圍內通過直營加盟、聯合合夥人等形式開設超過300家新零售門店「城市第三空間」,為會員提供二手寄賣、養護、鑑定、私人訂製等專業服務。而這一最新動作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

    奢侈品電商生意難做?

    奢侈品電商在國內的發展緩慢,與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購買習慣相關。對於價格昂貴的奢侈品,大多數消費者仍然認為在線下實體店交易更具有「安全感」。根據騰訊廣告發布的《2020中國奢侈品消費者數字行為洞察報告》顯示,在2019年有超過80%的中國消費者在購買奢侈品時會選擇線上研究、線下購買的「理性」方式。

    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後,貝恩諮詢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近23%,只有中國市場的奢侈品消費逆勢上揚48%,銷售額有望突破3460億元。這對於寺庫來說,是一個扭轉局面的契機。而隨着線下奢侈品門店業務紛紛受到疫情的影響,天貓、京東等電商平台也逐步與奢侈品品牌們開展合作,將奢侈品新「賣場」轉移到綜合電商平台上,但這也無形中給奢侈品垂直電商們帶來了新的壓力。

    但李成東透露,奢侈品品牌商們對線上業務也仍不是太「感冒」。

    要客研究院院長周婷表示,阿里和京東在奢侈品領域投入都不少,但合作品牌也不多,「砸重金很難獲得品牌青睞」。一位觀察人士透露,這個圈子講究貴族文化,不是錢可以隨便撬動的。

    新入局者更是成為炮灰。趣店去年高調推出萬里目奢侈品電商項目,號稱要投入百億補貼,但今年7月,萬里目被傳出開始清庫存,人員已經分流到其他項目。從今年二季度財報看,趣店仍依賴現金貸收入,不過整體銷售收入鋭減92%,銷售佣金收入減少37%,趣店解釋稱主要與萬里目電商平台銷售下滑有關。

    此外,「如何保真」對整個奢侈品電商行業來說也都是「靈魂叩問」。國內假貨一般分為「山寨假貨」和「走私水貨」,周婷稱其早年曾做過調研,發現國內線上奢侈品的假貨率高達80%,就連先驅者走秀網也栽在走私貨源上。「如果品牌給你授權,價格肯定高,但電商客群看重價格,部分企業就不得不進水貨,1件真品配10件水貨才有利潤。」一位從業人士稱。

    貨品鑑定也有難度,品牌只鑑定從正規門店購買的商品,雖然萬里目等平台推出自己的鑑定服務,但周婷發現,目前的通用鑑定手段都不是奢侈品行業公認的標準,這也為製假提供了土壤。

    為什麼奢侈品電商很難做出一定規模?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認為,奢侈品數量少、產品少,這和電商天然追求規模的屬性相悖,「京東有幾年狂推奢侈品,後面就不太推了,因為量上不去。」

    同時,莊帥認為,奢侈品電商行業發展面臨最大的問題在於,消費者在平台上消費沒有「滿足感」。根源上,奢侈品用户更加註重體驗和服務,注重物慾之上的精神享受,這讓奢侈品消費天然倚重線下場景,但這又是電商形式很難滿足的。即便在疫情嚴重的2020年也是如此,波士頓諮詢公司和騰訊營銷觀察曾給出報告,顯示疫情平穩後中國奢侈品線上購買升到30%,但這一數據側面印證,線下依舊是奢侈品消費的主流渠道。

    (註:袁華、陳光、文宇為化名)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