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順豐「1元簽收費」之困:淨利潤暴跌80%,低價戰火燒至後院

    順豐「1元簽收費」之困:淨利潤暴跌80%,低價戰火燒至後院

    順豐再一次因為收費問題而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近日,話題#順豐回應簽收確認加一元錢#迅速衝至微博熱搜榜第一名,截至「鞭牛士」發稿,該話題共產生了3.8億次閲讀,有近7000人參與討論,其中「都不送上樓還收的費越來越多」「順豐這是窮瘋了吧」「店大欺客」「變相漲價」等吐槽聲不絕於耳。不過也有較為理性的聲音,認為「沒問題吧,默認沒勾選,用户可以自主選擇」。

    讓順豐再一次成為眾矢之的起因發生在9月10日。一位用户在使用「順豐速運+」微信公眾號寄快遞時,發現順豐提供了一項價值1元的「簽收確認」增值服務,該用户認為順豐的行為已侵害了其合法權益,遂向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反映了這一情況。

    對此,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指出,順豐推出的「簽收確認」增值服務實則是快遞企業應盡的法定義務。順豐擅自把「簽收確認」從應盡的法定服務內容中拆分出來,涉嫌巧立名目收費,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

    事實上,為了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對快遞業的監督管理,於2018年5月施行的《快遞暫行條例》便明確規定了快遞企業的法定義務: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輿論仍在持續發酵,順豐很快針對此事進行了回應。一位順豐相關負責人表示:「口令簽收的密碼必須由收件方轉發委託人,方可投遞交付,因而可以有效避免快件錯投或妥投後的交易糾紛。」

    他同時表示,「該增值服務也是目前快遞行業中的通行做法」。

    順豐的回應顯然沒能服眾。根據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在文章中設置的投票調查結果,截至目前,有超過93%的消費者認為收取「簽收確認」費並不合理。

    針對順豐收費問題的質疑聲一浪高過了一浪。《北京青年報》在一篇文章中評論道:「如果所有快遞企業都這麼做,只能說明該行業存在普遍亂收費問題,這是快遞行業不按法規規定出牌,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又一亂象。」

    順豐在「巧立名目」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這已經不是順豐第一次「抖機靈」了。

    早在2019年10月,順豐智能快遞櫃業務豐巢就曾因「誘導收費」而陷入到爭議之中。

    根據用户投訴,當快遞在豐巢快遞櫃中存放超過7小時後,屏幕上的取件頁面便會彈出打賞1元錢的二維碼,而「跳過讚賞」按鈕則被設計成灰色,並放置在頁面最底部不顯眼的位置,讓用户誤以為只有「打賞」才能取出快遞。

    豐巢這種頗具心機的行為,被解讀為「吃相過於難看」。在如山倒般的負面輿論面前,豐巢回應稱,此舉是為了鼓勵用户在收到取件碼後儘快取出,以促進快遞櫃資源的高效利用。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偷偷摸摸地賺錢。」一位快遞從業者向「鞭牛士」吐槽道,「智能快遞櫃作為快遞配送的一種新形態,是受到國家政策鼓勵的,商業行為無需耍心機,更無需遮遮掩掩。」

    豐巢也意識到來「暗的」行不通,於是改為來「明的」。

    2020年4月,豐巢宣佈進入「會員時代」。會員用户可以享受寄件折扣和超時服務,而非會員用户超過12小時後開始收費,超時後每12小時收費0.5元,3元封頂。

    「為了進一步提升用户服務,同時優化資源的利用效率。」豐巢在公告中如是解釋。不過豐巢的解釋顯然沒有任何用處,用户幾乎一邊倒,群起而攻之。

    反對豐巢的情緒在杭州一小區拔除豐巢快遞櫃電源後達到高潮,隨後,上海、成都等地的一些小區紛紛貼出停用豐巢快遞櫃的告示,其中,僅上海就有近百個小區參與了對豐巢快遞櫃的抵制。山東、江蘇、浙江和福建等地的監管部門陸續發聲,指出快遞入櫃需收件人同意。

    因為收費問題屢被用户詬病,但豐巢仍堅持一條道走到黑的原因,則指向了其難以填補的虧損黑洞。

    根據順豐披露的部分數據,2016年,豐巢總營收為2255萬元,淨虧損為2.5億元;2017年,總營收為3.08億元,淨虧損為3.85億元;2018年前5個月,總營收為2.88億元,淨虧損為2.49億元;2019年,總營收為16.14億元,虧損為7.81億元;2020年前3個季度,總營收為14.6億元,淨虧損為8.46億元。縱向來看,這些年豐巢一直深陷虧損泥潭,而且隨着總營收擴大,其虧損也在不斷增加。

    另一個原因則是豐巢的投入成本居高不下。快遞櫃的成本主要涉及硬件成本、維護成本以及場地費用三大塊,一組櫃體成本在1.8萬到6萬元之間不等,運維成本則與快遞櫃數量掛鈎,而場地費用一般也要在7000元到1萬元之間不等。

    上述從業者向「鞭牛士」透露,場地費用約佔運營成本的40%以上,而維護成本會隨着快遞櫃鋪設面的擴大而水漲船高,並且快遞櫃也做不到滿負荷運行,通常情況下,其使用率僅有70%左右,「虧損在所難免」。

    根據順豐2020年年報,豐巢已覆蓋200座城市,網點佈局從2019年的17萬組增長至28萬組,覆蓋消費者也從2019年的2億人增長至3.5億人。另據順豐2021年上半年財報,豐巢的網點佈局已擴張至30餘萬組。

    事實上,為了平衡因為擴張而帶來的虧損不斷增加的問題,豐巢一直也在探索除收寄件、廣告和社區團購之外的多元化業務,但就目前來看,其多元化業務探索似乎並不成功,豐巢不僅沒有扭轉虧損局面,反而因為收費問題敗壞了路人緣。談及現階段豐巢的情況,該從業者總結道:「騎虎難下,戰略性虧損,跑通盈利模式依舊漫長且艱難。」

    「簽收確認」費用背後:業績低迷,淨利潤暴跌80%

    順豐變成了放大版的豐巢。

    因為收取「簽收確認」費用而被用户口誅筆伐之後,順豐的業績也成為了被關注的焦點之一。

    2020年,順豐曾交出了一份出色的財報:總營收為1539.87億元,按年增長37.25%;淨利潤為73.26億元,按年增26.39%。尤其是順豐的淨利潤,幾乎可以比肩三通一達的淨利潤之和,可謂十分亮眼。

    但進入2021年之後,一些情況發生了改變。4月22日,順豐發布了2021年一季度財報。根據財報,其總營收為426.2億元,按年增長27.07%;淨利潤為-9.89億元,按年下滑209.01%。

    這是一份沒激起太多水花的財報,因為各方的心理建設早在十幾天前就已經完成了。4月8日,順豐公布了2021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預計淨利潤虧損9億元至11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預計虧損10億元至12億元,而在疫情肆虐的去年同一時期,順豐盈利了8.32億元。

    資本市場的反應最為劇烈。業績預告公布的次日,順豐股價一度陷入跌停,總市值蒸發368億元,甚至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簡直難以置信,這個虧損實在說不通」,有人在相關話題下面評論道,然後附帶了一個震驚的表情。

    一直持續盈利的順豐為何突然虧損?順豐方面解釋稱,一是正在為拓展新業務、提升產能規模和服務時效加大投入,所涉及的領域包括快運、豐網、同城急送、倉網的網絡建設、中轉場自動化建設、對場站和線路的網絡融合調整;二是補貼方面成本的提升,為響應「原地過年」和「春節不打烊」,順豐加大了對春節期間在崗人員的補貼。

    二季度,順豐還是沒能在下坡路上及時剎住車。8月22日,順豐披露2021年上半年財報。根據財報,總營收為883.44億元,按年增長24.2%;淨利潤為7.6億元,按年下降79.8%;扣非淨利潤為-4.77億元,按年下滑113.85%。

    上述從業者指出,成本投入增加及價格偏低的經濟快遞產品佔比提升,是順豐上半年淨利潤暴跌近八成的主要原因。

    根據財報,順豐上半年的業務量為51.3億票,按年增長40.4%。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撐起高增速的並非是利潤豐厚的時效快遞,而是價廉量大的經濟快遞。2021年上半年,順豐的時效快遞增速只有6.5%,而經濟快遞增速卻高達69.2%,雖然帶動了業務量增長,但副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即順豐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18.7%下降至10.1%。

    另一個原因則指向了順豐當前仍處在資源投入和經營轉型升級期。「高投入後由於產能利用率仍需爬坡,順豐短期成本端承壓。同時四網融通項目仍處在初期,實現資源融通互補、網絡效益改善仍需時日。」安信證券表示。

    一位快遞行業人士分析認為,目前順豐的業績低迷,同時處於轉型期,因而對於資金的需求比較大,收取「簽收確認」費用只是一種嘗試拓展營收渠道的方式,但如果把法定義務當成增值服務收費,不僅效果會適得其反,而且還會降低順豐品牌在用户心中的信任感。

    快遞行業難逃價格戰,順豐能否「脱困」?

    在外部,價格競爭是順豐不得不面臨的另一個難題。

    根據各家快遞企業發布的7月經營簡報,從單票收入按年增長情況來看,目前快遞行業依然處於低價競爭當中。其中,7月單票收入下滑最多的順豐,按年下滑10.69%,其次是申通,按年下滑7.08%,最後是圓通,按年下滑6.33%。相比之下,韻達的單票收入則按年增長1.49%。

    如果縱向對比一下,從2月至7月,順豐的單票收入一直維持在16元以下,而去年同期,其單票收入還在18元左右。

    「這意味着快遞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為了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快遞企業只能以低價吸引用户,導致單票收入逐漸下滑的情況出現。」上述行業人士告訴「鞭牛士」,「想要從同行手裏搶客户,最簡單有效的措施就是價格戰,就連行業龍頭順豐也不能倖免。」

    這場價格競爭最早始於中通。2012年,中通以低價策略迅速搶佔了不少市場份額,併成功躋身於快遞巨頭之列。效仿者在8年後到來,2020年3月,極兔以同樣的方式半路殺出,並迅速野蠻生長,隨之而來的是,幾乎所有的快遞企業都被迫捲入到了這場價格競爭中來。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6月、9月、10月、「雙11」以及2021年年初,極兔的日單量分別達到了500萬單、800萬單、1000萬單、1500萬單和2000萬單。這距離極兔入局中國市場不過一年時間,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通達到這一規模卻用了整整16年。

    低價是極兔攻城略地的殺手鐧。據上述從業者透露,極兔的快遞單件派送費一般比當地四通一達最高便宜0.5元,而省外快遞寄出則最高便宜5元左右。去年「雙11」期間,極兔甚至喊出了「義烏0.8元發全國」的超低價,大幅低於行業公認的1.4元成本價。

    事實上,直麪價格競爭難題的不只有順豐,中通也深受其害。根據中通2021年半年報,其總營收為73.25億元,按年增長14.4%;毛利潤為16.736 億元,按年下降5.4%;淨利潤為12.72億元,按年下降12.5%。

    對此,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表示:「不必要的低價虧損件或以利潤換取短期市場份額增長的做法既非明智也不可持續。」

    「價格戰無論在什麼行業都是一條捷徑,但燒錢畢竟是不可持續的,價格競爭帶來的一大弊端就是服務質量難以保證,造成市場混亂。」上述行業人士直言,「現階段,快遞行業依然難以擺脱價格競爭,順豐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而且快遞企業的利潤空間正不斷被壓縮,平均利潤率已下降到3%至5%左右,如果要真正改善快遞行業當前的困境,一方面需要政策強有力的干預,另一方面則需要快遞企業儘快轉型,提升效率,拓寬營收渠道。」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