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從孟晚舟和華為事件看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

    從孟晚舟和華為事件看中美貿易摩擦的本質

    據新華社消息,經中國政府不懈努力,當地時間9月24日,孟晚舟女士已經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離開加拿大,即將回到祖國,並與家人團聚。滯留加拿大近三年,孟晚舟終於獲釋放回國。當地時間9月24日下午(香港時間凌晨),孟晚舟通過線上連線方式在美國紐約東區法院出庭,與紐約東區聯邦檢察官辦公室和美國司法部達成延遲起訴協議(DPA),美國司法部隨即通知加拿大司法部長:美國撤回引渡孟晚舟的請求。

    作為中國高科技旗艦企業,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在炮火中挺進,沒有被打垮。這次我們不僅沒被打垮,反而被打醒了。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具有長期性和嚴峻性,這是打着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我們最好的應對是市場化導向的改革開放。科技要自立自強,解決「卡脖子」難題,擁抱全球化。

    華為和榮耀的員工是和平年代的戰士,為家園和榮譽而戰。沒有傷痕累累,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除了勝利,我們已經無路可走。

    偉大復興之路並不平坦。必將英雄輩出,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

    中美貿易摩擦:原因、本質及展望

    自2018年初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至科技、金融、地緣、意識形態等領域,雖然打打停停,多次談判並簽署貿易協定,但我們始終要清醒地認識到貿易協定並非美方的底牌和訴求,美方試圖通過貿易戰收取關稅利益並讓製造業迴流美國,通過科技戰遏制中國創新活力,通過金融戰獲得更多打擊中國經濟的手段,通過地緣戰搞亂中國及周邊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通過輿論戰混淆是非欺騙世界人民,最根本也是最本質的是遏制中國崛起、維護美國霸權,這就是底牌。

    具體來看,在經貿領域,美對華加徵關稅規模不斷擴大、稅率不斷提高,簽署《美加墨自貿協定》設置「毒丸條款」針對中國。

    在金融領域,美國發起對中資銀行的調查,強行認定中國為「匯率操縱國」,近期又有阻止中資企業赴美上市、禁止美國養老基金投資中國市場、將人民幣匯率納入到談判協議的計劃。

    在科技領域,美國禁售、打壓華為、海康、大華等高科技企業,彰顯遏制中國高科技意圖。

    地緣政治領域,美國對中國開展了三個層面的打壓:插手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事務挑戰主權及領土完整;制裁對華相對友好的國家,間接挑戰中國海外經濟和政治利益;削弱並污名化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在國際組織與規則領域,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和發展中國家地位等,單方面施壓WTO修改國際規則,在其現實利益被觸犯時,甚至打破其自身建立的體系。

    在國際輿論領域,美國基本把控傳統媒體、新興社交媒體輿論,聯合盟友共同詆譭中國國際形象,抹黑中國「一帶一路」倡議。

    隨着中國經濟崛起、中美產業分工從互補走向競爭以及中美在價值觀、意識形態、國家治理上的差異愈發凸顯,美國政界對中國的看法發生重大轉變,鷹派言論不斷抬頭,部分美方人士認為中國是政治上的威權主義、經濟上的國家資本主義、貿易上的重商主義、國際關係上的新擴張主義,是對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的全面挑戰。中國經濟崛起挑戰美國經濟霸權,中國進軍高科技挑戰美國高科技壟斷地位,中國重商主義挑戰美國貿易規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挑戰美國地緣政治,中國發展模式挑戰美國意識形態和西方文明。

    中美貿易摩擦從狹義到廣義有四個層次:縮減貿易逆差、實現公平貿易的結構性改革、霸權國家對新興大國的戰略遏制、冷戰思維的意識形態對抗。縮減貿易逆差可以通過雙邊努力階段性緩解,但如果美方單方面要求中國做出調整,而不徹底改變自身高消費低儲蓄模式、對華高科技產品出口限制、美元囂張的超發特權等根本性問題,美國的貿易逆差不可能從根本上削減,無非是類似當年美日貿易戰之後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從日本轉移到中國,未來再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在實現公平貿易的結構性改革方面,中國可以做出積極改革,這也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但是,這些都難以滿足美方戰略遏制中國高科技升級和大國崛起的意圖。

    中美貿易摩擦無異於最好的清醒劑,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金融服務、大學教育、軍事實力等領域與美國的巨大差距;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在減少投資限制、降低關稅、保護產權、國企改革等領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美關係從合作共贏走向競爭合作甚至戰略遏制;必須堅定不移地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保持戰略定力。

    同時,我們也要清晰深刻地認識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優勢,只要能推動市場化導向的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國有全球最大的統一市場(近14億人口),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4億人群);中國的城鎮化進程距離發達國家仍有20個百分點的空間,潛力巨大;中國的勞動力資源近9億人,就業人員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高素質人才有1.7億人,每年大學畢業生有800多萬人,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新一輪改革開放將開啟新周期,釋放巨大活力。

    在中美貿易摩擦初期,主流媒體和市場一度流行,「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兒去,壞也壞不到哪兒去」「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影響不大」等觀點。但是,我們在一開始鮮明提出:「中美貿易摩擦具有長期性和日益嚴峻性」「這是打着貿易保護主義旗號的遏制」「中美貿易摩擦,我方最好的應對是以更大決心更大勇氣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冷靜和戰略定力」。

    美國真正的問題不是中國,而是自己,如何解決民粹主義、過度消費模式、貧富差距太大、特里芬難題等。20世紀80年代美國成功遏制日本崛起、維持經濟霸權的主要原因,不是美日貿易戰本身,而是里根供給側改革和沃爾克遏制通脹的成功。

    中國真正的問題也不是美國,而是自己,是如何建設高水平的市場經濟和開放體制,貿易戰本質上是改革戰。

    更深層次來看,中國需要制定新的立國戰略。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受益於兩大清晰的立國戰略:對內改革開放,對外韜光養晦。今天的中國正處於戰略轉型期,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新的立國戰略問題,即面對未來政治經濟社會形勢演化趨勢以及世界領導權更迭,確定一種對我有利的長遠戰略定位,類似當年英國的大陸均勢、美國的孤立主義和中國當年的韜光養晦。中國對內的立國戰略十分清晰,即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對外方面,中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是中美關係,中美關係的本質是新興崛起大國與在位霸權國家的關係模式問題,即選擇韜晦孤立、競爭對抗還是合作追隨。從過去幾百年新興大國崛起的歷史來看,當前中國所面臨的貿易戰、經濟戰、資源戰、金融戰等都是無法避免、必須面對的。但是今天的中美關係,跟過去英德、英美、美日、美蘇的關係不盡相同,既不是英德、美蘇那種你死我活的全面競爭對抗關係,也不是英美那種同種同源的合作追隨、順位接班關係,更多的是競爭合作關係。因此,中國需要在美國回歸到本國利益優先的霸權思維大背景下,樹立並宣揚一種對全世界人民具有廣泛吸引力的美好願景和先進文明;在美國回歸貿易保護主義的大背景下,以更加開放大氣的姿態走向世界;在美國四面開戰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建立與東南亞、歐洲、日韓、中亞等的自由貿易體系以實現合作共贏;歷史是有規律的,凡是不斷吸收外部文明成果、不斷學習進步的國家,就會不斷強大;凡是故步自封、阻礙時代潮流的國家,不管多強大,都必將走向衰敗。

    從歷史和國際經驗看,中美大博弈最終無非四大結局。1)中國被遏制,美國維持世界霸權,如美日貿易戰。2)中美脱鈎,形成兩大對立陣營,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如美蘇對峙。3)中美合作共治,形成以中美為核心的G2集團,如德法推動歐洲一體化。4)中國崛起,美國衰落,如歷史上大部分的霸權國家與新興崛起大國。只要中國保持戰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堅定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沒有什麼能阻擋中國的偉大復興。中國應儘量避免中美關係走向第一種和第二種結局,而儘量將中美關係向中美共治、中國崛起的第三、四種結局努力。美國絕不會拱手將世界霸權的主導權主動讓出與中國共治或接受中國崛起、美國衰落,因此中美大博弈仍將具有長期性和全面性。

    我們十多年前從事「大國興衰的世紀性規律與中國崛起面臨的挑戰及未來」相關研究。自美國大選開始,我們便系統研究並持續跟蹤美國經濟社會發展背景、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背後的經濟社會基礎、美國各界對華態度和戰略轉變、特朗普和拜登新政主張及進展等。

    只有深入研究大國興衰的世紀性規律、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抬頭的經濟社會背景、中美關係演變歷程和趨勢,清醒認識特朗普新政的核心訴求和底牌,才能避免戰略誤判,放棄幻想,着眼長遠,沉着應對(參考《全球貿易摩擦與大國興衰》,任澤平、羅志恆等著,人民出版社)。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