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兩大動向與歐美有關,目標直指中國!可能影響未來15年

    兩大動向與歐美有關,目標直指中國!可能影響未來15年

    狼真的來了。

    這一次,我們說的不是美國。

    10月初結束的中美第三次高端對話,傳遞出了一些緩和的跡象——美國決定以「針對性關稅豁免」的形式取消部分特朗普時代加徵的關稅。

    人們相信,超預期的通脹加供應鏈瓶頸……讓美國不得不暫時放低身段。

    中國遇到的麻煩或許更棘手。

    比如綿延全國22省區的限電,讓龐大的製造業不得不忍受「開一停五」或「開一停一」的煎熬,部分地區對居民限電更讓人想起了缺電時代。

    最近還有兩個極其重要的動向,它們可能會影響中國未來15年:

    一個是中國國慶假期剛過,沃爾瑪突然宣佈將其全球供應商業務部從中國搬到印度。

    作為全球最大的生活消費品銷售公司,很難相信這一決定是出於商業考慮。印度現在遠不是一個合格的供應者,脱鈎的陰霾依然是中國經濟未來最大的困擾之一。

    另一個是9月下旬發布的《歐盟企業在中國建議書》中提到的,缺乏足夠的清潔能源,將成為歐洲企業在中國投資和經營的最大挑戰。

    清潔能源問題其實跟全球「淨零碳排放」的目標緊密相關。歐盟企業提出的問題,帶有普遍性,碳排放問題有可能會成為新一輪貿易壁壘和貿易戰的藉口。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即將在英國的格拉斯哥拉開帷幕,全球領導人將會齊聚一堂,評估我們要如何兑現巴黎氣候協定中的承諾,以確保我們創造零碳未來。

    近期,中國和許多其他國家都公布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新的宏偉目標,這將是COP26的關鍵議題。

    減碳正成為大國博弈的新手段,如果中國不能迎頭跟上,相當一部分產業就會離開中國。貿易戰疊加減碳,有點雪上加霜的感覺。

    現代經濟是複雜精妙的體系。

    限電,直接原因是缺煤,間接原因是「減碳減排」,開工不足可能會讓中國四季度經濟數據不那麼靚麗。

    而未來如果歐美拿清潔能源說事,用碳關稅築起壁壘,其持續影響可能遠超限電。到那時,中國經濟又將何去何從?

    幸運的是,對於碳中和可能給經濟帶來的嚴峻挑戰,中國已經有了一整套的解決方案。很多企業的探索已經走在全球前列。

    中國,又一次站在歷史分界線上

    中國人難免有這樣的疑惑,中國發現並使用煤炭的歷史很悠久,但第一次工業革命為什麼沒在中國發生?

    說來也並不複雜。能源建構世界經濟、歷史的關鍵不在能源本身,而在你利用它的方式。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關鍵路徑是:棉紡織業-蒸汽機-煤炭。

    那時候,棉布是最大的流通商品。在中國歷史的記錄中,1840年前,棉布的流通額相當於絲綢、茶葉和鹽的總和。

    說起來,荷蘭比中國更該遺憾。當時荷蘭才是最發達的經濟體,其造船、工業、金融、航運等產業都是數一數二,但荷蘭這些產業似乎都服務於從亞洲採購,完美錯過激發工業革命的契機。

    只有英國一心琢磨着如何提高紡織機械的效率,如何用機器替代傳統動力,如何把衣服賣到全世界。蒸汽機被改進了再改進,終於英國紡織業僅靠動力帶來的效率提升這一項優勢,就碾壓全球。

    蒸汽機的動力源於煤炭,曼徹斯特因為最靠近產煤區而史冊留名。到1860年,英國鋼、鐵、煤的產量佔世界60%,工業總產值佔全球的五分之二,成為第一個「世界工廠」。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關鍵路徑是:汽車-內燃機-石油。

    19世紀下半葉,煤油嶄露頭角,只是製取麻煩。當1901年第一口高產油井在美國德克薩斯被發現,美國徹底超越英國就此定局。

    事實上,美國1894年GDP就已經超過英國,剩下的只是盡力夯實底藴,而石油大開發大大縮短了趕超的時間。

    二次工業革命後,工業體系愈發複雜精細,石化工業-內燃機-電力成為工業提升的新動力。石化工業帶動了汽車、航運、飛機、農業、製藥、紡織……的全面提升。50多年時間,美國一國的原油產量佔了全球的一半。

    美國一舉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工廠,新的全球引領者。

    1949年後中國工業體系也是煤炭、石油驅動的。東三省最鼎盛的時候,工業產值佔據全國的一半以上。

    甚至在改革開放後,東南沿海的崛起依然延續着對傳統的路徑依賴,借陸運、海運之利,能夠從全國、世界採購便宜、優質的能源轉化為電力。

    但如果沉迷於這條路,那麼即便中國能夠實現趕超,也可能需要太久的時間,中國等不起。

    雖然中國已經是新的世界工廠,但中國消耗的能源和創造的價值嚴重不成比例。每百萬美元GDP,中國能耗是歐美髮達國家的5-8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這樣的追趕一是代價太大,中國目前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70%;二是隨着「雙碳」的潮流,世界2050年、中國2060年碳中和大限的臨近,新能源加速崛起,中國如果不能在新賽道上搶得先機,恐怕就會錯過難得的一個歷史機遇。

    中國需要一個,類似美國在20世紀初發現石油那樣的新契機,讓中國擁有更高效的工業體系。

    新的核心競爭力

    因為競爭不過中國,所以歐美國家才要搞什麼減碳減排?

    徵收碳稅,目的無非是要讓製造業迴流?

    ……

    甚至還有更決絕的預言,全球嚴厲限制火電意味着今後再也沒有一個發展中國家可以靠自己走上工業強國之路。

    坦率地說,環保、雙減客觀上的確會產生類似貿易保護主義的效果,但時代潮流浩浩湯湯,除了接受挑戰別無它法。

    無論是國家競爭,還是企業生存,「脱碳」都將成為核心競爭力之一。

    這也就是中國下大力氣搞「雙減」、「雙控」的原因,只不過很多地方沒能領會其要義,反而急着在大限之前上馬高能耗項目,變相加劇了當下缺煤、限電的情況。

    新能源革命必將帶來工業體系的徹底刷新,那種簡單認為只需要提高綠電佔比的想法,只能說too simple,too naive。

    中國GDP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二,但是發電裝機總量卻高達22億千瓦時,約為美國的2倍,這意味着中國的發展還有點「糙」。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中國工業用電佔總用電量的60%,電力排放佔總温室氣體排放32%,工業排放佔總温室氣體排放47%,創造的GDP只佔27%。

    中國15000個工業園區對全國經濟貢獻佔到30%,但能源消耗佔全國能源消耗的66%,碳排佔中國總碳排的68%。

    當中國依然覺得火電難以被替代,風、光等新能源不穩定、不可控之時,歐洲企業正在零碳方面大步邁進,歐洲國家在碳排放、交易方面建立起了一整套的交易、評估、認證體系。

    想知道這個對中國影響會有多大?歐盟2021年年中,碳排放成本來到56歐元/噸的歷史高位,較年初上漲了超過50%;而中國最高只有100多元人民幣,大部分的平均成本是50元人民幣上下。

    一旦歐盟決定開徵碳關稅,這個差價就是中國出口商品新增的成本,簡單計算就知道這對中國產品競爭力會有多大打擊。

    美國的碳排放成本比歐盟低一些,但也是中國的3倍多。

    今天,中國眾多民營企業還在為電費上漲幾分而糾結不已,但日後,一旦高額碳關稅降臨,其衝擊恐怕就是海嘯。

    (智谷趨勢授權使用)

    一則,中國2020年出口25906.5億美元,其中出口到發達國家的超過一半,這意味着它們都可能被碳關稅波及。

    再則,在華外資、合資企業同樣要遵守出資國的「去碳化」要求,最早在2030年就要實現,而目前中國清潔能源佔比不足三成,所以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就說,這讓9%的歐盟在華企業決定不再追加投資或離開中國。

    因此,無論你接受與否,全球產業鏈將在「脱碳」問題上進行重構,新能源革命將會更快來臨,更別覺得它對你毫無影響。既然被稱為革命,它就很可能要滌盪舊工業體系的角角落落。

    沒有人可以僥倖。

    哪個城市會成為新時代的「曼徹斯特」?

    歷史上,每一次能源革命都會帶來一場新的工業革命,建構新的工業體系。

    厚積薄發,新能源的時代已經呼之欲出。風電、光伏、儲能成為新的煤炭,氫燃料和動力電池成為新的石油,智能物聯網成為新的電網。

    人類利用能源的方式將會產生巨大的連鎖效應。

    那麼,誰會成為新能源時代的「曼徹斯特」?

    內蒙古鄂爾多斯似乎天賦超然。上億千瓦的綠色能源將成為其實現零碳轉型、綠色發展的關鍵引擎。

    鄂爾多斯擁有無盡的地下寶藏,但過去只能通過外送的方式簡單粗暴地參與經濟進程,現在憑藉無盡的地上寶藏——可再生能源,鄂爾多斯有極大可能成為推動中國綠色工業革命的關鍵引擎。

    舉一個簡單例子來加以說明,就像我們不能想象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把煤從曼徹斯特跨海運到荷蘭,那樣的成本沒有哪個行業可以支撐,今天要把1000萬千瓦的綠電從內蒙送到廣東、江蘇,其成本同樣很高。

    當鄂爾多斯成為綠色新工業革命的「曼徹斯特」時,黃河「幾字彎地區」就有可能成為中國新的工業中心。

    站在這個維度來思考,幾天前剛剛舉辦的「2021鄂爾多斯全球零碳產業峰會」就顯得意味深長,這也許是一個新的歷史性時間節點的隱喻。

    過去,一條胡煥庸線把中國人口分成了4%與96%,GDP也分成了4%和96%,東西失衡固化上千年,前兩次工業革命都未能打破失衡,而這條線恰恰也是中國可再生能源的分割線。

    一旦綠色工業革命爆發,有極大可能平衡中國東西分化。

    黃河幾字彎這片廣袤的地區憑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未來將會成為零碳新工業的策源地,就像英格蘭中部成為工業革命起源地一樣。

    從國內外形勢看,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人口紅利已經日漸消失,這些產業將面臨向海外轉移的風險,而在中國內部,西部、北部地區大量人口在東部、南部沿海城市打工造成的社會問題、區域經濟不平衡問題,如何實現部分產業向內部轉移,打造零碳新工業,既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又解決中西部的就業問題。

    未來的中國,將因新能源和新工業體系的構建而改變經濟地理格局,改變胡煥庸線規律,三北地區(東北、西北、華北)將迎來新的發展機會。

    新工業體系是什麼樣的?

    新能源體系不僅會帶來經濟地理變局,還將重構新工業體系。

    綠色科技公司遠景科技集團正在鄂爾多斯打造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 「新工業革命的單元是零碳產業園。只有當風電光伏、儲能、氫能用智能物聯網組織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綠色、穩定、可靠的能源系統。通過零碳產業園,綠色能源的生產和使用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相對於能源生產和使用分離的工廠模式是一次巨大的飛躍」,遠景CEO張雷在峰會上如此介紹。

    零碳新工業體系,不僅需要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更需要一套國際性的標準。

    基於長期參與全球碳中和轉型的實踐經驗的實踐經驗,遠景與法國世界領先的標準機構必維集團一起在制定國際零碳產業園標準,為零碳產業園賦予體系化的操作方案。該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並與巴黎協定和科學碳目標(SBTi)的要求一致,可見雙方要將零碳產業園模式推至全球的決心。

    從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要成為一個零碳產業園,就要滿足覆蓋零碳能源系統、智能產業與科技、智能基礎設施與社會低碳轉型四方面的要求。而符合「國際零碳產業園標準」的園區將具備四大特徵: 構建以零碳能源為基礎的新工業體系,推動零碳產業和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具有智能管理內核,以及為區域創造低碳轉型動能。

    參考歐盟能碳雙控的標準,未來的零碳產業園,必須要達到能源製造和消耗在所有環節可跟蹤、可分析、可追溯的標準,從而實現零碳閉環。

    可以說,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已經成為了能源生產、消費和傳輸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與產業創新的集合體。

    從能源供應上看,鄂爾多斯的零碳產業園80%的能源直接來自於風電、光伏和儲能。基於智能物聯網的優化,另外20%的能源將會通過在電力生產過多時出售給電網,需要時從電網取回的合作模式,實現100%的零碳能源供給。

    從產業協同看,零碳產業園選擇動力電池+汽車行業作為零碳產業園的產業組成。為什麼動力電池和汽車行業會成為一個引爆點?能源、交通這兩個都是萬億級的產業,歷史上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由能源+交通引燃的:煤加上蒸汽機、蒸汽船、蒸汽火車催生了一次工業革命,石油+內燃機+汽車引發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這次風電、光伏必將跟動力電池和電動汽車結合,綠色工業革命就此誕生。

    遠景還正在推進與頭部車企合作,聯合創新「換電重卡」等多樣化的低碳、環保、高效、智能的整體運輸解決方案和新型服務模式,逐步替換鄂爾多斯33萬輛煤炭運輸柴油卡車,每年減少3000萬噸的温室氣體排放,並以此為開端,引導新能源商用車在運輸、環衛、城市渣土、物流、公交等場景的廣泛應用,在鄂爾多斯打造新能源商用車示範運營基地。

    再往上游,還引入了正負級材料、隔膜,電解液的製造商。園區還將用綠電制氫,綠氫又可以在鄂爾多斯找到非常豐富的場景,典型的場景就是為煤化工脱碳。

    因此,綠色能源+交通+化工,這三個領域的融合反應將會驅動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蓬勃發展。

    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落地鄂爾多斯,意味着中國已經向綠色工業革命邁出了堅定的一步,中國「三北」的戰略地位、中國的經濟版圖將可能從此大不同!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從工廠開始的。

    在以新能源為動力的新一次工業革命中,誰掌握了新能源資產、掌握新能源的利用方式就掌握了未來世界的動力。

    而綠色工業革命註定是體系化、智能化的,它的單元將是零碳產業園。

    不需要去暢想過於遙遠的未來,在不遠的將來,困擾中國製造的高能耗低產出、高懸的碳關稅,都將獲得一個高性價比的中國版解決方案。

    鄂爾多斯「遠景零碳產業園」也將成為區域實現碳中和轉型與產業升級的中國樣板。如果中國15000個工業園區,哪怕只有一半實現低碳或零碳化運作,中國在節能減排方面面臨的國際壓力就將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不止如此,在新能源革命領域,中國的起步並不比發達國家慢,在諸多領域甚至還處於領先。這使得中國有望第一次在能源轉換的大潮流中,站上人類發展的潮頭。

    這個機遇可遇而不可求。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