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拜登為何要將台積電「吃乾抹淨」?

    拜登為何要將台積電「吃乾抹淨」?

    前言

    「這是由我們客户的政治驅動促成的。」

    10月1日,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終於對赴美建廠鬆了口。他在接受《時代》周刊採訪時坦言,美國建廠成本遠高於台積電預期。對於半導體行業本土生產的行業趨勢,他也表示半導體本地化不會加強供應鏈彈性,甚至可能「降低彈性」。

    在他發出抱怨之前,美方官員早已開出了「無法拒絕的條件」。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表示,美國政府已經要求供應鏈企業在規定時間內交出涉及庫存、訂單、銷售等數據。與今年上半年的表態相比,她的態度顯得十分強勢。

    「如果你們沒有在規定時間內交出訊息,我們會通過政策工具要求企業交出來,我們不希望走到那一步。但必要情況下,我們會採取行動。」

    留給台積電左右逢源的空間,已經所剩無幾。

    復產復工乏力,白宮施壓晶片企業

    美方官員之所以對台積電步步緊逼,是因為他們完不成「績效指標」。

    自拜登上台開始,美國政府一直在通過行政令和行業峰會等方式,推動上游製造業發展。再借助「放水」的美元刺激下游消費。完成「經濟復甦」的閉環。對於美國而言,汽車產業是美國製造的立足之本,現在國本最需要的,就是晶片。

    今年8月,拜登就發布白宮行政令,要求2030年全美銷售的半數汽車為新能源汽車。與此同時,白宮邀請了通用和福特等傳統車企,要求他們「保就業、造新車」。由於沒被白宮邀請,馬斯克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出了抱怨,側面體現了美方政策的「本土主義」。

    美國車企對白宮政策的響應,卻顯得十分反常:一方面,福特在肯塔基州和田納西州修建電池工廠和汽車工廠,投資額達到114億美元,預計創造11000個崗位。另一方面,通用汽車卻在9月初宣佈,北美15座裝配中,有8座裝配廠需要暫停生產。

    生產停擺的同時,還要擴建廠房。對經濟復甦而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美國企業捨近求遠的原因也很簡單:汽車生產沒有晶片。

    今年九月中旬,本田就發出通知:日本工廠汽車產量將比原計劃減少6成,10月上旬減產約3成;斯柯達也宣佈,捷克工廠9月底停產一周。戴姆勒公司旗下的卡車業務,也因為晶片短缺無法按時交貨。

    晶片短缺引發的生產受阻,成為了拜登政府上任以來最大的產業難題。去年年底,拜登就簽署行政令,對供應鏈企業開展「百日審查」,解決產能危機。今年8月底,哈里斯在東南亞開展訪問,主要產業項目也是格芯(GlobalFoundries)的工廠擴建和英特爾越南工廠的復產。美國政府的外交政策,已經與晶片產業高度綁定。

    前文中表態強硬的商務部長雷蒙多,自今年2月開始,已經先後主持三次白宮半導體峰會。在晶片短缺長期無法解決的情況下,雷蒙多也放棄了之前政商溝通的耐心。

    「我不知道誰在過度佔用晶片產能,也不知道誰沒有實現預期的晶片供給。」

    「產業的全面透明度太低了,這種趨勢不可持續。」

    雷蒙多的強勢表態,表明了目前美方針對晶片產業的最終態度:美國政府懷疑有人囤積晶片、減產抬價。因此要求晶片生產企業公開自己的商業訊息,幫助政府恢復產能。如果有必要的話,各種製程的晶片製造需要回流本土,解決美國生產復甦的相關問題。

    作為一家「市場繞着美國轉」的企業,台積電如果不想被卸磨殺驢,就需要交上一份投名狀。

    壓晶片企業亞利桑那建廠,難掩實際生產問題

    台積電的態度很配合,然而美方的執行環境很混亂。

    按照目前的建廠計劃,台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設一座300mm晶圓廠,2021年動工,2023年裝機試產,2024年上半年規模投產,直接部署目前最新的5nm工藝,規劃月產能2萬片晶圓。2021年至2029年的投資規模,也將達到120億美元。

    然而亞利桑那的地理條件,卻不一定適合台積電落户。亞利桑那州位於美國西南部,南鄰墨西哥,西鄰加利福尼亞,三方共用科羅拉多河,並且氣候乾旱。半導體產業生產需要大量的水資源,台積電落户後的最大問題,就是「晶片和人搶水喝」。

    自1996年起,由於水量不足,科羅拉多河長期面臨斷流的問題。雖然這一情況在目前有所緩解,但是美國今年遭遇嚴重乾旱,聯邦當局也在今年8月宣佈該河出現水資源短缺,明年將會出現斷水。

    據科技媒體Verge報道,一家晶圓廠每天要耗費200-400萬加侖(約為9000-18000立方米)的高純度水。在亞利桑那州,農業用水總量佔比一度超過70%,居民用水也排在更高的優先級。就算台積電修成了工廠,也會面臨「開工就斷水」的窘境。

    長期乾旱帶來的不光是缺水,還有斷電。由於美國西部各州近些年的發展,當地用電量持續攀升。各州傳統用電來源中,科羅拉多河的水電是主要來源之一。但是長期乾旱導致河流流量下降。各州需要重新分配電力,經濟相對一般的亞利桑那州很難獲得充足的供給。

    今年5月,加州獨立系統運營商(CAISO)就警告稱,由於加州用電量激增,臨近各州可能停電。導致亞利桑那州圖森電力等企業強烈抗議。如果能源分配問題長期無法得到解決,以台積電為代表的半導體企業,將無法實現連續穩定的生產,晶圓良品率也將大幅下降。

    除了上述的基礎條件,亞利桑那還要解決人才供應問題。彭博社今年7月的一篇報道指出,該州長期以來,各類教育都有經費不足的現象。與臨近各州相比,當地經常缺乏教師和教室。在這種環境下,亞利桑那部分立法官員依舊對增加大學資助持反對態度。亞利桑那如何利用現有學校體系支持人才培養,將直接決定台積電等工廠的長期落户。

    台積電的平衡,無法滿足朝令夕改

    舉家搬遷、被討清單,暴露出來了台積電的「被美國牽着走」的困境。

    每當中美產生貿易摩擦時,台積電往往都是「左右逢源」的角色。一方面對美示好,另一方面要跟大陸做生意,尋求兩方之間的平衡。然而隨着美方經濟復甦壓力的加劇,美國政府需要一家「可以被欺負」的企業轉移壓力。台積電不論怎麼示好,美方都無動無衷。

    在美方要求「45天交出訊息清單」,並懷疑晶片企業囤貨居奇後。台積電僅用一個星期就做出了回應。據《經濟日報》報道,台積電在《時代》專訪中透露,「送到工廠的晶片比用到產品的還多,這意味供應鏈中肯定有人在囤積晶片」。話外之音,不言自明。

    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近期演講中也表示,美國土地和電力便宜,但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努力尋找合格的技術人員和工人」。表面上來看,依舊是在給美國捧場,實際卻已經挑明瞭態度:台積電已經把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只能靠美國人自己。

    表面上來看,美國政府藉助內部的行政令和企業峰會,以及奔赴各地的「晶片外交」。營造出了「全球晶片美國造」的氛圍。然而上述策略的執行,依舊是民主黨建制派的傳統作風:依靠強勢的外交系統讓全球企業靠攏美國,再加上政策力量對美國本土企業進行傾斜。

    對於傳統行業而言,這樣的政策執行能夠起到「保守治療」的效果,《美國工廠》中的福耀玻璃就是其中代表。但晶片製造與以往相比,各個生產環節都依賴集中化的高技術生產,來實現整個產業的穩定供應。最終形成了「日韓搞化工原料,東南亞下游代工」這樣的區域性產業集群。

    美方如果想把晶片製造搬回亞洲,首先思考的問題應該是「美國為了造晶片,到底要搬回來多少產業」。不過從目前台積電美國工廠立項亞利桑那,以及三個月一次的半導體峰會來看。美國政府在半導體政策上明顯缺乏長期規劃,在產業振興上依舊停留在「營造氛圍」的階段。

    對於目前的拜登政府而言,工廠缺水缺電不重要,修了工廠就可以。晶片如何生產也不重要,只要政府施壓,晶片就會變出來。與其說他們想建設自己的半導體產業,不如說他們是造勢熬過中期選舉。

    按照目前拜登政府的產業政策規劃,早期的本地建廠和近期的要求清單。很可能是他們「政策逼供工具箱」的一部分。現在的美國要了工廠、又要設備。如果美方持續進行「強勢」的產業振興,未來有一定的可能「抄家」台積電「充公」,或者截停台積電運輸的貨船,甚至是成體系性的「合法收購」台積電工廠。就算美方官員精神狀態相對穩定,沙漠中的晶片工廠也不一定能活下去。

    以目前局勢來看,對於準備「打持久戰」的中方而言,美方的晶片產業動員結果處於預期之中,任何消極的行動都不會讓人感到意外。不過對於毛利率掙扎在「50%及格線」的台積電而言,顯然是一場胡鬧。半導體行業追求穩定,美方每次利用政策施壓,台積電都要花費幾十億的公司資源維持平衡。考慮到台積電在運營上長期面臨投資者的盈利壓力,台積電在未來面臨「被美國拖垮」的風險。

    頗為諷刺的是,台當局「經濟部長」王美花還為美國的強勢表態做出了辯解:由於美方要求企業交出訊息是「自願性」的,將交由企業自行考量,而台當局則會「看情況」再決定是否介入協調。

    這也讓劉德音對未來台積電的擴產產生了擔憂:台積電原本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擴張產能,但是現在,他越看,越覺得還不夠。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