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全球「氣荒」何時緩解?

    全球「氣荒」何時緩解?

    天然氣為全球第二大電力能源,今年以來,供給短缺下其價格持續攀升(圖1),推升全球電價。而歐洲受到「氣荒」的衝擊最為嚴重,價格的飆升已經傳導至零售電價(圖2),造成居民生活成本的大幅攀升,引發社會問題。後續取暖季即將到來,但全球天然氣的庫存卻普遍不足,根據我們對於「氣荒」成因以及各國應對政策的分析,全球範圍內的緩解可能要等到明年二季度。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造成歐洲「氣荒」的原因是什麼?供給短缺,難以滿足經濟復甦下高漲的需求以及在寒冬到來前補充幾乎耗盡的庫存。

    頭號供應商俄羅斯(佔比歐盟天然氣進口近 50%)的供給下降。俄羅斯向歐盟供應天然氣的主管道之一Yamal-Europe(圖3),該運輸線經德國Mallnow站點的天然氣流量從7月底開始下降,8月,供應商Gazprom的一處設施發生火災後,流量進一步下降,10 月仍未恢復至正常水平(圖4)。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風電和核電供給不足。一方面,今年更平靜的天氣大幅減少了風電供應量,根據英國統計局數據,今年二季度英國風力發電量按年減少了14%;另一方面,歐洲部分老化的核電站更容易發生停電,正在逐步被淘汰。

    全球天然氣庫存低位,補庫存困難。經濟復甦、需求反彈的背景下,各國都面臨天然氣庫存不足的局面(圖5)。而歐洲在去年經歷了比往年更寒冷和漫長的冬季後,今年又經歷了更炎熱的夏季,天然氣庫存與往年均值的差距比美日韓更大。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為什麼僅歐洲身陷囹圄,美日韓等發達國家未受重創?歐盟近年逐步退出與俄羅斯簽署的天然氣長期合約,轉為現貨定價制度,價格波動加大。日本和韓國的公用事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與石油掛鈎的長期液化天然氣合同的保護,價格波動相對較小。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並且庫存水平好於歐洲。此外,歐盟作為氣候運動的先驅,在碳交易方面具備領先地位,但碳價的飆升加劇了通脹(圖6),企業通過提價將一部分成本增加轉移給消費者。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歐洲的應對政策如何?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政府已經採取措施減輕電價飆升對於消費者的影響,英國和德國尚未有政策落地。如表1所示,政策大多從減稅或者對低收入家庭進行補貼的方式減輕電費負擔,暫緩衝擊,但是沒有解決本質上天然氣供給不足的問題。歐盟層面,路透看到的文件草案顯示,歐盟正在研究推動成員國聯合採購天然氣的選項。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當前的天然氣市場為典型的賣方市場,全球買家爭奪有限的供給,供應商對能源危機又有何表態?如表2所示,俄羅斯和挪威對於歐洲天然氣供應增加的到位需要時間。政府層面,儘管普京表示準備好供應歐洲所需的天然氣,並準備好與歐盟就穩定市場進行對話,但未對具體時間做出解釋,而Gazprom表示其首要任務是填滿俄羅斯自身的天然氣庫存。卡塔爾能源部長卡比曾表示:亞洲、歐洲、中東和南美洲將為卡塔爾、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以及美國等出口國的液化天然氣運輸展開全面爭奪;客户都提出鉅額需求量,但我們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川閲全球宏觀授權使用)

    「氣荒」下的電力危機有何影響?導致通脹飆升,增加商業成本和家庭開支,拖累歐洲經濟復甦,加劇美歐分化。甚至可能導致停電、工廠被迫關閉,其影響的外溢性可能擠壓全球鋁、鋼等能源密集型金屬的供應。天然氣價格的增長嚴格反映了歐洲天然氣供應商採購成本的增加,對其利潤幾乎沒有貢獻,但是卻利好俄羅斯、挪威、阿爾及利亞、卡塔爾等資源出口國的企業。

    何時可以緩解?作為「氣荒」重災區,歐洲走出危機可以作為全球緩解的標誌,鑑於歐洲進入嚴冬的概率較大,預計「氣荒」的影響將持續並且可能加劇。根據 GIE 數據,10月初歐洲天然氣儲量比去年同期低近20%。而歐洲供暖季在兩三周後便將開始,在當前全球供需格局難以改變的情況下,歐洲天然氣價格的飆升可能要到明年二季度才能緩解,到2023年才能恢復正常。

    風險提示:疫情擴散超預期,國內外政策超預期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