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房產稅能降低房價嗎?

    房產稅能降低房價嗎?

    從2011年開始,上海和重慶就已經實施了房產稅的試點。2015年,房產稅列入十二屆全國人大的立法規劃,2018年再次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立法規劃。當下,全國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民眾對房產稅的立法與徵收期待頗高。很多民眾,希望通過房產稅來壓低房價,抑制房地產泡沫,促進共同富裕。從近期全國人大的決定來看,未來五年房產稅依然處於試點階段,距離立法與全面實施還有一段距離。

    當前,中國的房產稅改革試點,是否會降低房價?是否有助於降低土地財政依賴度?是否有助於房地產市場整頓,促進社會財富分配更加合理化?是否有助於社會資本從房地產轉移到實體經濟、製造業與技術創新,形成良性的經濟增長邏輯?

    下面,我們從三個層面來分析:

    首先,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提出徵收房產稅,當時的初衷並不是降房價,而是優化稅收結構,完善稅收制度。

    一個相對科學的國家稅制是以直接稅(如所得稅、財產稅)為主的徵收結構。目前,歐美國家的政府稅收結構已經從間接稅、增值稅為主轉向直接稅、財產稅為主。不過,中國的徵稅結構依然以間接稅、增值稅為主。在間接稅結構中,增值稅的比重最大。2020年增值稅佔總稅收比重為36.8%,2019年為39.5%。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直接稅佔稅收總收入的比重為38.2%,而G7發達經濟體的直接稅佔比均在50%以上,哥倫比亞、埃及、墨西哥、韓國這些新興經濟體的直接稅佔比也在45%以上。在直接稅中,中國的財產稅比重很低。2020年中國財產稅收佔總稅收比重僅為8.7%。

    在歐美國家,財產稅尤其是房產稅,是地方政府最重要的一項收入來源,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柱。目前,美國50個州均徵收房產稅,房產稅一般佔據地方財政收入的50%-80%。其用途也返還民生,被公開在政府網站上。房產稅的大部分被用於當地建設,主要是義務教育,以及維護學區治安、公共環境等。

    從現代稅制改革的經驗來看,以財產為主的稅收結構更有利於收入分配。因為直接稅主要向有產者、財富盈餘者徵稅,間接稅主要向普通家庭徵稅。間接稅容易加重普通家庭的稅收負擔,增值稅的最後承擔者是廣大的普通家庭;而向財產所有者徵稅更符合稅收的使命,有助於縮小貧富差距。當前,土地及不動產是當前全球各國中高收入家庭的主要財產配置方式,房產稅也就成為以財產為主體的現代稅制的重要稅收。

    通常,在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大興土木,房屋建設與交易的各種間接稅,成為政府稅收的主要來源。當城市化逐漸落幕,房屋建設處於穩定,房屋供應飽和,間接稅基數下降,政府轉向龐大的房屋存量徵稅,面向房屋所有者徵稅,即房產稅或不動產稅。當前,中國的城市化到了一定階段,房地產經過20多年的發展,正在從建設周期向保有周期過度。房屋供給量可能已經超過需求量,但房屋分配不平衡,從稅收結構改革的角度來看,有必要推出房產稅,開始向保有環節、多套房持有者徵稅。

    第二個層面:現實中,房產稅的立法與徵稅,會大大超過稅制改革的範疇。按照各國的經驗來看,房產稅的立法與徵收,是難度最大、最複雜的一項社會改革之一。向房屋持有者徵稅,向富人徵稅,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會形成巨大的政治壓力與社會反彈。

    當前,房產稅的立法和徵收,至少涉及到幾個重大的現實問題:房屋持有人的利益、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及債務問題、央地財權事權匹配、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社會財富分配、銀行及金融風險等等。

    在這個複雜的網絡中,最為敏感的、具有決定性的神經是房價。如今,房價下跌或上漲,深深地牽動着以上幾個重大現實問題。

    因此,在房產稅立法或改革試點的討論中,各界最為關心的是:房產稅是否會壓低高房價?

    支持者試圖通過房產稅來壓低房價,降低土地財政依賴度,重塑經濟增長方式。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房地產疊加土地財政、銀行信貸形成的慣性勢能越來越強。房地產泡沫對地方政府債務、銀行及金融安全的不利因素增加,對製造業及科技投資、家庭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明顯。如果房價持續上漲,對短期控制風險、經濟長期增長和社會穩定都是不利的。從去年年底開始,高層反覆強調抑制房地產泡沫,防範金融風險,同時出台了一系列限制流動性的調控政策。

    所以,支持者認為,必須「大破大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改革稅制、完善財政體系是最佳的切入點。通過稅收的制度切換扭轉經濟勢能,刮骨療毒,重建激勵,換取長遠發展的穩健秩序。這類似於「沃爾克時刻」。

    不過,反對者認為,房地產市場關乎銀行及金融安全、政府稅收及債務安全,涉及眾多行業、企業以及家庭的收入穩定。房產稅的徵收要慎之又慎,不能觸發房地產市場和銀行系統的風險。有產者、多房持有者定然不希望被徵稅,也不願意看到房產稅削減房價和房屋資產。「房價不能跌」,堅持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房價的漲跌應該交給市場。對房價的人為干預,會製造嚴重的社會不公平。如果人為抬高房價、阻止房價下跌,對那些錯過上車的人來說是一種長期等待的痛苦。如果人為打壓房價、房價暴跌,對那些高位接盤的人來說同樣是不公平的。在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中,政府的信貸、人口、調控以及稅收政策對房價產生實際影響。

    所以,高房價,既是房產稅立法和徵收的動力,同時也是阻力。

    當下,全國人大授權國務院開展為期五年的改革試點,可以理解為一種折衷方案。這就是第三個層面的理解。

    對於政府來說,如果徵稅力度弱,房產稅不足以替代土地財政,這與建立財產稅為主的稅改預期不符,也無力扭轉當前的稅收局面。如果徵稅力度大,地方政府的稅收收入會增加,但是房地產泡沫與債務風險也會加大。

    當前,中國高層在房地產方面調控的整體思路沒有變,依然是「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因此,這輪改革試點是一種穩健策略。與立法的剛性相比,房產稅的改革試點存在更多的柔性、靈活性、局部性和時間緩衝。改革試點確定在一部分城市,土地財政依賴度更小的城市如深圳可能被選上,而那些房價泡沫風險大、地方債務風險大的城市的入選機會要低得多。

    那麼,這次房產稅的試點,會不會衝擊試點城市的房價?

    這完全取決於各地政府所實施房產稅的具體細則,如徵稅力度多大?稅率多少?幾套起徵?如果像之前重慶與上海的徵稅力度,對當地房價的影響是非常弱的。預計,這次徵稅力度會加強,納入試點的城市更多,但是,不會出現激進的房產稅,不會觸及到房價斷崖式下跌和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同時,各地試點城市的徵收細則不同,當地政府會根據本地的市場情況調整徵收力度。如果徵收力度不大,那麼一部分房產稅可能會分攤到租房市場,租房者和業主誰承擔得多取決於市場博弈。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正在弱復甦,中國經濟復甦存在不穩定性。近期,國際能源價格大漲,通脹壓力加大,中國消費需求不及預期,在這個關鍵階段,避免爆發金融危機是各主要國家經濟決策者的最重要的工作任務。

    所以,本輪房產稅改革試點可以理解為一種相對温和、穩健的過度性方案。如果從2011年重慶、上海的房產稅試點算起,加上本輪未來的五年,中國房產稅試點或將經歷十五年的長期探索。這也說明房產稅全面推行的艱難性和複雜性。從全球各主要國家的歷史經驗來看,房產稅的立法和徵收似乎並不完全遵循「最佳時期」和理性方案,更多基於現實需要。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房地產的問題複雜而艱深,關係到中國經濟的底層邏輯,需要通過多方面、深層次的改革與立法,不能只寄希望於房產稅這項單一的改革來簡單處理之。試圖用房產稅替代土地財政是不現實的,不論怎麼核算,全國房產稅總量都遠不及規模龐大的土地財政。房地產市場和土地財政,長期與銀行信貸-財政投入的增長邏輯相關聯,如今的房產稅試點改革,給我們提供一個契機:重新思考和改革中國經濟的增長邏輯。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