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管濤:中國外貿穩增長政策需要持續發力

    管濤:中國外貿穩增長政策需要持續發力

    展望未來外貿形勢,全球疫情仍將是關鍵影響因素,同時還要關注供應鏈安全問題對出口的影響。今年四季度中國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明年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外貿穩增長政策需要持續發力。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日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展望未來外貿形勢,全球疫情仍將是關鍵影響因素,同時還要關注供應鏈安全問題對出口的影響。今年四季度中國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明年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外貿穩增長政策需要持續發力。

    當前應抓住出口高增長的時間窗口,不斷推動改革開放,疏通政策傳導,有效擴大國內投資和消費,實現經濟增長動能的平穩切換,這將是下階段經濟穩增長的關鍵。

    不確定因素較多

    中國證券報:影響今年底到明年外貿形勢的因素有哪些?

    管濤:展望今年底與明年出口,全球疫情態勢仍將是關鍵影響因素。當前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但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疫情錯位帶動中國出口快速增長。去年4月至今年9月,全球其他國家疫情情況與中國出口規模的相關係數高達0.78。在中國前五大貿易伙伴中,除歐盟以外,中國對美國、東盟、日本和韓國的出口金額與各國/地區的新增確診病例也存在較強的正相關關係。

    今年底,隨着氣温逐漸降低,全球疫情可能有所反彈,尤其是疫苗接種率較低的國家和地區,這將繼續凸顯國內疫情防控優勢,助推中國出口增長。當然,考慮到中國出口面臨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匯率波動等挑戰,加之去年底基數較高,不排除四季度中國出口增速較前三季度會有所回落。

    明年,全球疫情仍然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疫情防控、疫苗接種和病毒變異速度將決定疫情對出口的影響。基準情況下,隨着疫苗接種逐漸普及、疫情防控逐步放鬆,全球經濟重新開放,屆時中國出口既可能面臨國際貿易進一步回暖的機遇,但也可能面臨市場競爭加劇、訂單外流的挑戰。如果全球疫情持續演變,世界經濟艱難復甦,屆時中國出口既面臨繼續享受率先復工復產的紅利,但也會面臨國際市場需求不足的挑戰。

    同時,還要關注供應鏈安全問題對出口的影響。去年,中國工業增加值佔全球比重為25.1%,是全球最大的製造中心。近年來,地緣政治因素疊加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產生巨大擾動。後疫情時代,各國對產業鏈供應鏈的關注焦點將從效率問題逐漸轉向安全問題,致力於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從長遠來看,這可能對中國出口帶來擾動。不過,考慮到中國產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市場前景廣闊,預計對中國近期出口影響有限。

    綜合來看,今年四季度中國出口增速可能有所回落,明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外貿穩增長政策需要持續發力。

    出口產品結構變化

    中國證券報:從進出口產品結構來看,將會有哪些變化?

    管濤:從進口產品來看,按照海關編碼協調製度(HS)標準分類,去年和今年前9個月,機電和音像設備、賤金屬及其製品、動植物產品進口規模佔總進口比重均高於2019年;車輛等運輸設備、化工產品、珠寶和貴金屬進口占比則有所回落。礦產品作為中國第二大類進口產品(第一大類為機電和音像設備),其進口占比由2019年的24.8%降至去年的22.0%,但今年前9月又升至25.2%,主要反映了今年以來礦產品價格飆升的影響。

    按照聯合國商品貿易數據庫的廣義經濟分類法(BEC),將進口產品分為中間品、資本品和消費品。去年,中國消費品進口規模有所增長,佔總進口比重創歷史新高,較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升勢;中間品和資本品進口規模雙雙減少,佔比分別回落0.8個和0.2個百分點。

    中國進口產品結構的變化一方面反映了受海外疫情影響,跨境人員往來受阻,中國境外消費迴流;另一方面,反映了境外生產恢復較慢、供應鏈中斷、商品價格上漲等因素影響。明年隨着擴大進口規模、促進消費升級政策的實施,預計重要設備和關鍵零部件、優質消費品的進口規模會進一步增加。

    從出口產品來看,按照HS標準分類,去年以及今年前9個月,化工產品、塑料和橡膠製品、傢俱用品、玩具遊戲或運動用品的出口規模佔總出口規模比重均高於2019年,表明疫情防控、宅經濟相關產品為中國出口高增長的主要貢獻項。作為中國第一大類出口產品,機電和音像設備出口佔比由2019年的43.5%升至去年44.6%,但今年前9個月又降到42.7%,紡織製品也經歷了從8.3%升至9.2%再降回到7.5%的過程,反映今年以來海外對防疫物資以及宅經濟相關產品需求有所減弱。

    同樣,按照廣義經濟分類法(BEC),將出口產品分為中間品、資本品和消費品。去年,中國中間品出口規模變動較小,佔總出口比重較2019年回落1.4個百分點;消費品和資本品出口規模均有所增加,佔比分別提高0.8個和0.6個百分點。

    中國出口產品結構變化,主要反映了海外疫情防控影響及消費復甦節奏快於生產的情況。明年如果全球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人們逐漸返回工作崗位,屆時海外對防疫物資以及家居用品的需求會減少,但生產活動的恢復會增加對原材料和生產設備的需求,帶動中國資本品和中間品出口改善。

    中國證券報:市場對未來進出口增速有走弱預期,應從哪些方面着力促進外貿穩增長?

    管濤:從進口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增速上升較快,其中4月和5月進口價格走高為主要貢獻項。但6月份之後,進口價格增速企穩,進口數量增長放緩帶動進口增速回落,主要反映了內需偏弱的影響。從出口來看,去年4月至今年9月,由於國內外疫情錯位導致中國出口恢復先於其他國家,並且出口增長快於其它國家,因此期間中國出口在全球份額明顯提升。未來,隨着全球疫情影響逐漸消退,中國出口增速勢必回落,出口份額也將出現均值回歸。

    為促進外貿穩增長,需要依託中國產業和市場優勢,繼續擴大優質產品和服務進出口,加快推動外貿創新發展,加強貿易數字化國際合作。從穩外貿的政策來講,除繼續做好原材料保供穩價工作,對外貿企業提供針對性的金融政策支持外,還要落實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優化口岸營商環境的措施:一是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提升出口退稅便利度;二是促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支持海外倉建設,完善跨境電商出口退貨政策;三是做好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貿易便利化措施的銜接;四是進一步降低進出口環節費用,落實口岸收費清單公示制度,降低沿海港口引航費標準;五是進一步加強口岸綜合服務,提高國際物流供給能力;六是積極參與完善國際經貿規則,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更好發揮自由貿易港、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作用。

    外貿企業需要多舉措發力

    中國證券報:近期有部分外貿企業擔憂「有貨出不去,有單沒利潤」,企業應如何更好應對當前挑戰?

    管濤:去年9月至今年4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基本位於榮枯線上方,反映外貿企業訂單數量相對充足。然而,原材料漲價、運價飆升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等多重壓力,導致外貿企業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今年5月以來,新出口訂單指數持續位於榮枯線下方,10月份為46.6%。新出口訂單指數中,不同企業之間也存在明顯分化。今年以來,大中型企業訂單指數基本持續高於小型企業,後者持續位於榮枯線下方。而且相較於大中型企業而言,小型企業本身議價能力很弱,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更難向下傳導,進一步加重企業經營負擔。

    在海外供不應求,全球買中國貨物的背景下,今年以來中國出口價格指數與上年同期總體持平,進口價格指數明顯走高。2月份以來中國貿易條件指數(出口價格指數與進口價格指數比值*100)持續低於100,4月至7月更是跌破90。從宏觀層面來講,這意味着要輸出更多國內資源才能置換國際資源;從微觀層面來講,這也意味着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定價能力不足,難以充分消化進口成本上升影響。

    此外,受疫情影響,國內出口企業從接單、生產、發貨到收款的賬期較以往拉長,收款風險加大。今年前三季度,貨物貿易順收順差負缺口(即海關統計口徑的貨物貿易涉外收付款差額與海關統計的進出口差額之間的缺口)為2080億美元,相當於海關進出口順差的48%,其中出口少收匯(即貨物貿易涉外收入與出口金額差值)貢獻了78%;與海關統計的進出口金額之比為4.8%,較上年同期擴大0.3個百分點。鑑於國內企業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的佔比較低,以外幣計價結算的九成以上是美元計價結算,因此,即便前述應收賬款未來能夠部分回收,還可能面臨人民幣匯率波動的風險。

    為應對前述挑戰,外貿企業需要從短期和中長期角度同時發力。從短期看,外貿企業可以積極拓展運輸渠道,可考慮通過班列運輸,加強與其它外貿公司合作,或者採用海外倉的方式,向外集中運輸貨物;爭取以人民幣計價結算,加強外匯風險對沖力度,樹立風險中性意識;規範外貿經營秩序,促進有序競爭。

    從中長期看,提高外貿企業的創新發展能力是根本,要致力於提升產品的非價格競爭力,樹立品牌效應,增強對外的議價能力。

    中國證券報:今年以來,進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起到重要作用。展望明年,在對中國經濟的拉動作用中,外貿將扮演怎樣的角色?

    管濤:國內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後,經濟穩步復甦,但存在不均衡問題,表現之一是外需恢復強於內需。今年前三季度,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累計按年的貢獻率為19.5%,雖然低於上年同期的55.6%,但仍處於歷史高位。同期,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拉動GDP增速1.91個百分點,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的第三高位。

    外需拉動不僅對於經濟穩增長具有積極意義,對於當前解決就業問題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前8個月,新增備案登記的外貿經營者12.7萬家,跨境電商等新業態帶動一大批小微主體成為新型外貿經營者,拓寬了社會靈活就業渠道。一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民工人數較2019年同期少246萬人,但到三季度末已基本持平。

    明年,如果全球疫情態勢得到基本控制,經濟逐漸回歸常態,國內生產與消費的缺口逐漸收斂,中國貿易順差或收窄,外需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逐漸減弱。當前應抓住出口高增長的時間窗口,不斷推動改革開放,疏通政策傳導,有效擴大國內投資和消費,實現經濟增長動力的平穩切換,這將是下階段經濟穩增長的關鍵。

    作者管濤為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