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當「水逆」期的Tesla遇到上升期的Rivian

    當「水逆」期的Tesla遇到上升期的Rivian

    Rivian另闢蹊徑地開始打破Tesla一家獨大的格局。

    近一段時間,馬斯克似是遇上了水逆期,先是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EP)「逼捐」,隨後又面臨着150億美元的天價稅單。而一家被稱為「Tesla殺手」的公司也氣勢洶洶登陸納斯達克。

    11月10日晚上,美國電動汽車公司Rivian Automotive正式上市,股票代碼為「RIVN」,以每股78美元發行1.35億股股票。

    令人觸目驚心的是,當日開盤時,Rivian最高漲幅達53%,市值一度突破千億美元,但隨後回吐部分漲幅,收盤價停留在100.73美元/股,漲幅29%。

    由此,Rivian的市值超過860億美元,成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也是美國曆史上第六大IPO,市值比肩通用汽車(860億美元),超過福特汽車(773億美元),也約等於當前蔚來汽車的1.3倍,理想汽車的2.9倍。

    到底是怎樣的一家初創車企,被一致公認為Tesla的最大勁敵?它又憑什麼撐起動輒860億美元的市值?

    與Tesla的恩怨情仇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Rivian由於在國內市場並未開啟業務,所以顯得較為遙遠陌生,但並不妨礙它成為投資人眼中的香餑餑。

    Rivian的故事要從一位80後博士RJ Scaringe說起。他在2009年從麻省理工學院斯隆汽車實驗室博士畢業後便開始創業。

    Rivian創始人RJ Scaringe

    早前,Rivian着手製造傳統燃油跑車,但到2011年,Rivian的研發重心才開始轉到電動車。彼時,Tesla已經壟斷了美國80%的電動汽車市場,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初創車企想要從中奪取份額,難度堪比登天。

    幸運的是,R.J.和他的團隊通過考察美國本土的實際市場,發現了Tesla缺位的新市場——輕型電動卡車。而皮卡電動車在美國是個極其討喜的賽道,市場規模較傳統汽車也更大、利潤更高。

    如此,Rivian以差異化的市場定位加速崛起。在2018年的洛杉磯車展上,Rivian憑藉SUV R1S和皮卡R1T兩款純電產品一舉成為明星車企。

    此後,Rivian獲得了亞馬遜(佔股20%)、福特汽車(佔股14%)、黑石等巨頭的擁躉,在資金上似乎就沒憂愁過。據投資界不完全統計,從2018年至今,Rivian至少完成了8輪融資,融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

    相比其他造車新勢力,馬斯克確實對Rivian更「上心」。畢竟Rivian的背後站着的是馬斯克的「死對頭」——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

    眾所周知,貝索斯與馬斯克,這兩位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在航空事業上激戰正酣。

    今年7月,在乘坐Blue Origin的火箭奔赴太空之旅的直播中,貝佐斯等人的座駕就是Rivian的R1T和R1S。Rivian的特殊性質,也註定了兩人在電動汽車領域也必有一戰。

    二者的淵源要從「挖牆腳」說起。在過去1年內,Rivian新僱傭了3000多人,這其中大約有130名是Tesla的前員工。

    2020年7月,馬斯克也毫不客氣地對Rivian提起訴訟,指控其試圖通過招募Tesla員工來竊取商業機密。

    而Rivian也絲毫不甘示弱,視馬斯克的行為是為了阻擋自己上升勢頭。在Tesla發起訴訟後不久,Rivian又聘用了前Tesla高管Nick Kalayjian,任命其為工程和產品高級副總裁,為公司即將投產的首款電動車做準備。

    就在今年1月,Rivian又帶走了Tesla的一位重要人物——Tesla4680電池生產的負責人Victor Prajapati,他曾帶領Tesla走出Model 3產能地獄。現在Prajapati加盟了Rivian擔任製造工程總監。

    今年10月,Tesla指責這家電動皮卡製造商不斷地在掠奪其員工,並竊取其「高度專有」的電池技術,雙方的矛盾再一次升級。

    但如果僅僅從「挖牆腳」角度看,Tesla還不至於將Rivian視為「死對頭」。

    要知道,最近幾年,「Tesla系」出走的員工比比皆是,有的自立門户,創立了電動車公司,有人專攻電池技術,也有人主攻自動駕駛。至於直接轉投競爭對手的員工,更是不計其數。

    真正讓Tesla槓上Rivian,歸根結底是對手動了自己的「奶酪」。針對C端消費者市場和B端商用市場,Rivian已累計推出高端電動皮卡R1T、SUV R1S和EDV系列商用電動貨車。這些產品或對Tesla造成一定衝擊。

    是不是泡沫?

    如果從銷售數據來看,Rivian的高市值實在讓人有些難以理解。目前,Rivian仍處於交付的初始階段。招股書披露,Rivian第一輛R1T電動皮卡於今年9月14日從伊利諾伊州工廠下線。

    截至10月底,公司生產和交付數據分別僅為180輛和156輛,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交付用户幾乎全部為公司員工。

    這份成績別說Tesla,就是與中國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相比也差距甚遠。

    2018年,蔚來赴美IPO時,已交付了1000多輛ES8;2020年7月,理想汽車在IPO之夜上,累計交付剛達一萬輛;2020年8月,小鵬汽車更是以累計交付20707輛的成績踏上IPO之路。

    也難怪馬斯克在Rivian上市前,對於其高估值表示質疑,「或許應該要求他們在IPO之前,每10億美元的估值至少交付一輛汽車。」

    但即便如此,R1T也依然在時間上搶在Tesla、通用和福特等其他競爭對手之前,率先將電動皮卡推向市場。

    公司披露,如果按照每天四輛的生產速度,到年底預計能趕得上慶祝交付第一千輛電動車。

    相比之下,Tesla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的交付日期已經從今年推遲到了2022年底。這也意味着,Rivian憑藉R1T將有近一年的先發空檔期。

    或許,預定訂單數量能一定程度上理解Rivian的受歡迎程度。根據公司披露,截至今年10月31日,Rivian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上一共獲得了約5.54萬份R1T皮卡和R1S SUV車型的訂單。公司預計能夠在2023年底完全交付。

    除了在時間上快Tesla一步,Rivian在產品優勢上也有許多看點。其自主研發的電動傳動系統滑板(Skateboard)平台,即為Rivian旗下所有電動汽車的核心。

    業內人稱,「同Tesla一樣,Rivian也是根據第一性原理建立起來的公司。」與其說Rivian在造車,不如說它是在造「場景」。Rivian突破了既有業務邏輯,重新看待數字化的車之於場景湧現的價值。

    基於滑板平台,Rivian可以快速打造不同的車型,典型如皮卡、房車和保姆車,寬敞的車內空間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日常生活和通勤需求。

    此外,滑板平台還可以將其開放給其他汽車製造商使用,大幅簡短車企的研發周期,並降低研發成本。比如,Rivian與福特達成協議,後者將使用Rivian的滑板平台,開發下一代純電車型。

    這種「超級底盤」的設計也成為了一個新賽道。已在美股上市的造車公司Canoo,以及中國初創企業悠跑科技等推出的「超級底盤」,與Rivian的滑板平台有着異曲同工之處。

    除此之外,Rivian目前幾乎在汽車各個方面都進行自主研發,包括動力系統、電池技術、車內訊息娛樂和連接系統、集成安全系統、底盤和ADAS系統等。

    在細節上,Rivian的皮卡R1T,不僅具備「坦克轉向」功能,實現車輛180度的原地轉向,而且其自動駕駛能力也不遜色,標配了L3級的脱手駕駛輔助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Rivian本身還有一張「王牌」——來自亞馬遜的支持。除了注入大額資金外,亞馬遜還訂購了Rivian即將在12月開始交付的商用物流車EDV。

    根據Rivian遞交的文件,亞馬遜已經在2030年前訂購了10萬輛最後一英里卡車,其中首批預計在今年交付。

    時代交替的節點

    不可否認,今年以來,Tesla股價已經上漲超過70%,並在10月25日成為首家市值突破萬億美元的車企,幾乎超過美股全部主要車企的市值總和。

    與此同時,Tesla在銷量、營收、利潤方面也迎來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中國10月份銷量數據也正式出爐,批發銷量再次突破5萬輛,達到54391輛,按年增長245%。

    Tesla是汽車界的神話,讓多少人垂涎不已。實際上,在Rivian被業內視為Tesla最大競爭對手之前,也出現了不少美國新勢力,想要成為「下一個Tesla「。

    這些車企都當過資本界的寵兒,獲得過很高的呼聲,但熱鬧過一番後,如今大多數已成為了「曾經」。

    曾經的Fisker Automotive一直被認為是Tesla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只可惜在燒掉14億美元的私人投資和貸款後,Fisker Automotive在2014年被破產拍賣,亨瑞克·菲斯克只保留了Fisker的品牌名稱。

    如今,全新的Fisker從零開始捲土重來,但Tesla早已賣車賣到手軟。

    賈躍亭造出的FF91,也曾被國外媒體譽為「Tesla殺手」,但成立8年以來,FF未造出一輛車。

    經歷一系列波折後,即使順利通過借殼上市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但FF在資本市場表現並不樂觀。上市不到三個月,股價已經近乎腰斬。

    不過,馬斯克日前仍在Twitter中提到了competitor(競爭對手)正在使用Faraday這個名稱。這也說明在馬斯克的認知裏,確實把FF當成了Tesla的競爭對手。

    另一家車企Nikola在美國也被譽為「卡車界的Tesla」,研發氫燃料電池卡車。

    自2020年6月上市後Nikola備受關注,但IPO不足4個月,就有做空機構發布長篇做空報告,稱Nikola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騙局」。幾天後,米爾頓宣佈辭職,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從「下一個馬斯克」變成了「下一個賈躍亭」。

    縱觀歷史,想要挑戰Tesla的初創車企很多,但成功的幾乎沒有。因此,目前也很難明確判斷Rivian是否會真正威脅到Tesla的地位。

    Rivian在招股書中也坦承,「目前為止尚未獲得實質性收入」,並面臨着鉅額虧損。招股書顯示,Rivian在2019年、2020年運營虧損分別為4.09億美元、10.21億美元;2021年上半年運營虧損為9.94億美元。

    更為重要的是,造車新勢力都經歷過「量產地獄」,Tesla也不排除在外。即使是市值超過860億美元的Rivian,在剛剛起步時也要小心謹慎。

    目前,Rivian僅有一家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州的工廠,計劃產能15萬台,還遠遠不能滿足當前的訂單需求。深知產能危機的Rivian,也早早地開始規劃建造第二家工廠,目標於2023年Q2正式投產。

    但「過來人」馬斯克則繼續調侃一番,「我建議先讓他們的第一個工廠運轉起來。以可承受的單位成本實現量產是極其困難的。」

    事實上,Rivian確實因供應鏈中斷、全球晶片短缺以及集裝箱運輸延誤等原因,造成生產停滯。

    10月26日,馬斯克就此評論,「與擴大生產和供應鏈的規模相比,汽車原型是微不足道的。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實現正毛利率就是下一個「噩夢」。

    顯然,Rivian的「噩夢」才剛剛開始。860億美元的高估值是不是泡沫?不得而知,但正如好啤酒也需要搭配泡沫一樣,Rivian的上市,確實站在了時代交替的節點,朝着能源革命呼嘯而來,同時在資本市場,Rivian也另闢蹊徑地開始打破Tesla一家獨大的格局。

    至於中國市場,Rivian也計劃在2022年將R1S車型導入,未來會基於滑板平台推出兩款緊湊型SUV,最終可能直接在當地生產,和「蔚小理」正面展開PK。

    正如創始人Scaringe所述,「如果不把中國和歐洲視為重要的長期市場來考慮,我們就不可能真正打造一家汽車公司。」畢竟,Tesla四分之一的營收來自中國,而蔚來、小鵬的汽車也開始賣向了歐洲。

    繼Tesla之後,Rivian會成為進入中國的第二條「鯰魚」嗎?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