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高中畢業創始人,如何做出600億上市公司?

    高中畢業創始人,如何做出600億上市公司?

    愛吃辣條的90後們長大了。

    近日,號稱「辣條第一股」的衛龍已經通過港交所聆訊,這意味着年底前衛龍或完成港股上市。

    這款伴隨了無數人童年的「國民零食」品牌,不僅在90後群體中擁有超高的人氣,在資本市場也受到了高度認可和期待。

    今年5月,衛龍完成成立20餘年以來第一次、也是IPO前最後一次融資,融資規模達5.49億美元,本輪投資由CPE源峰和高瓴聯合領投,紅杉資本、騰訊、雲鋒基金等知名機構跟投。年營收高達41億元,毛利率達到38%,上市後衛龍市值或超600億元。

    看似不起眼的小辣條,究竟是如何撐起百億市場的?

    從湖南縣城走出來的「國民零食」

    市場上有一個說法,全國將近1000家辣條企業,90%都是湖南平江人創辦,這其中也包括衛龍。

    在平江這個小縣城裏,家家户户都會做醬幹,在清朝康熙年間,平江醬幹還曾被列為宮廷貢品。賣醬幹成為平江人養家餬口的基本出路,出生於1978年的劉衛平,從小就跟着母親習得了做醬乾的手藝,從大豆篩選、浸泡、磨漿、濾漿,到最後的滷製,他對醬乾製作的每一個環節都輕車熟路。

    然而,一場洪災徹底改變了劉衛平的人生軌跡。1998年湖南洪水,農作物損失慘重,生產醬乾的原材料大豆從7毛一斤漲到了1塊5。為了降低成本,當地醬幹作坊的老師傅嘗試用小麥代替大豆,卻意外做出了與醬幹味道、口感都很接近且價格便宜的替代品——辣條。

    不過,辣條的原食材為小麥,而小麥的主產區在信陽、鄭州、駐馬店等中原地區,在平江縣並不常見。於是,1999年,年僅21歲的劉衛平帶着弟弟劉福平和辣條配方,來到了600公里以外的河南漯河。

    高中文憑的他,揣着打工3年來的積蓄,開了一間辣條作坊。憑着獨家配方和傳統手藝,劉衛平家制作的麻辣食品,在當地售賣獲得了不錯的反響。但劉衛平並不滿足於現狀,總想着能做得再好一些。

    2001年,劉衛平創辦平平食品加工廠。相比於很多小打小鬧的競爭者,劉衛平的野心很大,希望有更大的工廠規模、更高的知名度,在行業裏建立自身地位。

    2003年,劉衛平註冊「衛龍Weilong」商標。據傳,是劉衛平特別喜歡成龍,便把自己名字中的「衛」和成龍的「龍」一拍即合,衛龍辣條由此誕生。

    2004年,有了獨立品牌的衛龍開始瘋狂營銷。頗有生意頭腦的劉衛平,創業初期僱傭大量農民搞地推,把衛龍海報從家樂福、沃爾瑪等大型商,到學校和社區的旁邊小賣部都貼了個遍。此外,衛龍還擔綱起辣條推廣員重任,舉辦辣條健康常識講座;改良辣條包裝和尺寸,為了能讓小學生把辣條藏口袋裏,甚至推出衛龍mini版。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時間,衛龍食品就在漯河、駐馬店、周口等地建立了多家工廠和基地生產休閒食品,員工接近2000人。

    然而,行業初期由於缺乏生產監管和經營規範,小作坊廠家眾多,非法添加等生產醜聞和食品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再加上低價定位和劣質包裝,辣條一度被認為是國民心中的「垃圾食品」。2005年,中央電視台曝光了平江縣一家麪筋廠,食品中使用違禁添加劑富馬酸二甲酯(俗稱黴剋星),一時間辣條生產廠商成為眾矢之的。

    在後來一波嚴過一波的食品安全整治中,辣條行業規範化生產和質量監管標準逐漸形成,辣條行業也從最鼎盛時的2000多家企業,最後只剩下零星的500多家。而衛龍也正是在這個階段迎難而上,押上全公司的現金流,大規模擴張,從歐洲購買生產線,實現自動化生產,開始品牌化運營。此外,為了解決食品安全健康問題,衛龍還在內部建立起產品技術標準體系、質量管理控制體系,並設立專門的質量管理機構,聘請了一批擁有專業團隊的質檢機構。

    2010年左右,隨着規模擴大,衛龍的高管團隊也逐漸定型,劉衛平、劉福平兄弟成為衛龍旗下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花式營銷帶來品牌「出圈」

    選擇在行業至暗時刻直面質疑、逆流而上,搭建標準化生產和質量把控體系,確實為衛龍後來的品牌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真正讓衛龍拔高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的,得益於其後續一系列的破圈營銷。

    最開始,衛龍和是其他食品企業一樣,熱衷於當紅明星的代言。2010年,衛龍聯手明星趙薇,推出「衛龍」經典系列;2012年,楊冪加盟代言「親嘴燒」「親嘴豆乾」等系列產品。

    明星代言幫其迅速打開國民認知度,而後隨着移動網路時代的開啟,衛龍敏鋭地把握住了手機端流量密碼。

    2014年,衛龍搬入修建的新廠房後,邀請了一組專業攝影團隊進入車間拍攝公司的宣傳照片。高度自動化的閃亮設備、一塵不染的潔淨車間,讓參觀的攝影師歎為觀止。而隨後,攝影師隨手把照片上傳至微博,短時間內引來了上百萬播放量,這讓劉衛平意識到了網絡傳播的力量。

    這之後,劉衛平開始主動出擊,先後與暴走漫畫、微博段子手緊密合作,甚至把開啟自黑營銷。而那些「來包辣條壓壓驚」、「這個世界沒有一包辣條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就兩包」、「我馬上就要發財了,辣條隨便吃」等系列表情包,更是成為社交網絡的經典語錄。

    後來,恰逢電商崛起那些年,實體企業為了分得線上流量「一杯羹」,爭前恐後地開起了線上業務。2015年,衛龍順勢開始在各大電子商務平台鋪開銷售渠道,並迅速入駐了天貓、京東、1號店等平台。

    在大力做營銷推廣的同時,辣條也開始在包裝上做文章。在iPhone 7發布會當天,衛龍辣條在天貓旗艦店推出新品「Hotstrip 7」;2016年,衛龍還開出官方線下體驗店,滿滿的蘋果風,瞬間讓人覺得高大上。

    此外,衛龍為了營銷還開過服裝店、開發過遊戲、拍過段子視頻……至今,衛龍在特色營銷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靠得一手好營銷策略,衛龍不僅奠定了起在中國辣條界的龍頭地位,甚至遠銷國外。

    那一年,打開亞馬遜美國官網,340克的衛龍辣條標價10.41美元,大約相當於人民幣69.4元,幾乎是國內的7倍,是登上美國奢侈食品榜單的「中國美食」。

    一系列出圈的花式營銷,不僅讓衛龍逐漸擺脱「三無產品」、「垃圾零食」等低廉印象,也為其帶來了銷量和規模上的高速增長。截至2018年,衛龍集團總佔地面積300多畝,擁有員工3000餘人,年產值超過500億。

    辣條界霸主還能持續多久?

    創業20年,劉衛平白手起家將「五毛錢的零食」做成了營收幾十億元的大生意,一個龐大的辣條帝國已然顯現。而作為一個已經有20年曆史的老品牌,衛龍在近兩年依舊保持20%以上的增速。根據衛龍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來看,2018年-2020年衛龍總營收分別為27.52億元、33.85億元、41.20億元。此外,2020年上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衛龍的總收入分別為18.87元和23.03億元,2021年上半年總收入按年增長22.06%。

    毛利方面,衛龍2018-2020年分別實現毛利9.6億、12.5億、15.7億元,對應毛利率34.7%、37.1%、38%。與上市休閒食品公司對比,衛龍毛利水平處於中游。國內各個休閒食品上市公司中,毛利率高者如鹽津鋪子,其2020年毛利率達到43.83%,而毛利率低者如三隻松鼠,2020年其毛利率僅為23.9%。

    不過,衛龍的淨利潤率要遠高於其他品牌。衛龍2018-2020年分別實現淨利潤4.8億、6.6億、8.2億,對應淨利率為17.2%、19.4%、19.9%。而根據2020年各企業年報,恰恰歸母淨利率為15.22%,鹽津鋪子2020年歸母淨利潤率為12.3%,三隻松鼠歸母淨利潤率為3.1%。

    這一定程度上是得益於衛龍有着較高的品牌認知度,不同於需要大量燒錢做營銷的新消費品牌,衛龍在品牌運營上有較強的費用管控能力,近三年其分銷及銷售費率為8.5%、8.3%、9.0%。

    衛龍作為目前市場上認知度最高的辣條品牌,在新一輪消費熱潮中繼續搶佔中國風味休閒零食的頭把交椅,根據招股書,在辣味休閒食品這一細分賽道中,衛龍以約5.7%的市佔率排名第一;在休閒食品這一大賽道中,衛龍排名第十一位,約佔市場份額的1.2%。

    具體來看,衛龍主要產品分為三大類,調味麵製品(俗稱「辣條」)、蔬菜製品、豆製品及其他產品。其中,辣條是衛龍最核心的產品品類,包括了衛龍最經典的大麵筋、小麪筋、親嘴燒等。三類產品中,辣條的單位售價最低,但銷量驚人,2020年衛龍共售出調味麵製品1.8億千克,每千克售價15元,貢獻營收近27億元。招股書中顯示,2020年,辣條在衛龍營收中佔比65.3%。

    蔬菜製品主要包括魔芋爽及風吃海帶,這是近年衛龍銷量增速最快的品類,2020年衛龍共售出蔬菜製品4159萬千克,較2019年增長72.3%,且每千克單位售價提升至28.1元。這部分營收規模及佔比也逐年增加,2020年蔬菜製品實現營收12億元,佔比28.3%。

    豆製品及其他產品主要為軟豆皮、滷蛋,該品類中有若干產品被停產,營收規模及比重都較小。

    從公司的業績基本面來看,衛龍整體數據表現稱得上優異,品牌認知度高、綜合實力穩健,且各項指標近年都在不斷強化。因此,資本給到了衛龍較高的估值和期待,公司最新估值達到百億美元。

    但從整個競爭環境和長遠發展來看,衛龍也存在着市場集中度低、營收來源單一、競爭壁壘不強等問題。

    目前,國內休閒食品市場的重要特徵是,規模龐大但較為分散,雖然對於經營了20年的衛龍來說,市場份額遠未觸及天花板,但魚龍混雜、市場集中度低也意味着後續監管力度會持續加強。2019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發布「關於加強調味麵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明確辣條食品管理標準,並要求企業改善產品配方,降低辣條中鹽、脂肪、糖含量,提升產品營養健康水平。如果後續一旦進入更為嚴格的食品健康改革軌道,辣條生產能否在保證口味和營養健康要求上取得平衡,這或將成為辣條廠商面臨的重要整改問題。

    另一方面,零食新消費風口下,主打健康養生的新零食品類愈發豐富,而衛龍抗打的產品主要還是辣條,第二增長曲線尚未長成。對衛龍而言,辣條不具有核心技術,很難形成技術壁壘,更多是依靠營銷驅動。而近年來從鹽津鋪子、金絲猴再到三隻松鼠、良品鋪子等國內休閒零食品牌,均有佈局不同系列的辣條產品。而隨着更大體量食品企業的進入,衛龍的優勢不再鮮明。例如,2017年推出辣條產品的三隻松鼠,去年辣條營收已破億元,甚至一度位列天貓平台辣條類單品銷量首位。

    作為第二曲線,新零食品類擴張成敗,將決定衛龍的市場空間。雖然早在多年前衛龍就開始多元化轉型,並開發了5個系列產品,種類超過40種,但罕有單品像辣條一樣成為全網爆款。據了解,曾有衛龍經銷商反映,部分市場只有大麵筋和魔芋爽算爆品,其餘產品的銷量都不算突出。

    此外,招股書顯示衛龍95%的消費者年齡在35歲以下,55%的消費者年齡在25歲以下。但當前衛龍的主銷渠道並非年輕人更喜歡的網購平台,而是傳統的線下渠道。2018年—2020年,衛龍向線下經銷商的銷售分別佔公司收入的91.6%、92.6%及90.7%,線上自營或分銷帶來的收入佔比不到10%。

    從商家數量也能反映這一點。截至2020年12月31日,衛龍簽約了1900餘家經銷商,覆蓋超過57萬個零售終端網點。衛龍透露,2018年採取了比較激進的經銷商策略,即廣泛佈局經銷網絡。2018年—2020年,衛龍新增的經銷商分別有1297家、1297家、1490家。相比之下,衛龍在2020年砍掉了59家線上經銷商,目前只剩下22家。

    由此也可見,衛龍高度依賴辣條傳統線下經銷商。對此,有專家分析認為衛龍成立已超過20年,最初是從線下地推起家,如今的成功與這些線下經銷商密不可分,如果大規模轉型線上有可能會觸及線下經銷商利益。而衛龍在招股書中也表示,線上銷售渠道的銷量如有任何重大增長,則可能會導致線下與線上銷售渠道之間的競爭。

    但目前年輕人高度集中於線上短視頻和直播領域,高度依賴於線下經銷商帶貨,銷售形式略顯單一。如何平衡線上與線下銷售渠道之間的關係,帶來新的業績增長同樣需要持續摸索。

    後續着陸資本市場,也意味着衛龍將面臨更加嚴苛的食品安全要求,以及更為透明的訊息披露,公司對標的也自然會是很多休閒零食巨頭品牌,這都給衛龍的未來發展之路提出了更多挑戰。

    而伴隨着衛龍成長起來的90後們,隨着步入中年,都已經愈發注重健康和養生,新消費品牌的崛起也帶來更豐富多樣的零食選擇,新一代的年輕人還會為衛龍繼續買單嗎?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