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聯想做錯了什麼

    聯想做錯了什麼

    聯想,正在被架在火上烤,還是急火攻心,大火猛煎的那種。

    公司明明是中國電腦企業,在全球競爭市場的格局下拿下第一桂冠,是當初的民族之光,卻在現在總揹着「美帝良心想」的罵名,不受很多中國人待見;

    創始人柳傳志明明是被業界公認的教父級別企業家,是官方認證的改革先鋒,但在近段時間被質疑是「國有資產流失的罪人」,更嚴重點被扣上了「賣國賊」、「買辦」的帽子;

    連帶着聯想全球CMO喬健,都被標上柳傳志秘書的標籤,被質疑者藉機發揮......

    聯想究竟做錯了什麼。

    昔日的「貿工技」「技工貿」路線之爭,昔日的國有企業股改,昔日的5G投票事件等等,這些陳舊的往事一一被再度拿到台前。

    即便無論從當時的歷史背景、財務資料,乃至事實真相上,這些往事早就有了準確定論,但這並未阻止在今時今日繼續成為人們攻訐聯想的主要依據。

    同時,聯想高管的天價薪酬,高管中的老外比例等,亦讓本就污名化的聯想火上澆油。即便從一個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商業公司角度出發,這些也是在情理之中。

    那麼為什麼聯想,會陷入目前如此之境地?在過去這麼多年發展中,聯想是怎麼就「練就」了這樣一幅招黑體質。

    聯想,沒成為人們期待中的聯想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放到企業身上,便是當這家企業足夠強大時,外界自然期待它應該做的更多,承擔的更多,而不僅僅依舊侷限於企業本身的職責。

    尤其在聯想這種備受關注的網路行業。

    作為中國國內第一批網路企業,聯想稱得上是充分享受到改革開放以及中國國內網路發展紅利的企業,也憑藉於此站在了全球第一的位置。

    算得上是十足的「既得利益者」。

    但穿透市佔率、銷售額、利潤等,人們發現聯想並沒有積累過強過硬的核心自研科技,本質上或仍然更像是一家電腦組裝廠。

    過去已經很成功的發展中,聯想依舊沿用「貿工技」路線慣性,沒有花大力氣搞核心技術研發。與同為第一批網路企業拼搏而出的華為對比,就更顯反差。

    一個背景是,自中興受制事件爆發後,中國用户對於企業的期望,已不再是隻關注規模、體量、排名,更強調自主研發、技術創新等實力。

    聯想也需要明白這一點。

    比如此次衝刺科創板為什麼引起外界這麼質疑?

    原因就在於,聯想本身認為自己符合條件「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6,000萬以上」的後者。

    過去三年,聯想每年研發費用約100億人民幣投入,累計下來自然遠超科創板上市標準。

    但外界針對聯想這樣的公司體量及江湖地位,認為聯想應該滿足前者。

    而事實上,根據聯想科創板上市申請資料顯示,聯想最近三個財年研發投入分別為102.03億元、115.17億元以及120.38億元,在總營收所佔比例為2.98%、3.27%和2.92%。

    在已上市科創板企業中,排名倒數。

    跟華為對比,華為2020年的研發費用支出1,418.93億元,約佔全年收入的15.9%,且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年華為整體受制,營收僅增長3.8%的情況下,研發投入還是持續加碼,按年增長7.8%。

    要知道曾幾何時,聯想也對外一直以民族之光示人,但顯然從中國人最期待的核心科技層面出發,聯想是沒能擔起破局排頭兵這份職責的。

    楊元慶不接地氣與聯想的傲慢

    聯想骨子裏不願走出「舒適區」,沒能成為外界期待中的中國企業,與此同時,無論是管理層,還是公關層面,或者說是自我陶醉,或者說是傲慢無視,進一步加劇了口碑的快速崩塌。

    先說,楊元慶。

    頭部網路公司,真的很少見企業CEO像楊元慶這樣,容易踩坑。

    在華為受制時,面對彼時中國的輿論環境,有報道稱,楊元慶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聯想不是一家中國公司」。

    在引發軒然大波後,即便楊元慶本人還有聯想都做出了闢謠聲明,指出是被曲解,原話是「聯想不僅僅是中國公司,更是一家全球公司。」

    但負面影響已然造成。

    同時也是在中國國內高呼自研晶片、自研系統等背景下,楊元慶說出了「我們依然相信全球化是一個趨勢。對於一家公司,我們沒必要自己去做所有的東西;所以我們沒有計劃,去自己做晶片,做操作系統。」

    5G投票事件中鬧得紛紛揚揚,楊元慶發表朋友圈稱「出行高考面試結婚生子炒股買黃金剝雞蛋皮高核武器打貿易戰……就怕聯想投你反對票!#沒想到我司投票天天改變世界」。

    看似是自嘲,實際上對輿論滿滿的不爽。

    再到此次談聯想終止科創板IPO事宜,楊元慶也是底氣十足地表示,聯想研發投入年均持續超過100億元,「這大大跨越了科創板相關的研發門檻」。他當然明知道外界質疑的是聯想研發佔整體收入的比例。

    從一個企業管理者角度出發,楊元慶的所有表態,一味着站在對企業有利的立場上,為企業說話,以至於不斷挑戰輿論的神經。

    即不接地氣,沉迷於自我世界,無視外界反對聲音,依舊我行我素。

    這種傲慢,也貫穿到聯想集團本身。

    在5G投票事件時,聯想已經遭遇了特別大的輿論危機。彼時聯想主要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柳傳志聯合一眾高管發表聲明稱,整個過程中聯想的投票原則、執行都沒有問題,並且搬出了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對話,作為佐證,表示聯想維護了企業利益,更注重了大局。不止如此,柳傳志還發動了朋友圈,一眾業內知名大佬包括李彥宏、周鴻禕、俞敏洪等都力挺聯想。

    用意其實很直接:那麼多大佬都說我聯想沒問題,你們這些群眾還吵吵什麼。

    只是越如此,越脱離群眾。

    第二件,聯想也在官方對5G投票以及這麼多年遭受的質疑都作出了回應,但不是真誠地溝通,而是怒懟。

    比如針對「海外召回,中國不召回,還振振有詞的拿民族主義做藉口」等質疑聯想歧視中國消費者時,聯想官方長篇回應就兩個意思:我從沒有歧視中國消費者。大家黑我是情緒化的,缺乏思考。

    比如針對聯想沒有核心科技,官方反諷:「您就是來教PC廠商怎麼做企業的,我們都錯了,您說的都對。」

    顯然都沒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否則也不會有此次的再次捲入爭議。並且在此次的爭議中,聯想採取的也不是跟公眾真誠溝通,而是想着能不能搞定那個質疑它的人。

    整體而言,聯想確實是一家優秀的企業,商業上很成功,但也的確給人留下了不少口實。

    若想在商業成功的基礎上獲得鮮花與掌聲,對於聯想來說,需要反思並且做得更多。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