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康美之後 投資不過「潮汕幫」?

    康美之後 投資不過「潮汕幫」?

    從「商業梟雄」黃光裕,到「資本教父」劉紹喜,再到「一代藥王」馬興田,多年來,「潮汕幫」作為一股不可忽視的神秘力量,在屢屢攪動資本市場風雲的同時,也在摧毀積累了數百年的潮商的聲譽。

    在身陷囹圄近500天之後,2021年11月17日,康美藥業(*ST康美,600518.SH)原董事長馬興田,在廣東省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迎來了他的審判結果:因操縱證券市場罪、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訊息罪以及單位行賄罪數罪併罰,判處有期徒刑12年。

    此前的11月12日,康美藥業虛假陳述案一審已宣判。這場被稱為「中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的財務造假案」,創造了中國證券民事賠償訴訟歷史上的多項記錄:全國首例特別代表人證券集體訴訟案、原告人數最多(5.2萬餘人)、賠償金額最大(24.59億元)、懲罰波及面最廣(判決人員涉及高管、獨立董事和會計事務所)。

    這場「世紀大審判」,難免讓人聯想到13年前的黃光裕案件。馬興田與黃光裕擁有同樣傳奇的發家史,也都曾在各自的領域締造過輝煌的成就,但最終均因資本運作、官商勾結招致牢獄之災。

    二者之間的相似之處還不止於此。梳理他們各自的背景,會發現有一個同樣的標籤——「潮商」。以至於在康美藥業事發之後,有投資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不要碰潮汕系的上市公司。

    這句話,固然有些偏激,但多年來,「潮汕幫」作為一股不可忽視的神秘力量,在屢屢攪動資本市場風雲的同時,也在摧毀積累了數百年的潮商的聲譽。

    遲到9年的審判

    馬興田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是在2012年之前就懸掛上的。

    2012年12月,一家名為中能興業的投資諮詢公司,發表了一篇《康美謊言》的文章,將康美藥業捲入「財務造假」的輿論漩渦。而彼時,揭陽市原市委書記陳弘平,因涉嫌受賄正在接受組織調查。他在後續調查中,揭露了馬興田在2004至2011年期間的行賄事實。

    資料來源:中能興業博客

    原本是「板上釘釘」的罪名,卻在背後靠山的庇護下不了了之;而關於財務質疑一事,也在廣發證券(000776.SZ)、申銀萬國等券商的背書下「煙消雲散」。諷刺的是,次年11月,馬興田「憑藉長遠戰略眼光及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卓越業績」,躋身福布斯2012年「中國上市公司最佳CEO」榜單。

    在這之後,馬興田的名字又多次出現在落馬官員的「行賄人名單」上。但令人詫異的是,每一次他都能全身而退。

    直到2018年10月,達摩克利斯之劍正式落下——媒體公開質疑康美藥業財務造假,引起證監會介入調查。

    2020年7月,馬興田在深圳被依法逮捕。至此,馬興田多年來締造的「資本神話」得以窺見實貌。

    康美藥業成立於1997年,4年後通過「行賄」在上交所上市,此後便開啟了「左手資本運作,右手實業經營」的發展模式。

    據統計,康美藥業自上市以來,通過股權、債券等融資方式,累計募集資金超過800億元。此外,其資產規模,也從上市之前(2000年)的2.31億元,膨脹到2018年的731.44億元。

    在資本運作之下,康美藥業的高增長故事,讓其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2001年3月19日上市之際,康美藥業的市值為26億元,2015年突破千億,成為A股首家突破千億市值的醫藥公司,其市值最高時達到了近1400億元(2018年5月)。

    馬興田的財富,也伴隨着康美藥業股價的攀升而水漲船高。在2013年、2016年、2017年的胡潤百富榜上,都能窺見馬興田家族的身影。

    事後證明,從上市到成為千億白馬,康美藥業近20年來的高速增長,依靠的是馬興田不斷行賄、融資、造假支撐起來的謊言。

    證監會的調查報告中顯示,2016年到2018年,康美藥業通過偽造和變造增值稅發票、偽造銀行回款憑證、偽造定期存單,累計虛增收入達到291.28億元,虛增營業利潤超40億元,虛增貨幣資金近900億元。

    而早在2016年之前,馬興田就通過其控股的康美實業上演「金蟬脱殼」的戲碼,作為康美藥業的第一大股東,康美實業的質押比例在2016年就已經達到了92%。

    馬興田的「資本騰挪之術」不可謂不高超。不過,能夠在資本市場縱橫多年,除了依靠官商關係,也離不開廣發證券的「保駕護航」。

    當初康美藥業是經由廣發證券的保代——潮汕人陳家茂保薦上市。上市之後,康美藥業的多次定增,都是由廣發證券在背後助力。而在2006年廣發證券上市受阻時,馬興田夫婦也施以援手——通過馬興田妻子許冬瑾全資持有的信宏實業入資持股,幫助廣發證券順利上市。這也不難解釋,2012年康美藥業遭受造假質疑時,廣發證券為什麼敢站出來為其背書了。

    值得玩味的是,經由陳家茂保薦的除了康美藥業之外,還有宜華木業(後改名「宜華生活」,已退市)、南洋股份(後改名「天融信」,002212.SZ)、東方鋯業(002167.SZ)、奧飛動漫(後改名「奧飛娛樂」,002292.SZ)、潮宏基(002345.SZ)等多家潮汕企業。其中,宜華木業的母公司宜華集團,也曾在2006年與信宏實業一起參與了廣發證券的股改。股改完成後,二者雙雙出現在了廣發證券的大股東行列。

    資料來源:Choice

    而宜華集團的實控人劉紹喜,也是一位潮汕「資本高手」。

    潮汕資本教父的隕落

    在潮汕地區,劉紹喜「有門路」並不是什麼秘密。據稱,潮汕一些大企業想要上市,苦於無資源無門路的,都得找劉氏兄弟「指點」。劉紹喜也因此被冠以「潮汕資本教父」的稱號。

    而劉紹喜的名號,源於其成功將其旗下兩家公司——宜華木業、宜華地產(後改名「宜華健康」,000150.SZ)「運作」上市。

    宜華木業,前身為廣東泛海木業有限公司,原系劉紹喜控股的宜華集團與國企羊城集團下屬的澳門羊城公司,於1996年共同發起成立的合資企業。兩年後,澳門羊城將「勢頭正盛」的泛海木業55%的股份,陸續低價轉讓給了宜華集團。

    此次轉讓確有蹊蹺。在後來震驚社會的羊城集團貪腐案中,真相得以大白於天下:此次股權轉讓,源於劉紹喜行賄當時澳門羊城幾大高管所得。

    儘管劉紹喜的行賄事實已被明確,但在受賄人員被判處死緩之後,劉紹喜卻「意外」全身而退。此後不久,泛海木業改名成宜華木業,經由廣發證券保薦,於2004年成功登陸上交所,成為汕頭第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2007年,劉紹喜又將其旗下的宜華地產,通過借殼的方式送上了深交所。

    此時的劉紹喜已經手握兩家上市公司,但既然能夠被外界稱為「資本教父」,劉紹喜的「財技」顯然不限於此。

    早在2014年,就曾有媒體揭露過「宜華系」的資本秘徑:劉紹喜家族以宜華木業、宜華地產作為平台,通過「車輪式」股權質押、信託貸款等渠道進行融資。

    此外,劉紹喜家族還通過設立PE(私募股權)公司,參股「同鄉」上市企業或擬上市企業,獲取融資或實現股權增長。驊威股份(後改名「鼎龍文化」,002502.SZ)、東風股份(601515.SH)、松發股份(603268.SH)、皮寶製藥(後改名「太安堂」,002433.SZ)、金明精機(300281.SZ)等一批潮汕公司成功上市的背後,均有劉紹喜家族的身影。

    當然,上市公司也沒閒着。據統計,自宜華生活上市以來,公司先後通過定增、債券、配股等方式,多次從資本市場融資,累計募集資金超過上百億元。

    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劉紹喜家族實現了財富的極速膨脹,巔峰時期的宜華集團,號稱坐擁850億資產。

    在被媒體曝光資本運作內幕的同一年(2014年),劉紹喜捲入了廣東省委原常委、廣州市委原書記萬慶良的案件。2015年,在萬慶良的庭審中,劉紹喜被證實參與行賄。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康美藥業的馬興田也在行賄人名單上。但正如馬興田能夠「全身而退」一樣,劉紹喜的行賄罪名也並未被追究。

    圖片萬慶良庭審現場。圖源網絡

    經歷過此次風波的劉紹喜,沒有因此變得「低調」,關於資本的「故事」,還是要繼續講下去。或許正如深圳潮汕商會會長鄭漢明所言,潮商是「善變」的,他們懂得如何順應潮流,順應形勢。

    在2014年房地產遇冷之後,宜華地產就開始謀劃「賣房求醫」的轉型之路,通過收購,公司成功進軍醫療行業,並於2015年2月正式改名為宜華健康。

    「順應潮流」的宜華健康,在此後的兩個月內受到資本的追捧,公司市值在2015年4月14日達到巔峰,高達243億元。

    嚐到「甜頭」之後,宜華健康在2016年徹底清退地產業務,此後兩年開始瘋狂併購醫院及醫療機構,意圖構建一個龐大的醫療帝國。在2017年的年報中,宜華健康表示,公司已直接控制或間接控制(含託管)的醫院達到了20家。

    當然,「故事」不能只講一邊。為了「打造全產業鏈」的理念,2016年宜華木業斥資18.3億元,收購了被譽為「全球沙發大師」的華達利,並於2016年5月正式更名為「宜華生活」。

    但改名並未讓宜華生活獲得更高速的增長,其業績反而從2016年起開始逐年下滑。而高溢價、高頻率的併購,後來也為宜華健康的流動性危機埋下了隱患。

    為了讓資本的「謊言」得以繼續,劉紹喜開始了一場令其墮入深淵的自我救贖——一邊通過造假,虛增宜華生活的業績;另一邊與配資公司合作,操盤做市值管理。

    直到2019年10月,宜華集團旗下債券相繼違約,揭開了公司流動性危機的冰山一角。半年後,證監會介入調查,劉紹喜的資本故事,最終以「宜華生活退市、宜華健康賣資產抵債,而自己被罰款930萬元,終身禁入證券市場」告終。

    無論是官商勾結,還是資本運作,馬興田與劉紹喜在商界都算得上是「高手」。不過在這兩方面,黃光裕算是他們的「前輩」了。

    一代商業傳奇的「轉身」

    2020年6月24日,昔日中國首富黃光裕「出獄」的消息登上了各大媒體平台頭條。當天,國美零售(00493,HK)股價一度上漲超過20%。

    身陷囹圄十餘年,江湖上沒有其身影,卻時常因「將出獄」的消息引發熱議。如今一朝歸來,依舊能夠引發資本市場強烈反響,足以印證黃光裕之於國美、之於資本市場的影響力。

    黃光裕。資料圖片

    離開潮汕出去闖蕩江湖那一年,黃光裕僅有16歲。或許是從小耳濡目染,又或者是潮汕人身上特有的商業基因,此時的黃光裕已經擁有了驚人的商業意識與魄力。從1987年北京的一家不足100平米的門面起步,黃光裕帶領國美,從一眾經銷商、零售家電對手中廝殺而出,到2003年,黃光裕已經在全國鋪就了一張龐大的國美零售網,成功開創了中國經營的連鎖模式。

    在國美電器漸入佳境的1990年代末期,黃光裕秉持着潮商李嘉誠所說的「商者無域」的理念,吹響了「商業進擊」的號角。他於1996年成立鵬潤地產,正式進軍房地產,1997年成立鵬潤投資集團,專用於資本運作,如今旗下包括鵬潤地產、鵬潤投資、國美電器和中關村科技等大型企業,涉及地產開發、物業管理、製藥、證券、資產管理和IT產業等眾多領域。

    黃光裕締造的國美帝國至今為人稱奇。但彼時更令人津津樂道的,是2004年黃光裕敲響了港交所的鑼前後,開啟的一系列資本運作。

    2002年,黃光裕聯手自己的潮汕老鄉詹培忠,通過設立海外離岸公司,並以其名義取得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京華自動化原控股股東的股份,由此開啟了國美的借殼之路。

    此後兩年,黃光裕一邊主導京華自動化購買自己的非上市公司資產,「潛移默化」地將物業、地產等業務注入上市公司;另一邊則通過增股擴大持股比例,而後實現高位減持套現目的。到2002年7月,京華自動化已改名為「中國鵬潤」。

    通過左手倒右手的「遊戲」,黃光裕不僅得到了一個自己控制的上市殼公司,還從資本市場白賺了6150萬港幣。

    此時借殼之路僅行至一半。

    2004年,黃光裕開始對國美進行重組,將18家子公司94家門店全部股權裝進國美電器。而國美電器的股權,35%歸黃光裕直接持有,另外65%則由黃光裕完全控股的鵬潤億福持有。

    6月,已經更名為中國鵬潤的殼公司再次登場,宣佈以85億港元的價格買下鵬潤億福的所有股權。也就是說,國美電器65%的股權被注入到了上市公司之中,之後中國鵬潤正式改名為國美電器(2017年更名為「國美零售」),國美完成了借殼上市的最後一步。

    得益於配售套現的資本擴張,以及國美電器上市帶來的資產增值,當年黃光裕以105億身家登上了胡潤中國富豪榜的榜首。

    國美上市第二年,黃光裕開啟了「大躍進」時代,一邊指揮國美加大收購規模,當年一舉吞併了哈爾濱黑天鵝電器、深圳易好家、江蘇金太陽、武漢中商(後改名「居然之家」,000785.SZ)等多家企業門店或家電業務;另一邊則操控鵬潤地產,極力擴張土地儲備,國美置業、尊爵地產等房地產公司相繼誕生。

    憑藉着零售、地產兩大王牌,黃光裕登上了2005十大地產風雲人物榜榜首,同時繼續蟬聯中國首富之位。

    然而,黃光裕激進擴張的背後涉水很深。2006年,黃氏兄弟因涉嫌貸款違規被帶走調查,儘管後來因受到「庇護」不了了之。但此後兩年,黃光裕陷入了一場更深的危機。

    2006至2008年,黃光裕左手揮舞資本大旗——高價收購永樂電器、大中電器和三聯商社(後改名「ST美訊」,600898.SH),操縱中關村(000931.SZ)股價,甚至通過地下錢莊洗錢;右手同時織就一張級別甚高、涉及甚廣的官商關係網。

    黃光裕的行事作風不可謂不強悍,以至於2008年其被捕之後,眾多高級別官員相繼落馬,一批潮汕籍商界大佬被牽涉其中,牽連之廣令人震撼。而黃光裕本人也付出了14年(後減刑出獄)牢獄之災的代價。有意思的是,當年黃光裕仍憑藉430億身家登上了中國首富之位。

    不過,一代商業傳奇還未完全落幕,「低調復出」的黃光裕,在今年2月立下了「18個月帶領國美恢復原有市場地位」的軍令狀。而今年10月,國美零售與控股股東國美管理簽訂了託管協議,並享有後者30%的收購股權,黃光裕的資本騰挪之術似乎又將再次上演。

    潮汕企業的資本遊戲

    上述資本遊戲,並不是只有商業巨賈才懂得把玩。在股市的一角,許多潮汕企業都是玩轉資本的高手。

    典型如松煬資源(ST松煬,603863.SH),上市不到兩年,就因實控人聯合高管佔用公司資金,而被實施風險警示。

    再如廣東榕泰(ST榕泰,600589.SH),因財務造假被處以上千萬元的罰款,「有幸」成為新證券法下首個突破60萬頂格處罰的財務造假處罰案例。

    還有像群興玩具(ST群興,002575.SZ)一樣,自上市之後一直「無心主業」的。其結果,要麼同群興一樣「賣殼贖身」,要麼為了有「故事」可講,繼續砸錢收購尋求轉型。

    據財熵統計,潮汕地區上市的企業共46家,截至發稿,有28家公司的股價低於10元,另有6家已被「帶帽」(不包含已退市的ST宜生)。

    這些企業在上市之初,或都寄託着振興地方經濟之希望,亦或肩負着弘揚一代潮商名譽之重任,但能夠履行這份責任的似乎不多,有的只為「收割一場」;也有如馬興田等人一樣,以慘烈的方式落幕。每每此時,總有投資者會意味深長地感嘆一句「潮汕人太過精明瞭」。

    曾經的潮商,被譽為「東方的猶太人」,但這個稱謂已經伴隨着諸多潮商的落幕而消散。而在潮汕這個地方,人們似乎忘記這裏還存在着一個「經濟特區」——汕頭。

    1980年,汕頭與深圳、珠海、廈門被設立為首批經濟特區。擁有經商底藴的汕頭,甚至比其他三座城市還要略佔優勢,但發展至今,汕頭經濟卻遠不及其他經濟特區。2020年,汕頭人均GDP為4.96萬,不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7.24萬元,甚至還不足深圳的1/3。一座城市,經濟發展的背後有很多種因素,但僅從資本市場這一縮影,或許也能折射出一些東西。

    資料來源:各地方政府統計局,七普數據,財熵整理

    但願此次康美驚天造假案,能對潮汕企業真正有所警醒。

    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600518.SH)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