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重罰1.4億!非法收集人臉照片,這家美國公司面臨大罰單

    重罰1.4億!非法收集人臉照片,這家美國公司面臨大罰單

    在人臉識別技術加速推廣的同時,各國監管機構也開始對這一爭議性技術提高警惕。據外媒報道,一家主要服務於執法機構的人臉識別公司,在英國正面臨可能高達1700萬英鎊(人民幣約1.44億元)的罰款。

    英國訊息專員辦公室(ICO)近日對一家名為Clearview AI的美國公司發出警告稱,該公司通過Facebook等社交網絡或其他網絡公開平台收集了大量英國公民的人臉照片,而且這些照片可能是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獲取的,已「涉嫌嚴重違反」該國的數據保護法。

    根據Clearview AI官網訊息,該公司創建了有着超過100億張圖片的人臉數據庫,主要服務於警察局等執法機構。據外媒報道,一些英國警察曾試用該公司提供的服務,但目前這一做法已經停止。

    美國人臉識別公司在英面臨鉅額罰單

    英國數據安全監管機構ICO近日發布的聲明稱,Clearview AI數據庫中的照片「可能包括大量英國人的數據,而且可能是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從社交媒體平台等網上公開渠道中收集的」,並指出Clearview AI沒有制定程序來阻止數據被無限期地保留,沒有合法的理由來收集這些訊息,也沒有告知英國人他們的數據將被如何處理。

    「Clearview AI已不再向英國提供服務。」ICO負責人、英國訊息專員Elizabeth Denham在其發布的聲明中說,她擔心該公司對個人數據的處理方式是任何一位英國人都不希望看到的,但該機構收集的證據表明,該公司可能繼續在英國人不知情的情況下處理其大量個人訊息。

    據了解,Clearview AI提供的是人臉搜索服務,即用户通過一張臉部照片,從該公司數據庫中找到匹配的其他人臉圖片,這些圖片是從Facebook(已改名為Meta)、Linkedin等社交媒體平台或其他網路公開渠道收集而來,搜索結果還將提供匹配圖片的來源鏈接。

    該公司聲稱其幫助例如警察局的執法機構尋找嫌疑人,尤其是美國聯邦、州及地方執法機構。據外媒報道,英國一些警察也使用過該公司的服務,但這一做法已經停止。

    此次處罰決定是ICO與澳洲的隱私安全監管機構聯合調查的結果。本月早些時候,澳洲訊息專員辦公室(OAIC)已要求Clearview AI刪除該國居民的人臉訊息。

    在前述聲明中,ICO也已要求Clearview AI刪除英國人的個人數據,並提醒該公司可能因「涉嫌嚴重違反 」該國的數據保護法,面臨高達1700萬英鎊(約人民幣1.44億元)的罰款。

    但此次針對Clearview AI的處罰決定還是暫時性的。ICO表示,在明年年中作出最終決定之前,Clearview AI可向ICO提出申訴。

    身處爭議漩渦的人臉識別技術

    據外媒報道,Clearview AI的首席執行官針對CIO發布的聲明回應稱,他對CIO的決定「深感失望」,同時對Clearview AI的技術被社會誤讀感到沮喪,希望有機會與領導人和立法者進行對話,以便人臉識別這項已被證明對執法非常重要的技術能夠繼續用於維護社區的安全。

    「我的公司和過往的行為符合英國及其人民的最佳利益,我們協助執法部門解決針對兒童、老年人和其他受害者的可惡罪行……我們只從開放的網路上收集公共數據,並遵守所有隱私和法律的標準。」他稱。

    事實上,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除了能用於公共安全領域外,這一技術的支持者還認為,該技術能提高服務效率,在疫情期間減少接觸式風險。例如,英國一些學校餐廳在近期部署了人臉識別支付系統,提供該技術的公司聲稱其系統科技加快付款速度,並減少因表面接觸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該國一家護理院正嘗試用該技術識別人們的新冠疫苗接種情況。

    在中國,人臉識別技術被廣泛運用於非接觸式支付,例如支付寶推出的「青蛙」、微信支付推出的「蜻蜓」兩種人臉支付設備早在2019年就在各個商店進行了大規模鋪設。

    但在另一方面,社會公眾和監管部門對人臉識別技術的警惕性也正在提高。一些大公司受到公眾壓力等因素影響,也對這項技術的使用更加謹慎。例如,今年11月初,Facebook宣佈將關閉其人臉識別系統,並刪除其超過10億用户的人臉數據。

    「由於人臉訊息具有唯一性和不變性,企業可以利用人臉識別系統建立起個人與其行為數據一一對應的用户檔案。「一位人臉識別行業人士曾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更進一步,企業可能作出一人一價、優惠標準不統一等侵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

    同時,該人士指出,人臉訊息通常暴露在公共環境中,很容易實現無感知採集,用户無法知道企業是否存在識別人臉的行徑。與傳統的數字密碼相比,人臉訊息一旦丟失,意味着用户沒有「重新設定」的機會,因此,該類訊息的泄露對用户隱私造成危害性也就更大。

    對於這項存在諸多爭議的技術,中國在今年11月1日起實行的《個人訊息保護法》中已作出專門規定:在公共場所安裝圖像採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應當為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遵守國家有關規定,並設置顯著的提示標識。所收集的個人圖像、個人身份特徵訊息只能用於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得公開或者向他人提供;取得個人單獨同意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