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新央企巨無霸出現 中國稀土不再低頭 歐美坐不住了?

    新央企巨無霸出現 中國稀土不再低頭 歐美坐不住了?

    一個消息不脛而走,讓國人的心都滾燙了起來。

    有媒體爆料,中國已經批准成立全球最大的稀土公司,新公司將被命名為中國稀土集團,最快將於12月在江西省成立。隨後,贛州稀土證實了集團組建的消息。

    這可能是今天最大的新聞,中國的「稀土航母」,終於要來了。

    改變稀土被賤賣的格局,掌握稀土產業鏈主導權的大幕即將拉開,美國再想鑽中國的空子可沒那麼容易了。

    今年,國家對央企的動作又快又密、大開大合。

    今天,原中國鐵路物資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物流板塊整合重組,中國物流集團橫空出世。

    不久前,新組建的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落户雄安,中國中化集團與中國化工集團聯合重組成中國中化,中國西電集團與國家電網部分子企業重組成中國電力裝備集團……

    但是所有這些動作,可能在戰略層面上都沒有比出現「稀土航母」的影響更加深遠。

    與此同時,在國內常常扮演「小透明」的江西,極有可能迎來百年曆史上的第一家央企總部。將來,這個常年遠離經濟中心的邊緣化省份,或有機會成為全球的工業舞台的中心。

    人類未來的競爭,基礎是核心資源的競爭,也是元素周期表的戰爭。

    稀土元素,其實就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鑭系元素、鈧(Sc)、釔(Y)這17種元素的總稱。

    作為工業的維生素,稀土是「點石成金」最關鍵的那一環。

    添加了稀土的新材料,支撐起晶片半導體、航空航天、新能源、醫療成像、核工業……絕大部分的高新科技領域。

    現在最火熱的新能源產業、半導體晶片、訊息技術等領域都無法脱離稀土材料。

    而更能撩撥大眾情緒的,是稀土在軍事領域的必不可少。

    美國每建造一架F-35戰鬥機,需要用417公斤稀土,而造一艘弗吉尼亞級的核潛艇要用到4噸以上。

    如果沒有稀土,美國現役的所有高科技武裝要麼生產不出來,要麼性能大幅下降。而美國稀土產品完全要依賴進口,超過80%是來源於中國,這讓美國如何不高度重視?

    美國與中國進行了半個世紀的稀土戰爭,包括日本、韓國、歐盟、澳洲等都死盯着中國稀土的風吹草動。

    在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關稅清單上也從未出現過稀土的名字。

    沒有稀土,現有科技樹就會坍塌一大塊,生活就將停轉。

    而中國掌握着稀土。

    按照美國地質局USGS的數據表示,2020年全球稀土總儲量約1.2億噸,中國有4400萬噸,約佔37%。

    現在中國的稀土產量、出口量、消費量、儲量都是世界第一,也是唯一能提供全部17種稀土元素的國家。

    早在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時就說,「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

    可以說,誰掌握了稀土,誰就控制了科技進程的命脈,能夠擺佈全球地緣政治。

    然而幾十年的發展,很遺憾,事實與總工程師「一定要把稀土辦好」的理想差距頗大。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稀土產業走的是極為粗放的路子,搞價格割喉戰。

    今年3月1日,工信部長一句話令人唏噓不已:惡性競爭下,中國的稀土只賣出「土」價、沒賣出「稀」價。

    中國沒能掌握稀土的定價權,只賣出了白菜價,一張王牌胎死腹中。

    從毛X戰開打之後,民間一直流傳着要將稀土作為反制的「核武器」。人們常常不解,為什麼我們不能用稀土來破除被「卡脖子」的困境?

    可以說,讓中國在稀土供應鏈獲取主導權,已經是共識。

    在9月23日,五礦稀土就發布公告稱,中國鋁業、五礦集團、贛州市人民政府等正在籌劃相關稀土資產的戰略性重組,在等待最終方案的確定和主管部門批准。

    光是這幾個方就已經掌握了國內約80%的中重稀土配額,和40%的輕稀土指標。此次中國稀土集團,至少要完成最珍貴的南方中重稀土資源的整合工作。

    稀土王牌,終於要利刃出鞘了嗎?

    整合全國稀土產業,產生國家隊,這句話其實說了20年了。但直到現在,中國稀土航母才真正要巨鯨入水。它會是稀土產業諸多疑難雜症的解藥,也會助推中國新一輪的產業升級。

    第一,掌握稀土定價權,解決資源浪費和環保問題。

    國內曾一度急於做大稀土產業去與歐美企業競爭,開出了出口退稅等種種政策優惠。

    從90年代到2005年,中國的稀土出口量增加了10倍,但稀土價格卻跌到了90年代初期的一半。

    當時中國稀土產量已經位於世界第一,稀土產量甚至高於全世界的總需求。供大於求,價格自然猛跌。這做大了中國稀土產業,也沖垮了美國的稀土巨頭。

    但是,這也是國內礦產無序擴張的開始。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攻克了稀土分離的世界性難題,這個技術全國推廣之後,稀土開採門檻和成本大大降低。

    幾個農户集資就能買機器開採稀土,甚至比挖煤還要容易。

    一些開採方式非常粗陋,就是在地上打個洞,灌入化學試劑,再將稀土溶解液灌入做一下初級的提純,就能拿出去賣錢。

    這種野蠻開採,對當地山體、水源等生態是毀滅性的,而且工作中釋放有毒氣體,礦場周圍經常會出現「癌症村」,當地居民無法生存只能搬遷。有個數據是,江西所有稀土企業的利潤加起來只賺了64億元,但礦區環境治理費用高達380億元。

    即便國家嚴防死守,地方盜挖和走私的現象也停不住。

    外國海關統計的中國進口稀土數量,往往比中國海關統計的出口量高出百分之幾十。在頂峰的2011年,足足高出了220%。

    這才是真正的國家戰略物資流失,肥個人之私囊,壞民生之社稷。

    2016年,在政府推動下國內形成了中鋁稀土、五礦稀土、中國北方稀土、廈門鎢業、南方稀土、廣東稀土的六大稀土集團。

    行業20年來不斷整合,從取消優惠、出口配額、出口管理、開採許可、推動龍頭產生一步步加碼。

    如今隨着中國稀土集團的誕生,將徹底從源頭規範市場秩序,管控稀土資源不被賤賣、不被過度開發。

    同時對於行業標準和環保政策的管控,也更有利於保障綠水青山、造福後代。

    第二,突破技術,推動產業升級。

    中國在稀土產業鏈上游的原料和加工階段,雖然規模龐大,但是利潤並不可觀。

    工業產品,從原料到產品,利潤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往往是終端,比如新材料、技術工藝和新產品上。

    在稀土的產品價值鏈上,稀土精礦、分離產品、新材料、器件的價值比可以達到1:10:100:1000。

    這些凝結了人類智慧和知識專利的地方,溢價和利潤可以比原料高出百倍、上千倍。

    而在稀土終端應用方面,中國和發達國家的差距就太大了。日本90%的稀土材料都是用在了高端製造領域,而中國超過一半的稀土材料是用於一般製造業。

    歐美髮達地區從中國進口的稀土資源,轉換成儀器設備、晶片、引擎等產品後再賣到中國,使中國稀土產業成為實際上的貿易逆差產業,被賺走數不盡的真金白銀。

    中國要想真正將稀土點石成金,就必須突破能源礦業式的經營格局,變道進入科技創新的領域。

    而當下最大的風口就是雙碳經濟和新能源技術的推廣,這兩者都對稀土有着巨大需求。

    因此,當下中國稀土集團的橫空出世,就顯得意義非凡了。6家變一家,有利於過往分散在全國各地的研發資金、人才統一起來,集中力量辦大事,在最短的時間佔據稀土應用的技術巔峰,帶動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

    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第三,稀土牌能不能打,意義沒有你想象那麼大。

    很多人都想用稀土資源去反制美國,卡美國的脖子。但是說實話,靠簡單粗暴的斷供和限制出口,其實是自損八百的行為。

    拜登上台後對產業鏈進行了審查,其中就有稀土,得到的結論是:美國要實現稀土自給自足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美國是中國之前的稀土第一大國,當年放棄稀土的開採,不是因為美國缺技術,也不是因為礦挖光了,而是因為生產成本太高,而且受到非常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

    中國雖然是稀土大國,但也不是唯一的稀土儲藏國。美國已經開始了重建稀土產能、聯合盟友的嘗試,如日本、韓國等也在全球投資礦產,加拿大、澳洲、非洲國家也都不甘示弱。

    中國如果斷供稀土,也將面臨高端製造需要的關鍵零部件斷貨、大幅漲價的後果,加劇貿易衝突。

    比如作為中國最大進口商品的半導體晶片,去年花了3500億美元,已經比石油和鐵礦進口花的錢都要多了。中國本身就是這個全球產業鏈上的中間一環,賺的是加工貿易的錢,在這種情況下打稀土牌,自家的民族工業也會受到斷供風險,是搬起石頭最後砸到了自己的腳。

    除非說中國能夠佔領高精尖產業的制高點,在高端晶片、新能源、醫療成像等諸多領域自給自足,否則,就不要再談什麼稀土戰了。

    此外,還有一個情況是很多「專家」選擇性忽視的:

    業內人士曾經估計,在中國賤賣稀土時期,美國、日本、韓國等都已經採購了大量的稀土作為儲備,預估可供使用20-40年。他們一直在國際市場壓低稀土價格,也有要將中國鎖在低端的原料出口層面的策略。

    比起搞稀土戰引發難以預測的後果,守住定價權不被薅羊毛、提升技術發展更加重要。

    打鐵還需自身硬啊!

    圖片

    中國稀土集團在「江西省成立」。這意味着,江西省有極大可能會迎來第一家央企總部。

    這可能是井岡山之後,江西距離舞台中央最近的時刻了。

    江西之前在媒體出圈,是作為「最沒有存在感」的省份。

    2013年的新聞聯播裏,高鐵佈局中只有江西一片綠,創造了「環江西帶」這個概念。

    圖片

    之後,這一小透明情形屢屢重現。全國自貿區都擴了好幾輪了,硬生生形成環江西自貿區,江西就愣是沒有。

    (圖片來源:知乎@城市情報局)

    雙一流高校建設,江西無一入選。甚至連音樂節、宜家都要繞道走。江西的傳統產業裏,最值得稱道的是飛機制造。

    江西航空產業在2019年突破了千億產值,承擔了國產大飛機的部分製造重任,但畢竟是面向B端,普通人認知不深。

    中國稀土如果落户江西,作為「稀土王國」的贛州或將成為動輒影響全球風雲的稀土中心。這既是老天爺賞飯吃,也是有形之手的有意推動。但能不能實現華麗轉身,還得看江西自己了!

    畢竟,環繞江西的廣東、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都是排名前十的經濟大省,安徽去年已經半隻腳踩在門檻上。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