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跑路、破產、回國 外國來華創業者夢碎2021

    跑路、破產、回國 外國來華創業者夢碎2021

    2021年12月21日晚六時,北京晚高峰開始的時間,也是附近寫字樓白領吃飯的時間,李敏一如既往在店裏忙着招待客人。

    李敏是北京一家新元素餐廳的店長,臨近聖誕節,店門口擺放着的一排聖誕老人,身上掛着彩燈。店裏的客人絡繹不絕,落地窗外,街上的行人行色匆匆。

    在這家幾百平米的餐廳裏,一切好像都一如往常,但又透露出一絲異樣——沒到用餐高峰,店內部分菜品就已售罄;店裏的線上支付系統停用了,李敏要挨桌親自收款;有顧客詢問會員卡還能否充值,他給出否定的答覆。

    一切都源於12月14日,新元素宣佈破產清算的一紙《通知》。

    《通知》稱,公司目前嚴重虧損,資金鍊斷裂,正進入破產清算流程,將陸續關閉所屬門店,並鼓勵員工自謀出路。

    李敏告訴字母榜(ID:wujicaijing),他所在的這家店一直是盈利的,而且目前尚未接到閉店通知,這讓他產生了一絲不會閉店的希望。「但儲值卡不會再出售了,年底之前應該不會關門,年後不好說。」李敏說。

    這家餐廳在等待最後的裁判——繼續營業,或是店鋪易主。

    但無可置疑的是,作為一個Scott Minoie(中文名樂華,下稱樂華)掌管的品牌,新元素不會再有新故事。

    1999年,25歲的美國人樂華來到上海。2000年他成立了一家鮮榨果汁吧「元素72」(Element 72),也就是第一代網紅餐廳「新元素」的前身。

    同年,在上海工作的丹麥小夥約翰·克里斯滕森因為找不到好吃的三明治,而決定自己開個西式簡餐廳。第一家Wagas(沃歌斯)就此誕生。

    2000年,年逾花甲的意大利創業者蒂齊亞諾·佩切尼尼在多次考察後決定將他的項目「華爾街學院」搬到中國。同年,第一家華爾街英語教學中心落地北京。

    幾位洋人來華至今的20多年間,中國和世界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乘着中國發展的東風,他們的商業版圖迅速擴張,在各自領域聲名鵲起,又隨着新冠疫情的到來陷入低谷。

    2021年8月,華爾街英語宣佈破產,社交平台上大量員工和學員一邊緬懷公司曾經的輝煌,一邊奔走在討薪和退費的路上。

    據彭博報道,Wagas正在尋求出售,估值預計為8-10億美元,百勝中國控股公司、快樂蜂以及餐飲品牌國際公司(漢堡王和Tim Hortons咖啡的母公司)等多方正在考慮競購。

    有報道援引知情人士說法稱,2020年疫情以來,Wagas品牌創始人約翰由於家庭原因,考慮回國,此前曾與市場頻繁接觸,尋求出售機會。

    新元素則沒能撐過2021年,於12月14日宣佈破產清算。

    這些洋品牌曾給中國市場帶來了一系列新概念、新模式,也令來自異國他鄉的創業者實現了中國夢,卻又在時代的浪潮裏夢醒。

    2000年來到中國之後,蒂齊亞諾·佩切尼尼有了一箇中文名字李文昊。

    「『李』是我的姓,『文』是文化、教育,因為我一生都在從事教育事業,『昊』是宇宙。」李文昊這樣解釋自己名字的含義。

    李文昊也曾在採訪中表示,李這個姓氏選擇源自一位風水先生,他對李文昊說「你前生是一個姓李的中國人」 。

    李文昊35歲開始鑽研老子的思想,但真正踏上老子的故鄉,已經是25年後。2000年初,李文昊第一次來到中國,此時距離北京第一家華爾街英語學習中心開業只有三個月。

    2000年的中國顯然與他之前去過的第三世界國家景象並不相同。第一次來到北京,李文昊叫了部出租車,帶上翻譯,在北京大街小巷逛了一圈。

    彼時的北京,四環路尚未貫通,但高樓大廈正在拔地而起,一個個繁華的商業區正在興建。

    李文昊一邊走一邊四處看,他發現,竟然有那麼多人在大街上一邊走路一邊打手機。之後他前往上海,看到了同樣的景象。

    「擁有手機的人群數量如此之大,令我吃驚,於是我知道我們之前商業計劃中的定價策略有問題,」李文昊說,「當時計劃定價700美元,而我覺得正確的定價應該是它的兩倍。」

    更讓李文昊對中國市場堅定信心的是,這個國家到處可見洋溢着的活力,「周圍的一切都讓我覺得中國已經是個做好準備的國家,它絕對需要高質量的英語培訓服務。」李文昊在北京上海看到的是一群躊躇滿志、目標明確、急於成功的人。

    當外資紛紛湧向這片熱土,渴望成功的人都非常清楚,一口流利的英語能幫助他們在新興的商業區和外企找到一席之地,所以肯花1,400美元的高價搭乘「子彈頭列車」駛向自己的未來。

    同樣看到商機的不止李文昊。

    1999年,25歲的美國人樂華以觀光客的身份來到上海,上海的繁華與朝氣讓他留下來,他在中國的第一份工作是外教。

    2000年,樂華轉型開辦了一家鮮榨果汁吧「元素72」。彼時,鮮榨果汁在國內還是個新鮮事物,開業後顧客絡繹不絕,其中大部分是在上海的外國人,也有部分本土高消費群體。

    也正是這一年,樂華和他的果汁吧受到了資本關注。

    據天眼查數據,2000年1月1日,新元素獲得來自賽富投資基金的戰略投資,這也是新元素僅有的一輪融資。

    拿着這筆錢,樂華在2002年把「元素72」搬進上海商城,改名「新元素」。

    2004年,樂柯凡(Frank Rasche)離開工作了20多年的可口可樂,加入新元素,與樂華一同籌備擴張。

    「我的一位好友于2001年在上海商城開了第一家新元素餐廳,當時所有的顧客都是住在上海的外籍人。作為當時上海為數不多的幾家西餐廳之一,純正的口味和友好的英語服務使餐廳很受歡迎。」樂柯凡回憶道。

    Wagas也是樂柯凡口中上海為數不多的西餐廳之一。

    1999年,從丹麥來到上海的約翰·克里斯滕森發現,自己連份像樣的三明治都找不到,於是開出了第一家Wagas。

    同年,從澳洲來到上海的甄潔珊想將悉尼餐廳文化引入上海,二人一拍即合,於2001年成為Wagas的創始合作伙伴。

    Wagas的第一家店開在中信泰富廣場。據RQ商業觀察室報道,當時附近的麥當勞和星巴克門口都排着長隊,Wagas的新店卻沒什麼客人,中信泰富(地產)的董事長在商場巡視後,還會經常到店裏來消費用餐,這對剛開始起步的 Wagas來說,是一份充滿温度的記憶。

    有意思的是,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在 2013 年招商時選擇同時把Wagas和新元素納入進來,時任靜安嘉里中心運營經理的鄧汝舜在接受《好奇心日報》的採訪時解釋說,Wagas 被定義為隨意的 Cafe,新元素則被視為一個更正式的商務餐廳,所以彼此之間不會形成內部競爭。

    起步階段,新鮮而獨特的商業模式是新元素們的成功秘訣。

    華爾街英語成立於1972年,2000年進入中國時這個品牌已有28年曆史,享譽全球,而彼時新東方剛剛成立七年,距離其上市還有六個年頭。

    作為市場上最知名的英語學習供應商,華爾街英語很快確立起了自己的品牌,2000年,中國第一家學習中心落地北京國貿。2001年8月1日,華爾街英語進駐上海。

    一位華爾街英語學員呂嘉怡向字母榜透露,華爾街英語雖然學費高昂,但其教學模式有獨到之處。「(華爾街英語)不是應試教育那種死記硬背,而是母語式的教學,學習中心還經常有英語角之類的活動。」呂嘉怡說,在華爾街學習一年,他的英語聽說水平顯著提升。

    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西餐廳之一,Wagas讓上海的食客體驗到了舌尖上的外國味道。

    據RQ商業觀察室報道,Wagas對於菜品的嘗試可謂大膽,中國的第一杯澳洲白咖啡就是Wagas帶來的。

    這樣的嘗試並不容易,「當時向中國客人推薦一份夾生菜(未煮過)的火雞三明治,就像對澳洲人推薦滷雞爪一樣困難。」甄潔珊說。

    而新元素帶來的不僅有新奇的西餐菜品,還有新鮮的模式。

    樂華在新元素設置的廚房是開放式的,雖然現在一家普通的蘭州拉麪館都可能設有開放式廚房,但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家餐廳這樣做。

    這個想法甚至曾被上海衛生局否決,理由是「太外國了」。

    餐廳裏提供的美式服務在當時也頗為罕見。新元素上海一家餐廳的主管曾對樂華說,當詢問顧客吃得怎麼樣時,有些顧客對他報以奇怪的表情。

    樂華說,被人投以異樣的眼光是正常的,在中國,我們不是一家普通的餐廳。他對自己店內能夠用中英雙語交流,微笑着詢問顧客用餐體驗的服務人員非常滿意,這其中或許就有華爾街英語的學員。

    新元素們經受的第一個考驗,是2003年的非典疫情。

    彼時,新元素開業不到一年,Wagas開業不到四年,仍是新鮮事物的輕食概念讓兩家餐廳順利度過了並不算漫長的非典考驗。

    面對疫情,華爾街英語受到的打擊更為沉重。雖然學費高昂,但租金、人力以及教學研發成本同樣沉重。

    從2003年4月11日開始,公司收入突降為0,員工待在家裏。由於此前的擴張消耗大量資金,到4月底,公司的現金流只夠維持三個星期。

    李文昊的解決辦法是把課程送上門。「我們調整了銷售模式,培訓銷售人員進行電話銷售,培訓老師進行電話教學,我們還培訓行政人員,讓他們學會遠程收付款。」

    為了解決現金流問題,李文昊分期付款購買了6,000枱筆記本電腦,在電腦上安裝課程軟件,只要學員預存8,000元押金,就可以把電腦送到他們家裏。

    四天之內,華爾街英語收到了足夠的現金,而且由於學員們為電腦支付了大量押金,公司贏得了35年來最充足的現金流。

    非典之後,幾家公司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2010年開始,相繼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

    2011年,華爾街英語中國的第50家學習中心在海淀上地開業。巔峰時期,華爾街英語在中國11個城市開設了71家學習中心。

    2011年,新元素年營業額3,000萬美元,開店11家,並計劃開到40家,當時海底撈也不過34家門店。

    2017年,Wagas聯合創始人也透露,公司有擴張計劃,年底前要增開40家門店。

    但高潮過後,新元素們沒能保持自己的勢頭。

    新元素和Wagas面臨的是整個賽道遇冷。2015年至2018年,輕食品牌曾獲得眾多資本青睞。

    甜心搖滾沙拉、好色派沙拉、沙綠輕食、大開沙界等諸多品牌都獲得投資,其中不乏紅杉資本、IDG資本、美團龍珠等大型投資機構參與。

    2018年後,新消費成為風口,資本對餐飲業尤其關注,但其中鮮有輕食品牌獲得青睞。

    有業內人士向字母榜表示,輕食的風口已經過去了,原因在於其受眾面窄,難以形成規模。

    成本高企也制約了輕食品牌的發展,不少人一直對沙拉等輕食抱有「花錢吃草」「性價比低」的印象。

    一位母嬰輕食品牌商務負責人琳琳向字母榜透露,其所在品牌的意麪產品,每盒僅生產成本就要15元,定價27元,不少用户反映太貴。

    除去行業因素,幾家公司自身發展速度也在明顯變慢。

    最顯著的問題,表現在公司營銷上。隨着移動網路發展,品牌營銷陣地從微博到短視頻再到直播電商,潮流一變再變,這幾家公司卻很少趕時髦。

    在教育行業最瘋狂的2020年,好未來、猿輔導等品牌佔據了北京各大地鐵、公交站的廣告位。

    低頭刷手機的時候,在線教育品牌的訊息流廣告也鋪滿了各大平台,其中並沒有華爾街英語的身影。

    只有在商場裏,華爾街英語才有些許存在感。華爾街英語門店附近,銷售人員逢人便問:「學英語麼?」

    在小紅書上,新元素和Wagas的種草筆記都只有10,000多篇,不到海底撈的十分之一。在外賣平台上你甚至找不到新元素的名字。

    2017年9月,Wagas聯合創始人甄潔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不做加盟,也不接受第三方投資。她還提到,Wagas的消費者高達80%都是老客户。

    在播客節目China Paradigm中樂華直言,疫情期間,自己一直苦惱如何把曾經的客人吸引回新元素。

    攬不來新客,抓不住回頭客,缺少過冬的彈藥,是新冠疫情以來新元素們生存狀態的寫照。

    面對疫情寒冬,多位華爾街英語學員向字母榜表示,在機構宣佈倒閉之前的半個月,銷售開始拼命向他們賣課。

    有華爾街英語員工辯稱他們也被矇在鼓裏,但實際上宣佈破產前,很多員工薪資已經停發三個月了,據媒體報道,退費糾紛金額保守估計超過億元。

    新元素在雙十一發起買一千送五百的儲值活動,是這家初代網紅餐廳最後的自救。據《時代周報》報道,該活動只搞六七天就緊急下架了,當時可能已在準備破產的相關事宜。

    隨着新元素破產閉店通知傳遍網絡,不少還在營業的新元素餐廳反而迎來了一波客流高峰。

    有食客向字母榜表示,自己十年前第一次光顧新元素,疫情之後就很少來了,「聽說要閉店了才想到過來,還是熟悉的味道。」

    熟悉的味道,似乎是對一個品牌的褒獎,但在新元素、Wagas、華爾街英語身上,卻暗示着來華插隊故事的夢醒時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