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80%的上市獨角獸已破發 新一輪調整要來了嗎?

    中國80%的上市獨角獸已破發 新一輪調整要來了嗎?

    最近的股市,關鍵詞是「破發」。

    2021年12月15日,百濟神州在科創板二次上市,雖然是高瓴重倉的創新藥龍頭,雖然有綠鞋機制護航,首日還是暴跌16%,順便帶崩了整個生物醫藥板塊。

    12月14日,順豐控股旗下的順豐同城在港股上市,首日暴跌9.2%,次日又暴跌6.7%。

    12月10日,A股、港股兩地上市的4只醫藥新股出現了三隻破發、一隻收平的「盛況」。其中,迪哲醫藥跌22%,北海康成跌27%,凱萊英跌4.64%,只有中藥連鎖固生堂以0%的漲跌幅收平。

    2021年10月、11月份,A股港股曾出現一波罕見的破發潮。10月底,A股出現前所未有的連續7個交易日均有新股在上市首日即破發的現象。11月初,港股又出現了7只新股有6只破發的情況。這些破發的公司遍及大消費、SaaSd、半導體、生物醫藥等各個主要賽道。進入12月之後,本以為新股市場已經回暖,沒想到又是當頭一盆冷水澆下。

    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來了:密集的破發,是不是意味着這一輪資本市場改革的紅利期已經結束了?在一級市場估值水平仍然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二級市場的不買單是否會造成新一輪的估值倒掛?這並非危言聳聽,在這一批破發公司中不乏一級市場的明星公司,部分投資機構已經在浮虧。

    明星股東雲集仍破發,一天虧一個億

    生物醫藥,成了這一輪破發潮的重災區。最近的幾隻生物醫藥新股,只有名不見經傳的中藥連鎖固生堂在上市首日以0%的漲跌幅收平。其餘的幾家,迪哲醫藥跌22%,北海康成跌27%,凱萊英跌4.64%,百濟神州跌16%,這些破發股都來頭很大,都是備受投資機構、產業資本追捧的明星公司。

    迪哲醫藥的背景非常特殊,其研發團隊整建制來自原阿斯利康的中國研發中心。阿斯利康和中國的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並列其第一大股東。

    自11月17日新點軟件上市首日破發以來,隨後A股的20餘隻新股未再出現首日破發情況,打新賺錢效應逐漸回歸。直到此次迪哲醫藥首日破發,新股破發陰影再次降臨科創板。

    緊接着,被稱作中國創新藥「一哥」的百濟神州,又讓科創板的破發名單「喜加一」。

    在港股,這次破發的北海康成,其第二大股東是著名的「藥茅」藥明康德,持有其9.51%的股份。它的第一大股東是著名的美國生物醫藥專業投資機構RA Capital。港股有基石投資人機制,北海康成的新股非常搶手,鎖定了包括藥明康德旗下產業基金在內的7個基石投資者,它們合計認購了價值6000萬美元的股份,佔公開發售股份總數的七成,基本沒有留太多籌碼給散户。

    凱萊英更是不用多說,在A股市值超千億的CDMO龍頭,而且它此次H股發行相比A股股價折價超過30%。

    但種種光環加持之下,它們還是破發了。北海康成的基石投資者一天就虧損了1.26億港元。中了百濟神州的新股的投資者,每簽要虧近2萬人民幣。

    自2018年以來持續火熱的創新藥賽道,可以說是遭遇了當頭一棒。破發的幾家公司,做CRO的凱萊英是創新藥的「鏟子股」,其餘幾家都是正兒八經的創新藥研發公司。迪哲醫藥專攻小分子創新藥,北海康成則專注於罕見病。迪哲醫藥目前尚無產品上市,有兩款產品已進入二期臨牀。北海康成已有三款產品上市,但核心產品CAN008仍處於臨牀階段。百濟神州更不用多說,擁有11款自主研發的藥物進入臨牀試驗或商業化階段,已有3款產品獲批上市。

    目前而言,它們有一個共同點是都非常燒錢。迪哲醫藥自2018年、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分別虧損1.7億元、4.5億元、5.9億元、3.0億元,三年半共虧損了約15億元。北海康成的情況也類似,從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分別虧損了2.18億元、8.46億元、3.44億元,兩年半累計虧損約14億元。百濟神州更是大手筆,僅2021年上半年就虧掉了25億元,最近三年半累計虧損達255億元之多。

    對醫藥新股的密集破發,一位投資人評論道,近年國內資本投入到醫藥板塊實在太瘋狂,但是大部分公司做的都是me too, 同質化嚴重,原創性明顯不足,「這些公司將來能有多少上市? 又有多少能夠做出好藥,給投資者帶來回報?」

    80%獨角獸已破發

    估值倒掛蔓延至硬科技

    但這話並非完全針對迪哲醫藥、北海康成或百濟神州。實際上,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破發在二級市場早已成了趨勢,絕非僅僅侷限於生物醫藥。梳理時間線,這輪破發潮最初在2021年上半年發軔於網路、消費,在下半年逐漸蔓延至半導體、生物醫藥等賽道,地域上則從美股、港股蔓延至A股。

    就在不久前,在港股二次上市的微博首日即大跌7.18%,目前破發幅度已擴大至11%。2021年12月2日上市的網易雲音樂也是首日破發,目前破發幅度10.7%。茶飲賽道的明星企業奈雪的茶,6月份在港股IPO時發行價高達19.8港元,但目前股價僅為8.8港元,總市值縮水至150億港元。2021年港股最大的科技公司IPO快手,目前也已破發25%

    據統計,2021年以來港股IPO首日破發率達40%,上市以來的破發率更是高達70%,其中不乏明星公司,不斷上演「大熱必死」。

    更大面積、幅度更慘烈的破發發生在美股。「生鮮電商第一股」每日優鮮,上市以來股價較發行價已經下跌超60%,塗鴉智能破發70%,水滴破發80%,掌門教育破發90%,滴滴破發50%。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上市的「獨角獸」企業80%都已破發。

    不斷上演的破發,也開始挑動一級市場投資人的神經。歷史上,一二級市場的估值體系之間既有聯動也有錯位,而每次錯位幾乎都是一地雞毛。

    當下的一二級市場,似乎又一次站到了錯位的邊緣。2021年的部分新股的確已經出現了估值倒掛的現象,其中網路獨角獸是重災區,一大批獨角獸的股價都低於上市前融資的價格。例如每日優鮮,按目前4.63美元的股價,包括騰訊在內的E輪投資者全部處於浮虧過半的狀態。

    但這並不意味着,生物醫藥、半導體等硬科技賽道就是安全的。以北海康成為例,這家創新藥研發公司在2020年10月的E輪融資中估值已達5.4億美元。也就是說,北海康成的IPO定價基本上與E輪融資的價格齊平。經過12月10日的大跌之後,北海康成市值不到38億港元,E輪投資者已浮虧超20%。

    投資人:先等等看重要公司的IPO表現

    不過,現在說一級市場已經進入調整期似乎也為時過早。投中網詢問的絕大多數投資人,均表示還看不到估值下調的跡象。

    2021年一級市場資金供給歷史性的充足。與2020年的募資難不同,2021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募資大年。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中國股權投資市場募資總規模按年增長了50%,新募基金數量按年上升87.2%。強勁的募資推動了空前活躍的投資,2021年前三季度總投資額超過1萬億,投資案例數和總投資金額按年漲幅均超過70%。

    就像貨幣學派創始人弗裏德曼所說的,一切通貨膨脹都是貨幣現象,這些數字直觀的解釋了一級市場的估值居高不下的原因。大量資金流向一級市場,大大推高了資產價格,導致目前的情況是無論中期或後期項目都顯得太貴。有人形容當下的局面是「滯脹」:公司沒什麼實質性變化,但估值一直在漲。

    另一個原因是二級市場的結構性牛市。尤其是半導體賽道,內卷依然嚴重。雖然部分明星公司股價有所回落,例如寒武紀的股價相對高點已經腰斬,但整個市場的氣氛依然熱烈。

    一位投資人告訴投中網,他不久前看的一個項目,創始人上來就對標思瑞浦,對估值的心理預期非常高。思瑞浦是一家華為投資的信號鏈模擬晶片龍頭,2021年8月上市以來,股價已經漲了7倍多,市值接近700億元。

    但熱鬧之下,亦有投資人表示在調整策略。比較明顯的可能是大消費。一位知名母基金合夥人表示,從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整個股權投資市場非常熱,但到8月份之後出現了明顯往下走的趨勢,特別突出的是消費品牌,上半年和下半年的估值狀態有非常大的變化。作為應對策略,這家母基金的做法是收縮文娛、消費等吃喝玩樂板塊等等配置,醫療賽道的佈局基本保持原樣,在2B領域則會進行較大比例的加強,投的更有傾向性一些。

    下半年以來,完美日記、奈雪的茶、泡泡瑪特等消費獨角獸的股價與高點相比已經分別跌去了80%、50%、60%,海底撈、九毛九等餐飲龍頭也跌跌不休,無疑給上半年VC/PE爭奪拉麪館、烤串店的盛況澆了一盆冷水。

    在硬科技領域,也有投資人表示考慮收縮投資。一位投資人向投中網表示,他非常關注商湯、雲從、曠視等重要公司上市後的表現,因為現在一級市場上估值已經普遍過於高了,需要二級市場的驗證,「在此之前,我們會放慢或者暫緩投資」。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