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四天翻倍,商湯喚醒港股科技股

    四天翻倍,商湯喚醒港股科技股

    1月4日,商湯科技(商湯-W,0020.HK)再度高開,盤中股價一度漲超20%,市值突破3000億港元。截至收盤,該股報8.20港元,市值2729.2億港元。

    這家AI公司的上市歷程充滿戲劇性:被列入美國財政部「非SDN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名單」後,商湯科技於2021年12月中旬暫緩上市進程,又在一周內迅速重啟IPO,3.85港元的發行價為此前招股區間的下限,但自去年12月30日上市起即表現不俗,股價高開高走,前四個交易日累計漲幅高達112%。

    商湯科技方面沒有回應《巴倫周刊》中文版的置評請求。本刊曾在此前的報道中指出,商湯科技獲得高估值的原因包括:標的在港股市場的稀缺性、公司業務在AI商業化進程中的領先地位,以及其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技術形成的護城河優勢。

    2022年,商湯科技所處的硬科技領域正在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和市場周期。銀科控股首席經濟學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夏春對《巴倫周刊》中文版表示,商湯科技IPO的結果,給接下來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股赴港上市和重新估值開了不錯的頭。廣發證券(香港)高級策略師鄭新煌認為,整個硬科技行業在港股市場受到追捧將是大勢所趨。

    標的稀缺性推動短期飆升,該打開對AI板塊的想象力了?

    鄭新煌認為,商湯科技在上市前幾日的暴漲的原因在於,一方面,硬科技公司是港股市場的稀缺標的,市場對其有所偏好,另一方面,交易層面上,商湯科技的流通盤不是特別大,資金入場可能導致股價的快速拉漲。

    夏春告訴《巴倫周刊》中文版,在商湯科技IPO中,基石投資者佔大部分份額,總體上可能出現股份貨源集中的現象。而且實際流通股數的比例很低,流動性因素驅動下,容易出現股價的大幅波動,目前來看換手率已經較高。

    他認為,投資者看好中國人工智能的賽道潛力,以及商湯科技「AI第一股」的身份,也是其股價飆升的因素。

    2021年,國內「AI四小龍」的上市之路充滿坎坷——依圖科技終止了上市申請,雲從科技和曠視科技衝刺科創板過會後尚未有進一步進展。但是,仍然虧損的商湯科技終於在去年末上市,很大程度上標誌着,人工智能板塊已經進入了新的投資周期。

    中泰證券在2021年12月30日的研報中指出,技術的進步已經使人類進入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為代表的經濟新周期,AI量產時代已至,人類少有的技術型突破正逐步釋放生產力,創作者將迎來人工智能的黃金10年。

    IDC中國助理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日益繁榮,也正在逐步回歸理性。行業參與者一方面深化AI落地,另一方面回到技術本身尋求更多突破。技術進步,技術與場景的結合,將培育出更多打破原有產業邊界與業態的創新型應用。」

    產業化和商業化進程或將有助於商湯科技在新周期中實現規模效應。招股書顯示,商湯科技通過其專有的人工智能基礎設施SenseCore實現人工智能模型的量產,再將模型部署在智慧商業、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車四大領域,實現商業化落地。據IDC統計,2021年上半年,中國前五大計算機視覺廠商為商湯科技、曠視科技、海康威視、雲從科技和創新奇智;從規模上看,前五大廠商已經能夠躋身世界領先行列;同期中國計算機視覺市場規模達9.9億美元,按年增長高達33.0%。

    而在「十四五」相關政策的密集催化下,人工智能作為數字化發展的重要一環,產業水平將推動賽道關注度和估值錨得到進一步提升。中泰證券認為,得益於過去幾年的大投入及佈局,人工智能處於高景氣度的快車道上,預計人工智能確定將成為未來社會經濟的重要生產工具,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將越來越深入,資本市場也將持續保持高關注度及高警惕度。

    國泰君安則認為,商湯科技被列入美國財政部黑名單,市場或將此解讀為對公司技術優勢的認可,且由於目前公司業務集中在中國內地,市場廣闊,增長依然可期。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上半年,商湯科技85.5%的收入來源於中國內地,其餘來自東北亞、東南亞、中國香港和中東地區。該機構認為商湯業績與估值提升空間巨大,雖股價已大幅上升,不排除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亦有觀點將商湯科技的上漲歸結於短期買入,並認為這種漲勢不可持續。

    國信證券(香港)研究部副總裁程嘉偉(Gary Ching)在接受彭博新聞社採訪時表示,商湯科技在上市之初的股價上漲是因為估值合理,且由於近期市場上缺乏有熱度的公司,投資者希望買入商湯,在一兩天內賺錢。在他看來,這種趨勢不會持續下去,因為「公司仍然面臨很多壞消息」。

    中泰證券亦稱,上市前被美國納入黑名單,顯示出商湯科技未來可能面臨更加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國及其他國家有關隱私及數據保護的法律法規普遍複雜且不斷演變,公司面臨法律監管風險。

    《巴倫周刊》中文版認為,長期而言,投資者需要持續關注商湯科技的增長態勢能否延續,以及盈利拐點何時到來。在其股價短時間內疾速翻倍的前提下,投資者不得不考慮業績承壓對高估值的反噬。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商湯科技的經營虧損和淨虧損不斷擴大,其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的客户增長有放緩趨勢。

    沒有大量南向資金,撐不起港股硬科技公司

    基於港股整體行情的頹勢,不少機構看到了港股科技股的新投資邏輯和後市股價修復的可能性。

    據Wind數據,恒生科技指數2021年下跌32.7%。成分股中,騰訊控股(0700.HK)、美團-W(3690.HK)、京東集團-SW(9618.HK)、阿里巴巴-SW(9988.HK)、快手-W(1024.HK)、嗶哩嗶哩-SW(9626.HK)等均錄得兩位數跌幅。

    廣發證券(香港)高級策略師鄭新煌告訴《巴倫周刊》中文版,軟科技公司在恒生科技指數中所佔的權重大約為65%,硬科技佔35%。目前,港股市場上有不少軟科技的巨頭,它們在經歷了波動後,一些不確定性已經得到了緩解,依然是中國經濟的動能所在。他說:「未來港股市場上,軟科技和硬科技企業將旗鼓相當。目前港股市場還沒有市值較大的硬科技公司,未來港股市場也有賴於一些硬科技獨角獸的上市來增強市場實力。」

    申萬宏源在前述報告中指出,TMT的「軟硬科技」存在產業鏈聯動和傳導,硬科技的成熟將導致軟科技產業更成熟。而從國內投資視角出發,便於投資的港股比投向歐美股市容易。因此,國內投資者去港股投資「軟科技「的估值體系,預計會和以前不同。申萬宏源還預測科創板、港股和北交所將承擔更多科技力量。

    國金證券認為,政策監管框架尚未完全清晰,港股網路科技板塊短期內恐仍維持區間震盪,但對於已跌至歷史估值區間底部的龍頭標的,其收益增長和估值匹配度上的相對優勢愈加顯現,長線資金已進入佈局窗口。此外,數字經濟領域有望圍繞「硬科技」等方向出現新趨勢和新的增長點。

    不過,仍有分析人士對科技股及港股市場表達了謹慎的情緒。

    惠譽評級亞太電信、媒體和科技部主幹團隊主管Steve Durose對《巴倫周刊》中文版表示:「亞太科技行業從2020年和2021年的挑戰中復甦將是一個緩慢的進程。」鑑於經濟不確定性及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抑制現金流增長,該機構認為2022年亞太科技行業平均營業現金流的提升幅度不大。

    廣發證券認為,投資策略上,港股弱勢震盪格局或將延續。2021年11月經濟數據顯示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同時降準等「穩增長」政策逐步出台,中央政治局會議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均提出2022年的經濟要維持穩定。不過美聯儲 Taper 節奏加快,英國加息略超市場預期,市場傾向於美聯儲加息節奏也有可能提前,海外流動性拐點將至。

    鄭新煌坦言,現在港股市場的流動性恐很難支撐更多大規模的上市或中概股回歸,近期港股的南向資金與去年年初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如果沒有大量南向資金的流入,支撐一些硬科技公司的上市可能會比較吃力,估值上可能會有一定的壓力。同時,對美聯儲縮表和加息的預期也令全球流動性表現不那麼樂觀,所以主要增量要更多期待南向資金。

    夏春則認為,不必過度擔心香港市場承載中概股迴流和內地企業境外融資需求的能力和吸引力。而考慮到較低的估值水平,2022年港股市場很可能是均值回歸的一年,當然市場更為強勁的上漲還需要企業盈利上修和更加明朗的監管政策等利好因素。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