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投資風向悄然轉變,騰訊減持Sea套現32億美元意欲何為?

    投資風向悄然轉變,騰訊減持Sea套現32億美元意欲何為?

    騰訊控股周二(1月4日)公布正進行一項交易,以減持「東南亞小騰訊」Sea Limited的14,492,751股A類股份,使騰訊於Sea的股權從21.3%減少至18.7%。按目前市值計算,2.6%的Sea股權價值約32億美元(約合203億人民幣)。

    截止發稿,Sea(SE.US)低開低走一度跌超10%至197.84美元。

    從面上來看,此次騰訊減持Sea不論是對騰訊本身還是對於Sea,都有着一定的負面影響,從短期來看,對於騰訊系中概股的股價也會帶來一些波動,市場不可避免的聯想到減持對象將要面向他們,至少這種聯想會給市場情緒帶來一定的壓力。

    騰訊系中概大跌,其中在美上市的拼多多和富途控股跌超11%,貝殼跌10%,B站跌9%,京東、唯品會和蔚來跌等跌幅也不小。截至今日午盤,在港上市的美團下跌9.43%,快手下跌6.23%,騰訊系的眾多公司,微盟、有贊、移卡等公司,近期跌幅也很大。

    此前2021年12月下旬,騰訊宣佈將所持有的4.57億股京東A類普通股,以中期分紅派息方式派給全體股東,進而,騰訊持有京東股份比例將從17%下降到2.3%。這一次減持,被業內解讀為騰訊面對反壟斷趨勢做出了主動應對舉措,所以無可厚非。

    但此次騰訊減持Sea,卻有點讓人不思其解,騰訊分明不缺錢,持有Sea不面臨反壟斷壓力,為何騰訊要減持?Sea之後,下一個又是誰?

    減持京東之後,為何騰訊選擇海外的Sea?

    這家被稱之為「東南亞小騰訊」的企業,從一開始便與騰訊有着密不可分的關聯。

    2017年,Sea登陸紐交所,三年內股價翻了15倍。在Sea所在的新加坡,千億美元規模的美股上市公司更是僅此一家,別無分舵。

    網遊品牌Garena是Sea最早的業務板塊,也是Sea的前身,2010年,騰訊投資了Garena。如果翻開Sea當年的招股書,更會發現Sea最大的股東,是中國網路巨頭騰訊,持股39.8%。

    過去兩年,Sea發展非常迅猛。據資料顯示,Sea在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8.27億美元、21.75億美元、43.76億美元;Sea在2021年上半年營收為40.44億美元,上年同期的營收為15.97億美元。

    11月25日,Sea(SE.US)發布2021年Q3財報,公司業績持續保持高速增長,Sea總體GAAP營收為26.69億美元,按年增長121.8%,電商業務接力新的增長引擎。目前,Sea正在利用全球數字化轉變的機會,積極地將其電子商務業務蝦皮購物(Shopee)擴展到共南亞以外的地區。

    在騰訊的鼎力支持,以及東南亞經濟高速發展的雙重推動下,冬海集團股價過去三年最高漲幅接近30倍,因此騰訊也賺得盆滿缽滿,但如今騰訊減持Sea,又是意欲何為呢?

    事實上,多年來騰訊的控制權已經逐漸減少。根據Sea過去的年度報告,2019年騰訊擁有29.1%的投票權,但2020年降低到25.1%,2021年為23.3%。

    首先從騰訊方來看,選擇減持Sea,或許是基於騰訊慣有的投資策略。

    就像騰訊早前所表述的∶「投資處於發展階段的公司,這樣被投資的公司可受益於騰訊帶來的長期資本,為其發展及擴張提供便利;支持及分享被投公司的增長;並在被投公司可為其未來計劃自行籌集資金的時候退出」。

    從Sea的發展來看,當初上市招股價近15美元,至今漲幅已經高達13倍,按照騰訊慣有的投資風格,以少數股投資進入,等公司成長起來之後擇機減持。所以,無論從當前的股價還是回報率來說,減持對於騰訊這樣的CVC來說都是一個財務性減持的常規操作。

    再有,騰訊目前的投資方向轉變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原因。或許,騰訊的投資思路已經發生了改變。

    騰訊在聲明中表示:「騰訊此次出售股份實現了對Sea投資的部分價值,而且其全球業務已經顯著增長和擴張。此次撤資為騰訊提供了其他投資和社會項目的資金。」

    據投資界報道,消費投資集體入冬,而硬科技投資正成為行業新熱點。12月,騰訊參與了GPU晶片研發公司摩爾線程的20億人民幣的A輪融資,此前騰訊還參與了晶片製造企業燧原科技的多輪融資。

    從騰訊的投資動作來看,目前它越來越趨向硬科技與醫療健康投資,不再謀求大股東地位的騰訊,或許有了新的目標。

    以上兩點對於騰訊旗下多方股份都適用,那麼騰訊為什麼會選擇海外的Sea呢?或許是因為Sea的「騰訊背景」及「海外身份」。

    儘管紮根新加坡,Sea的中資股權結構依舊是難以去除的。Sea的印度、新加坡等地業務不斷壯大,其被限制的可能性便更大。

    而騰訊此次減持,更多的是把投票權讓渡給創始人,使其投票權從38%增長至50%以上,截至2021年3月,李小冬擁有公司約38%的投票權。

    花旗分析師也指出,相信在對冬海更低的投票權控制下,騰訊遊戲團隊在全球市場直接發布遊戲時能減少潛在的衝突,並且冬海集團在拓展更多國家的新市場時,也能夠減少潛在的地緣政治影響因素。

    下一個被減持的會是誰?

    互聯互通的背景下,「一家獨大」正在被削弱,各大巨頭已在逐步開啟階段性開放。

    越來越多的大廠選擇主動降低自己佔中國網路產業的「權重」,騰訊,阿里都有了不少的動作。

    12月6日,阿里提出全新的組織戰略,從中台戰略升級為「多元化治理」,阿里內部稱之為建設敏捷組織,而外界則將其理解為分權。東吳證券研報稱,隨着監管審查力度加大,預計阿里將逐步減少對文化傳媒等行業的投資。

    而此前騰訊減持京東時,也被業內解讀為騰訊面對反壟斷趨勢做出了主動應對舉措。在這個風潮下,曾經給騰訊帶來眾多財務收益和戰略收益的股權投資,或許也成為了騰訊的「燙手山芋」。

    而我們需要注意的是,目前騰訊的投資版圖觸及國內網路各大賽道,除了電商,直播平台、汽車、娛樂遊戲等都有佈局。

    有分析人士曾進一步指出,如若這一解讀無誤,那麼一個潛在的可能性是,讓騰訊放棄大股東席位的將不只是京東一家,這個可能的名單還包括:拼多多、美團、滴滴、快手,甚至是B站、小紅書、唯品會。

    如果騰訊想要做進一步的減持計劃,也是出於多樣的考量,兑現投資收益是一個角度,或許監管動態也是其考量的原因。

    「此次撤資為騰訊提供了其他投資和社會項目的資金」,根據騰訊的聲明,我們或許也能夠做出一個大膽的猜想:隨着投資轉向的改變,未來的騰訊或許會將更多的資本投入社會價值、實體經濟等領域,減持京東、Sea或許是在向外界表達一種新態度。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