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2022年 阿里回歸本質

    2022年 阿里回歸本質

    2022年伊始,成立22年的阿里,又有了大動作。

    一個月前的12月6日,阿里宣佈了一輪人事架構調整,戴珊將接替蔣凡,作為集團總裁將代表集團分管大淘寶(包括淘寶、天貓、阿里媽媽),B2C零售,淘菜菜,淘特和國內貿易(CBU)等一層組織,共同形成「中國數字商業板塊」。一個月後的1月6日,新上任6天的戴珊發內部信稱,在堅持淘寶、天貓雙品牌運營的基礎上,將新設立產業運營及發展中心、平台策略和運營中心、用户運營及發展中心。

    阿里巴巴每一次組織升級,都是外界觀察其下一步戰略的窗口。新設三大中心,意味着阿里電商最核心的淘寶和天貓兩大業務在後台實現全面融合。此輪調整後,大淘寶將形成統一的平台機制,確保消費者的購物體驗更簡單順暢,中小商家的發展和成長更具確定性。

    2011年,淘寶一分為三,將淘寶網、淘寶商城(後更名為天貓)、一淘網拆開各自成立獨立公司,這一決策,奠定了阿里後來的多端戰略基礎,使得阿里各業務板塊都獨立高效發展,淘寶和天貓也因此成為國內的絕對頭部電商平台。

    但「拆分」後的淘系,在如今流量見頂、增長速度放緩的行業整體大趨勢下,一些弊端也逐漸露出水面,例如各業務板塊之間訊息傳遞不夠及時徹底,流量、服務之間也有隔閡,阿里在意識到這個問題後,也想出了一些補救措施,例如將淘系的部分業務負責人調崗至其他業務,但如此產生的效應也並不大。戴珊本次「大刀闊斧」將淘寶和天貓兩大體系全面打通,堪稱自淘寶一分為三後,大淘寶內部最大力度的組織架構調整。

    戴珊在內部信中稱,「希望我們在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格局時,決策更高效、行動更統一、各個一層組織之間的定位和分工更明確。」全面融合後的大淘寶,越來越像最初的淘寶了,更簡單、更純粹,一切業務的向心力一致,即一切以客户價值為主,一切以增長質量優先。

    其實組織架構調整對阿里來說並不是件新鮮事,幾乎每年,阿里都會進行一些內部調整。但這一次的動作對22歲的阿里來講意義非凡:這個龐大的科技網路公司正在進行內省。

    當前的環境來看,「行穩」並不是件壞事,不止阿里,整個網路都需要「主動讓自己慢一點」、「穩一點」。如果說,前10年的阿里需要追求快速增長,那麼後10年的阿里則需要追求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回歸基礎和本質。這不僅是阿里的下一步,也是整個網路的下一步。

    淘系「拆牆」,意欲何在?

    內部信中,戴珊沒有一句明確提到「打通」二字,但句句都透露着本次調整意在拆除淘寶和天貓之間隱形的「牆」,打破界限,力求1+1>2的結果。

    這一次調整,並不只是淘寶和天貓的行業運營能力的簡單物理打通,而是消費者和商家服務能力的一次升級。

    新設立的產業運營及發展中心,整合了淘寶、天貓的十幾個大行業,屬地、產業帶業務,聚划算、百億補貼、天天特賣等。新設立的平台策略和運營中心,將升級平台機制,推動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應用,並建立全方位數字化的商家運營產品體系,提高商家對中、長期消費趨勢的洞察力和對消費反饋的快速反應能力。新成立用户運營及發展中心,則是從用户產品層面,持續優化消費者體驗鏈路,為消費者帶來更簡單、順滑、好逛的體驗。

    流量時代的運營思路,已不適用於當前的發展,阿里必須順應趨勢進行「內省」。過去各業務模塊邊界清晰,好處是可以因地制宜制定戰略,各自快速發展,但也帶來冗雜的弊端,淘寶和天貓之間就像有着一道隱形隔閡。

    此前,淘寶和天貓兩個業務有兩套不同的平台機制。淘寶以中小商家和多元化長尾供給為主,天貓則以服務品牌商家為主。

    雖然這兩塊業務各自都有着相當不錯的成績,但在新的統一機制下,阿里的電商中後台優勢將得到更好地發揮,過去通過天貓業務、淘寶業務分別積累的商家服務能力,將完整地服務所有商家,中小商家的成長路徑也會更加清晰。

    阿里巴巴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阿里巴巴生態中,有9.53億來自中國市場的年度活躍消費者。中國零售市場的月度活躍用户(MAU)達到9.46億,較上一年同期增加了6,500萬。

    當國內消費規模到9.53億年度活躍消費者,不可能用單一產品、單一服務去滿足用户所有需求。所以,阿里的多端戰略,才可能滿足各個層次的消費者需求,最大限度完善用户體驗。中國數字商業板塊的多端融合,在後台簡化並打通多端的互相轉移,讓用户可以隨意流動,不僅能滿足不同用户不同場景下的需求,還能推動平台消費者規模的持續擴大。

    此外,不難看出,新設立的三大中心,分別對應商家服務和商品運營、平台規則和工具、消費者體驗這三個維度,完全是從客户視角出發而做的敏捷組織設計,這也延續了戴珊的一貫作風。

    重視用户體驗,創造客户價值,是戴珊22年職場生涯裏一直被拿出來稱道的一點。據了解,戴珊曾經一度負責CCO時,就對阿里客服體系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客服從打電話的「救火隊」變成「創造新體驗」的重要崗位。她在任內率先推出極速退款退貨等服務,還引入智能技術推出阿里小蜜,併為淘寶淘氣值、支付寶芝麻信用分等評測體系提供重要數據基礎,一切舉措都是都是為了客户與消費者體驗。

    有接近阿里人士透露過一個細節,戴珊在休產假回歸後,曾動手砍掉一個年利潤數十億元的金融業務,理由是看不到給業務和客户帶來什麼真正的價值。

    阿里回歸本質

    戴珊「拆牆」,讓淘寶天貓回歸客户價值,這也符合阿里回歸本質的趨勢。

    2021年至今,阿里越來越像最初的阿里了,放下了流量和GMV的包袱,更加簡單、注重質量,一切以客户為主。從剛過去不久的2021年天貓雙11便可見一斑。

    2021年的雙11,阿里不再像從前一樣宣傳「戰報」,而是悄悄地發布了成交額,其實,雙11數據是達到歷史新高的,只是阿里這兩年一直在有意弱化GMV的概念,嘗試着將業內的目光從數字上轉移開。時任天貓事業群副總裁的吹雪對於沒有數據戰報的解釋是,因為在天貓的長期戰略中,商家和消費者體驗變得更加重要了。

    這種弱化GMV、提升用户體驗的戰略,在阿里的實際業務中也有很多體現,有些業務措施甚至是不利於GMV的。比如,2021年的雙11天貓首次將滿減的門檻降低到滿200元減30元。往年消費者為了湊單,不得不購買到300、400元,2021年只要200元就可以,這顯然會提高用户體驗,但是並不利於GMV的短期數據。再比如天貓還推出老人專場、綠色專場、殘障人士專場,增加雙11的普惠性。

    對阿里來說,也是一場艱難但正確的轉變,阿里正在逐漸放下GMV的包袱,主動走出對數字的崇拜。增速變慢,或是當日數據降低,也不必遮遮掩掩,坦然公布數據,也是坦然面對GMV的變化。

    更何況,現在,電商用户已經9個億了,想要尋找新的增量,就必須引導大家從關注數量走向關注增長質量,雙11要服務商家長期經營,而不單純強調脈衝式的爆發。

    為進一步強化客户價值、聚焦客户體驗,2021年以來,淘寶天貓還出台了一系列降平台經營門檻、減平台經營成本的措施,例如生意參謀免費、退貨運費險降費等幾十項商家扶持舉措,在雙11期間,又有14項服務推出,包括各類補貼、預售即回款金融服務、開放創新工具應用等,為商家大大降低了經營成本。商家在平台上開店和運營的體驗、消費者在平台上購物的體驗,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今天,在中國消費者業務上,阿里巴巴所在的行業,面臨着整體性的未來增長的壓力。短期來看,疫情對消費增長有影響,全球供應鏈面對挑戰,同時新的監管政策下,行業也需要做一些相應的調整。長期來看,行業面臨幾個挑戰:一方面是不斷變化的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中國電商的基礎設施變得非常的成熟,有非常完善的生態體系,這讓新的企業進入行業的門檻大大降低。

    電商的形態也在發生各種變化,但背後實質仍然沒變。最近直播電商行業被整頓,也剛好說明了這一點——直播電商本質上還是電商,直播只是一種渠道和手段而已。而電商的本質,就是如何做好用户服務,如何滿足客户需求。

    淘寶天貓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於它為商家提供的一系列配套服務,例如開店、支付、物流、退貨、售後等。這些服務都非一朝一夕建成,構建中後台是短期內投入遠大於產出的項目,在目前紅利殆盡的存量市場,這種投入對新入局的電商玩家來說吃力不討好。

    但顯然目前的趨勢是電商回歸本質後,大家都要拼基礎。回歸生意視角後,平台的數字不是最重要的,商家的體驗才是,誰能夠幫助商家有更好的增長和利潤,誰未來的路就更廣闊。這對淘寶天貓來說是優勢,淘寶天貓融合,將會把這個優勢放到最大。

    將戴珊調任到淘系,也是阿里有意讓高速飛馳的淘系「去浮躁」,在戴珊的帶領下,沉下心去做業務,穩紮穩打。

    據了解,戴珊當初在操盤社區電商等業務時,曾有同事對短期收益頗為重視,並希望上馬一些迅速收割的產品項,卻被戴珊直接叫停。而在早期幾場社區電商業務會上,戴珊曾明確對參會者表示阿里不是做一二年的生意,阿里要做百年大計,這意味着要能忍受更漫長的回報周期,並懂得承擔更多「經營」之外的社會責任。

    2021年,網路發生了許多變動,主題也從「突進」轉為「回歸本質」,阿里也在回歸初心。流量紅利見頂,想要獲得新增量,就必須將流量思維轉為客户思維,不能關注眼前的數據增長,而是要注重長期價值。

    阿里的下一階段,值得期待。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