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2022年中資網路巨頭們的那些「愛而不得」

    2022年中資網路巨頭們的那些「愛而不得」

    2022是一個堪稱完美的對偶性數字,下一個更完美的對偶性要再等200年。

    可在論日按月計算的網路,很多事情堅持了幾年,就已經算很漫長的時間了。所以,很多網路大廠的「執念」就看起來很感人,同時做不好也令人費解。

    畢竟這些大廠都有雄厚的資金、巨大的流量,以及強大的技術實力,進入很多業務領域都將是降維打擊。但從現實來看,不乏口號喊得響,業務表現卻乏善可陳。「基因論」已經無法解釋,更復雜的原因,也只有網路巨頭們自己能給出答案。

    字節跳動:做不好的中視頻 轉瞬熄火的賣房夢

    對於字節跳動來說,最大的困惑可能是有些產品明明邏輯類似,可就是做不好,比如擅長短視頻卻做不好中長視頻,西瓜視頻就是這類困惑的產品代表。

    中視頻是個沒有準確定義的產品,內容時長和PGC、PUGC等模式,也都無法準確描述。但中視頻卻成為西瓜視頻的倚重。這不難理解,在狂買版權,以期和優愛騰競爭的路線,被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否定後,做PUGC對標B站,卻沒有好的社區基因,留給西瓜的突圍路線已經不多,中視頻看起來還有希望。

    但西瓜視頻2020年末發布的20億扶持創作者的政策,並沒有掀起什麼水花。有創造者告訴Tech星球,資金多用到簽B站UP主方面去了,後續運營激勵更多是流量包。所以2021年末,字節將西瓜視頻從今日頭條挪到抖音事業部,希望用6億月活的抖音帶動西瓜的增長。

    從Tech星球獲得的數據上看,抖音裏的中視頻多是1-5分鐘,目前100條視頻1分鐘以上視頻的填充率是4%,比例比去年高出2倍。在2021年末,中視頻已經幫助抖音積累了月度60萬的以上創作者,未來甚至計劃將中視頻作為抖音的獨立視頻入口。

    然而,初期流量灌溉容易,後期如何自主增長才是真正難題。目前,抖音日均時長110分鐘,其中直播時長佔據17-18分鐘,推薦訊息流佔85-88分鐘,留給其他項目的時長沒有多少。能幫助西瓜視頻多久,是個疑問。

    西瓜未來的更大難題是,中視頻的標籤屬性不明顯,與抖音的內容區分不顯著。如果抖音的中視頻未來很火,那西瓜存在的意義還有多必要,其實也很難回答。

    另一方面,字節跳動在2021年可能還有一個「野心」,剛準備大施拳腳就「熄火」了。

    很多人知道,網路第一大成交額平台是阿里巴巴的8.11萬億元(2021財年),而第二大成交額的平台其實不是京東,拼多多,而是貝殼的近4.6萬億元(2021年上半年2.3萬億)。而且整個房產市場高達350萬億左右,貝殼的每年交易額也只佔市場的少部分。

    所以阿里推出了天貓好房,狙擊騰訊+貝殼。而字節跳動,對於房產交易也非常上心,畢竟張一鳴2009年創業做了九九房。2021年捲土重來,字節將很多創新業務剝離出來,變成垂直行業產品服務中心,加註番茄小說、幸福裏、住小幫、懂車帝等業務。

    其中,幸福裏成立於2018年,2021年幸福裏通過收購殼公司拿下了房產交易從業資格證,又入股麥田房產20%股份,看起來很有雄心壯志。

    但2021年末,幸福裏突然傳出多地裁員的消息。據悉,沒有房源可賣是核心原因。這也不難理解,房地產行業存在結盟的現象由來已久,鏈家和58都分別有大量的中介公司合作,字節走向線下,難以瓦解兩大聯盟對市場的控制,張一鳴的賣房夢不得不擱淺。

    騰訊:跨不過的訊息流 得不到的短視頻

    騰訊PCG相當於是內置的小字節,在這個2萬多人的事業群中,字節的主要產品都可以一一找到對應。

    2019年5月,騰訊整合QQ看點、QQ瀏覽器訊息流、天天快報三款產品,希望能夠打造出一款強力的訊息流產品,似乎是對天天快報的最後救贖。

    此前騰訊看點公布的用户數據,是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日活用户為2.4億。看起來數據不錯,而且看點還獲得騰訊高層嘉獎。但這個業務,有內部人士告訴Tech星球,早期的流量是QQ引流,以及QQ瀏覽器捆綁下載獲得的用户,所以公布擁有數億用户,但整體發展並不好。

    在2021年2月17日,原騰訊看點總經理楊達志離任,轉崗至CSIG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擔任港澳台及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內部人士向Tech星球也提到,「有一些人沒活幹,整個團隊移走幹別的。」據其介紹,騰訊一般不裁員,調整優化更多見。

    算上微信「看一看」、以及一些早期的天天快報等嘗試,騰訊在訊息流領域一直不出成績。整合搜狗後,騰訊成立了訊息平台與服務線。騰訊仍沒有放棄訊息流,好在如今打贏今日頭條、手機百度也不是什麼緊要的戰略任務。

    但對於騰訊來說,短視頻這個賽道,還是萬萬不能失敗和放棄。

    只是,這個重任不能由微視完成了。如今併到騰訊視頻團隊的微視,已經出現了人員優化的情況。內部人士告訴Tech星球,一開始有轉正HC,等到8月份(2021年) 時,傳出來合併後又沒有HC了。

    對於內部人員來說,騰訊短視頻的打法還是沒有找到方向,是像抖音一樣大規模引入公會填充內容,還是走快手的真實生活記錄,都沒有明確路徑。甚至騰訊PCG的中視頻內容,也不依賴微視渠道做宣發。據內部介紹,2020年做了個互動劇叫《魔玉玄奇》,就在B站還反響不錯。

    對於騰訊來說,微視還有推動其發展的意義。在二創剪輯被優愛騰集體「訴訟」後,這些內容還是需要有落地的平台,騰訊視頻授權微視就是比較好的內循環策略。另外,在抖音推出付費短劇項目後,騰訊中視頻的「十分劇場」,在微視中也是個較好的推廣渠道。

    微視還有存在的必要,只是騰訊的短視頻夢想,可能還得靠微信視頻號實現。時代數據顯示,視頻號日活已達到 4.5 億,較2021年初增長了50%。依靠微信的全力導流,視頻號的增長得到了保證。

    然而,用户時長才是決定騰訊短視頻夢想成功與否的關鍵,當字節跳動不再搶走用户注意力,騰訊才可以安心度過下一個10年。只是在1月6日舉辦的2022年微信公開課上,騰訊並沒有公開視頻號的數據,視頻號的用户時長還是個疑問。騰訊的短視頻夢想還需要等待答案。

    阿里:扶不起的大文娛 撐不起的本地生活

    阿里一直有兩塊心病,一個是大文娛,一個是本地生活。兩塊業務都是收購而來,都是一直堅持重資金投入卻不見業務好轉。

    先說阿里大文娛,在蝦米音樂關停後,阿里大文娛的音樂事業近乎止步;大麥的股份從優酷變為100%的阿里大文娛後,重要性得到提升;最核心的優酷,在優愛騰的競爭格局中逐漸掉隊。

    據悉阿里大文娛總裁樊路遠曾在內部打氣,明確了優酷要以「Netflix+YouTube」的模式,來應對日益激烈的內容競爭與虧損壓力。「如果純會員模式沒有辦法把商業模式壯大起來,那麼必須做短視頻;Netflix就是會員收費模式,YouTube就是廣告模式,這個非常清楚。」

    回頭看,2021年,阿里大文娛第四季度優酷平均月活用户達到2.8億,按年增長30%,而平均月付費用户也達到了1億。用户數和會員成績看起來不錯,只是細分析看,這些會員有多少是88VIP會員的貢獻,未來還能不能持續就是個問題。

    優酷還得回到加強內容製作的路線上,以此來爭取用户。

    2021年愛奇藝與騰訊視頻合作的《慶餘年》,雖然因為超前點播被用户瘋狂吐槽。但二者有好劇也有合作,凸顯優酷的落寞。而騰訊最近熱播的《雪中悍刀行》便是閲文集團的IP,IP轉化和複用漸入正軌。對比來看,優酷和書旗小說還沒有類似的火爆案例,阿里大文娛內部並沒有形成飛輪效應。

    當然,更大的問題還在於B站、抖音、快手的競爭威脅。B站的自制劇能力自不必說,抖快的自制綜藝和自制短劇能力也在快速崛起。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快手短劇用户平均日活躍用户超過2.1億。

    樊路遠也清晰地認識到這點:「東漢末期最牛的三個人是袁紹、袁術、劉表。都是地方大軍閥,兵強馬壯,有點像長視頻領域的「優愛騰」,但千萬別被後面的曹操、劉備、孫權給滅了,看看現在的抖音、快手和B站。」

    2021年,阿里本地生活的補貼強度一直很大,但卻無法逆轉市場的份額頹勢。新接任阿里本地生活CEO的俞永福,剛上任後以班長的身份發了內部信,信中提到本地生活是即時商流和即時物流雙輪驅動的業務,而當前遇到問題的本質是組織能力建設不達標。「造漁船/開漁船與造航母/開航母不是同一緯度的事情。」

    如果說得更露骨一點,便是阿里本地生活的2萬多人沒達到相應的成績,效率不行。裁員是解決效率的直接粗暴手段,不過餓了麼否認了裁員傳聞。但對商務團隊的調整,其實俞永福已經悄然展開,目前正在部分推進餓了麼、淘鮮達、共享零售的BD三合一。

    對於阿里本地生活來說,俞永福可能已經意識到,支付寶給再多流量,餓了麼也無法扭轉落後的局面,高管率領的團隊戰鬥力始終是個問題。所以,俞永福開始打造阿里本地生活的地面BD鐵軍,一城一城的搶回市場份額,與美團的這一戰考驗耐久力。

    第二階段則是,推動俞永福領導下的LBS(基於位置的服務)產品整合,高德、餓了麼、口碑等等,此前高德有很多POI也向美團、攜程等合作方售賣,付費植入第三方的各種服務。後續可能逐步會替換成自有業務,或許意味着高德達5億日活的流量不再外流。

    這也是阿里本地生活的最後機會,不求比美團佔據優勢,能夠平起平坐就算成功。

    百度:直播業務受挫 遊戲難以養老

    百度近期的動作,不可謂不大,開源節流同步進行。

    一方面,把養了7年的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IDG)轉入新的全資子公司,並定下需要達到的營收指標,開始要自負盈虧。

    另一方面,對本該盈利卻虧損的百度移動生態事業群組(MEG)動刀,直播和遊戲成為主要調整的業務。

    外界盛傳百度此次調整,是因為「收購YY暴雷」。從年終的YY盛典熱鬧程度看,確實不像業績急劇收縮的樣子,但預計整合的效果沒達標,是大概率事件。這從百度派到YY總管的高管曹曉東離職,以及YY原COO 張瑩的離職中也可見一斑。

    2022年百度勢必會對原YY以及百度直播團隊大整合,將不同的管理勢力凝聚到一起,為接下來的產品和業務快速融合創造基礎。通過直播加強業務貨幣化能力,這是百度當下比較能直接提升營收的手段。

    百度直播也並非沒有機會,有百度直播的知識博主告訴Tech星球,搜索和推薦雙全權重是百度直播的特色,很多直播回放過了很久還有人看。而且,百度直播也並非要顛覆抖音和快手,自身穩定2-3億的月活就可以創造不菲的營收。

    遊戲業務也是這次調整的重要業務。很多人會驚訝,原來百度也有遊戲業務。百度對外界提到:只是對教育和遊戲等個別業務的小規模調整,涉及少量人員流動。百度確實有遊戲業務,只是以前做平台,後來做發行,自研中重度遊戲幾乎沒有啟動。

    遊戲也算是百度的一個遺憾。國內一直沒有類似Steam的綜合遊戲平台,而國內遊戲市場的PC年代,眾多盜版下載網站是國內玩家獲取遊戲的途徑。可以說,百度有機遇做成這一項目。可能自研遊戲不給力,也可能是騰訊遊戲太強大,百度遊戲並沒有做大做強。

    數據顯示,Steam在2021年的月活達到了1.2億,氪金能力也十分強悍。百度遊戲卻走向調整的路線,沒能成為百度的養老業務。

    美團:零售攻不進社區 出行藍圖畫不好

    對於美團來說,通過強大配送體系展現的萬物到家能力,這也是阿里最為忌憚美團的地方。

    過去,美團和阿里雖然都是電商形態,但美團是非標品的服務電商,阿里更多是標品的商品電商,二者還是有明顯的界河。但阿里用餓了麼牽制住美團,美團卻沒有手段反擊阿里。在社區團購業務賽道遇冷後,美團一直希望做大閃購和團好貨業務,不僅能提升自身業務的天花板,也能將自身業務觸手伸入阿里腹地。

    2021年10月,京東上線「小時購」,阿里的同城零售業務併入本地生活,都與美團的閃購業務形成正面競爭,「近場電商」的概念被大規模提及。據36氪報道,美團閃購2021年8月份的日單量已經達到300萬,而王興則計劃將閃購日單量做到1000萬單。

    要達成這一目標,關鍵是接入更多的商超便利店。「百城萬店」、「萬店到家」,美團對閃購業務提出過很多口號,只是接入商家的進展並不順利。美團吸納B端商家的推介邏輯是:未接入前只有1.5公里內的客户,接入後3公里、5公里都會有分別湧入幾萬人。

    但從平台來說,社區團購的次日達生意模式,才有利潤可圖,小時達的配送成本比較高。而且閃購為了每單盈利,只能提高客單價,甚至要高出外賣的客單價,畢竟標品的利潤率更低。這就造成消費者的消費動力不高,所以美團的閃購,其實還沒有最好的解題思路。

    團好貨與拼多多的快團團業務模式類似,美團雖然做了團好貨的獨立APP,但一直沒有大規模做供應鏈。美團的零售業務,始終在社區外徘徊。

    對於美團來說,出行也是一直沒放棄的夢想。

    在2021年滴滴App下架至今後,美團出行也曾推出大規模補貼網約車的動作。根據全國網約車監管訊息交互平台顯示,11月份滴滴的日單量依舊保持在2000萬單左右。美團的日單量剛好夠到30萬,較上月完成了43.5%的漲幅。

    補貼獲得了大規模的增長,但這個增長距離滴滴還有很遙遠的距離。同樣在電單車以及共享單車領域,滴滴青桔和哈囉都獲得了新一輪融資。美團單車業務依靠集團輸血,業務一直處於追趕狀態。

    美團出行藍圖難以實現,對於美團來說也不是緊要任務。畢竟平台新定位是「零售+科技」,可能讓零售業務走進社區,才是美團當下更在意的事業。

    京東:裝不進的科技內核 沉不下的市場份額

    坦率說,2021年的京東發展堪稱逆風飛翔,在反壟斷徹底結束「二選一」後,京東電商發展強勁。曾經劉強東親自帶隊都做不好的服飾等業務,也在2021年取得新品量為去年同期的15倍,全新入駐品牌量較10月日增長超10倍的成績。

    但對於京東來說,仍有其「Growing Pains」,此前劉強東在接受自媒體人吳曉波採訪時說道:「因為投資物流就停掉了其他投資,支付、雲計算是錯過的機會。」但京東並非沒有彌補,京東白條金條業務 ,構成了京東科技(原京東數科)的主要營收;京東雲在更換了三任負責人後,隨着中歐商學院畢業的高禮強上任後,不偏技術更重市場的路線,內部消息京東雲已經盈利了。

    但對於京東科技來說,還是太遲了。2021年3月衝擊IPO失敗後,京東科技的科技含量幾何,就備受市場質疑。這與京東雲的規模太小,以及AI技術缺乏缺少落地場景有關。畢竟2019年,京東數科宣傳AI養豬還有人關注,2022年,智慧城市拿下多少訂單,多少企業用你的雲服務,資本市場看的是這些實際內容。

    在京東物流風光上市後,京東科技在科創板還停留在已問詢的狀態。更為關鍵的是,京東也沒有自己的「達摩院」,在AI晶片、自動駕駛等科技領域也沒有做投入。對於京東來說,科技這個桂冠還是難以帶上。

    與此同時,京東零售的新形式電商探索,也一直波折。如何獲取下沉市場流量,京東最可靠的手段仍是微信九宮格。但這一入口價格也不菲,尤其在騰訊撤股京東後。京東也做過很多嘗試,面向3-6線城鎮人群的京東極速版,整合了內部社區團購業務的京喜拼拼等,就是京東探索下沉市場的觸手。

    京東內部運營人員告訴Tech星球,每周都會固定勾選極速和京喜等渠道做產品促銷。在他們看來,和京東主站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只是活動做得多點。倒是最近京喜拼拼着重做得農產品業務,對於京東的業務模式還是有挑戰。農產品就不能再進京東的倉庫再銷售,農產品多在供應鏈上待幾天,損失率都驚人。

    但京東必須做好農產品,才能真正走向下沉市場,這也是京東7億美金投資興盛優選的原因。京東的自營(也有POP模式)模式天然不利於下沉,畢竟某電商平台利用社交流量做白牌的模式,京東學不來。京東需要慢慢沉到下沉市場,並完成用户的消費升級。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9988.HK)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

    百度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9888.HK)

    美團(03690.HK)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9618.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