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全球股市誰能漲最猛?這組數據透露了重要的投資信號...

    全球股市誰能漲最猛?這組數據透露了重要的投資信號...

    問個問題,你知道過去一年,哪個國家的股市漲得最好嗎?答案出乎你意料。

    不是中國,也不是美國,而是蒙古和越南。這背後,是聰明資金的避險遊戲。摸清這底層邏輯,能讓我們對資本市場的本質更接近一點。

    蒙古股指和越南指數分列第一、第二,漲幅超100%。

    在經濟不佳、經歷了幾輪疫情後,大部分國家的股市竟然都是正增長。

    負增長的指數里中國佔了兩個,滬深300和恒生指數。

    為什麼蒙古和越南的股市漲幅如此猛?

    湧入新興市場的海外資金,把小國股市推高。

    根據彭博的分析,蒙古股市此輪暴漲,是從2021年2月16日開始的。而在外匯大量湧入蒙古的時間段是從2020年5月。

    此時,大量外資在蒙古股市開始建倉。21年5月時蒙古股指已經飆升至30000多點。到達頂峰後,外資開始撤離蒙古。

    極小的市場體量和極其少量的外匯儲備,導致蒙古股市成為世界上最不穩定的證券市場之一,是許多投機客的重要投機市場。

    越南股市也是異曲同工之處。外資認為越南宏觀經濟向好,貨幣匯率穩定,因此持續流入越南。當外資在金融市場獲利後,外資開始拋售越南金融資產。

    單單2021年上半年,外資淨賣出近36萬億越南盾(人民幣101億元),是2020年同期的225%。

    投資小國的資本市場是不是一個巨大的暴富機會?很可能是暴富暴虧的機會。越南和蒙古的股市,市場體量小,受外資影響大,波動也大。

    你一旦沒反應過來,就跌下去了。

    除非你是真的看好長期邏輯,否則不推薦。

    而蒙古和越南股市的大漲,透露了兩個訊息:

    1、全世界瘋狂放水,印出來的錢,在四處尋找出路。

    2、放水之下,估值低、增速預期高的市場被瞄準、利用並割捨。

    隨着美聯儲加息逼近,美元升值,外資流出新興市場是趨勢。

    為什麼大部分國家的股市都是正增長?

    我們能看到歐洲股市清一色正增長,如果你知道過去歐洲股市走勢平平,就會意識到2021年的漲勢是很難得的。

    2021年全球各大股市都有漲,核心原因還是因為全球都在放水。

    我們必須意識到一點,過去兩年的全球股市漲跌邏輯,已經從業績驅動變成貨幣驅動。

    不看經濟基本面,而看放不放水,這是後疫情時代的玩法。而全球的經濟體都看美聯儲辦事,所以關鍵都在美聯儲釋放的信號和行動上了。

    在最新一次會議(這周二),市場覺得鮑威爾表現不如12月時那麼鷹派,股市在聽證會期間V型反彈,爾後歐洲和亞洲市場也清一色大漲。

    鮑威爾表態含糊其辭,但我們還是不得不看他的態度。我認為有兩個關鍵點:

    1、看通脹數據,對於鮑威爾來說,解決通脹的重要性已經越來越高。隨着就業數據好轉(勞工部上周五的報告顯示,美國12月失業率降至3.9%,進一步接近疫情爆發前3.5%的低點。),通脹數據可能是影響加息速度的關鍵。而華爾街大佬們一致認為3月會加息。

    2、根據2017年的經驗,做好預期管理,市場充分計入加息、縮表風險,那麼真實影響不會太大。德銀分析師Jim Reid表示2017年的縮表對股市幾乎沒有影響。

    而這一次,很顯然鮑威爾在努力做好市場預期。

    A股為啥表現平平?2022年的機會在哪裏?

    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中國的貨幣政策最為克制。

    作為最先防疫成功的國家,中國最早開始採取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因此A股2021年走出了結構化的行情,小盤股漲,大盤股不漲。業績預期更高的新能源板塊漲,藍籌股不漲。

    雖然滬深300跌了5.2%,但中證500漲了15.6%。如果你跟着智友學院的思路按照5比5或6比4買這兩個指數,收益還是正的。

    2021年的A股表現給我們兩個重要的警示:

    1、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極大。看不懂很難在A股賺到錢。

    2、再無全面牛市,A股越來越趨於結構化牛市,只有部分漲,能不能選中看你的投資能力。

    那麼A股在2022年有機會嗎?有結構化機會。

    一要看年初的貨幣政策走向。

    券商認為1月上旬,是重要的降息窗口期。如果1月落空,2月中旬還有機會。大家可以持續關注智友學院,我們會解讀最新動態。

    二要看行業的機會。我們在元旦一篇文章,詳細可看《「電車」打敗「茅台」和「房子」?2022年沒有那麼簡單》。

    1、硬科技賽道,如軍工、新能源車、新能源大基地、半導體。

    2、推薦不依賴於政策的困境反轉方向,必選食品、價格困境反轉的豬肉、庫存周期困境反轉的傳統汽車及零部件。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