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東莞多房源1元起拍!特價房能撿漏嗎?知情人:靠「自己人」抬價

    東莞多房源1元起拍!特價房能撿漏嗎?知情人:靠「自己人」抬價

    打開阿里拍賣,搜索特價房字眼,莞城萬科中心、莞城恒大華府、常平富盈廣場與道滘鉅隆碧琴灣等四套1元起拍房源吸引眾多關注。

    由於起拍門檻極低,在大部分房源因無人報名流拍的大環境下,「特價房」的關注度依舊不減。

    如將於2月3日正式開拍的一套建築面積約31㎡莞城萬科中心房源,截至1月19日,已吸引7人報名,379人設置提醒,與超7000次圍觀;

    另外建築面積90.33㎡的莞城恒大華府房源,則已有501人設置提醒,圍觀人數達近9000次,該房源將於2月10日正式開拍。

    截圖來源:阿里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打着「特價」旗號的房源並非拍賣平台常見由法院進行司法拍賣的破產資產,而是由業主本人通過機構進行競拍轉讓。

    換句話說,更像是二手房交易。

    低價吸引市場關注

    過往房源普遍成功拍出

    以即將競拍的莞城恒大華府該套約90㎡房源為例,評估價150萬元,目前該小區同等户型貝殼上掛牌了7套,總價區間140萬-155萬元。

    但阿里平台上該套房源起拍價1元,保證金僅需8萬元,即便最終沒有拍下來,保證金也將原路退出,如此低門檻無疑讓不少看客「蠢蠢欲動」。

    該套房源所在小區

    「特價房源全國範圍都有,一般都是1元起拍吸引注意力,也有10.1元起,『雙十一』期間1111元起的就比較多。」某從事特價房拍賣的機構工作人員表示道。

    「掛價低吸引的人就多,更容易拍出高價,最終成交是走正常的二手房交易程序的。」

    從阿里平台過往上線的東莞「1元起拍」特價房來看,無論是報名人數還是圍觀次數,皆普遍高於普通司法拍賣,且幾乎都能成功拍出。

    以下為中房君統計的阿里平台可查詢到的東莞1元起拍房源出讓情況,該形式出讓的房源主要以公寓、商鋪等不限購資產為主,總價多在百萬元以內。

    「自己人」抬價,不存在底價或較低價成交

    當中房君問及會不會出現底價或者超低價成交的情況,相關機構工作人員予以了否定答覆。

    「肯定不會底價成交,一般都會準備至少2個『自己人』,必要時去抬一下價格,烘托一下氣氛,一直到客户能接受出讓的價格線。」

    「參拍很簡單,只需要交一下保證金就可以了,保證金也不多,房源成交後馬上就會退回來。」對方補充說道。

    從上述表格來看,過往的1元起拍特價房或在買賣方的來回報價下,成交價一般可達到市場評估價的6折-7折。而除了拍賣所需金額外,房源成交後還需另付0.5%-1%的軟件服務費和不等點數的佣金,以及轉讓登記過程中的一切稅費。

    雖起拍價低,但並不會如想象中的那麼低。

    值得注意的是,2月3日即將開拍的莞城萬科中心該套房源同樣出現在了上述成交表格中,曾於2021年12月12日開拍過,彼時吸引28人報名,最終成交價約35.6萬元,為評估價的77折。

    中房君就重新掛牌競拍,聯繫到了負責該套房源的機構人員,對方表示主要由於上個買家資金未籌夠。

    截圖來源:阿里平台

    而另外將於2月27日出讓的常平富盈廣場713號房屬同樣情況,該套房源評估價63.5萬元,上一次最終成功拍出價格停留在27.6萬元。

    可見,即便拍出,也並不一定能最終完成出讓。

    付款方式是導致可能未成功的原因之一

    大部分特價房源都需一次性付款,即便接受貸款,也需要買受人自尋渠道,且時間有限。如已成功拍出的萬江一套住宅,便需要7日之內付款不低於成交價30%,尾款則要求在競拍結束60天內付清。

    此外,重新掛牌還可能是由於被「自己人」拍走。

    「也會出現『自己人』拍下的情況,抬價沒有人跟了,這種情況我們都會提前和客户溝通清楚。如果『自己人』拍下了,就需要交平台費(技術費)、交易費等,平台費一般0.5到1個點。」工作人員表示道。

    而從上線的房源來看,不同機構費用收取也不盡相同,如上述恒大華府房源成交後除了需支付0.5%-1%的軟件服務費外,還需另外支付3個點的佣金,另外的萬科中心待拍房源則未提到佣金要求,而道滘鉅隆碧琴灣待拍房源如成交佣金需給到4.9%。

    2月3日即將開拍的萬科中心4#307情況

    特價房的噱頭,最終或都是與不斷下行的二手房市場熱度有關,對於所謂的特價房,一定要嚴格控制最終到手價,「撿漏」心態下,也要警惕風險並存。

    而另外真正的法拍房,由於被納入了限購領域,要求按本市限購政策進行購買,加上部分有着比較複雜的債務情況,如今熱度已明顯下降。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