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國出口的行業分化加劇

    中國出口的行業分化加劇

    最新出口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出口金額達33640億美元,較20年增長29.9%,錄得2010年以來的最高增速,是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那麼2022年出口是否還會延續如此強勢的表現?我們結合疫情以來中國的出口結構,從供給和需求側展望影響22年出口的重要因素,分析2022年中哪些領域將受損或受益。

    1. 疫情背景下中國出口的國際地位

    中國出口規模已經全球領先,出口結構正經歷由大到強的轉變。自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中國通過外匯改革全面實施出口導向政策,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優勢,用淨出口需求彌補國內消費需求的不足,以拉動經濟增長。出口導向型發展模式下,中國出口貿易快速發展,並在2001年「入世」之後進一步加速。中國出口金額從1990年的620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3640億美元,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13.7%,而1990-2020年間世界貨物出口金額年複合增長率僅為5.5%,中國佔世界貨物出口總額的比重也從1990年的1.8%提升至2020年的14.7%,目前已是世界第一大貨物出口國。

    隨着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從追求「量」轉變為「質」,在此背景下,中國出口結構也逐漸發生變化。根據國際貿易標準分類(SITC),可將出口商品分為初級產品和工業製品,我們可以發現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在中國商品出口中所佔比重逐年減小,從2000年的10.2%降低至2020年的4.5%,附加值較高的工業製品所佔比重持續上升。我們計算工業製品的貿易競爭力指數(該商品的淨出口/該商品進出口總額,大於0表明有比較優勢)可以發現,中國工業製品的國際競爭力正不斷增強,從2000年的0.11上升至2020年的0.28。此外,中國出口結構的變化還體現在高技術產品貿易的飛速發展上。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額從2004年的1654億美元增加至2020年的7762億美元,期間年複合增速達10%。從企業類型來看,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中,外商獨資企業所佔份額最大,但國有企業和以私營企業為主的其他類型企業所佔份額正持續提升,從2003年的16.7%升至2018年的34.7%。

    疫情以來中國出口持續超預期。20年初的新冠疫情對全球貿易造成嚴重打擊,全球貨物貿易金額較2019年縮水7.4%。但疫情以來中國出口持續維持強勢,2020年,中國貨物出口金額達2.6萬億美元,較2019年增長3.6%,佔世界貨物出口的份額也從疫情前的12-13%上升至20年的14.7%。進入21年,中國出口強勢延續全年,21年出口金額達33640億美元,較20年增長29.9%,錄得2010年以來的最高增速,全年貿易順差達6764億元,創歷史新高。疫情以來中國出口持續超預期得益於中國的快速復工復產,國內外疫情和復工復產的時間差為中國的出口創造了重要的時間窗口。同時,當疫情破壞全球大部分國家的生產供給能力時,中國產業鏈的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優勢顯現,承擔起了全球供應中心的角色。中國完善的產業鏈在海外供給中斷的背景下替代了很大一部分發達國家/地區的出口份額,中國20年出口份額較19年上升1.6個百分點,而美國20年出口份額較19年下降0.51個百分點、英國下降0.17個百分點、印度下降0.13個百分點。並且多數世界主要經濟體對中國的進口依賴度都有所提升,20年-21年11月,日本進口中來自中國的比例為25.0%,較19年的23.4%有所上升;20年-21年10月,德國進口中來自中國的比例為11.5%,較19年的10.0%也有所上升。疫情以來中國出口維持強勢,接下來我們分別從商品類別和量價角度看20年和21年中國的出口具體特徵。

    2020年防疫和高端製造出口高增,中國出口貢獻以數量為主。20年中國機電設備、紡織製品和雜項製品出口佔比較大且份額提升較多:20年機電設備、紡織製品和雜項製品出口佔中國總出口比重分別為43.6%、10.4%、7.2%;中國機電設備出口佔全球主要經濟體(包括美國、歐盟、日本、墨西哥、印度、加拿大,下同)出口的份額較19年提升3.3個百分點,紡織製品提升3.6個百分點,雜項製品提升3.6個百分點。我們認為這是由於紡織製品中的防疫物資、雜項製品中的居家用品很大程度上受益於疫情,出口增速提升明顯:例如紡織紗線2020年出口金額按年增速為28%,體育用品為41%。此外,全球產業鏈陷於困境之中時,中國機電設備中的高端裝備製造產品出口增速同樣亮眼,如風力發電機組為16.9%,集成電路為14.8%,均高於20年中國整體出口增速的3.6%。從量價角度看,我們使用出口價格指數、數量指數、價值指數來分析出口的量價變動或貢獻度,我們可以發現中國20年出口表現強勁主要由於出口數量快速增長:20年12月中國出口金額增長中,來自出口數量增長貢獻為94.5%。

    21年機電和運輸設備出口高增,中國出口貢獻逐步轉為價格驅動。進入21年,全球供應鏈問題仍未有效緩解,上游環節存在產能不足的問題、中游受困於港口擁堵和集裝箱運力短缺,運輸能力受挫。在此背景下,全球運輸設備和機電設備的需求增速較高,21年1-10月全球主要經濟體運輸設備(除中國外)的進口增速15%、機電設備的增速為19%。全球需求拉動下中國運輸設備、機電設備的出口保持高增,份額提升較為明顯,21年1-10月中國運輸設備出口份額較20年提升3.6個百分點,機電設備提升2.1個百分點,運輸類和機電類產品出口持續高增速,如21年1-11月集裝箱出口金額累計按年增速達245%,汽車和汽車底盤達124%。此外,21年全球新能源車步入高景氣,中國新能源類產品出口增速較高,21年1-11月電動載人汽車出口金額累計按年增速達253%。從量價來看,由於全球供應鏈短缺,全球商品價格都出現明顯上漲,21年價格對出口的貢獻度顯著提升,截至21年11月,中國出口金額增長中,來自出口價格增長貢獻為45.2%。

    2. 從供需看影響中國22年出口的因素

    疫情以來,20、21年中國出口維持強勢,而22年中國出口將如何?接下來我們分別從供給和需求兩個維度出發,尋找22年可能對於中國出口造成影響的一些線索。

    從供給端看,美歐和東南亞生產修復進度、全球港口擁堵和運力短缺等因素是影響22年中國出口的重要因素。

    ①22年美歐和東南亞生產或將逐步恢復,但疫情擾動仍不可忽視。12月以來新毒株Omicron在全球繼續傳播,已經成為英美法等國主要感染病毒,但研究表明感染者多為輕症,重症和死亡相對較低,第三針仍能提供有效保護,全球死亡病例數並未隨着感染激增而大幅惡化。雖然疫情影響仍在持續,但隨着疫苗接種、防疫經驗的積累,22年疫情對於海外生產的衝擊或將逐步減弱。從新冠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可以看出,隨着疫苗接種率的提高,全球新增死亡病例峰值正逐步降低。目前美歐、東南亞疫苗接種情況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馬來西亞、德國等國疫苗完全接種率已經超過70%。隨着疫苗接種率提高,疫情對生產的影響逐漸減弱,美歐和東南亞的供應鏈正逐步好轉:美國10月製造業產能利用率回升至77.3%,歐元區19國11月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為82.7%,均已接近疫情前水平;11月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工業生產指數分別為124.9和122.2,均已高於疫情前水平。美歐和東南亞生產的逐步復甦,或對中國的商品出口產生替代。但病毒突變路徑及影響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仍需持續關注疫情對全球生產的影響。

    ②困擾全球供應鏈的港口擁堵、運力不足等問題正在緩解。港口擁堵方面,根據新華網,21年10月13日,美國總統拜登宣佈洛杉磯港與長灘港已轉為「7天24小時」作業模式,加速處理積壓港口貨品,緩解美國國內供給壓力。近期美國港口擁堵情況略有緩解,洛杉磯港等待進港的船隻從11月初的44艘降至12月以來的個位數,平均等靠時間也從12月以來的20天左右小幅下降至1月13日的17.6天。運力不足的問題或還將持續困擾全球供應鏈,但隨着美國聖誕假期過去,消費需求下降,全球海運運費已經有所回落,上海-洛杉磯的集裝箱船運費從21年9月的12424美元/40FT降至今年1月6日的10520美元/40FT。

    ③中國的製造業優勢正從低端走向高端。中國製造業基礎紮實雄厚,在產業門類、勞動生產率、經濟結構和配套基礎設施等方面比較優勢顯著,是全球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疊加中國人才紅利正崛起,2020年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已達15%,普通高校畢業生數為870萬人,STEM專業佔比達62%,科學家與工程師人數已從2003年的62萬人升至2018年的110萬人,工程師紅利將逐步顯現,助力中國製造業優勢從低端走向高端。近年來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全部出口金額的比重已經達到30%,21年集成電路出口金額增速達到了30.9%,佔出口金額的比重從2016年的3.0%上升至21年的4.6%。隨着中國製造業優勢從低端走向高端,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韌性將持續。

    從需求端看,美歐朱格拉周期重啟、美國耐用品消費趨弱和中美貿易關係走向是影響中國22年出口的重要因素。

    ①美歐朱格拉周期開啟或將拉動機電設備產品需求。我們認為22年以美歐為主的全球經濟復甦將推動朱格拉周期開啟,拉動機電設備需求。根據中新網的報道,21年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總額約1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將在5年內新增約5500億美元投資,用於修建道路、橋樑等交通基礎設施,更新完善供水系統、電網和寬帶網絡等,將推動設備類投資的擴張。我們認為設備類投資需求提升背景下,機電產品出口仍將成為中國出口的支撐。

    ②美國財政補貼取消,疊加其貨幣政策收緊,商品消費增速趨弱拖累中國出口。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對美國經濟形成了巨大沖擊,美國20Q2實際GDP按年增速跌至-9.1%,直到21Q1才轉正至0.6%,失業率也一度攀升至10%以上。雖然美國宏觀經濟陷入衰退、失業高增,但在政府高額補貼之下,居民收入不降反升。此外,在貨幣放水的刺激下,20年3月後美股主要指數大幅上行,房地產也大幅增值。隨着收入和財富的增長,在疫情影響服務消費的背景下,美國居民商品消費快速復甦,很快就達到了疫情前的趨勢線以上水平。商品消費中,耐用品消費自20年下半年起保持10%以上的按年增速,在21年1月更達到21.9%的超高增速。從中國對美出口來看,耐用品出口佔比更高,過去幾年大致接近70%的水平,美國耐用品需求極大拉昇了中國出口。但目前美國第三輪財政刺激一次性補貼基本發放完畢;且為促進就業恢復,美國已有26州宣佈停止發放每周300美元的失業補貼,未來居民收入增速或進一步放緩。22年美國耐用品消費景氣漸弱,或對中國出口形成一定拖累。

    ③中美經貿關係緩和或將提振中國商品的出口。2018年下半年中美經貿摩擦頻發,中美關係持續演繹、跌宕起伏。但根據中國網,隨着2020年8月25日中美高層通話,表示同意繼續推動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落實以來,中美經貿關係開始逐步轉好。根據新華網,去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整體中美關係隨後也陸續釋放積極信號。自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簽署開始,美國已不再通過新增關稅施壓,但根據新浪新聞援引《財經》雜誌,目前美國的對華關稅仍然覆蓋3700億美元的商品。根據證券日報,2021年10月,美方表示將啟動關稅豁免程序。可以預見,隨着中美經貿關係的逐步緩和以及關稅排除清單的生效,部分商品的出口或將受益。

    3. 22年出口形勢對哪些行業有影響?

    在21年高基數的背景下,結合以上影響出口的供給端和需求端因素,我們認為中國22年出口增速或將回落。但機電設備作為中國出口份額最高的商品,其出口高景氣持續或將支撐中國出口韌性。接下來我們將結合以上因素,展望中國22年出口形勢將對哪些行業有影響。

    2022年機電、運輸設備出口或仍保持韌性,利好電力設備、汽車等行業。2020年,當疫情破壞全球大部分國家的生產供給能力時,中國產業鏈的穩定性和完整性的優勢顯現,承擔起了全球供應中心的角色,中國機電設備和運輸設備出口佔全球主要經濟體出口的份額都有所上升。儘管2021年海外供應鏈有所修復,但中國機電設備和運輸設備的出口依舊維持了高景氣,21年1-10月出口累計按年增速為26.8%、62.3%,遠高於同期全球主要經濟體機電設備(21年1-10月出口金額累計按年為13.2%)和運輸設備(12.2%)的出口累計按年增速。中國機電、運輸設備出口佔全球主要經濟體份額也持續提升,較20年分別提升2.1、3.7個百分點。從HS的章節分類來看,電氣電機等設備、機械器具及零件、車輛及零部件是中國21年新增出口(較20年新增)的主要部分,佔新增出口的比重分別為24.4%、13.9%、5.7%,居所有章節的前三位。機電、運輸設備出口仍將保持較高景氣度,或支撐2022年中國出口。一方面,機電、運輸設備產品的訂單不易流失,「中國製造」憑藉其高質量和高性價比能夠形成較強的客户粘性;另一方面,紐約聯儲調查顯示21年12月企業資本支出預期處於98%的歷史高分位,發達經濟體強烈的資本開支意願將繼續支撐機電、運輸設備的高出口景氣度。

    機電、運輸設備出口高景氣將體現在相關行業上市公司的海外營收業績中,由於上市公司通常僅在年報、半年報披露海外營收,我們剔除無海外營收且新上市的公司,可以發現21年上半年電力設備、汽車行業海外營收的兩年年化增速為18.7%、13.7%,高於總營收增速的16.8%、11.6%。若22年機電、運輸設備出口維持強勢,電力設備、汽車等行業海外營收將受益。

    隨着疫情得到控制,疫情受益出口或將遇冷,對醫療器械、消費電子行業或有影響。2021年12月Omicron爆發前全球當日新增確診人數較為穩定,儘管Omicron爆發後病毒的傳播速度加快,疫情控制的進度也在短期內難有答案。但展望2022年,我們認為隨着疫苗接種率提升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球防疫需求會逐漸減少,防疫物資出口金額將會下降。防疫物資主要是指紡織原料及紡織製品(醫用口罩、防護服)、醫療儀器及器械、藥品,2021年該板塊出口金額按年增速已經開始下滑,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21年1-11月出口累計按年降至-7.6%,醫療儀器及器械下滑至10.7%。這是由於20年的疫情為防疫物資的出口帶來了大量的恐慌性需求,透支了未來的需求,且防疫物資的生產門檻並不高,各國產能正在逐步恢復。在此背景下,醫療器械(包括醫療設備、醫療耗材)行業海外營收或受損,21年上半年醫療企業海外營收增速為42.0%,雖然高於總營收增速的37.0%,但較20年海外營收增速的93.8%已經明顯回落,未來在疫情好轉情況下還有進一步回落的可能。

    另外,過去近兩年在疫情影響下,消費者居家時間延長,對居家辦公、網上娛樂、視頻會議的需求出現爆發式增長,「宅經濟」中消費電子、文娛、包裝印刷等出口景氣度較高。但目前英美疫苗接種率較高,隨着疫情好轉,經濟也在逐步解封,我們認為今年全球對消費電子等「宅經濟」的需求增速會放緩。同時,我們在前文中提出,美國居民的失業補貼正在逐步取消,未來居民收入增速或進一步放緩,疫情以來保持高增的耐用品消費景氣度或將逐步下滑。而耐用品是中國對美出口的主要部分,佔比接近70%。隨着美國疫苗接種推進,疫情防控不斷放開,美國居民消費將逐步從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耐用品消費見頂而服務消費多為不可貿易品,美國消費需求對中國外需的拉動將逐漸減弱。具體來看,在中國對美國的耐用品出口中,電信及音像設備(包括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所佔的出口比例最高,21年1-11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電信及音像設備佔所有耐用品進口金額的24%。因此,我們認為消費電子行業海外營收增速或將回落,目前消費電子21年上半年海外營收增速為41.1%,較20年增速已經有所回落。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