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全國各省市GDP最新出爐,真正的大洗牌啊

    全國各省市GDP最新出爐,真正的大洗牌啊

    省域經濟格局再次發生變化。

    剛過去的2021年,堪稱大變局之年。

    全球疫情此起彼伏,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洪澇等自然災害侵擾,產業轉型升級方興未艾,「三重壓力」亟待應對,區域經濟格局生變。

    這是2021年內地各大省份GDP排行榜:

    哪些省市保持強勁增長?哪些地方掉隊了?

    01 誰晉級,誰掉隊了?

    過去一年,省域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

    其一,粵蘇差距保持穩定,山東對浙江領先優勢有所擴大。

    2021年,TOP5經濟大省分別為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

    去年上半年,粵蘇差距、魯浙差距一度均出現收窄之勢。江蘇能否趕超廣東,浙江何時趕超山東,一度備受關注。

    但就全年經濟來看,粵蘇差距擴大到了8000億左右,與上年基本保持不變。魯浙差距則從前一年的8500億元擴大到9500億元。

    其二,湖北反超福建,重回經濟第七大省之位。

    兩年前,湖北遭遇嚴重疫情衝擊,當年GDP增速下降5%,創下1978年以來的歷史新低,GDP也一度被福建趕超。

    隨着疫情影響消退,加上一系列政策傾斜,湖北重回高增長軌道,2021年GDP實際增速位居全國之首。

    其三,重慶趕超遼寧,這是繼四川之後,第二個全面趕超東北的省市。

    東北曾經支援了西南地區的工業建設,但隨着產業格局發生變化,東北對西南地區的經濟領先優勢不復存在,西南的諸多經濟大省,開始實現反超。

    其四,山西反超貴州,重回TOP20大省之列。

    貴州是過去幾年的增長明星,藉助工業投資、基建投資的擴張,貴州GDP增速連續幾年位居全國之首。

    然而,2021年與往年不同,在全球通脹的影響之下,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大漲,資源型省份從中受益,山西GDP不僅反超貴州,而且還成了新的增長明星。

    其五,疫情、洪澇等自然災害的存在,導致一些省份經濟不及預期。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陝西和河南。

    2021年,河南GDP為5.88萬億元,按年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3%。

    陝西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800.98億元,比上年增長6.5%,兩年平均增長4.3%。

    歲末年初,陝西受到疫情衝擊的影響,西安成為武漢之後第二個「封城」的特大城市。

    作為陝西的強省會,西安GDP佔全省的1/3強,封城的影響不侷限於一城一地,而是影響整個省份。

    與陝西相比,河南則遭遇了新冠疫情、洪澇災難的雙重衝擊。

    2021年8月的鄭州疫情,2021年底的禹州、安陽疫情,對經濟發展均造成不小影響。

    在疫情之外,自然災害的影響同樣不容低估。

    去年7月的河南特大暴雨災害,為自然環境部列為2021年全國十大自然災害之首。據統計,災害造成全省1478.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1200.6億元。

    這些外在因素,對經濟的影響不能忽視。

    02 TOP3大省:粵蘇全面趕超「亞洲四小龍」,山東首破8萬億

    自1990年代至今,中國經濟TOP3大省格局一直保持不變。

    廣東、江蘇、山東,2021年GDP分別達12.43萬億, 11.63萬億、8.3萬億。

    其中,粵蘇之間差距約為10%左右,廣東仍然領先江蘇一個常州市的經濟總量。(參閲《官宣!中國第一個12萬億大省誕生》)

    山東與粵蘇之間的差距雖然有所擴大,但作為唯一的8萬億級大省,對浙江、河南等經濟大省仍有一定領先優勢。

    以2021年6.45的平均匯率換算,廣東、江蘇的GDP分別高達1.92萬億美元、1.8萬億美元,雙雙趕超俄羅斯、韓國。

    TOP3大省:粵蘇全面趕超「亞洲四小龍」,山東首破8萬億

    自1990年代至今,中國經濟TOP3大省格局一直保持不變。

    廣東、江蘇、山東,2021年GDP分別達12.43萬億, 11.63萬億、8.3萬億。

    其中,粵蘇之間差距約為10%左右,廣東仍然領先江蘇一個常州市的經濟總量。(參閲《官宣!中國第一個12萬億大省誕生》)

    山東與粵蘇之間的差距雖然有所擴大,但作為唯一的8萬億級大省,對浙江、河南等經濟大省仍有一定領先優勢。

    以2021年6.45的平均匯率換算,廣東、江蘇的GDP分別高達1.92萬億美元、1.8萬億美元,雙雙趕超俄羅斯、韓國。

    這意味着,如果將粵蘇與發達國家同等對比,兩省均有望躋身TOP10經濟體之列。

    這也標誌着,粵蘇兩省經濟,首次全面超越「亞洲四小龍」。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韓國、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由於經濟飛速發展,被譽為「亞洲四小龍」。

    如今,40多年過去,藉助改革開放釋放的蓬勃之力,內地的省域經濟,已經成為全球都不能低估的存在。

    03 誰是GDP增速最高的省份?

    全國GDP名義增速最高的省份,首次花落北方。

    以名義增速來衡量,2021年,全國GDP增速最高的3個省份分別是山西、內蒙古、海南。

    以實際增速來衡量,2021年,全國GDP增速最高的3個省份分別是湖北、海南、山西。

    可以看到,無論名義增速還是實際增速,山西和海南均榜上有名,當屬2021年最受矚目的增長明星。

    這背後,海南得益於自貿港政策的加持,未來幾年經濟增速仍會保持領先態勢。

    而山西則受益於煤炭價格上漲,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傳統產能罕見迸發出高增長能量。

    此外, 如果以全國GDP實際增速8.1%作為衡量標準,那麼還有半數省份低於這一數字,包括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南、陝西、天津等地。

    這裏解釋下。GDP有名義GDP和實際GDP之分。所謂名義GDP增速,即基於現價而來的GDP;實際GDP增速,則是剔除通脹指數。

    一般而言,只要經濟不存在通縮現象,名義GDP增速都會高於實際增速。而在PPI或CPI大漲的背景下,名義增速更會遠高於實際增速。

    山西就是如此,名義增速28%,位居全國第一,實際增速9.1%,位居全國第三,兩者之間相差約19個百分點。

    內蒙古也是如此,名義增速18.2%,位居全國第二,而實際增速僅為6.3%,不及全國平均水平,兩者之間相差約12個百分點。

    04 猛增28%!這個北方省份何以成為「增速之王」?

    過去多年來,南方經濟增速一直領先於北方,這一次山西、內蒙古等北方省份靠什麼逆襲的?

    2021年,山西GDP達2.26萬億元,實際增速9.1%,名義增速則高達28%,不僅在全國遙遙領先,而且反超貴州,重回TOP20大省之列。

    山西發展之所以如此迅猛,原因並不複雜——煤炭價格大漲。

    過去一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普遍暴漲,尤其是煤炭價格全年平均漲幅超過70%,動力煤價格更是翻倍,由此帶動資源大省GDP狂飆突進。

    作為中國第一產煤大省,山西曾經藉助豐富的煤炭資源,經濟發展一飛沖天,「煤老闆」之名傳於大江南北,但由於過度依賴煤炭,導致經濟發展易受行業周期和宏觀政策影響,山西在全國的經濟位次一度連續下滑。

    然而,2021年,可謂資源型省份的大年,各地煤炭產能普遍擴張。

    數據顯示,2021年,山西原煤產量高達11.9億噸,為全國16個省市保供煤炭,是名副其實的全國第一產煤大省。

    同時,此起彼伏的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緊張,歐美國家天量印鈔抬升了通脹預期,而能耗雙控等政策也讓煤電資源一度處於緊張態勢,種種因素疊加之下,帶動大宗商品價格全線大漲。

    這方面可用PPI(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來衡量。CPI指數衡量的是居民消費價格,PPI衡量的是工業品價格。

    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PPI上漲8.1%,而山西PPI則大漲30.2%,位居全國前列。

    當然,未來隨着疫情逐步消退,全球供應鏈恢復正常,加上美聯儲加息等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有望持續回落,資源大省在消耗完短期紅利之後如何繼續高速增長,則是擺在面前的一道考題。

    當然,未來隨着疫情逐步消退,全球供應鏈恢復正常,加上美聯儲加息等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有望持續回落,資源大省在消耗完短期紅利之後如何繼續高速增長,則是擺在面前的一道考題。

    05 西南經濟開始全面超越東北?

    東北與西南,是我國區域經濟的兩極。

    改革開放之前,東北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工業重鎮,而西南作為「三線地區」而存在。

    東北向西南四省市(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支援了大批工業企業、機器設備乃至人才資金,為西南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奠定基礎。

    東北對西南經濟的領先,一直維持到了2008年前後。

    當時,作為東北第一經濟大省的遼寧,連續多年位居TOP10大省之列,經濟實力與東南沿海省份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然而,2008年之後,形勢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且不說東北與東南地區的經濟差距無限拉大,西南對東北的經濟也形成了趕超之勢。

    根據最新經濟普查數據(根據2018年經濟普查對往年數據進行全面修訂),2007年,四川GDP首次超越遼寧。

    15年過去,四川已經躋身第六大省,GDP兩倍於遼寧。

    西南經濟開始全面超越東北?

    東北與西南,是我國區域經濟的兩極。

    改革開放之前,東北是我國首屈一指的工業重鎮,而西南作為「三線地區」而存在。

    東北向西南四省市(四川、重慶、貴州、雲南)支援了大批工業企業、機器設備乃至人才資金,為西南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奠定基礎。

    東北對西南經濟的領先,一直維持到了2008年前後。

    當時,作為東北第一經濟大省的遼寧,連續多年位居TOP10大省之列,經濟實力與東南沿海省份形成分庭抗禮之勢。

    然而,2008年之後,形勢開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且不說東北與東南地區的經濟差距無限拉大,西南對東北的經濟也形成了趕超之勢。

    根據最新經濟普查數據(根據2018年經濟普查對往年數據進行全面修訂),2007年,四川GDP首次超越遼寧。

    15年過去,四川已經躋身第六大省,GDP兩倍於遼寧。

    2021年,重慶GDP首次趕超遼寧,而云南GDP也在逼近遼寧,廣西、貴州與遼寧的差距也都有所收縮。

    一旦遼寧經濟被雲南、廣西、貴州等地趕上,那麼「西南經濟趕超東北」都不再是傳說。

    西南與東北的經濟發展形勢為何斗轉?

    這背後的原因很複雜。一方面,東北地區面臨重工業衰退、人口結構失衡、人才流失的老問題,如何振興老工業基地,成為時代之文。

    另一方面,西南地區成了新一輪經濟大變局的受益者。大投資、產業轉移、國內大循環、西部大開發等都形成了關鍵支撐。

    先是大投資時代,帶動了西部地區基建投資的擴張;接着沿海地區產業轉移,中西部人口眾多的勞動力大省成了最大承接者;

    更關鍵的是,西部地區獲得眾多政策加持,從西部大開發到西部陸海新通道,從國內大循環到成渝雙城經濟圈,西南在國家戰略中的分量越來越重。

    西南能否全面超越東北,東北新一輪的振興舉措會否超出預期,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