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騰訊抄底騰訊,騰訊賣出「騰訊」

    騰訊抄底騰訊,騰訊賣出「騰訊」

    如果有人聲稱自己抄底騰訊從未失手,這個人要麼是騙子,要麼是騰訊自己。

    騰訊歷史上至少有7波密集回購,均在股價低點買入,且後續有較大漲幅,以至於其回購被外界戲稱為「抄底騰訊的風向標」。

    2022開年,騰訊再次開啟抄底之旅。截至1月21日的15個工作日內,騰訊港股進行了10次回購,共耗資20億港元。2022年初至1月21日,騰訊股價累漲7.08%。

    抄底騰訊的同時,騰訊也在賣出「騰訊」。在密集回購之前,騰訊還對兩家「騰訊系」公司進行了鉅額減持。

    2022年第一個工作日,騰訊以31億美元價格出售東南亞網路小巨頭Sea Ltd(以下簡稱Sea)2.6%的股份,持股比例從21.3%降至18.7%。2021年12月,騰訊以派息方式減持京東股份,持股比例從17%降至2.3%,不再是京東的第一大股東,騰訊總裁劉熾平也退出了京東董事會。

    頻繁抄底自己的騰訊,也在主動縮小經營多年的投資版圖。看似矛盾的舉動背後,騰訊所謀為何?

    頻繁抄底,未嘗敗績

    股份回購,通常發生在企業認為當前股價遠低於公司內在價值時,希望通過此舉穩定股價,增強投資者信心。

    騰訊歷史上的7波密集回購,無論從抄底時機還是後續股價變化來看,都貢獻了教科書級別的優秀表現,堪稱黃金買點。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股價低迷,騰訊在5個月內持續發起36次股份回購,回購827.3萬股、金額4億港元。一年後,騰訊股價上漲了超過3倍。這也是騰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回購。

    2010年至2019年,騰訊又先後進行了5波密集的股份回購,持續時間1~3個月不等,回購金額最高達到14.36億港元。這幾次抄底動作也讓騰訊獲得了頗為可觀的收益(詳見下表)。

    2021年,科技網路公司股價集體受挫,中國市值最高的網路公司騰訊也未能倖免。自2021年2月觸及最高點751.1港元后,騰訊股價一路下跌47%至8月的低點400.1港元,接近腰斬。截至當年8月31日收盤,騰訊靜態PE僅為20.39,達到14年來最低。

    也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騰訊時隔兩年,又一次開始抄底自己。

    2021年8-9月,騰訊進行了逾30次回購,總額近26億港元。其中,9月幾乎每次的回購金額均達到1億港元。騰訊股價隨即反彈,一度突破500港元。

    密集的股份回購配合戰略調整,是騰訊度過難關的標準動作。

    2010年的「3Q大戰」後,密集回購股份的騰訊由封閉轉為開放,憑藉「流量+資本」的核心優勢接連投資,將非主營業務交給盟友去做。2018年,騰訊遭大股東Naspers減持後,一邊斥資近9億港元進行了24次回購,一邊重組公司組織架構,設立了六大事業群。

    不過,靠回購提振公司股價,並非對所有公司都是百靈良方。

    2021年,小米斥資84億港元,回購股份56次,佔當年港股總回購金額的22%,成為港股「回購王」,但此舉並未如願提振小米股價。這一年,小米股價從33.6港元的高點一路下跌至18港元左右,逼近17港元的發行價。

    拋售「騰訊」,應對寒冬

    密集回購的同時,騰訊也在大舉減持。

    1月4日,騰訊控股宣佈減持東南亞網路公司Sea,持股比例從21.3%降至18.7%,31億美元落入囊中,相當於人民幣近200億元。Sea旗下擁有東南亞最大的遊戲公司Garena,騰訊是其最大股東,因此Sea也被外界稱為「東南亞小騰訊」。

    騰訊此次雖然是小幅減持,但重點在於將所有A類股份(擁有投票權)轉換成B類股份(普通股份)。換言之,騰訊主動讓出了大部分投票權,預計投票權將減少至10%以下。這或許是為了解決Sea在海外擴張過程中面臨的監管問題。

    更早之前的2021年12月,騰訊以派息方式減持京東集團股份,持股比例由17%降至2.3%,涉及資金1277億港元。

    一手掏錢抄底自己,一手減持賣出騰訊系公司,騰訊「左右互搏」背後,是什麼樣投資邏輯?

    宣佈減持京東時,騰訊回應稱,此舉是在「被投企業有持續自籌資金能力時退出」。騰訊還表示,「我們認為現在是適當的時間,採用適當的方式向騰訊股東直接分享我們對京東的投資成果。」

    這符合「瓜熟蒂落」的投資邏輯。在股價低迷的當下,套現部分成熟的股份,可以改善騰訊自身的盈利狀態,也有利於騰訊釋放投資成果、增強股東信心。

    2021年被視為網路科技公司的寒冬,中概股集體暴跌,騰訊日子也不好過。

    據騰訊最新財報,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歸母淨利潤按年下降2%至317.51億元,為近10年來首次下跌。所投上市公司的股價持續下跌,也影響了騰訊的財務數據。2021年Q3,騰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造成的虧損高達364億元。

    寒冬尚未結束,騰訊拋售「騰訊」也許還會繼續。

    中金公司預測,騰訊2021年Q4經調整淨利潤將按年下降25%。彭博行業研究則認為,騰訊可能減持在美團和拼多多持有的股份,並提到騰訊能夠將成熟可盈利的股份套現,或可打消投資者對鉅額賬面收益可能永遠無法真正變現的擔憂。

    割捨「另外半條命」

    3Q大戰之後,擁有充沛流量和資金的騰訊迅速擴張版圖,靠投資構築起了在中國網路圈舉足輕重的「騰訊系」。2015年,馬化騰在公開場合表示,騰訊只有半條命,「把另外半條命交給了合作伙伴」。

    劉熾平在2018年的投資年會上透露,騰訊所投企業的新增價值超過了騰訊本身的市值,相當於騰訊投出了另一個騰訊。截至2021年Q3,騰訊所投公司的公允價值高達11966億元人民幣,相當於騰訊市值的26.7%。

    然而,2021年後半年,這套在過去十數年無往不利的打法似乎失去了魔力。曾有「投資之王」之稱的騰訊也開始激流勇退,割捨「另外半條命」。

    一方面,騰訊過去數年來投資的企業大多已進入成熟期,接近發展的天花板,給騰訊帶來的長期回報相對有限。騰訊通過主動減持,從資本層面解除與聯盟公司之間的密切關係,從短期回報來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隨着互聯互通新規的逐步落實,網路平台「拆牆」已是大勢所趨,這意味着騰訊系流量對優質合作伙伴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不過,收縮騰訊系投資版圖,並不代表騰訊放棄投資這隻能下金蛋的鵝。

    目前,騰訊正在轉換投資策略,從原本想掌控各賽道,到回歸遊戲、社交和內容的主業。在2021年Q3財報電話會上,騰訊高層表示,未來將重點投資遊戲、企業服務板塊和短視頻領域。

    從精準抄底到大手筆減持,騰訊近期的大動作背後有着一致的投資邏輯。它既需要在短期內提振股價、改善自身盈利、增強投資者信心,也需要探索更適應新環境的投資策略。

    畢竟,在寒冷的網路冬天,即使是騰訊這樣的巨無霸,也需要找到更好的過冬方式。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