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收購不成還倒貼12.5億美元 英偉達這波操作把自己秀了

    收購不成還倒貼12.5億美元 英偉達這波操作把自己秀了

    在陸陸續續掰扯了一年之後,英偉達收購ARM的交易還是黃了……

    昨天下午,英偉達(NVIDIA)和ARM的母公司軟銀(Softbank)同時宣佈,將終止之前660億美元的收購交易。

    原本託尼以為這單收購都這麼長時間應該穩了吧,沒想到還是出了幺蛾子。

    之前雙方都已經做了宣傳頁面,看上去還以為板上釘釘了。

    那為啥前不久還自信滿滿,對收購勢在必得的英偉達,最終還是沒能吞下ARM這塊送到嘴邊的肥肉呢?

    這事啊,從頭到尾英偉達就是個大冤種……

    因為這筆交易一旦談成,那毫無疑問,全球半導體行業的局面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蘋果、AMD、高通、英特爾還是三星,只要是用得到ARM架構的地方,都得看英偉達的臉色來整活。

    舉例來說,像是蘋果的M1晶片,要是沒法用ARM架構,那新款的Macbook可能也做不到這麼大待機功耗的提升。

    如果是高通、三星、聯發科沒法用ARM,那全世界的安卓手機,都將陷入沒貨可賣的窘境。

    ARM就像是一個潘多拉魔盒,吸引着所有廠商來打開它,但最後只有膽大的英偉達把手放在了鎖上。

    這些長期在泡在資本里長起來公司,閉着眼睛都知道英偉達想幹什麼,必然是該施壓的施壓,該反對的反對。

    可不,現在ARM和英偉達的結局,八成就是各個國家的監管機構和友商們共同努力的結果,精彩程度堪比地方衛視晚上八點檔的家庭倫理劇。

    豪門女傭人(ARM)隱藏老爺私生女身份十幾年,想嫁給事業有成的小開(英偉達),結果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對。

    在扭捏了一年之後,苦命鴛鴦拗不過強大的家族勢力,最終抱憾終身……

    不過話說回來,ARM這家公司,還真就是生來的丫鬟命。

    這家最早由蘋果、諾基亞、Acorn、VLSI、Technology等公司的合資晶片公司,總部位於英國劍橋,擁有ARM晶片的完整知識產權。

    早年間的ARM,也只不過就是一個依附於科技巨頭們的晶片供應商,平時本本分分產晶片,總還是能分到一杯羹。

    然而因為生產晶片的營收不高,ARM釜底抽薪,打算賭一把,在90年代末,他們把公司的經營模式改為了晶片的設計方案授權。

    簡單來說就是隻設計晶片架構,不再提供生產服務。

    沒想到,這樣為他人做嫁衣的運營模式,正好撞上了手機時代的到來。

    因其架構的獨特性,幾乎所有移動通信廠商的晶片,都離不開用ARM來開發,久而久之,ARM自然成為了晶片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而這兩年,ARM晶片相較於X86,有着更輕量、待機功耗更低的特點,除了手機之外,像車機、筆記本等移動設備,統統轉向了ARM架構。

    這意味着,未來幾乎所有的移動數碼設備,都離不開ARM公司的知識產權和晶片架構。

    精明的半導體廠商們也意識到,ARM的重要性已然今時不同往日,想要掌握晶片行業的未來,肯定要在ARM上動腦筋。

    於是英偉達就先出手了。

    當然了,做買賣還是得你情我願才行,英偉達有意,ARM有沒有情呢?

    ARM可能沒有,但它媽可能有……

    正好這段時間,ARM的母公司軟銀(Softbank),還沒有從前兩年對Uber、WeWork投資的虧損裏緩過勁來,急於回一波血。

    那這時候,能賣得出好價格的商品,自然是大家都在虎視眈眈的ARM。

    軟銀想賣個高價,英偉達老黃想「挾天子令諸侯」,雙方一拍即合,準備搞事。

    然而就像開頭提到的,大筆收購案的背後勢必會引來監察機構的反壟斷審查以及友商的反對和抗議,事情到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這種反對和抗議甚至是全球性的。

    英國自己的監管機構自不必說,沒有一個國家願意自己國內的技術性企業外遷,還是像ARM手裏捏有關鍵技術的半導體行業。

    而歐盟最近因為歐洲晶片短缺,想通過「晶片法案」自力更生,自己建立一條打通上下游的晶片產線,來緩解自身對於進口晶片製造的依賴。

    ARM架構作為晶片製造中的關鍵一環,成為了一家美國公司,這也不是他們所希望看到的。

    至於美國,不管是蘋果、微軟、高通還是AMD,肯定都不願意看到英偉達一家獨大。

    託尼胡亂猜測,他們在這背後一定是幫英偉達說了不少的「好話」。

    其實這樣類似的事情也早已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2018年,半導體巨頭博通公司曾試圖以1170億美元收購高通,結果被美國政府截胡;

    同年高通也曾想以440億美元收購荷蘭恩智浦半導體,也因為中國商務部沒有點頭而未能得逞。

    有意思的是,儘管這次ARM和英偉達的交易沒能達成,但根據雙方的收購協議,之前英偉達預付給軟銀的12.5億美元收購訂金並不會退還。

    這筆錢將自動轉換成英偉達此後20年,使用ARM架構的授權費用。

    圖片

    也就是說,這筆金額約等於一個動視暴雪的交易不但沒成,老東家軟銀還狠狠賺了英偉達12.5億美元。

    而軟銀下一步,則是計劃將ARM上市。

    這麼一看,先前的家庭倫理劇,好像又變成了有錢的老黃老實人被渣男/女綠了之後,還是給出了一筆可觀分手費的狗血愛情故事……

    誰到誰贏了這場賭局託尼還看不透,但ARM依然還是現在賭桌上最重要的籌碼。

    ARM本身的商業模式,註定了它就是一家營收不高的「工具公司」。

    眼下大廠們對ARM的厚愛,是所有人都將它看作為了一塊對自己商業帝國生態的重要拼圖。

    等哪天它被新的技術、新的架構所取代了,那資本逐利的對象又將有所不同。

    有利用價值,或許才是這個殘酷資本世界最有效的求生之道吧……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