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樓市定向拆彈加速:中國國務院金融委點名化解房企風險

    樓市定向拆彈加速:中國國務院金融委點名化解房企風險

    一些頭部房企債務違約導致的風險,就像懸在行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令市場各方惴惴不安。只有化解掉其風險,市場才能獲得穩定。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資本市場問題。會議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

    會議提出,關於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

    會議強調,有關部門要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積極出台對市場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縮性政策。對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要及時回應。凡是對資本市場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應事先與金融管理部門協調,保持政策預期的穩定和一致性。

    這令市場信心大為提振。中國房地產報記者採訪的多位業界人士均認為,預計3月份貨幣信貸仍有可能加大實施力度,如央行降準降息,而敦促相關部門趕快拿出化解房企風險應對方案,也是給市場吃一顆定心丸。

    一位深處困境中的企業高層表示:「這次會議傳達的訊息是好事,關鍵要有相應的實實在在的行動,如果沒有具體行動,很快又會回到原點。」

    受此消息影響,萎靡已久的地產股集體大漲。典型如融創中國,早盤還在遭遇股債雙殺,下午就一路反彈,截至收盤股價上漲7.08%。

    加速拆彈

    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迅速反應,當天即召開專題會議傳達學習貫徹國務院金融委會議精神。

    銀保監會提出,要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從大局出發,堅定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滿足市場主體合理融資需求,加大融資供給,新增貸款要保持適度增長。

    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持續完善「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房地產長效機制,積極推動房地產行業轉變發展方式,鼓勵機構穩妥有序開展併購貸款,重點支持優質房企兼併收購困難房企優質項目,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人民銀行提出,堅持穩中求進,防範化解房地產市場風險。進一步加強部門間政策協調,及時回應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穩定預期,提振信心。

    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風險隱患」。市場普遍認為,房企正是潛在援助對象。

    從債務到期情況來看,2022年房企到期債券主要集中在上半年。這也是不得不正視的現實壓力。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2月,房企境內外債券融資到期債務規模約395億元,按月減少62.4%,按年減少48.6%,到期債務淨額20億元。但在3月份、4月份連續兩個月到期債務規模均超過千億元,這兩月對房企資金流動性構成一定威脅,將增大對房企融資能力的考驗。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1-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按年下降9.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13.8%;商品房銷售額按年下降19.3%,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2.1%。1-2月份,房企到位資金按年下降17.7%,創兩年來新低。其中,定金及預收款按年下降27%,在各項資金來源中跌幅最大。消費者購房積極性明顯不足。

    從市場機構統計的頭部房企情況來看,2月百強房企銷售金額按年更是進一步降至-46.5%。

    銷售疲軟疊加還債高峰逼近,令市場對房企信用風險擔憂更為加劇。這顯然不利於恢復市場預期。

    「從金融政策角度,有望更多地支持優質房企兼併收購困難房企優質項目,穩妥有序地開展併購貸款,為房企探索新發展模式轉型提供金融配套,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置評道。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3月中旬,今年以來房地產併購融資總金額已達1248億元,其中包括房企發行或擬發行併購債融資48億元,銀行提供併購貸款融資額度920億元,以及金融機構已發行或擬發行的房地產併購主題債券金額280億元。

    近期,東方資產、長城資產先後獲批發行100億元人民幣金融債券,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重點房地產企業優質項目風險化解及處置、房地產行業紓困及償還到期存量債券。且有多家資產管理公司(AMC)成立了紓困房地產企業的基金,並將「房地產市場定向拆彈」作為今年重點業務方向。

    民營房企併購貸款亦在落地。近日,美的置業獲得招商銀行60億元併購融資額度和60億元住房按揭貸款專項額度,碧桂園獲得招商銀行150億元併購融資額度。

    3月10日業績發布會上,越秀地產董事長林昭遠談到收併購時稱,目前各大金融機構已主動對接公司提供併購貸,錢是不差的,但在項目方面會嚴格一點。

    不過,這些資金能否真正用於風險房企處置項目,仍有待觀察。有房地產人士說,有的債券46%用於併購,46%用於項目建設,還是從共同開發項目的其他股東手中收購,對象僅限於合作方,未明顯體現出為出險企業項目紓困的作用。

    新模式帶來新生動力

    此次國務院金融委會議提出的另一個要求是,房地產企業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要加快制定。

    新發展模式的概念,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場合都已經做了表述,包括「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併舉,加快發展長租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探索新的發展模式,堅持租購併舉,加快發展長租房市場,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

    從表述上看,中央傳達出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這是立足於長遠,希望在短期穩定的同時,儘快在新模式上出現改革績效,通過新模式、新生動力(新市民和公共服務補短板)創造樓市可持續的發展動力。」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解讀認為。

    如何轉型新模式?李宇嘉認為,最典型的就是開發商向運營商轉型、供給側改革、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比如保障性租賃住房的籌集建設,城市更新以改造和留用為主(而不是拆遷為主),新增用地增加租賃地塊供應、公共服務設施和地產開發同步,構建先租後買的消費模式等。這些新模式落地,需要配套措施,比如保障性租賃住房貸款類別的設置、規劃調整、稅收優惠,以及降低土地成本、公共服務資金來源、國企城投和市場化企業合作等。

    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賈康看來,房地產新發展模式是個系統化工程,其中有關聯的基礎性制度建設,至少包括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投融資制度和相關稅收制度四大系統。

    他認為,合理的土地制度需要以創新形成基本農田「佔補平衡」,重慶多年前開展的「地票」制度改革試點,匹配上政府合理發揮作用的土地收儲制度。住房制度上,需要進一步合理形成「雙軌統籌」的住房制度,包括託底的保障房與市場商品房雙軌運行,把兩者的長期健康發展放在一個住房制度的框架裏面做統籌安排。投融資制度也大有可為,除了商業性住房按揭貸款,政策性金融也必須匹配到房地產有效供給的全盤運行中去。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