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科創板上市公司突破400家,總值近5萬億!外資持續買入

    科創板上市公司突破400家,總值近5萬億!外資持續買入

    3月22日,和元生物、均普智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科創板上市公司數量突破400家。從2019年7月22日開市至今,科創板上市公司家數達401家,首發募集資金總額超5600億元,總市值近5萬億元。

    科創板股票日益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2021年第二季度,科創板公司首次被納入三大指數樣本,之後數量不斷擴充,經過短短1年多的時間,科創板在MSCI、富時、標普指數納入的公司數量分別為18家、36家與24家,合計38家、78家次,科創板正在迅速進入國際投資者的「投資籃子」。

    國內外機構大舉配置

    科創板已成為專業投資者交易為主的市場。截至2021年12月份,科創板的專業投資者交易佔比接近90%,持股達到64%。相比2019年12月,專業投資者佔比僅70%,實現了大幅提升。投資者參與科創板交易的活躍度持續高漲,據統計,2021年專業機構投資者活躍賬户數按年增長64%,個人投資者活躍賬户數按年增長27%。

    科創板股票日益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2021年第二季度,科創板公司首次被納入三大指數樣本,之後數量不斷擴充,經過短短1年多的時間,科創板在MSCI、富時、標普指數納入的公司數量分別為18家、36家與24家,合計38家、78家次,科創板正在迅速進入國際投資者的「投資籃子」。國際指數機構的納入,不僅引導外資流入科創板,更類似一個全球資金配置的認證證書,體現了科創板全球影響力和吸引力正在持續提升。

    一方面,國際投資者踴躍參與科創板新股發行。截至2021年11月底,38家外資機構參與了科創板一級市場的初步詢價,其中29家成功獲配,獲配金額合計7.74億元。戰略配售方面,共有4家國際投資機構參與6家科創板公司戰略配售,合計獲配股數1.57億股、44.84億元。2020年7月,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GIC)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中芯國際新股發行並獲配30億元,創下2019年7月以來外資參與滬深市場戰略配售金額之最;阿布達比投資局已參與4家科創板公司戰略配售,累計獲配3587萬股、8.64億元。

    另一方面,外資機構二級市場持股規模持續增長。隨着外資投資科創板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外資持股規模不斷提高。截至2022年2月28日,外資通過二級市場持股市值457億元。107家科創板公司獲外資機構持股,佔公司總數的27%,平均每家公司有7家次外資機構持股,中微公司、西部超導等41家公司外資持股機構超過10名。從外資機構類型看,以主權基金、養老金、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銀行等各類型機構投資者為主。奧普特、唯賽勃等9家公司外資機構持股佔流通市值的比例超過10%,其中奧普特比例最高為44.27%,持股機構包括高盛集團、摩根士丹利等5家知名QFII。

    值得關注的是,科創50ETF產品持續增長,大受市場歡迎。2022年以來,二級市場波動幅度有所加大,但投資者長期看好科創板發展前景的預期並未改變,在市場調整時不斷通過指數基金加倉科創板,科創板ETF受到大量資金申購,份額逆市上升。

    2022年初至2月底,科創50指數累計下跌8.45%,而境內相關4只科創50ETF份額不降反升,逆市增長50億份達到324億份,基金份額增幅達到18.09%。自科創50指數ETF產品發布以來,外資獲入市科創板新通道,科創板吸引力進一步凸顯,美國、日本、英國等多地境外交易所發布科創板50指數ETF產品。截至2022年1月,境外科創50指數相關產品已到達12只。

    企業經營快速成長

    整體來看,科創板企業成長迅速。2021年科創板整體實現了營業收入、淨利潤按年大幅上升。科創板上市公司2021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8184.34億元,按年增長36%;實現歸母淨利潤936.82億元,按年增長71%。營業收入方面,近九成公司營業收入實現增長,112家公司實現營收增幅超過50%,四成公司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淨利潤方面,九成公司實現盈利,近七成公司歸母淨利潤實現增長,55家公司淨利潤翻番,最大增幅為熱景生物,增長超過18倍。

    2022年開局良好,多家公司增收增利,業績表現超預期。3月8日晚間,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率先披露月度經營數據。公告顯示,公司1月至2月實現營業收入12.23億美元左右,按年增長59.1%;實現淨利潤3.09億美元左右,按年增長94.9%。營收和淨利潤均呈現高速增長,且盈利增幅明顯高於營收增幅。

    截至3月21日,已陸續有14家科創板公司披露月度經營數據,提前鎖定一季度業績喜報。瀾起科技、新益昌、華峰測控3家公司前2個月的營收、淨利潤均實現翻番。此外,大全能源、科德數控、孚能科技等公司披露出貨量、產銷量等關鍵經營數據顯示產能擴張正在有序進行。滬硅產業、振華新材、和輝光電3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也預告了前兩月經營向好,虧損正在大幅收窄。

    堅守硬科技定位

    科創板開市兩年多來,上市公司高度集中於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後,這些科創板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2021年三季報顯示,科創板公司合計研發投入376.68億元億元,按年增長40%,投入金額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研發投入強度平均達到13%,居A股各板塊之首。

    已上市的401家科創板公司中,新一代訊息技術、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製造行業初步形成產業聚集效應,上市公司數量達到311家,佔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78%。118家公司入選專精特新「小巨人」名錄、37家被評為製造業單項冠軍,合計佔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35%。

    集聚效應的形成對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推動創新規模化起到了示範作用。

    例如集成電路產業鏈上,科創板已形成涵蓋晶片設計、晶片製造、晶片封裝測試和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在內的全產業鏈格局,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9家,佔據A股同行業公司的半壁江山,支持中芯國際、中微公司、安路科技等一批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其中,中微公司、滬硅產業等多家集成電路產業鏈公司在上市後啟動了再融資,藉助資本市場做優做強。

    再如生物醫藥行業,科創板401家上市公司中有86家屬於生物醫藥行業,佔比21%。面對新冠疫情的爆發及持續反覆,科創板生物醫藥公司彰顯硬科技底色,並有力地支持了全球抗疫。東方生物、熱景生物、聖湘生物等多家體外診斷企業,新冠檢測試劑產品廣泛出口至歐洲、美洲、澳洲等地。

    此外,動力電池、光伏等新能源行業的硬科技企業在科創板上市數量也逐年遞增、融資規模穩步提升。光伏組件龍頭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硅料龍頭大全能源等多家光伏龍頭齊聚科創板,科創板光伏企業數量達到11家。13家動力電池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持續深耕技術革新,位居行業領先地位。例如容百科技的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連續四年位居國內第一;壹石通的鋰電池用勃姆石出貨量位列全國第一、全球第二等。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