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鈣股今天繼續暴漲!摩根大通唱空中概股,又被「打」

    中鈣股今天繼續暴漲!摩根大通唱空中概股,又被「打」

    3月22日,美國上市的中鈣股又迎來暴漲的一天。

    投資者,一定要堅持獨立思考與獨立判斷,而不要輕易被那些所謂的國際頂級投行們所蠱惑。

    追漲殺跌喜歡跟着「大勢走」一向是散户的「特色」。不過,最近知名投行小摩(摩根大通)卻因為對中概股研報迅速「變臉」而站上了輿論的風口。

    近日,一張網友總結的小摩「精神分裂」的截圖在金融圈廣泛流傳。

    截圖顯示,在3月13日到3月17日短短5天的時間裏,小摩對於中概股的態度經歷了從「失去估值支撐」到「經濟明顯復甦」的180度轉折。

    由於在這5天的時間裏,中概股經歷了由「退市危機」暴跌到金融委會議引爆超級反彈的過山車行情,而由於截圖中小摩研報發出的時間與中概股「追漲殺跌」的時間點幾乎完美契合,因此遭到了群嘲。

    有網友戲稱「小摩的經濟周期只有半星期」,並把截圖與百日王朝前的《巴黎日報》的標題聯想到一起。

    還有網友表示,「小摩這種用自己左臉打右臉的互搏手法,周伯通看了恐怕都得直呼萬中無一。」

    不過,據鳳凰網《風暴眼》查證,截圖中小摩「一天一變」的言論並不完全屬實。例如,圖中所說的「失去估值支撐」、「中國科技股不可投資」兩個言論均出自小摩3月14日發布的同一篇研報;而且,截圖中的幾個言論並非出自同一個分析師。

    但需要注意的是,小摩的確在同一時段同時持有「低配中國網路公司」和「超配A股港股」兩種觀點。這一點在小摩亞洲及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鳴鏑接受媒體採訪時得到了驗證。

    小摩的確存在短時間內大幅度下調個股目標價的情況。例如,3月14日,小摩將騰訊的目標價從570港幣瞬間下調至265港幣,將阿里巴巴每股價格從175美元瞬間下調至63美元,百度的港股目標價更是從235港幣下調至85港幣。

    有分析師表示,小摩研報之所以被批判,主要是因為該機構沒有穩定的證券分析框架和價值評估邏輯。

    見風使舵的小摩,像個散户

    從去年11月開始,隨着國內監管預期的放鬆,華爾街就持續開始上調對中概股的評級。

    12月15日,摩根大通全球股票研究主管Dubravko Lakos-Bujas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表示,高成長股及中概股有巨大機會,值得投資者押注。

    今年2月,摩根大通又表示,隨着盈利改善和貨幣政策放寬,中國基準股指可能走出中美貿易戰以來的首個熊市,並在未來12個月內創下歷史新高。

    此後,摩根大通還聲稱現在是時候投資中國軟件股了,因為估值已經下降,而且該領域有政策支持,並將一種中概互聯企業或重申或上調至「增持」評級。

    直至3月10日晚,美國SEC一紙「預定退市」的公告暴擊了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接連三天不斷創下歷史最大收盤跌幅的記錄,短短三個交易日,在美上市中概股合計市值蒸發1007億美元,摺合人民幣6400億元。

    在情緒的左右下,交易幾乎與經濟基本面脱鈎,幾乎所有人都在「踩踏」狂潮中掙扎。

    狂潮之中,摩根大通也一變之前唱多的熱情,開始大批量地給予中概股下調評級,發表了那份著名的集體看空研報。

    在這份研報中,小摩寫道「隨着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地緣政治風險和對監管風險的日益關注,風險管理成為他們在中國網路投資戰略方面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我們認為中國網路在6-12個月內沒有吸引力,股價前景不可預測,這取決於市場對中國地緣政治風險、宏觀復甦和網路監管風險的看法。我們認為,由於短期內缺乏估值支持,整個行業的拋售可能會繼續。我們將28只股票的評級下調至中性或減持。我們建議投資者在6-12個月內迴避中國網路。」

    這份研報即是前文所述截圖中「失去估值支撐」、「中國科技股不可投資」兩個言論的來源。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的午後,港股科技股和中概股集體上演史詩級暴漲,滬指漲超3%,恒指暴漲超9%,創出2008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當日晚間,摩根大通亞洲及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鳴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在模擬倉中維持超配A股和港股,估值很便宜,業績和成長的信號很明確。「中國市場是我們在新興市場中最為看好的市場。」

    至此,小摩便給市場留下了」大跌中唱空,大漲後改口「的印象。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集體唱空的那份研報並非劉鳴鏑所撰寫的。

    實際上,劉鳴鏑在接受採訪時也解釋了為何會出現「低配中國網路公司」和「超配A股港股」兩種看似矛盾的觀點。

    劉鳴鏑表示,從去年10月開始,摩根大通的策略師在模擬倉中對網路行業就持「低配」的觀點,「這主要是出於監管的不確定性,且中國監管的細緻度、嚴謹度都在不斷進步,因此當時我們並不認為中國對網路行業的監管會馬上放鬆。」 但她也表示,這與摩根大通對A股和港股整體給出「超配」評級並不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劉鳴鏑進行了解釋,但在鳳凰網《風暴眼》的採訪中,小摩同時持有兩種看似矛盾的觀點的確造成了投資者的混淆。

    一位股民表示,「中概股權重最大的個股均是網路個股,恒生指數同樣是網路個股扎堆,前10大權重股裏面,騰訊、阿里、美團、京東佔了4家。中國網路公司佔恒指比重如此之高,我就納悶小摩是怎麼同時做到看空網路的同時看好恒指的。」

    小摩集體下調中概股目標價,

    客户卻買進5600萬股騰訊?

    小摩研報另一個被人詬病的點在於其在恐慌大跌中集體大幅下調了中概股的目標價。

    3月14日,中概股暴跌當天,小摩一口氣下調了將近30只中概股的目標價。其中,騰訊的目標價從570港幣瞬間被下調至265港幣,阿里巴巴美股價格從175美元瞬間下調至63美元,百度的港股目標價更是從235港幣下調至85港幣。

    而就在僅僅不到半個月前,小摩還曾發布研報稱,重申百度「增持」評級,目標價250港元。

    同樣的,阿里巴巴、騰訊、美團、愛奇藝此前一月均被摩根大通定位「增持」評級。

    對於小摩集體下調中概股目標價的舉動,交銀國際董事總經理洪灝表示,在最近幾個交易日裏,投資者關注的重心一直放在「俄烏戰爭」、「外資出逃」、「中概股退市危機」等等這些偏情緒面的因素上,而這些虛無縹緲的因素並無法構成一個準確的估值體系,最近刷屏的小摩推薦批量賣出中概股的報告正是這種估值體系紊亂的一個表現。

    另一位分析師表示,集體下調目標價後,受金融委會議刺激,中概股迎來凌厲反彈,小摩分析師可以「流芳百世」了。這至少說明該機構沒有穩定的證券分析框架和價值評估邏輯,對資本市場的認識缺乏系統性,缺乏全局觀。最終導致該機構只能跟着市場風向和政策風向「隨風倒」。

    諷刺的是,與摩根大通分析師們的反覆橫跳相悖,投資者們並沒有盲從小摩的決斷。

    在小摩一直唱空的這段時間,小摩的客户經過其交易系統買入的騰訊控股一直居於各大券商、各大經紀商前列,近60日裏,小摩的客户總共買入了近5600萬股騰訊。

    而且近5天都在持續買入,與小摩的大舉唱空截然相反。

    且在18日又買入1136萬股,還在追漲。

    不知道小摩的用户們沒看到小摩的研報,還是客户們對小摩的研報也不相信,習慣性地選擇了反着來。

    總之,他們不但選擇了反向操作,而且似乎比國際大行小摩的迷惑操作更有價值投資信仰,更理性......

    同樣無視了小摩分析師們的跟風建議和反覆橫跳的是段永平。

    在3月14日中概互聯暴跌之時,已經連續四次抄底騰訊的段永平連發兩條推文,稱本周五就要把果的看空期權賣掉,把這筆錢的一半以上買入騰訊。

    3月15日受市場恐慌情緒影響,騰訊的股價再次暴跌,段永平依舊錶示不慌,稱自己準備拿BRKB換點騰訊控股,不等了。

    到16日中概股大反彈,段永平顯然向市場證明了一下投資的大道里誰更有型。

    他顯然深諳巴菲特說過的那句哲理——「波動對真正的投資者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因為如果波動更大,股市會製造更多的錯誤定價。也會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

    相比之下,摩根大通的減持建議就好像某種厭氧菌分解後的氣體排放,比不上段永平還情有可原,離譜的是他們自己客户的投資眼光似乎都比小摩的這些頂級投行分析師毒辣。

    在這次反轉中,段永平與小摩的客户們顯然更符合堅持優秀投資者的標準。

    就像巴菲特所言:「買股票必須帶着這種預期,持有的周期非常長,且已經在經濟上和心理上都做好了準備。你不用嘗試抄底,沒有人可以告訴你什麼時候是底部」。

    「你不應該指望別人告訴你,你應該做一些自己理解的事情。如果你自己都不理解,就會被隨便一個人所影響。」

    比之信口開河的投行分析師,自己的獨立思考與判斷顯然更為重要。

    畢竟人們在投行的建議前總會不自覺地產生「選擇偏倚」,只記得他們判斷準確時的一陣見血,卻總是忽視了分析師們的建議與市場走勢大相徑庭的大多數情況——哪個投行會對自己的黑歷史反覆宣傳呢?

    最重要的是,所有的決策都要由投資者自己來承受最終後果,投行們不會為你負責,甚至,在市場恐慌中製造恐慌,在股市暴跌時大舉唱空的他們,會故意消滅你的理性,以實現他們對市場的「期望」。

    摩根大通的「看反」歷史

    回顧歷史,小摩還發生過幾次不太光彩的「看反」經歷。

    2019年,被摩根大通連續多次看多的優信股價出現大幅異動,原因是美奇金投資發布了針對國內二手車電商第一股優信集團(UXIN.US)的做空報告,而摩根大通則發布了針對此事的分析報告,對做空報告中交易量數據情況、車源量數據情況、創始人戴琨是否套現及優信未來前景四方面逐一作出了反駁,並給予了優信增持(Overweight)評級,目標價8美元,然後優信從此就與8美元漸行漸遠。

    而摩根大通最打臉的,還是他們對於加密數字貨幣的態度。

    此前,摩根大通曾聲稱「永不使用比特幣」,其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甚至表示,如果摩根大通的員工有參與任何比特幣交易行為,他將毫不留情地予以解僱,加密數字貨幣「不會有好結果」。

    但2019年,摩根大通不但推出了自己的JPM Coin,還將加密交易所Coinbase接受為其客户,並在2020年10月為區塊鏈項目創建了一個新的部門,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起加密資產的相關工作。

    到去年摩根大通更是開始與NYDIG合作,向其高淨值客户推薦被動型比特幣基金。而NYDIG正是資產管理公司Stone Ridge的子公司,主營比特幣管理。

    而Jamie Dimon嘴還是一樣硬,一邊籌備着比特幣基金的工作,一邊說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比特幣就像「傻瓜的黃金」。

    到今年,摩根大通又表示,比特幣「代表了唯一被認為是黃金替代品的加密貨幣,因此可以作為應對災難性事件的對沖。」——只要我臉翻得夠快,市場就永遠打不到我。

    除了在市場預測上的反覆打臉,摩根大通還曾陷入多次「操縱市場」的案件當中。

    2010年,LME發布報告稱,有一個交易席位在LME的銅持倉量佔到了總量的80%~90%,較一個月前再次大幅提高。這樣的持倉量相當於世界所有交易所註冊的銅庫存總量的一半。

    因為通脹和現貨稀少,市場不斷買入現貨銅迎合投資需求,導致LME三個月期銅2009年上漲了140%,至2010年銅價一度達到9000美元/噸以上的天價,「坐莊者」得以不斷在銅價加速上漲中獲益。

    後來被《每日電訊報》爆料這個大肆「囤銅」的「坐莊者」就是來自華爾街的投行摩根大通。

    而銅作為國際性的大宗商品,其價格甚至會直接影響到以中國為首的工業消費大國的經濟。

    無獨有偶,上世紀80年代中期到1996年的「住友事件」,日本住友商社操盤手濱中泰男就曾大量買進銅,通過壟斷現貨長期控制大量的LME的銅倉單,使得倫敦銅期貨市場長期處於現貨升水的狀態,以人為抬高價格,甚至一度控制了世界銅產量的1/5。而這筆龐大交易的背後,就是摩根大通為其提供的資金。

    2019年,摩根大通的3名貴金屬交易員又因涉嫌「白銀做莊」的大規模犯罪被美國聯邦檢察院所指控,起訴書稱「被告在A銀行貴金屬櫃枱工作時進行了廣泛的欺騙、市場操縱和欺詐,通過下達他們打算在執行前取消的訂單(欺騙性訂單),從而努力創造流動性,並將價格推向他們希望在市場另一端執行的訂單。」

    即通過大量掛單和頻繁撤單來影響白銀價格,人為地「創造」市場活動和流動性,欺騙市場,是其他交易者以虛高的價格買入白銀。

    在指控中,摩根大通的交易員克里斯蒂安·特倫茨坦白,這樣的行為在摩根大通的交易桌上已經被公開鼓勵了大約10年之久,新人入職就會有老交易員教他怎麼做。

    而「白銀坐莊」只是摩根大通無數騙局中一部分,因為在美國司法部的起訴書裏還稱:「在數以千計的序列中,被告和他們的同謀者據稱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金、銀、鉑和鈀期貨合約中下了欺騙性訂單。」在金屬市場,摩根大通「出演」過無數騙局的主角。

    此外據彭博社報道,上周發生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史詩級鎳期貨逼空,摩根大通正是項光達的最大交易對手方,摩根大通曾提供5萬噸鎳空單給青山控股,以致青山控股欠了摩根大通約10億美元的保證金。

    但這些堆積如山的訴訟卷宗之中,摩根大通依舊是那個是美國目前實力最強、業務最廣、盈利最多的全球性銀行。

    一個在金融市場翻雲覆雨的頂級投行,卻在中概股的反轉之間做出這樣反覆橫跳的研報,到底是因為對資本市場的認識缺乏系統性,看着市場風向和政策風向「隨風倒」?還是因為他們本身就具有一套完整又獨立、只是不為外界所了解的「系統」,我們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場諧劇一般的反轉,對於小摩頂級投行的地位,恐怕難有絲毫動搖。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