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監管思維缺失 揭騰訊大股東沽售中國科網股之謎|伽羅華

    監管思維缺失 揭騰訊大股東沽售中國科網股之謎|伽羅華

    騰訊控股﹙0700﹚的南非大股東Naspers與其附屬Prosus宣布有序減持騰訊,所得將用於回購該兩家公司股份,改善兩者相對於其騰訊持股所出現的巨額市值折讓。正常人一聽,便知這個解釋太過牽強,大家更相信減持是因為看淡未來騰訊、以至中國科網平台的營商環境,故事先張揚沽貨。

    過去二十年,Naspers以一家南非註冊的基金身份,能夠控制中國科技業兩大巨頭之一的騰訊,令人嘖嘖稱奇。別忘記,如今騰訊是一家擁有12.68億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用戶的超級科企,參與投資超過700個中外創投項目,論對中國創投及整個科網產業的影響力,只有阿里巴巴能與之比肩。在一個對外資處處提防的國度,Naspers的純外資大股東本身就是神跡般存在,除非這外資身份有非一般背景便當別論。

    自從2001年李澤楷旗下公司減持騰訊開始,中國政府對科技公司的監管轉趨寛鬆,無論科網平台涉足社媒、電商、外賣、教育、娛樂體育、電子支付及金融科技,都受到相關政策扶持,或處於「無王管」的狀態,讓包括騰訊在內的一眾科企能夠高速發展,雖然受惠的是整個產業,但騰訊是唯一有外資大股東的參與者,不少內媒好奇為何李氏家族不能做到的事,在Naspers坐鎮下的騰訊卻能夠成為業內龍頭。

    雖然騰訊掌舵人馬化騰沒馬雲高調,但江湖地位亦不遜色。(視覺中國)

    大股東背景啟疑竇 騰訊持股20年升值2.3萬倍

    而且,馬雲能夠帶領阿里及螞蟻縱橫商界,其官商人脈自然深厚,雖然騰訊掌舵人馬化騰沒馬雲高調,但江湖地位亦不遜色,所以公司大股東Naspers的背景讓人感到興趣,便非甚麼稀奇事,早年還真有記者親身到南非查冊,發現基金有數以千計的受益人名字為內地人,言者諄諄,但無人證實,這類追踪南非大股東神祕之謎的報道最終不了了之。

    無論報道孰真孰假,一家南非公司當年只用了不足1億港元,便購入李氏及IDG持有的三成二騰訊股權,其後二十年這部分持股市值曾高逾兩萬三億港元,升值2.3萬倍,造就成千上萬的富豪,成為中概股的神話。

    Naspers減持騰訊,又清倉由騰訊分派出來的京東持股,對內地科網平台的前景自然不是看好,究竟中國對產業監管政策出現那些問題?

    近年中國政府扛起「共同富裕」及「無序擴張」的大旗,很多令人費解的監管思維便應運而生,共同富裕是理想烏托邦,現實世界是不存在,只能引發躺平思潮,無序擴張的說法更不科學,根本難以作為實際政策執行,再往實際操作看,例如市場壟斷地位的界定粗疏,要求科網平台相互開放及監管大數據的使用,不是矯枉過正,就是欠缺明確指引,監管缺失無處不在,科網產業便很難不變成一潭死水。

    監管機構硬性要求科網平台相互開放,猶如在科網產業推出「大鑊飯」政策。﹙資料圖片﹚

    要求科網平台互通 猶如科網「大鑊飯」政策

    現代產業市場已經朝向細化發展,要判斷一家公司的市場壟斷地位,需清楚了解究竟是那一個市場被壟斷,此部分營收佔這個細分市場的比例有幾高。2020年遊戲開發商Epic向蘋果公司興訟,指控後者禁止其引導消費者使用外部支付方式屬違法行為,大法官Gonzalez Rogers在裁決先指出蘋果公司在手遊支付的細分市場未擁有壟斷地位,但裁定Epic有權引導消費者以外部支付,而不能硬性規定須在App Store支付。裁決告訴我們,大如蘋果公司也不是每個市場都有壟斷地位。

    監管機構硬性要求科網平台相互開放更是匪夷所思,這猶如在科網產業推出「大鑊飯」政策,一個經典操作是在阿里旗下電商平台淘寶引入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就像VISA平台放上萬事達的服務,或是iOS與Android的應用App商店互通一樣荒謬。

    在善用資源的商業原則下,鼓勵平台進行某種程度的開放都可以說得通,例如微貸款業務的征信記錄便可以相互分享,以減少壞帳風險,但政府對一般商業營運管得太細,要求公司不可以其正常的競爭優勢搶奪市場,就像NBA限制「籃球之神」米高佐敦的出場時間,希望比賽結果更「公平」,但現實世界並非如此運作,政策的不確定性只會讓企業不願投資創新,更遑論擔當刺激經濟民生的大任。

    若騰訊不能高升,恒指及恒生科指未來表現便要靠新股王的出現。﹙資料圖片﹚

    騰訊增長放緩 恒指彈升要靠新股王

    至於科網平台違規收集消費者數據,筆者之前在有關放生滴滴一文中已經作出批評,今次便不再贅述。

    Naspers割愛曾經為它賺取豐厚利潤的騰訊,主要原因是監管政策不容許其利用龐大數據庫經營副業,今年首季增值服務收入增長停滯不前,網絡廣告更因疫情出現大幅倒退,只有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按年升一成,但已是2019年首季以來增幅最慢,拖累公司利潤率跌至17.3%,也是連續兩季淨利潤低至17%水平。

    若然監管政策不作出改革,騰訊以至其他科網平台是難以恢復增長股的本色,今年騰訊的預測市盈率為27.3倍,相比蘋果公司的22.3倍及微軟的24.6倍都要偏高,較對手阿里的13.6倍更貴一倍,但作為價值投資,騰訊低於6%的派息率僅屬一般,這對大股東來說有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又可惜。

    最後,Naspers聲稱不會超過其日均成交量的3至5%,表面上沽壓沒太大殺傷力,然而,若按騰訊過去兩個月的日均成交量2,571萬股計,公司總註冊股本96.22億股要全部換手僅需374日,假設大股東每日減持不超過日均成交3至5%計算,略高於一年時間便可減持約3%騰訊股份,之前大股東兩次減持3%時,都承諾三年禁售,但騰訊股價仍然腰斬逾半,今次只有一年至兩年時間消化沽壓,騰訊股價能維持現水平已是不錯,還能奢望有多少上升空間?若騰訊不能高升,恒指及恒生科指未來表現便要靠新股王的出現。

    【財經專欄】大盤漫談.伽羅華

    資深財經傳媒人,多年來見證金融市場蛻變,在即食資訊年代,堅持深入調研和理性分析,現以自由人身份從事商業諮詢工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場,香港01亦無法核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另外,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