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少沾手零售股 David Webb成佐丹奴第二大股東 盤點公司3大賣點

    少沾手零售股 David Webb成佐丹奴第二大股東 盤點公司3大賣點

    服裝市場競爭激烈,UNIQLO以「性價比」奪取市場份額,本地品牌,如佐丹奴(0709)等似乎只有捱打的份兒。牌面看似「蝕章」,佐丹奴近日卻獲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寵愛大手掃入,披露易顯示他的持股量升至5.01%的需申報水平,一躍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僅隨持股29.04%的周大福企業之後。究竟這間老牌服裝股有什麼法寶,令向來心儀高折讓工業股的David Webb看上眼呢?大家不妨從其中期業績出發,尋找端倪。

    佐丹奴海外市場表現強勁,帶動業績反彈。(資料圖片)

    觀乎David Webb過往的投資策略,傾向尋找低殘股,貪其折讓大、有息收,買入後長期持有,如同得仕﹙0518﹚、精熙國際﹙2788﹚、龍記集團﹙0255﹚及美亨實業﹙1897﹚等。公開資料顯示,David Webb較少沾手零售股,去年大手增持時計寶﹙2033﹚,但尋寶條件未變,鍾情元素仍然是市帳率低、現金豐厚、派息高企。David Webb於今年3月增持業務發展受惠疫情的國際家居零售﹙1373﹚,現在又再購入服裝股,佐丹奴市帳率稍微高於1倍,並無折讓,成為David Webb新寵,值得探究。

    一、海外市場表現強勁

    香港的消費者或許感覺佐丹奴銷情一般,事實上,佐丹奴港澳業務中期仍錄得經營虧損200萬元,但其實海外市場表現不俗(見上表)。佐丹奴門市數目高達2,094間,東南亞及澳洲貢獻最大營收,佔比逾3成,而內地及中東地區則各佔21.5%及15.4%,港澳地區只佔10.5%,比台灣的14%還要少。

    東南亞及澳洲市場業務上,當中以尤以印尼和新加坡表現搶眼,銷售額顯著增加,印尼銷售額按年增56.3%至2.5億元,新加坡銷售額按年增36.4%至9,000萬元。至於中東銷售額亦按年增62.7%至2.58億元,可見海外市場銷售額實現雙位數增長,策略初見成效。

    管理層亦明言,佐丹奴位於發展中經濟體地區的表現,優勝於發達經濟體地區,故通過特許經營實現增長,將是集團於新市場的擴展策略。翻查資料,公司早在2019年9月,以265萬美元收購中東市場業務;去年7月,佐丹奴斥資400萬新加坡元增持印尼間接非全資附屬,進一步鞏固及整合集團在印尼時尚服飾領域的市場地位。

    佐丹奴積極拓展網上平台,加快數碼化轉型。(佐丹奴網頁)

    二、積極拓網上平台

    佐丹奴中期業績顯示,雖然門市數目總數減少4.3%,但銷售額卻能進一步反彈並增長19%至16.81億元,除了因為疫情緩和外,亦與集團積極布局線上業務有關。佐丹奴線上業務銷售額持續長,升幅為21.6%,至1.69億元,佔集團銷售額10.1%,當中非內地線上平台更超預期增長41.9%。

    正如管理層去年所言,在疫情下,會與各地第三方平台合作進攻線上銷售,並投資後勤部門加快出貨,期望疫情過後「比人行快幾步」。由線上業務表現所見,2019年線上業務僅佔總銷售5.2%,2020年佔比提升至9.8%,而今則再增至10.1%,可見管理層「講得出做得到」,存貨流轉日數亦由去年同期的138日,下降至124日。佐丹奴加快數碼化轉型,迎合大眾消費習慣,未來業績有望持續反彈。

    佐丹奴現金充裕,派息高企,或正是David Webb大手掃貨的主因。﹙路透社﹚

    三、現金充裕  過往賺蝕都派息

    佐丹奴上半年扭虧為盈,賺6,000萬元,去年同期受疫情拖累則蝕1.75億元;中期每股盈利0.038元,中期息卻派0.065元,派息甚為慷慨。截至6月底止,集團扣除貸款後的現金及銀行結存為9.32億元,與其24.5億元市值比較,含金量達38%,財務狀況穩健。

    佐丹奴表示,計劃透過派發股息及回購股份,將現金盈餘回饋股東,並按公司政策派發相當於大部分盈利的普通股息。倘末期息維持去年度派每股0.069元,佐丹奴全年派息將達到0.134元,現價息率高達逾8厘。

    當然,公司利潤波動,但往績計,佐丹奴派息政策相當慨慷,2014至2018年間,佐丹奴的派息比率維持在90%至110%高水平,即是賺多少派多少。即使在疫情期間,公司蝕錢仍堅持派息,全賴其穩健現金流,故其無論在旺市、淡市都能派息,為一大亮點。

    根據彭博數據顯示,佐丹奴過去5年平均息率也有7.8厘。假如疫情過後,佐丹奴業績持續反彈,未來派息重返2018年水平,即每股派息0.335元的話,則現價息率高達20厘,這或許更或是David Webb博入佐丹奴的重大誘因。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