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恒生科指暴漲25000億 港股科技股或進入技術性牛市?

    恒生科指暴漲25000億 港股科技股或進入技術性牛市?

    市場重新審視科技股。遭遇慘烈「拋售潮」之後,港股的科技網路板塊正在回暖。

    機會是跌出來的?

    內地媒體券商中國報道,9月7日,恒生科技指數高開高走,盤中一度大漲超2%,已攀升至一個月內的高點,相比8月20日的低點,累計漲幅接近20%,即將進入技術性牛市。

    期間,美團、快手、嗶哩嗶哩港股等的最大漲幅已超過40%,騰訊、京東、百度的最大漲幅也均超過20%,恒生科技指數的31只成份股總市值已增加了近25000億港元。

    港股科技股的大起大落,離不開資金的暗流湧動。首先是,南下資金的8月成交額達8891億港元,按年大增超71%,分析人士認為,部分嗅覺敏鋭的內地資金或許已經提前抄底了超跌的部分港股科技股。另外,投資圈的「頂流」大佬——段永平、「女版巴菲特」 凱瑟琳·伍德(Catherine Wood)也提前抄底了騰訊、阿里巴巴與京東,一度引發了市場資金跟風。

    港股科技股的這一輪反彈,是否意味着,經歷慘烈下跌後的科技網路板塊的新機會已經來了?

    暴漲25000億!科技股的「拋售潮」結束了?

    種種跡象表明,這一輪科技股的「拋售潮」可能已經過去了。

    9月7日,恒生科技指數高開高走,盤中一度大漲超2%,截至收盤,漲幅仍超1.6%,已攀升至一個月內的高點,相比8月20日的低點,累計漲幅接近20%。

    一般認為,市場重要股指從最近的最低點上漲超過20%,則被視為進入技術性牛市,照此看法,此前被輪番拋售的恒生科技指數即將進入技術性牛市。香港的科技股集體企穩反彈的背後,自然離不開資金的介入,近一段時間以來,風險偏好較高的資金或許已經開始介入部分超跌的科技股。

    具體到個股而言,8月20日至今,美團、快手、嗶哩嗶哩港股等的最大漲幅已超過40%,騰訊、京東、百度的最大漲幅也均超過20%。

    其中,上一輪被砸盤最狠的快手,成為了這一輪科技股反彈的領漲股。8月20日,快手股價一度被砸至64.5港元的低位,相比發行價跌幅超44%,市值更是蒸發超2100億港元。此後,快手股價一路反彈,截至9月7日收盤,快手股價重新站上100港元大關,報收101.9港元,相比8月20日低點,累計漲幅已超過50%。

    另外,作為港股科技板塊的絕對龍頭,騰訊控股自8月20日以來的漲幅也達到25.1%。據Wind數據顯示,8月20日至今,恒生科技指數的31只成份股總市值已合計增加了24794億港元。

    而在此之前,香港的科技股接連遭遇慘烈的拋售潮,香港恒生科技指數自2月18日開始見頂回落,一度跌至5769.65點,較2月的高點累計跌幅一度超過47.5%,接近腰斬,其中31只成份股的總市值最高蒸發超94000億港元。

    誰在抄底科技股?

    股價起起落落的背後,永遠離不開資金的暗流湧動,香港科技股的這一輪大起大落,也不例外。那麼,這一輪香港科技股觸底反彈,又是誰在抄底呢?

    首先是,通過港股通渠道抄底的內地資金。9月7日,南向資金淨買入40.66億港元,其中美團、騰訊、快手分別獲淨買入9.95億港元、8.68億港元、4.49億港元。

    拉長周期來看,8月以來,滬深港通交易量激增,南向港股通8月成交總額達8891億港元,較2020年同期大增超71%;北向滬股通和深股通成交總額今年首次突破人民幣3萬億,並創開通以來第二高紀錄。

    分析人士認為,如此巨大的資金流動,往往發生在市場分歧巨大的時間點,部分嗅覺敏鋭的內地資金或許已經提前抄底了部分超跌的港股科技股。

    具體到個股,南下資金前三大成交股均為騰訊控股 、中芯國際、美團。截至9月6日收盤,港股通席位累計持有騰訊5.776億股,相比8月初,增加了1435萬股;剛剛被納入港股通的快手,連續三個交易日被南下資金累計淨買入近14億港元。

    另一股抄底資金是跟蹤恒生科技指數、恒生網路科技業指數的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6日,中概網路ETF的份額為145.64億份,比6月底時增加了43億份,增幅達到42%;較一季度末激增2.57倍。按區間成交均價估算,下半年以來約有70億元資金淨流入。

    類似的逆勢大筆申購還發生在恒生網路ETF身上,其最新份額為1160.77億份,較6月底增加52億份,期間約有35.98億元資金流入。

    另外,華夏基金旗下恒生科技指數ETF、華泰柏瑞基金旗下恒生科技ETF的基金份額攀升也很快,較6月末分別增長超1.05倍、1.26倍,期間約有15.1億元、9.26億元資金淨申購。據不完全統計,下半年以來,所有跟蹤恒生科技指數的ETF累計淨申購超150億元。

    更重要的抄底信號,來自於投資圈的「頂流」大佬。首先是,段永平的「越跌越買」,在騰訊接連遭受重挫之際,段永平於8月4日、18日連續兩度公開表示,抄底騰訊、阿里巴巴,向投資界釋放了積極信號。

    另外,凱瑟琳·伍德逆勢抄底了京東ADR,一度引發了市場跟風,外資機構的交易員重新買入受重創的中國科技股。

    科技股的回購,也是一股重要的好倉力量。9月7日晚間,騰訊公告,當日再次回購6.92萬股股份,耗資約3557.8萬港元,這已是第12個交易日進行回購,累計回購數量達223.18萬股,累計耗資超10億港元,給市場注入了信心。

    市場重新審視科技股

    風險是漲出來,機會是跌出來。港股科技股的這一輪反彈,是否意味着,經歷慘烈下跌後的科技網路板塊的新機會已經來了?

    其實,自今年2月以來,港股科技股遭遇了兩輪大跌,首先是港股科技股的估值泡沫破滅,主要集中在2月18至5月中旬;隨後是網路反壟斷、教育培訓的監管風險,再度引發市場恐慌情緒,導致各大網路巨頭股價經歷新一輪暴跌,直到8月20日才企穩反彈。

    期間,恒生科技指數的最大跌幅超過47.5%,接近腰斬,31只成份股的總市值最高蒸發超94000億港元,不可謂不慘烈。

    站在當前時點看,網路巨頭的風險是否已經充分釋放?市場是否反應過度?

    此前,中金公司連發2篇研究報告強調,雖然監管不確定性仍是左右短期市場波動的主要因素,但是市場可能已經過多悲觀,尤其是對優質成長股而言。

    另外,一位專注港股投資的大型基金基金經理也表示,當前港股市場風險釋放比較充分,恒生科技指數已經處於問世以來最低估值區域,市場對監管風險反應或許過度了。

    對於近期的監管,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或許只是一次正常回歸,網路與新經濟作為新興業態,前期適當政策寬鬆有利於行業發展,目前行業已發展成熟,且監管層對於數字經濟的理解亦進一步加深,近期網路監管加強是此前監管缺位的正常回歸。

    其實,反觀大洋彼岸的美國,對科技網路巨頭的監管一直都非常嚴苛,但美股的科技網路巨頭的經營業績並未停止增長,且仍在享受着牛市的盛宴。蘋果、微軟、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的總市值均已超過1萬億美元,蘋果更是站上了2.5萬億美元,且五大科技巨頭的股價不斷刷新歷史新高,今年以來的累計漲幅分別為12.8%、36.3%、64%、6.8%、37.7%。

    從成長性來看,中國科技網路巨頭的業績增長絲毫不遜色於美股五大網路巨頭。據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騰訊的營收、調整後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0%、13%,均高於一致預期;阿里巴巴、美團、京東、百度的營收增速分別為34%、77%、26.2%、20%,均實現了2位數的增長。隨着,騰訊、京東等中國科技網路股的業績披露,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市場的擔憂,市場也將重新審視當前的科技網路板塊。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9988.HK)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9618.HK)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

    快手科技(01024.HK)

    美團(03690.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