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利豐私有化與小股東的控訴 買股如遇渣男「早走早解脫」|刁佬

    利豐私有化與小股東的控訴 買股如遇渣男「早走早解脫」|刁佬

    轉眼之間已到了2022年,刁佬係專欄先祝大家新年進步,事事順心。本來想做一個2021年大事總結,不過剛剛有利豐物流賣盤呢一單「花生刁」,自然要先寫為快。

    原本利豐物流賣盤只係一單買賣刁,沒有什麼報道價值,不過最爆係利豐於去年五月以每股1.25元向所有股東私有化,前後不到兩年利豐單單賣個仔就收到30億美元,約234億元。相信無論係當日贊成或者反對嘅小股東都會有被人「昆」嘅感受。老實講刁佬個人比較黑暗,只見到大股東走佬,破產,不事生產,輸公司錢等時時有,要有情有義為人民服務真係少之又少。仲要因為公司前景欠佳而出錢買下各位股東嘅股份,我只會話此地無銀。

    大股東有錢有人有資訊,出得錢私有化自然計到盡,單純地從動機論出發,大部份提出私有化的老闆,都是計算回報後才作出的專業行動,而劇本當然是公司擁有大量優質資產,股價長期被低估,公司市值及與資產淨值有大折讓,仲要大股東的財力十分雄厚。有呢幾個神奇因素的組合,大股東私有化無人識貨的上市公司股份十分正常。刁佬不停將警訊般案例同大家分享,係希望大家明白股票市場上沒有無緣無故嘅愛,大股東真金白銀去私有化,自然跟手有大茶飯,如果大家硬要相信因為大股東有異於常人的社會責任,刁佬只能深表同情。

    利豐於去年五月以每股1.25元向所有股東私有化,近日宣布「賣仔」料已收到30億美元。﹙資料圖片﹚,

    利豐於2020年5月以每股1.25元完成私有化,同年7月獲內地電商企業京東(9618)斥資1億美元,亦同價以每股1.25元入股。前後只相隔幾個月,刁佬估計一系列交易一早巳準備好交易流程(Deal Flow),而且環環相扣,私有化完成前估計一早將京東配股的交易安排好。否則為何出自已出錢私有化所有小股東,然後同價為公司引入另一個小股東?

    利豐近年的子公司利豐物流(LF Logistic),在2019年利豐物流獲得淡馬錫以3億美元,約23.4億元,入股21.7%,換算成整間公司估值約107.83億元,差不多相等於利豐私有化的總市值107億元。老闆馮國綸於私有化期間自嘲利豐是一條沉船,私有化可讓小股東們跳船,但其後航運巨頭馬士基卻以30億美元,約234億元收購利豐物流,當日馮國綸以107億元私有化利豐,單是賣出利豐物流所得已是利豐私有化前市值的118%。

    利豐私有化後急「賣仔」,陳仲翔﹙右二﹚及梁杰文﹙右一﹚為散戶「維權」日前向證監投訴。﹙資料圖片﹚

    逢私有化必定出場的陳仲翔又來為民請命,這次聯同財經專欄作家及投資者權益關注組主席梁杰文,一齊控訴為利豐私有化的獨立財務顧問百德能證券。刁佬作為財務顧問,亦經常做獨立財務顧問,自然睇下小股東控訴同行啲乜。

    梁杰文認為「百德能證券採納管理層對於業務轉型牽涉的實施風險,並沒加以具體分析,或量化相關風險對於公司前景的影響。另一方面,報告認為私有化條款屬公平合理乃得出股東應接納私有化建議,相關分析亦忽略「不接納私有化」的潛在回報,因此財務顧問報告並非全面而完整,不排除獨立董事會或小股東受誤導而做錯決定。」

    基本上獨立財務顧問很難提供關於「不接納私有化」潛在回報的意見,因為評估及預測私有化公司將來的發展很困難,準備私有化的公司又點會交代自己的未來發展。這樣獨立財務顧問又如何能夠估計潛在回報?萬一估錯仲大鑊,所以估又死唔估又死,你話獨立財務顧問自然會話按保守原則未能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作出預測。

    再者,一般的獨立財務顧問在考慮私有化作價是否公平時,都會從過去的市場成交價及成交額出發,如果在實然的市場中得不到合理的成交價及成交額,小股東根本難以按他們認為合理的價格賣出股份,大股東提出溢價私有化是給予小股東一個逃生門。小股東如果認為不合理,應該好似華人置業(0127)一樣齊心協力不接納私有化。

    雖然單以利豐往後發展,小股東心理不平衡當然情有可原,不過就無謂賴財務顧問報告存有重大缺陷。買股票其實好似拍拖,碰到渣男或微信女,早走早解脫,千金難買心頭靜,各位施主放下吧!

    更多「刁場奇幻錄」︰

    憶誠哥與國企大茶飯 江蘇奇女子爆料 害刁佬含冤受屈|刁佬

    拆解借殼上市地雷陣 港交所㩒一個制 新主唔死一身散|刁佬

    借殼上市如合法走後門 遭港交所打擊 因有人搞串Party?|刁佬

    港交所尚方寶劍突劈上市公司 出售業務緣何變紅牌離場?|刁佬

    【財經專欄】刁場奇幻錄刁佬

    簡介:遊走在中環黑白之間,自覺是個穿著西裝的古惑仔,在波詭雲譎的金融市場中,鑽研刀不血刃的秘訣。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