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多路資金掃貨港股 港股能否抄底機構觀點不一

    多路資金掃貨港股 港股能否抄底機構觀點不一

    2022年開年首周,在A股、美股市場走弱的情況下,恒生指數卻成為全球少數錄得上漲的主要股指之一。

    據中國媒體券商中國1月10日報道,2021年深處至暗時刻的港股QDII以及中概互聯基金也終於迎來了久旱逢甘霖式的上漲。恒生科技ETF、恒生網路ETF、恒生網路ETF、中概網路ETF、恒生科技30ETF等8只ETF於1月7日上漲超3%。

    港股受到了各路資金的積極追捧。今年首周,高達三成的ETF新增份額流向港股ETF,其中恒生網路ETF和中概網路ETF一周淨申購資金均超10億元,淨值越跌,份額卻越高,並不斷刷新紀錄。其他如融資資金、上市公司回購、南向資金亦有積極動向。讓投資者傷透心的港股在新的一年能否迎來反彈?各家機構觀點不一。

    中概股連續2日反彈

    恒生指數開年第一周收漲。上周五(1月7日),港股延續前一日的漲勢,網路科技和房地產漲幅分別為6.48%和5.1%,帶領恒指連續兩個交易日強力反彈,恒生指數抹去年內跌幅,首次翻紅。

    隔夜,在美上市熱門中概股未受美股下跌影響,走出獨立走勢,連續2日收漲,其中貝殼、拼多多、陸金所控股、京東、阿里巴巴、百度等2日累計漲幅均超5%。

    實際上,港股市場2021年表現不佳,其中恒生指數下跌14.08%,恒生科技指數下跌32.70%,恒生網路指數下跌31.90%。在美上市中概股中,約八成公司2021年股價下跌,跌幅超八成的近40家。關於其下跌原因,天弘基金表示,2021年,中國網路行業市場表現相對較差,主要原因包括:1、政策:反壟斷等各項政策趨嚴,部分龍頭公司經營面臨監管風險壓制估值;2、基本面:國內用户流量已近天花板,疊加消費不景氣導致企業營銷預算收緊,平台企業核心廣告業務增速受到較大影響;3、外部環境:美國SEC針對中概股公司審查引發退市風險擔憂,進一步壓制中國網路企業估值。

    2021年不僅是中概股的至暗時刻,也是重倉港股、在美中概股基金損失慘重的一年。Wind數據顯示,2021年基金回報排名靠後的大多數為這類基金,甚至有幾隻基金年跌幅超40%,不少基金投資者選擇忍痛止損,港股通數據顯示,南向資金分別在2021年12月28日、1月4日淨流出17.11億港元、15.75億港元。

    近日港股、在美中概股反彈,港股QDII以及中概互聯基金也終於迎來了久旱逢甘霖式的上漲。恒生科技ETF、恒生網路ETF、恒生網路ETF、中概網路ETF、恒生科技30ETF等8只此類ETF於1月7日上漲超3%。

    不過,多數重倉港股、中概互聯的基金仍未抹平年內跌幅。

    多路資金掃貨港股

    恒指的市淨率僅0.97倍,調整後的恒指(撇除近一年半才獲納入的高增長、高估值成份股)2021年預測市盈率僅9倍,為近十年來最低。H股對A股的折讓也是十年來最大(A股溢價達47%)。從估值的角度來看,目前港股着實「便宜」。正是其低估值的誘惑,在下挫了一年後,港股受到了各路資金的積極追捧。

    港股通數據顯示,南下資金連續3日淨買入金額超20億港元。

    統計發現,今年首周,高達三成的ETF新增份額流向港股ETF。近一周(1月3日當周),受多數ETF淨值回撤影響,ETF總規模減少197.75億元人民幣,不過,ETF總份額逆勢增加204億份,其中以港股、在美上市中概股為主要標的的ETF份額淨增加超62億份,佔比高達三成,比例之高實屬少見。若以區間均價計算,一周通過申購ETF流入境外市場的資金合計有46億元。獲取ETF份額的投資者多為機構投資者或專業水平較高的個人投資者,其資金流向對於市場投資機會有一定的指示作用,ETF份額變動較大意味着中長期投資者看好居多。

    具體來看,恒生網路ETF和恒生科技指數ETF淨一周申購份額分別為21.72億份、10.99億份,最新份額數量不斷刷新歷史紀錄,中概網路ETF、恒生科技ETF和H股ETF等一周淨申購份額也均超4億份。該類ETF中,華夏恒生網路科技業ETF(恒生網路ETF)和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中概網路ETF)規模最大,均超百億元,一周淨申購資金均超10億元。恒生網路ETF和中概網路ETF三季報重倉股均有覆蓋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京東、拼多多等。

    此外,二級資本市場的積極表現對港股反彈也起到了支撐作用。如華夏恒生網路科技業ETF獲融資資金一周淨買入2.62億元,位居ETF板塊第一,獲融資資金一周淨買入金額前十的還有華夏恒生ETF、華夏恒生ETF和易方達中證海外互聯ETF。2021年12月30日在港上市的商湯上市以來最高價距IPO價格翻倍,最新市值達2450億港元,超出市場預期。在美股市場,巴郡哈撒韋副董事長查理?芒格在阿里巴巴股價持續走低的過程中,連續多個季度加倉,四季度持倉數量接近翻倍,表現出了樂觀態度。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港股共有191家上市公司進行回購,累計回購金額達382.46億港元,創年度新高如小米集團、騰訊控股期間回購83.87億港元、25.99億港元。進入2022年,回購潮仍在延續,騰訊控股1月5日、1月6日連續2日分別斥資約2億港元回購,小米集團連續日回購,藥名生物今年回購金額已超8.4億港元。興業證券指出,以史為鑑,回購潮可能是未來股價上漲的先行信號。2008年以來港股經歷過五輪公司回購潮,均在熊市中發生,恒生指數價格與公司回購數量呈現負相關走勢,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着階段性底部,並且後續均伴隨着一波上漲行情。

    「便宜」港股能否抄底?機構這麼說

    有市場人士指出,港股的低估值已成為市場共識,不過,流動性對估值水平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低流動性易引起低估值陷阱。

    讓投資者傷透心的港股在新的一年能否迎來反彈?各家機構觀點不一。

    嘉實基金張金濤表示,2022年港股的情況可能會比2021年好一些,主要原因是港股目前處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現在能夠找到很多「便宜」的股票。但股價沒法平白無故地上漲,需要基本面上的催化,比如企業盈利的改善,而企業盈利的前提條件是宏觀經濟企穩。

    創金合信基金經理胡堯盛認為,港股中消費行業、網路板塊的優秀公司估值目前到了非常低的水平,從下跌幅度和下跌時間看,對於悲觀預期反應得比較充分,股價已充分反映負面的影響因素,一旦出現積極信號、利好因素,或者2022年逆周期政策調節,中國經濟重新回到上升的趨勢,包括消費、網路等偏民生的行業,都會處於業績按月改善、風險偏好不斷提升的過程,所以當前更應該抓住跌下來的機會,逆向投資,把握2022年港股結構性投資機會。

    恒生前海基金經理鄭棟表示,對於港股而言,上市公司基本面向下。流動性方面,受聯儲局收緊銀根,美元上升的影響,資金流出態勢明顯,整體表現難言樂觀。好在恒指整體PB為1.08倍,處於歷史均值以下一倍方差水平,風險釋放較為充分,整體下跌風險亦不大,預計走勢和A股類似,維持震盪格局。

    惠理集團投資董事餘辰俊近期在線上策略會上特別強調:從3-5年維度來看,預計港股目前或已處於底部區域,下跌必然不會是常態,震盪和上行是未來的長期主趨勢,港股有望在一季度觸底後震盪上行,相對於其他全球各地市場,調整較為充分,值得特別關注。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