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台積電風雲】台積電設廠的戰國策|企業熱評

    【台積電風雲】台積電設廠的戰國策|企業熱評

    全球對晶片的需求提升,作為晶片製造要角的台積電遂成為當紅炸子雞。一來,台灣各地方政府積極爭取台積電前往設廠、擴產,比如市場傳出台積電2奈米廠可能落腳高雄市橋頭園區,但目前因為環評問題卡關,台積電也未證實這項傳聞。

    歐美日等主要國家紛對台積電招手,希望台積電能到當地蓋新廠。圖為近期市場指稱台積電設廠傳言。(黃雅慧/多維新聞)

    此外,歐美日等主要國家亦紛紛拋出橄欖枝,希望台積電能到當地蓋新廠。不同於在台灣內部尋覓廠區,評估是否到其他國家設廠的邀約,對台積電來説要更謹慎,除了成本效益考量外,政治判斷可能也很重要。

    事實上,就運營角度而言,到外地設廠充滿各種優劣考量。對當地政府而言,台積電的進軍可能為當地建立起相關產業鏈,且能獲得某種技術轉移,甚至帶動各種服務業的商機,只是得承受對當地環境與勞工的衝擊。

    而對設廠者如台積電來説,營運的考量則更為複雜,包括在當地是合資還是獨資?在稅務規定,以及當地環保、勞工法規的磨合上,皆須要歷經長時間的談判與協商,實非易事。類似的案例可以從鴻海在威斯康辛州投資的困難經驗看到。

    台灣半導體產業具優勢原因在於,擁有完整的IC產業鏈,其中台積電為首的IC代工為強項。(多維新聞)

    而且,還得考量當地原材料的取得,如果該地沒有半導體生產材料的供應鏈,重新建立供應鏈必然得花費不少時間與金錢成本。比如台積電能佇立台灣,便是台灣早已形成完整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包括上游材料硅晶圓、半導體設備、下游的封裝測試等,皆有廠商供應。此外,國外的材料廠如提供半導體重要化學材料光阻劑的日本信越化學也在台設立子公司。

    不過,關乎營運投資的利弊得失都還算是相對容易可以處理的問題。真正的困難點仍在於政治層面。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2019年時曾有感而發,當時中美貿易衝突日益白熱化,他説這世界不再安寧,而台積電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今看來,張忠謀的擔憂正在成為現實。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2019年曾表示台積電在不安寧的世界下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台灣總統府)

    也因此,當歐美日向台積電送秋波的時候,台積電要如何回應除了是營運問題外,更是一道政治答卷。如何實現張忠謀從台積電經營層退下來時所警告,在地緣政治「兵家必爭之地」力求平衡、穩定,在公司本體之外,還要跟政府配合,確保續成台灣重要企業,在地緣政治競爭中保持台灣最大利益。這也成了負責對外事務的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的使命。

    尤其是美國白宮在6月8日發佈的《供應鏈安全報告》,內容檢討了半導體供應鏈問題,其中台灣被提及超過50次。報告強調「一旦台灣中斷生產,將造成全球高達5,000億美元的損失」。美國更畫出一個全球半導體的新版圖:目標在2027年時,美國佔比要從現在的12%拉高到24%。在這個目標下,有民間機構換算,屆時台灣產能雖然還是排名第一,但佔比會從現在的56%降低到40%;而美國則將取代韓國,排名第二 。

    台積電目前晶圓廠區主要分佈在台灣、中國大陸與美國。圖為現階段台積電廠區分佈圖。(黃雅慧/多維新聞)

    由此可見,美國對台既拉攏、但又不全然是合作。在這種狀況下,面對美歐日的要求,要是貿然答應前去設廠,營運成本會提高,也不全然符合台積電的利益,難以對股東交代;但若不去,那麼政治成本可能會提高,未來難保在各方面會因此受到掣肘。

    面對各國壓力,台積電的政治性勢必會加強。但跳脱歐美日的設廠消息,單純從半導體市場來看,事實上對如台積電這般的台灣企業來説,最好的生意場域應該是在中國大陸。畢竟大陸單單2020年積體電路的進口金額就超過3,500億美元,較前年增長了14.6%,創下歷史新高,這樣的新高數字也代表美國如果設置禁令圍堵大陸發展,其實也傷到自己,遑論台灣業者。

    而目前全球局勢弔詭之處便在於難以用純粹從商業利益角度進行判斷,政治與經濟上的角力經常互相交雜。所以,過去張忠謀要單純做代工、跟客户作忠實的朋友,且同時低調的賺世界錢的想望已經很遙遠。眼前台積電等台廠要的新策略,可能是如何在這盤複雜的政治棋局中戰戰兢兢地走好每一步。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