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內地中成藥現漲價潮 六味地黃丸提價10%

    內地中成藥現漲價潮 六味地黃丸提價10%

    大約一個月前,北京同仁堂下發價格調整通知,將旗下安宮牛黃丸(3g*1丸/盒)的終端銷售價格從780元人民幣提至860元,漲價幅度約為10%。

    據中國媒體《時代周報》1月6日報道,新的一年,同仁堂產品將6個品種,共計8個品規的產品納入到提價範圍,且價格漲幅均大於10%,其中牛黃清胃丸(30g/瓶)從12元漲至19.8元,漲價幅度達到65%,是這次價格漲幅最大的同仁堂產品。

    與此同時,九芝堂也向客户下發調價通知,將旗下安宮牛黃丸、六味地黃丸、逍遙丸等在內的21個品規中成藥供貨價或建議零售價上調,調價幅度在6%-30%不等。據了解,價格調整的品規藥品約佔九芝堂2020年OTC藥品業務收入的三成左右。

    2021年12月21日,太極集團也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表示,近期已經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進行調整,平均上調幅度為12%。

    原材料失控的價格、生產成本的不斷上升、全球性通脹的持續,註定了這只是新一輪中藥漲價潮的開始。

    囤貨炒貨 中藥材大規模漲價

    對於價格的調整的原因,1月5日同仁堂相關人士對時代財經表示,主要還是因為原材料漲價。而九芝堂和太極集團在解釋提價原因時,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原材料漲價。

    事實上,在中藥板塊熱鬧起來之前,中藥材的漲價潮已經默默持續了一段時間。

    根據中藥材統計數據,2022年1月1日,中藥材綜合200指數(200個構成品種)相較於去年同期上漲10.77%,多箇中藥材品種市場價格年漲幅超過100%。其中,六味地黃丸的主要原材料熟地黃在國內主要中藥材市場的價格年漲幅都達到300%或以上,是近一年內價格漲幅最高的中藥材之一。

    熟地黃的分佈區域比較廣泛,2021年遭遇了暴雨災情突襲的河南省和山西省都是熟地黃的重要產區。暴雨後,熟地黃的市場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目前熟地黃的市場價格可達60元/公斤,而一年前熟地黃的市場價格僅為13-14元/公斤。六味地黃丸的其他兩種原材料山藥的價格漲幅最高超過150%,丹皮去年的價格漲幅接近100%。

    天地雲圖中藥大數據公司總經理、中國中藥協會種養殖專委會副秘書長賈海彬表示,自然災害確實是導致中藥材價格大規模上漲的原因之一,除此以外,周期性因素、全球性的通貨膨脹以及資本炒作都是中藥材漲價的重要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們中藥產業的結構出了大問題」。

    賈海彬指出,中藥材從產地生產,到初加工、收購,再到中間貿易商和藥企,至少要經過5-6個環節,但訊息的流通加快了產銷對接,大量的中間商面臨淘汰,轉而選擇囤貨炒貨。而過去囤貨炒貨只是零星的個別行為,但近兩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加上游資和熱錢氾濫,使得囤貨炒貨成了大規模的行為。

    天地雲圖中藥產業大數據庫顯示,與2019年相比,2020年中藥材的消費量下降約17%,產能下降約5%。賈海彬指出:「疫情抑制了民眾對中藥材的需求,但與此同時生產卻並沒有萎縮,中藥材整體上還是供大於求的。在這種情況下,藥材價格卻出現了暴漲,這是不正常的現象。當泡沫破裂時,生產方和消費者利益都會受損。」

    失控的中藥材會成為集採的隱患?

    中成藥集採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中藥材失控的漲價或會成為集採的一大隱患。

    在2021年12月結束的19省中成藥聯盟集中帶量採購中,共有157家企業的182個產品參與競價,111個產品的擬中選價格平均下降42.77%,最大降幅82.63%。

    「在原材料價格暴漲的情況下,進行集採的風險是很大的。如果原材料價格繼續上漲,中標企業還能不能保證供貨?」賈海彬說。

    央視財經報道指出,中藥材成本的上升讓一些小企業無力參加中成藥集採,但對於規模企業而言,集採卻是一次發展機會。部分中藥企業早在集採落地前,就已經加班加點加大產量,希望可以提前搶佔市場。為了應對原材料價格上漲,有企業在去年7月便開始囤貨,以保障中選後生產供應。

    在賈海彬看來,要對中藥材價格進行有效調控,最好的辦法還是加快產銷對接,建立追溯體系,讓生產方和需求方對接起來,走訂單農業路線。

    早在2015年工業和訊息化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發布的《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20年)》就指出,要建立覆蓋主要中藥材品種的全過程追溯體系,2019年修訂的《藥品管理法》也要求中藥飲片生產企業要履行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的相關義務,對中藥飲片生產、銷售實行全過程管理,建立中藥飲片的追溯體系,保證中藥飲片安全、有效和可追溯。

    2020年河北省率先在全國率先將中藥飲片納入藥品流通追溯系統,並且建成了中藥材追溯平台,目前已經完成了與22個3萬畝以上的中藥材大縣對接,2375個種植基地入駐平台,涵蓋了204個品種,基地賦追溯碼數量達到12.24萬個。此外,貴州省、甘肅省等省份也已經開展了中藥材追溯平台的建設。

    不過,由於中藥行業訊息化水平較低,建立溯源體系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資金,中藥材溯源訊息採集難等原因,要建成一個全國性的中藥溯源平台,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在那之前,中藥漲價的腳步或許難以停歇。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