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概股集體「受傷」 下一站香港|巨子股評

    中概股集體「受傷」 下一站香港|巨子股評

    近兩日,美股中概股正經歷一波「血雨腥風」。

    7月28日隔夜市場顯示,美股熱門中概股收盤仍多數走低。區塊鏈概念、新能源汽車股大幅下挫,比特數字跌超33%,第九城市跌超22%,迅雷跌超10%,中網載線跌超8%,小鵬汽車跌近15%,理想汽車跌近14%,蔚來跌近9%。

    不僅僅是這一日集體下跌。前兩日更是跌幅超過預期。兩個交易日(7月23日、7月26日),中概股持續暴跌。統計數據顯示,這兩日,在美上市的好未來、高途集團、新東方股價跌幅分別達到78.55%、73.90%、69.69%;阿里巴巴、拼多多、網易、貝殼、京東、滴滴出行分別下跌10.41%、15.48%、20.57%、35.60%、12.95%、21.18%。中概股總市值合計蒸發了2,500億美元。

    自今年2月以來,中概、美股網路板塊股價兩極分化,中概網路巨頭累計平均下跌超40%,而同期美股同類企業股價則不斷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漲幅超過20%。

    與中概股暴跌同期,伴隨而來的是中國政府近期對高科技和教育行業採取的一系列大力治理措施。

    監管趨嚴

    7月26日,針對中國政府監管在美上市公司的措施,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委員艾麗森•利(Allison Lee)表示,作為定期報告義務的一部分。在美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必須披露中國政府幹預其業務的風險」。

    這是自中國監管機構對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開展大規模網絡安全審查以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官員首次發表評論。

    事實上,美國加強對赴美上市中國公司的監管早已有之。3月34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佈已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最終修正案,外國公司連續三年未能通過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審計,將被禁止在美國任何交易所上市。該法案適用於所有在美國上市的外國企業,這一法案被認為是針對中國公司而制定,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均有被摘牌的風險。

    而7月份,中國當局密集已出台了一系列針對中概股管控措施。

    7月6日,中國監管層發布《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加強中概股監管。並提到加強跨境監管合作,要求落實境外上市公司訊息安全主體責任。之前的7月2號,滴滴因網絡安全審查,於4號app被責令下架,這家6月30日才在美國低調上市的公司股票遭到重擊。

    7月7日又傳出對阿里、騰訊、美團和蘇寧懲罰的規定。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公告,依法對網路領域22起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對涉案企業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

    7月10日,網信辦發布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新增了國外上市審查重點,提出掌握超過100萬用户個人訊息的運營者國外上市,必須申報安全審查。這意味着赴美上市難度將大增。

    7月24日,在線教育行業遭受最嚴監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

    多種措施似乎共同指向一個目標——對中概股監管收緊,中概股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來自中國當局的壓力。

    中美監管對峙的背後

    實際上,中美兩方頻繁採取制衡措施凸顯出中美兩方對技術、數據保護和安全的未來存在不同看法。也反映出兩國在一些問題上的不信任正在逐步擴大。有評論分析,《外國公司問責法》的落地加劇了美中之間的監管對峙。北京和華盛頓多年來一直就是否能夠披露中概股的審計底稿問題相持不下。中方認為,審計底稿可能會包含敏感訊息,如果披露給美國政府機構,會危害中國的國家安全。

    而為何中國監管層如此頻繁地出台管控措施?有觀察人士表示,中美衝突已經從貿易戰轉移到了金融戰,中美金融脱鈎風險比較大,美國前總統特朗普提出的《外國公司問責法案》目的是讓中國企業與美國投資者隔絕開來,這也說明兩國之間脱鈎進程正在加深。以後針對中國的金融市場政策或許會同樣強硬。因此,在此情況下,中國必須做好準備。

    下一站香港?

    中美兩國之間的金融較量,廣受牽連的當屬夾在中間的中概股。在美股和港股之間如何取捨成為中概股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事實上,中概股們已經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2020年以來,京東、網易、百度、B站等陸續在港二次上市。近期,一些原本計劃赴美上市的公司,也有掉頭轉向的打算。

    7月16日,彭博援引消息人士稱,如果企業赴港上市或將被豁免網絡安全審查。消息傳出後,市場更是認為港交所或將成為網路公司上市首選地。

    實際上,仔細觀察中國網路訊息辦公室發布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可以看到很微妙的措辭。

    其中第六條規定表示,掌握超過100萬用户個人訊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因為「國外」的概念通常情況下不同於「境外」。「國外」指中華人民幣共和國範圍之外,港澳台均屬於「國內」。而「境外」則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內地」以外,港澳台屬於「境外」。這也可以理解為,這一規定不適用於赴港上市的中資企業。所以,面對嚴格監管,赴港上市或成為中資企業今後普遍選擇。而這也恰恰印證了中國要加強香港金融地位的目的。

    當然,港交所之所以能夠成為中概股二次上市的集聚地與港交所持續改革分不開。為了迎合時代發展需要,港交所也已經進了多輪改革。

    2018年,港交所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在《上市規則》中新增三個章節,首次允許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新經濟公司、合資格的海外上市公司來港第二上市。新規推出後,港交所取得了巨大成果。以網路巨頭、生物科技公司和大型中概股為首,共有146家新經濟公司在香港上市,IPO總融資額達到6822億港元,佔香港新股融資額的61%。這個數字在一季度飆升到了95%。整個港股市場架構因此改變。

    港交所並沒有停止改革的腳步。今年7月6日宣佈,將會落實推出全新平台FINI (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以全面簡化及數碼化香港的首次公開招股(IPO)程序。港交所將採納「T+2」首次公開招股結算周期,最快將於2022年第四季實施。

    日前,前港交所CEO李小加表示,「我們已經從根本上對上市制度的許多方面進行了改革,使我們變得更加靈活。」

    不可否認的是,中概股回歸港股也為港交所帶來新機遇,有中國背景的新經濟公司將成為香港上市主體,將加速改善港交所行業結構,港股對中資企業會更有吸引力。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9988.HK)

    小鵬汽車有限公司(09868.HK)

    京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9618.HK)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