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海航求重整,陳峰被謝幕

    海航求重整,陳峰被謝幕

    用盡渾身解數,終是無力迴天。「神一般存在」的傳說與帷幕之後,在市場和規律面前,終究是人人平等。江湖中血雨腥風,吹打得了別人,也一定會吹打到自己。

    1

    2017年是海航集團(下稱海航)最為高光的時刻,也是它最後的高光時刻。

    據海航自身披露的一份審計報吿,到2017年年底,集團並表總資產已高達1.23萬億元,營收則從2016年的1830億元,經由一系列的世界級大交易,拉高至5871億元。

    在2017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上,2016年還排在第353名的海航已衝到170名的高位。但這依然不是其核心創始人、時任董事局主席陳峰所要的高度和速度。

    2015年海航第一次以464名的排位進入世界500強榜單時,陳峰曾豪氣沖天地放話說:「未來10年(2025年),海航的目標是進入世界500強的前10名。」

    世界500強榜單按公司營收排位,在2020的最新榜單上,年營收超過2601.7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8000億元)的蘋果公司,也只能排在第12位。

    10年內進入世界500強前十,有人質疑陳峰不切實際,但更多人還是願意去相信他,也只能去相信。因為他在過去10多年,已多次粉碎了外界對他宏偉目標的「不相信」。

    2000年,海航負債率超過90%。面對外界質疑,陳峰直接懟出一句「中國沒有人能看懂海航。」

    2003年,海航淨資產才不到15億,一年虧掉將近15億,市場加倍質疑,但陳峰卻賭氣般推出了總計增加26架B737-800飛機的大計劃。當時有媒體評論說,「我們正在觀看海航壯觀的起飛。但是,有多少人看到了或者意識到了起飛階段的海航有多危險嗎?」

    可此後的海航,不只是壯觀的起飛,而是一路高飛。至2013年,其資產規模已達2660億元。這一路上,外界始終有「看不懂的海航」以及「危險的海航模式」等質疑,但海航就像一架質疑粉碎機,總能在質疑聲中更強更大地站起來,因此被認為是神一樣的存在。

    有人甚至說,海航專治各種不服,而陳峰就是專治不服的總設計師。而海航2013年到2017短短几年的發展,也讓人有理由相信,只要它能繼續保持這種速度,衝進前十並不誇張。

    在中國,一家企業如果被媒體廣泛懷疑,十有八九要出大事,能挺個兩三年都是幸事。但海航不但「挺」了將近20年,還在20年裏持續高歌猛進,不得不說是奇跡。

    而實際上,陳峰能把海航做起來,本身就是個奇跡。

    2

    1989年,陳峰「受詔」成立海航時,海南省政府想盡辦法才擠出1000萬元給他,這點錢別說做航空公司,連個飛機翅膀都買不了,但陳峰硬是把事兒給辦成了。

    1953年出生于山西省霍州市的陳峰,在海航之前,已有輝煌的職業履歷。他13歲時在北京天橋學過說書,後當過兵,在部隊裏自學英語,被民航局選拔出國留學,成了高級經濟師。

    留學期間,陳峰曾是聯邦德國漢莎運輸管理學院1982年在中國招收的24名學員之一。回國後,他先後任職於中國民航局、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局和世界銀行。

    在其工作過的國家民航總局,提及陳峰,很多人會說:沒有他辦不成的事情。

    陳峰辦事能力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很會講故事。天橋學說書期間,他就特別擅長講故事。

    受命創立海航後,兜裏只有1000萬元的陳峰開始四處「講故事」。1992年,他通過說服政府股改,募集到2.5億元資金,並將海航變為國內首家股份制航空公司。

    有了2.5億元做基礎,陳峰又去銀行遊說:一張海南到北京的飛機票是1000塊,可以裝150個人,來回就是30萬元,一天飛個廣州再飛個北京,能淨賺45萬元,沒有比這更好的買賣了!

    銀行動心後,陳峰以2.5億元為信用擔保,貸款6億元,買了2架波音737,然後再以2架波音737為擔保,定購2架飛機。循環之下,他揮舞財務槓桿,快速擴大着海航的飛機團隊。

    也是從那時開始,陳峰總結出一套倒金字塔式的發展模型並將其貫徹到海航,用航空業務維繫現金收入,用現金償還銀行貸款,用盡各種手段從銀行貸款持續擴張。

    高負債率也由此成了海航的重要特點。

    負債率太高之後,國內銀行不願再給海航放款。集團的資本只夠維持現狀,邁不開步子。陳峰又踏上了全球「找錢」的路。他跑去華爾街待了三個月,出席了各種大大小小的會議,逢人便用一口自學的蹩腳英語給人講故事。

    後來,索羅斯被其打動,拿出2500萬美元買下海航25%的股份,海航由此成為首家中外合資的航空公司。嚐到甜頭後,陳峰又進一步舉起股權融資的旗幟,在銀行借貸之外,為海航找出一條新的融資大道:1997年,海航B股在上交所上市;1999年10月,海航A股在上交所發行;2002年,重組改制後的美蘭機場H股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交易。

    有了上市融的錢,銀行的錢也就更好借了。樂見其資本市場旗開得勝的很多銀行先後跟進,給出海航數十億元額度的新信貸。

    這一路的過關斬將,通過融資和借錢,去實現大大超出業務發展驅動的擴張,讓陳峰上了癮。而海航隨後的一系列遭遇,則讓他的癮越來越大。

    3

    借錢,借很多很多的錢,從一開始的借錢買飛機到最後因為破產重整與謝幕,這中間有陳峰的主動進攻,也有他的無奈和不得不為之。過高的借貸,過快的擴張,讓海航走到了今天破產重整的地步,但如若不這樣做,海航或許早就被同行整並了。

    2000年之後的數年裏,中國航空業強震不斷。

    首先是行業洗牌,國家民航總局旗下直屬的十家航空公司被合併為國航、南航、東航三大集團。重組期間,一系列地方航空公司被吞併,海航的壓力和危機感自是越來越強。

    這讓陳峰必須進一步擴張,將海航從偏安一隅的島內企業發展成為全國性的航空公司,以與國航、東航、南航三大航空公司分庭抗禮。更大規模的融資、借錢,開拓航線、兼併企業,由此拉開序幕。

    這將當時不愁借錢的陳峰,往借錢買買買的路上又狠狠地推了一把。

    「花錢保命」之際,更多要命的危機接踵而至。海航擴張期間,國外發生了「911」,國內遭遇非典疫情,旅客運輸量按年下跌80%,飛機上的乘客經常沒有機組人員多。剛剛邁開步子的海航,因為擴張迅猛遭遇嚴重打擊。2003年尤甚,一年時間把所有家當都虧了個底兒掉。

    海航應對航空業務風險的無力感,也在此間加倍顯現出來。國航、東航、南航有政策和資源支持,遇見大事之後有國資委支持,但作為混合制所有制的海航沒有這樣的後盾。

    重挫之後,陳峰決定自己打造一面盾牌。

    2003年,他提出「一主兩翼」戰略:做大航空運輸主業的同時,大力發展與主業相關的酒店、旅遊和金融業務。「一家企業80%以上的收入要依靠航空產業,意味着該企業將始終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航空產業投資大、管理風險高、周期性強、利潤小。」他說。

    這一看似為了防禦風險的舉措,讓他借錢的步伐邁得更狠更猛:先是成立了大新華物流公司,入資、併購十數家上下游企業;後又打造連鎖商超王國,將上海家得利超市、天津國際商場、湖南家潤多、寶樂商業、南通超越超市等一一收入囊中。2007年,海航資本正式創立,並將房地產列為海航系資本版圖的重頭。

    2008年之後,趁着歐美金融海嘯及中國四萬億的流動性寬鬆,陳峰在全球範圍內大肆擴張、大舉抄底,並快速打響了「國際巨鱷」的名頭。

    2009年,海航集團旗下公司不到200家,但到2011年初,集團旗下公司接近600家。兩年時間,公司數量擴大三倍,這樣的速度堪稱瘋狂。

    僅2010年-2011年,海航的戰果就包括澳洲AllCO集團航空租賃業務、土耳其飛機維修公司MY TECHNIC、挪威上市公司GTB、西班牙NH Hotels連鎖酒店集團、土耳其ACT貨運航空公司、GE SEACO集裝箱租賃公司……其中,GE SEACO是全球第四大集裝箱租賃公司,海航為此花費了11.5億美元,締造了2011年全球最大併購案之一。

    這期間的海航不是沒有遇到過度借錢的危機,也不是沒有遇到收購整合的危機。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飛速擴張的海航最初也曾遭遇資金幾乎斷流的問題。緊隨其後,其多宗併購也相繼發生業務和財務危機,以至於2012年一年就不得不關停200多家公司。

    但在流動性寬鬆、錢也好借的環境下,它的這些問題最終也都迎刃而解了。在危機真正爆發之前,每次有關其資金斷鏈的聲音,都只會被一個更大的「買買買」掩蓋。

    這讓海航自己都以為自己真的是神存在了。這個起初還需要壯膽才能上場的拳擊手,打了一連串勝仗,也打紅了眼,它開始四處出擊,瘋狂拼圖,覺得自己真的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

    4

    2015年開始,已經打響海外收購招牌的海航,開始在海外瘋狂地買買買。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海航先是接連在歐洲完成了5筆重磅交易,包括以26億美元收購愛爾蘭飛機租賃公司Avolon的全部股權;以27.3億瑞士法郎(約合180.3億元人民幣)收購瑞士空港公司Swiss Port,以及收購英國路透社總部大樓和法國旅遊集團;然後又在美國光是波音飛機就買了30架、在英國和羅羅簽署了總價值逾150億的發動機和相關服務合同。

    接連的收購,令陳峰成了歐洲財經界炙手可熱的人物。為了討好這個大金主,英國商務部專門為其舉辦茶會活動,主持人則是新任不久的商務大臣賈維德(Sajid Javid)。

    2016年,海航繼續買入各類公司,其中包括兩筆超級收購,即以60億美元收購美國科技公司英邁(Ingram Micro);以65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集團約25%股份,成為其最大單一股東……

    國內媒體還在消化這些爆炸信息時,「隔壁」又傳來新消息。2016年11月2日,香港地政總署發表公吿稱,海航旗下的公司以88.37億港幣的價格拍下九龍啟德的地塊。

    香港地產四大天王——李嘉誠的長實地產、李兆基的恒基兆業、郭家的新鴻基、鄭家的新世界,內地的恒大、萬科等地產巨頭,都參與了這塊土地的競買,但最終勝出的還是海航,其每平方米樓面價約為14.53萬港幣,超出預期將近一倍,創下新紀錄,海航也因此成為新「地王」。

    「香港地王」這個頭銜放在其他企業身上絕對可以大書特書,但對於海航而言卻只是小case。成為地王后,海航又在香港地產市場接連出手。華商韜略統計數據顯示,從2016年11月到2017年3月,短短5個月時間內,海航已經在香港地塊投入272億港幣的鉅款。

    要做就做成最大的,這也符合陳峰的一貫作風。就連投資企業,陳峰和海航都無比強勢,出手要麼是全資收購,要麼是最大股東,無論投資對象是誰。

    遵循着這一戰略,2016年在世界500強榜單超車100多個名次的海航,2017年繼續狂飆猛進,著名案例包括:以22.1億美元收購曼哈頓公園大道245號大樓;持續增持德意志銀行股份,在5月份持股比例升至9.92%,成為德銀最大股東。

    至2017年5月,海航僅是用在全球各項收購的交易金額就已經超過500億美元,比一些國家的全年GDP都高。但海外的案例惹人注目,對整個海航的擴張而言,也依然只是小case。

    其時任CEO譚向東曾強調說,「海航海外資產的比例非常小,之所以被社會關注,大概是因為我們收購了一些海外知名品牌,讓社會產生了海航只關注海外收購的錯覺。其實海航集團的國內投資比海外多很多,我們仍然是一箇中資企業,核心都還是在國內。」

    數據顯示,2016年,海航的境外資產約為433億美元,只佔集團總資產約30%。

    海航在國內的擴張有多猛多大?從航空公司到機場,從集裝箱租賃到飛機租賃到汽車租賃,從旅遊到酒店到地產再到物業,從產業園到高爾夫球場,從百貨到超市到便利店,從線下到線上,從文化娛樂到媒體,包括金融,上天入地下海的它,也是全牌照。

    據華商韜略2017年粗略統計,到2017年年中,航空與旅業方面,海航參股控股了新華航空、長安航空、山西航空、雲南祥鵬航空、烏魯木齊航空、福州航空等18家航空公司,運營國內外酒店近2000家,客房總量超過30萬間,旅遊門店240多家,貨幣兑換網點410多個,可租賃車輛1300多輛。

    實業方面,集團下轄機場13家,機場年旅客吞吐量超過3500萬人次;持有物業近105萬平方米,土地儲備達3萬多畝。此外,集團業務還包括臨空產業園5個,萬畝填海項目2個,高爾夫球場8家。

    金融租賃方面,海航擁有金融全牌照,旗下還有各類成員企業超30家,包括當時中國A股唯一上市租賃公司——渤海金控,後者也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租賃商。

    商業板塊,截至2015年底,集團擁有西安民生百貨、湖南家潤多超市、寶雞商場、上海家得利超市、海南望海國際廣場等品牌,商業門店共計330餘家,經營面積115萬平方米。

    至此,海航的航空業務已只佔集團整體的不到40%,由它依靠收購擴張撐出的超過1.2萬億的資產規模,已是國航、南航、東航三大國有航空集團的3倍多。而當初與其一起出道的國內民營航空公司,要麼依舊偏安一隅,滿足做個支線航空公司,要麼已經退出歷史舞台

    伴隨這一系列的騰挪轉移,海航的股權結構也發生了巨大變化。

    2017年7月公布的一份經穿透後的股東名單顯示,陳峰及海航另一位核心創人王建已分別持股海航集團14.98%,並列為最大個人股東,加上譚向東、李先華、李箐等10名高管,整個海航高管隊伍在海航持股高達35%左右。

    5

    2017年7月在外界輿論壓力下公布股權結構的海航,已是在迷霧中航行。

    海航的航空業務素以高品質著稱,包括其空乘服務人員都被認為形象更好、氣質更佳。但它魔術一般的成長,從一開始就並非來自航空業務的推動和支撐,而是靠快速舉債的擴張。

    海航最為神奇的是,它似乎有用不完的錢,也總能借到錢,這也是陳峰2020年之前一直讓人佩服的地方。覆盤來看,海航用不完的錢,有資本市場的融資,但核心還是用盡各種杆槓手段,在全球範圍持續推進的大規模借貸。

    據虎嗅統計,截至2016年底,海航繫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的股權融資額總計已達1535億元。國內資本市場上,海航繫有8家A股上市公司、3家港股上市公司以及12家新三板上市公司。

    海航到底從世界各地的金融機構借了多少錢,可能至今是謎。海航曾對外表示,包括中國各大銀行以及JP摩根等海外銀行等在內的資本方,都對海航的發展極為看好。到2017年時,它所獲得銀行綜合授信的額度已超過6100億元,尚未使用的部分接近3000億元。

    但就在這組數字出來時,海航也再難借到錢了。2017年6月,銀監會於要求各家銀行排查數家巨頭企業的授信及風險,一貫兇猛的海航赫然在列。與此同時,「去槓桿、防風險」持續加碼,成為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曾經寬鬆的融資環境持續冰封。

    新政策和新環境之下,海航非但無法再借到錢,已經借到的也要加速還回去。對於海航來說,借不到新錢,就是最大的風險,何況還要還舊債。這讓海航瞬間被推到風口浪尖,這一次,已在過去20多年屢屢過關斬將的海航,再也沒有從前的幸運和神通廣大。

    但相比同樣被點名的萬達,迅速出售資產以斷臂保生存,海航依然低估了形勢的嚴峻,甚至心存僥倖,以至於錯過了不少可以用更大力度內部自救的窗口時間。直到2018年,海航真正放棄抵抗,加速瘦身聚焦與自救,但一切都來不及了。

    2018年上半年,海航將此前的七大產業集團合併為「四大」,其後再進一步變為「兩主兩輔」。

    7月,海航聯合創始人,時任海航董事長王健,在法國意外去世,已經淡出一線兩年多的陳峯迴歸後,進一步提出聚焦於航空、物流兩大主業,意圖將此之外的多元化全部出清,以套現還債降風險。但即便如此,海航也依然沒能真正走出困境,自我涅槃。

    陳峯迴歸後,海航加速從世界最大買家變成最大賣家,只爭朝夕地尋找接盤人。但此時的市場環境,已是風聲鶴唳。雖然到2018年,集團已處置了3000億左右人民幣的資產,還了1300多億的債務,但債務壓力依然巨大。

    「我們資產處置時間比預計的要慢。國內外經濟形勢不好,有些簽完協議拿不出錢了。多好的樓都賣不動,怎麼辦呢?我也不能降成蘿蔔白菜價,只能慢慢賣。「陳峰在2018年11月對《財經》記者說。

    進入2019年,市場流動性進一步收緊,海航旗下的業務也更加艱難,但陳峰還是咬牙堅持了一年。2019年12月30日,陳峰在2020年新年致辭中表示,2019年的海航「奮力拼搏,攻堅克難,經受住了考驗,圓滿完成了任務,即將迎來曙光,並把2020年定義為「海航化解流動性風險的決勝之年。」

    但到了2020年,新冠疫情讓全球航空業陷入蕭條,就連上天也不再給海航機會。曾經無比被天時地利眷顧的海航,加倍把運氣還了回去。

    2月29日,走到絕境的海航迎來海南省政府牽頭成立的『海南省海航集團聯合工作組』,海航集團業於當日改組董事會,創始人陳峰和譚向東繼續擔任董事長和CEO,聯合工作組組長顧剛、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海發控」)董事長顧剛任執行董事長。

    將近10個月的深入工作後,2021年1月29日,海航通吿,集團收到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出的《通知書》,主要內容為:相關債權人因我集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申請法院對我集團破產重整。而在此前三天,海航公吿確認了新一屆中共黨委成員,陳峰已不再新一屆之列。

    綜合公開消息,海航集團的破產重整或將是中國企業史上史無前例的複雜。海航集團2019年半年報,截至2019年上半年,該公司總資產為9806.21億元,相較於2018年末減少8%,總負債為7067.26億元,相較於2018年末減少6%,資產負債率為72.07%。

    但破產重整的事實,讓不少人認為,海航的實際情況或許遠比公開的還要複雜。

    顧剛在1月29日發出的公開信中表示,工作組最終釐清的全新完整版的幾家上市公司及集團公司的股權關係樹狀圖,一共3張,每一張都近三米,並被形容為「清明上河圖。」

    6

    從有限的公開消息可以看出,陳峰是個很「復古」的人。

    海航全球縱橫捭闔的日子,如果自己在公司總部,大多數時間裏的每天早上,陳峰都會以古體豎版書寫思想感悟,篇幅固定為32開宣紙線裝冊的正反兩頁。

    2018年接受《財經》採訪時,他表示,自己依然每天給自己規定功課、每天毛筆手寫學習筆記。「我就看領導人講話,其他我都不怎麼看。」陳峰說,這些年,他已累計寫了280萬字,「都可以申請健力士記錄了。」

    陳峰還是虔誠的佛教徒。據說,他每天嚴格按照居士標準做早晚功課,誦持《楞嚴經》半小時左右。平時在辦公室,他也總是穿着居士服工作,每到夜深人靜,他便參禪入定,遁入空靈。

    對中國傳統文化極端入迷的陳峰,還是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學生,曾邀請南懷瑾為海航制定了企業文化守則——《同仁共勉十條》。

    陳峰要求,海航每個員工都要能熟背這些準則,外籍員工也一視同仁。買下法國藍鷹航空之後,他在視察的時候,聽過上百號員工集體背誦法語版的《同仁共勉十條守則》。

    自我修煉之外,陳峰不遺餘力地將佛學和道家文化融入海航的企業文化與理念之中。凡是進海航的人,他都會親自授課,主要講傳統文化。上完了課,這些「新生」還得寫心得,交由陳峰抽取閲覽、批改。

    但在企業發展中,他所展現的卻完全不是「佛系」與「道家」的風格。

    早年,有人質疑他借錢過度,晚上是否睡得着,他曾直接回懟「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2015年的達沃斯論壇上,他進一步表現自己的雄心,「我們跟美國人、歐洲人學習,但是還沒學會,老師就出問題了。」言下之意,是要走出自己獨特的道路來。

    事實上,海航過去20多年也的確在一直都獨特的道路,甚至期望靠此獨步天下。最巔峰時,全世界20多個大行業,海航一家就染指了10來個,並且在每個大行業都有極大的宏願。

    包括創始人和企業的關係,陳峰也試圖走出獨特的道路。根據陳峰自己的披露,2012年,他和王建等創始人已將自己持有的海航股權全部捐出,成立了海南慈航基金會,並且簽了承諾書——「活着可以享受權益,但死了不能留給後人也不能賣,都還給公眾。」

    近兩年,陳峰時曾多次對海航過去的模式做出檢討。在《財經》的採訪中,他說,海航原來的戰略是以規模為導向,大了以後再在資本市場慢慢做強,這有個步驟問題。「世界總共有20多個大的行業,我們差不多就做了十個。這是不對的。」

    被問及「在做大、做強和做久之間,怎麼選」時,他的回答是:做精。

    對於「海航的終局會是什麼」的問題,陳峰則回答說,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而努力的「店小二」。他說:「別人都說今天是我們的失誤,但我覺得這是我們應該承受的。」同時,他坦言自己不會出家,因為「我塵緣未了,銀行欠那麼多錢沒還吶。」

    根據公開消息,海航破產重整之後,陳峰等創始人都將失去在海航集團的股權。海航將引入強有力的資本包括民營資本,來重整山河,並在重整之後重新起飛。這也意味着,曾意圖力挽狂瀾的陳峰時代已在此刻謝幕,重整之後的海航,將真正走進新時代。

    顧剛曾在宣布破產重整的公開信表示,「每周開例會的時候,想起這一週工作的艱辛,想起過去那種野蠻生長挖下的要處理的一個個大坑,想起我們很多過去決策的粗糙,想起要研究一個個被別人利用商業條款滅失掉的資產,我就會充滿憤怒和不滿,這麼好的一個集團怎麼就走到了今天。」

    20多年的雄心壯志,轟轟烈烈,驚濤駭浪,終歸「這麼好的一個集團怎麼就走到了今天。」陳峰和他的夥伴們寫下奇跡,也寫下離奇,留下經驗,更留下深刻教訓。

    用盡渾身解數,終是無力迴天。「神一般存在」的傳說與帷幕之後,在市場和規律面前,終究是人人平等。江湖中的血雨腥風,吹打得了別人,也一定會吹打到自己。

    風口浪尖之上大規模賣資產保命時,陳峰曾在《財經》的專訪中感歎:「人就是慾望太大,我們要斷掉人的某些慾望。」

    在談到送一句話給民營企業家們時,他強調了簡單的四個字:

    好自為之。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