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引領中國製造的科技巨頭,應當具備怎樣的內核價值?

    2001年,日本國際貿易和工業部發布了一份白皮書,中國第一次被稱作“世界工廠”。也正是自那時開始,一件件“Made in China”的商品貨物在全球範圍內加速運轉流動,為全世界帶去了豐富多樣的產品與體驗,而伴隨而來的還有被貼上的“廉價”“低質”的標籤。

    斗轉星移,萬物乾坤。時間的鐘擺轉動到2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依舊穩固,體量龐大的製造業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基礎和支撐,然而如何擺脱製造業“大而不強、全而不優”的困境仍然是一大難題。在邁過了經濟爆發式增長之後,面對當前波雲詭譎的內外部複雜形勢,中國想要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並真正在世界競爭中立足,這都離不開製造業的強大。

    回望過去幾十年裏,跟隨改革開放、國家經濟崛起的步伐,國內誕生了一大批製造業領軍企業,在家用電器、汽車零部件、消費電子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如今,在新的時代關口面前,這些企業也正勇擔大任,走在積極引領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康莊大道上,收穫不俗的成績。

    在這之中,美的集團被視作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從近期其公佈最新一期年報來看,公司在轉型升級之路上取得的成效顯著,成為引領中國製造業企業轉型升級的新樣板。不妨就此進一步來探討。

    1

    從C端延伸至B端的跨越式發展

    對於投資者而言,財務報吿是瞭解一家公司最直觀的窗口。細翻美的集團這份2021年報,公司的基本面展現出穩健的一面。2021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434億元,同比增長20%;歸母淨利潤286億元,同比增長5%。

    在過去的一年裏,儘管面對原材料價格上漲擠壓毛利、海外運力緊張運費高漲、行業競爭加劇下游需求疲軟等諸多艱難的挑戰,美的集團憑藉其強大的自身實力,依舊取得了十分亮眼的成績,這也給市場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此次年報顯示,美的集團的To C業務始終堅持“數一戰略”,在存量市場中不斷實現消費升級。而且,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以及雙碳政策的時代背景下,美的集團建立了深厚的C端業務根基,並迎着國產替代和產業升級的春風,生長出B端業務的新芽,煥發業績增長的新活力,形成B端、C端“雙輪驅動”的發展態勢。發展至今,美的集團在重點發力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能源管理、智能出行等核心To B業務的同時,還在持續加強安得智聯、美雲智數、萬東醫療以及美智光電等數字化創新業務的進化升級。

    1.B端業務佔比再提升,成為業績增長新引擎

    此次年報顯示,公司在2021年由C端邁向B端的進展加快,B端業務實現收入734億元,同比增長38.97%,佔五大板塊收入比重達23.81%,相較於上一年提升3.6%。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團的B端業務可視作美的集團在C端智能家居的能力圈延伸。看似公司的To B和To C業務之間差異較大。但實際上,公司B端和C端的內在聯繫十分緊密,並非完全彼此獨立。

    例如,美的集團在家用空調領域的研究已相當透徹,而其底層核心技術更是與樓宇行業的中央空調一脈相承。因此,公司也根據科技樹分叉的客觀規律,其樓宇科技事業部從最初的暖通空調設備供應商,到全域空氣智慧解決方案的引領者,再到樓宇建築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打造了從C端切入到B端的行業範本,煥發核心技術的延展性價值。

    具體來看美的集團的B端業務,其四大板塊的內在協同性同樣表現強勁。例如,在新能源車領域內,公司的美芝壓縮機與威靈電機能夠為其生產新能源車用驅動電機和EPS電機等配件,為新能源車業務提供全面的配套服務。而且,公司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系統業務(KUKA/Swisslog)亦能夠為新能源車業務提供工業機器人、汽車裝配生產線和物流自動化系統。

    在明確的分工與合作以及強大的協同效應下,這不僅能讓美的集團減少對外部的依賴,形成內部生產的自循環。而且隨着業務規模的逐步擴大,公司亦能夠藉助各業務板塊的生態聯動、相互賦能,不斷降低生產成本,達到降本增效,進而增厚公司的利潤空間。

    站在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往往市場規模的大小決定了一家企業成長的天花板,而美的集團的B端業務兼具深度和廣度,存在着較大的想象力空間。分板塊來看,據中信建投的研究報吿顯示,美的集團B端業務中的工業技術板塊主要為家電、汽車、工控及3C行業提供核心零部件,是一個千億級別的龐大市場。

    而且,該業務板塊此前還訂立宏大目標,對外宣稱未來5年內,美的工業技術將衝刺千億年營收目標。筆者認為,這樣的目標可以作為公司未來的業績指引,在行業擴容的紅利下,美的工業技術這個業務板塊所展現出來的成長速度將令人欣喜。

    美的集團的樓宇科技事業部主要為樓宇建築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和服務,涵蓋暖通、電梯、安防、自控系統等板塊,其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萬億級別。另外,公司的機器人與自動化以及考慮醫療的數字化創新業務分別也是在千億級別的市場中發展。

    2.C端業務穩健增長,高端品牌潛力十足

    C端業務是美的集團的起家業務,也被視作美的集團未來發展的“壓艙石”。2021年智能家居業務板塊實現收入2349億元,同比增長12.6%。公司基於品質優異、種類豐富的產品矩陣,通過客廳、陽台、廚房、衞浴等具象化、場景化的分類安排,充分滿足消費者的全面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團還將數字科技賦能家電產品,在推動公司產品和服務不斷升級的同時,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差異化的選擇,基於此也進一步促進了公司產品結構優化,實現了用品質換取更高的產品附加價值。

    從行業格局來看,作為行業龍頭的美的集團競爭優勢顯著,其核心品類家用空調的全渠道份額提升明顯,線上市場份額為34.6%,位列全網榜首的地位,線下市場份額也超過36.0%。在強者恆強的家電市場中,美的集團將進一步擴大自身的龍頭優勢,預期未來公司的市場份額有望繼續提高。

    而且,隨着當前消費者愈加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家電產品的高端化趨勢日益明顯。美的集團也正瞄準這一趨勢,打入高端的菁英圈層,推出高端智能產品品牌COLMO,其2021年整體銷售突破40億,同比增長300%。

    具體來看,COLMO主打AI和美學賦予產品更高的附加價值,並以高品質牢牢把握住高端消費人羣的深刻需求,其憑藉“科技服務生活本源,設計釋放理性空間”的品牌理念,甚至重新定義了高端智能家居行業,讓高端菁英羣體感受到“生而非凡”的使用體驗。

    對於公司而言,美的集團通過高端品牌COLMO獲得菁英羣體青睞的同時,公司的品牌價值也在逐步提高,未來將通過這一品類的成功經驗,跑通高端產品價值成長的商業化路線,這或也將成為公司後續產品增質提價的一個標準樣板。

    整體來看,美的集團在C端的智能家居板塊保持“基業長青”的同時,B端業務目前所展現出的快速成長態勢,未來有望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新引擎,將形成B、C兩端“雙輪驅動”公司未來的發展。此外,伴隨後疫情時代的到來,消費回暖、全球供應鏈壓力緩解原材料價格下降,公司在營收端的開拓以及成本端的優化,也將具備更強的業績改善預期,這也將對估值修復帶來較強的支撐。

    2

    家電行業翹楚向科技巨頭的蜕變之旅

    長期在製造業中深耕發展,美的集團依靠腳踏實地做實業的量變積累構築了深厚的成長根基。此次年報中,公司呈遞出穩健的內生增長之勢,其基本面優勢可謂一覽無餘。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多年來高度重視研發投入,美的集團的創新屬性在持續累積碰撞中也正發生着聚合反應,跟隨的轉型升級,不斷向高價值量的新業態拓展,公司正向市場釋放朝着科技巨頭加速蜕變的強烈信號。

    縱觀美的集團的科技轉型之旅,儘管其最新一輪的變革起步於2021年,看似發展的時間不久,但實際上美的集團的四大To B業務板塊均歷經長期佈局積累,而是公司此前量變積攢後的質變表觀,亦絕非一朝一夕之事。由此而言,要想探討美的集團的未來發展,僅從當下的時間點出發是遠遠不夠的,而應該充分考慮其多年來的深厚底藴與轉型佈局的內在邏輯。

    從當前來看,美的集團已經不再只是家電企業而是一個全球化的科技巨頭。公司在業務板塊的升級,尤其是To B業務上的佈局,其真正目的是從技術底層拔高國內製造業的創新高度,引領“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

    美的集團在家電產業鏈的自動化升級改造中,深刻地認識到工業4.0的革命性趨勢,並通過自身強大的實業基礎,從工業機器人與自動化業務入局,全力攻關技術、突破國外壟斷,甚至其經過更加精細化的升級改造後,還可以從工業領域拓展至醫療領域。

    在近年來大熱的手術機器人領域內,庫卡高精度治療機器人(無接觸激光技術) The CyberKnife system of Accuray,能夠輔助醫生更好地進行手術操作,進而替代傳統的放射療法進行腫瘤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美的集團的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在2021年實現收入253億元,同比增長22.8%,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驗證了公司多元化發展的正確性。

    儘管收購庫卡也為公司帶來了較高的商譽,但是公司早已在購買時就訂立了合適的分攤計劃,且通過嚴謹的商譽減值測試發現並無異常,包含商譽的資產組和資產組組合的可收回金額仍高於其賬面價值,無需對商譽計提減值準備。另外,公司正打算全面收購庫卡股權並完成私有化,將有助於公司把控庫卡的經營和技術,未來將進一步加強內部資源協同和共享,庫卡也有望得到更快的發展。

    美的集團佈局的新業務不僅只是機器人與自動化,而且隨着目前物聯網逐步普及,美的集團取AI創新中心、軟件工程院、IT、IoT、智能家居、機器人與自動化、樓宇科技、數字化創新業務等各單位之所長,還集成最核心的IoT技術能力,打造了統一的物聯網技術中台。

    在工業互聯網方面,美的集團已升級2.0架構的“美擎”平台。作為代表工業4.0技術應用最齊全、智能化水平最高的全球工廠範本,美的集團旗下的四家工廠獲評世界經濟論壇“燈塔工廠”。

    在智慧樓宇方面,美的集團積極推動數字化創新,以樓宇數字化平台為核心,構建豐富全面的智慧樓宇生態體系。儘管我國電梯和樓控市場長期以來被海外品牌主導,但是隨着以美的集團為代表的國產品牌逐步崛起,將打破這一“卡脖子”的尷尬局面,甚至通過科技含量更足的產品相較於海外品牌更具競爭優勢,加速實現國產替代的進程。

    這些在自身業務發展的基礎上延伸出的創新產品,將有助於美的集團拓展更豐富的業務體系,不斷增厚公司的創新底色。如此種種,不難窺見美的集團已具備強大的科技屬性和“智”造能力,公司藉助自身原有的優勢積累,向新興業態佈局。

    在這一過程中,公司並非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產業佈局,而是藉助“底層技術”平移等實現有機的擴展,達到產業佈局的內在邏輯自洽。伴隨公司的持續佈局發展,未來其也將有望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公司的創新成果,用科技提高社會生產力,真正將創新滲透至製造業的最前線。

    除了既有的業務板塊和科技能力,支撐美的集團邁向全球科技巨頭蜕變的重要基礎,亦離不開公司全球化的業務佈局。當前,美的的產品遠銷全球200多個國家及地區,並擁有18個海外生產基地及24個銷售運營機構,2021年度公司的海外收入為1377億元,佔比超40%,同比增長13.71%。特別是在海外電商方面,美的集團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在美國、英國等電商平台上擁有超40款Best Seller產品,海外電商2021年整體的銷售額更是同比增長65%。

    不僅如此,美的集團正以美國、巴西、德國、日本、東盟為突破口,逐步將自身業務推向全球更廣泛的國家和地區,強化自身的龍頭地位。據公司投資者互動平台顯示,2025年美的集團海外市場整體份額將超過全球市場總額的10%,消費家電外銷收入也將突破400億美金。並且公司力爭在東南亞地區的各個國家內都獲得第一的市佔率,在北美地區也有望進入前三甲。

    由此可見,美的集團已形成產品全球化的深厚根基,為公司邁向全球科技巨頭的轉型奠定良好的基礎。未來當公司的科技創新產品面世時,美的集團也將通過目前建立的強大的全球經銷渠道,搶佔先發優勢,快速獲取市場份額,保持領跑勢頭。

    3

    科技沒有彎道超車

    美的集團多維發力驅動轉型升級

    疫情陰霾持續籠罩,大國博弈暗流湧動、科技爭霸鬼影重重,面對內外部形勢複雜的大環境,當不確定性已然成為常態,企業如何尋找成長的確定性,離不開對風口的捕捉和打造御風而行的能力。

    從美的集團多元化的佈局以及構建的發展新模式來看,公司將業務觸角伸向一系列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新興領域,跟隨產業崛起、技術變革的步伐,站上潮頭浪尖。在這一過程中,公司圍繞強化頂層設計、完善企業制度建設、創造創新文化氛圍,優化人才建設機制、打造技術平台生態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個性化發展之路。

    a·頂層設計

    回顧美的整個企業的成長曆程,頂層設計貫穿企業的方方面,對於公司的發展起着引領的作用,其中以以下幾個節點尤為關鍵。

    首先是1985年,在進入家電領域取得小有成就後,公司創始人何享健就帶領着美的考察團到日本學習日本製造業的技術和管理流程以及股權架構,至此為美的的治理設計改革打下了根基。

    而到1997年,美的為與多品類的業務相適應,對公司組織結構進行了事業部改造,開啟“二次創業”,此後公司迎來十五年的管理變革紅利期,銷售規模實現從35億到百億級、千億的跨越。

    在2011年,公司確立“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運營”三個戰略主軸,向精品路線邁進,從要規模到向要利潤、要品質、要口碑上轉變,公司經營效率明顯提升,規模與利潤齊頭並進。到2020年,公司營收從2011年的1341億增長至2800多億;淨利潤從67億增加到275億;資金週轉天數由26天下降至2.3天;存貨佔比由17.6%下降至8.6%。

    如今,在若干年後再回過頭來看,2021年無疑將是美的新的發展節點。

    在2020年底,美的集團重新規劃整體業務架構,同時相應升級戰略主軸,將由2011年確立的“產品領先、效率驅動、全球運營”三個戰略主軸進一步全新升級到“科技領先,用户直達,數智驅動,全球突破”,致力於重新打造新時代的美的。

    配合着戰略調整,公司經營架構亦隨之調整,形成以品類為標準的事業部,重新劃分為智能家居事業羣等在內的五大業務板塊。至此,美的To B發展也正式啟航。

    在這一新的頂層設計之下,美的明確了長期發展目標,對公司的價值發現、藍圖遠景以及具體的實踐路徑都形成了清晰的規劃,配合這一系列佈局,美的開啟了新的發展篇章。

    b·企業制度

    早在1992年,美的即積極推進了企業轉制,隨後完成了企業治理結構、財務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造,逐步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

    到1997年公司正式確立了以股東、董事會、經營團隊“三權分立”的經營模式。而進入到2012年創始人何享健卸任,方洪波接手美的集團管理權,至此美的成功實現“去家族化”進入到職業經理人時代。

    從美的集團這一系列歷史沿革來看,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在企業治理上美的堪稱中國民營企業的典範。

    作為一家以家電起家的老牌企業,美的持續保持着進化和重塑的能力,高度重視建立健全公司治理體系,在長期發展中,穩步推進戰略落地、堅持規範化運作,不斷培育自身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

    公司清晰的治理結構以及所建立的規範化的企業經營制度和有效的激勵模式,為公司在轉型發展上發揮着積極的助力作用,同時公司亦形成了極強的糾錯糾偏能力和快速果斷的執行能力,為公司的每一輪變革發展、價值躍遷,帶來了“底層”支撐。

    正如方洪波所言“美的的核心競爭力是內部經營管理機制”。從本質來看,這便是美的建立的良性的企業制度,通過科學的治理機制,不斷髮揮員工潛能,挖掘組織潛力,實現客户、員工、供應商等多方共贏。

    僅從員工管理上來看,此次年報中就提及,在營運管理環節,公司深入探索人才發展的數字化最佳實踐,加速建立人才分析模型、人才標籤體系和人才畫像,為人力資源智能化應用夯實基礎,以規範管理流程、提升操作效率及服務質量為目標,持續健全技能型員工管理體系。

    當前在邁向成為“全球化科技集團”的新徵程上,美的所形成的這一系列公司治理的核心能力,相信也將成為助力公司達成目標的重要支點,充分發揮其槓桿作用。

    c·創新文化

    創新文化可以説印刻在美的的企業成長基因之中。長期以來,美的願景即是堅持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並以此貢獻人類,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促進人類生活更舒適、更輕鬆、更美好。美的致力於營造開放,公正,公平的工作環境,提供平台和資源激勵員工創造價值,成就自我,與企業共同發展。

    美的高度重視知識產權,鼓勵創新創造,在公司內部,其建立了管理類、經營類、技術類的全過程創新激勵機制,覆蓋創新來源、創新過程、創新成果等維度,激勵形式靈活多樣,涵蓋創意大賽、外出培訓、項目獎勵等多個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到2021年已相繼舉辦了26屆“人才科技月”,通過開展諸如此類的常態化的創新活動並給予豐富的激勵,這不僅有助於將企業的創新文化內核潛移默化的鐫刻在每一位員工身上,同時亦充分了調動員工創新積極性,推動企業的創新發展。

    通過創造良好的組織創新文化氛圍,為公司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力的環境,亦有助於形成推動公司變革發展的創新動力源泉。

    d·人才隊伍

    何享健曾説過這樣一句話:“寧可放棄一百萬的利潤,也不放棄一個對企業有用的人才。”

    美的人才戰略是推動這家公司保持長期快步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所在,亦是公司能夠在持續的轉型變革中取得顯著的成效的關鍵所在。公司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人才的引進、培育和激勵。

    一方面,伴隨美的業務的轉型與拓展,公司積極引進高層次技術人才、全球化人才和高潛力人才。從全球化人才來看,公司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分支機構,在全球擁有超過3萬名海外員工。此外,研發人員方面,目前公司研發人員超過18000人,外籍資深專家超過500人。2021年美的集團新吸納研發人員400人,同時不斷聘請行業資深專家與頂尖人才。

    如在去年12月,美的集團就再次引進了兩位院士,其一便是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人之一金元生院士。金元生院士在行業內頗有建樹,長期從事機械學和摩擦學的教學和科研,正是契合美的工業技術發展的高級人才。伴隨這類頂級技術人才的引入,也將有助於美的集團打造以創新為驅動力的成長內核,幫助公司攻克機電等相關領域的世界性難題。

    另一方面,公司以高科技轉型戰略為牽引,以專業先行為導向,構建了完善的人才培訓體系,實現了新人、業務骨幹、中高層人員、職業經理人等多梯隊人才的多維立體化培養。相關資料顯示,公司以每年不低於5億元的培訓投入打造各層級的專業能力和領導力培訓體系,推動“學和用相結合,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實踐,幫助員工將培訓知識轉化為能力和績效。

    此外,在激勵機制上,公司亦形成了榮譽和薪酬兩套互相配合的體系,其中在核心管理人員的激勵上,美的更是開業界先河,實施合夥人計劃,搭建了完善的股票期權激勵機制,深度綁定員工利益。通過此舉亦有助於公司在變革調整環境中保持核心人才隊伍的穩定,持續推進轉型升級。

    e·技術平台

    美的着力於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研發佈局和多層級研發體系,通過建設“2+4+N”全球化研發網絡,建立研發規模優勢,佈局前沿技術,建立從先行研究到產品開發的四級研發體系。

    通過這一系列佈局,公司搭建了全球創新技術平台生態,能夠整合大型企業、中小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諮詢機構等5大類資源,觸達數量龐大的資源;與此同時,公司亦構建科學家體系,已設立8個院士工作站(室),引入19位戰略合作院士,合作研發項目超過100項。

    從公司在研發創新取得的成績來看,美的集團在全球將近50個國家和地區佈局專利超過10萬件,其中專利授權維持量超過7萬件。在去年,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申請專利超過1萬,年度授權量已連續五年家電行業第一,而年度全球發明專利授權首次超過4000件,尤其在海外,發明專利授權超過1000件。

    近年來,美的通過跨界融合、人工智能、數字仿真上的技術突破,不斷創新升級產品,積極推動行業發展。2019年起,每年研發投入均超100億元。統計同時顯示,過去的5年,美的集團研發投入累積達474.19億元。2021年公司的研發費用更是超過120.15億元,持續保持高投入姿態。

    在去年全國工商聯發佈的“2021民營企業研發投入500家名單”中,美的集團與華為、阿里、騰訊等典型的高科技企業一同上榜位居第9位。不難發現,從美的集團的研發投入這一指標來看,公司已躋身中國乃至全球的高科技企業的第一梯隊。

    研發投入是企業創新的先決條件,後續如何將研發資金高效利用也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命題。美的集團所搭建的全球領先的研發平台,為企業高效的研發創新帶來了強力支撐。與此同時,依託沉澱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經驗,技術生態也在為商業生態積極賦能,形成業績驅動力。而商業生態則進一步反哺技術生態,由此實現了兩大平台的良性循環發展,構建企業加速成長的“飛輪”。

    由上述種種來看,美的集團通過多維度、體系化的建設,業已構築了其強大的向上成長的基石,公司所形成的核心競爭力也將助推其價值迎來持續釋放。

    4

    結語

    近年來一些實力雄厚、掌握着海量數據和尖端科技的互聯網科技巨頭扎堆社區團購、買菜等領域,成為互聯網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這些巨頭“與民爭利”的行為也招致了多方批評,主流聲音中人民日報評論更是稱,互聯網巨頭進入社區團購,“只惦記着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而此後圍繞着這一話題的議論聲音亦層出不窮。

    從這一議題的背景來看,中美博弈的大環境下,一系列科技領域的卡脖子事件的頻頻發生,實際正是誘發人們為此詬病這些巨頭“不作為”的重要導火索。在外界看來,這些互聯網巨頭們有着更加雄厚的資金、技術、數據、資源等實力去探索科技的“星空皓月”,然而卻仍然想着的是靠低價、補貼隨後壟斷的惡性競爭方式對一些關乎千萬人生計的領域進行圍獵,只在乎腳下“六便士”的蠅頭小利。很顯然,這些受益於中國經濟崛起,並在這一紅利中分得一杯羹的巨頭們並未去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缺乏眼界,不願意為長期而投入,為國家和民族長遠的發展而貢獻力量。

    相比之下,深度紮根實體經濟的美的集團用自己的行動展現了積極作為的一面。公司用長遠的眼光堅守未來,積極圍繞科技發力,敢於大手筆投入,致力於補強國家薄弱的製造短板,這不僅順應了政策風向,契合了時代發展所需。同時也意味着,其將有望充分受益政策端支持與產業端變革的紅利與新機遇,迎來新的加速成長期。

    最後回到估值層面,從家電視角來看,美的集團的估值已經滑落的歷史底部區間,同時在行業中亦處於明顯的低估狀態,目前家電行業的平均動態市盈率約為15.02倍,美的集團PE(TTM)僅為13.91倍,價值屬性凸顯。

    往深層次看,正如此前文章所提到的,當前美的已經不侷限於家電行業,而是向全球性的科技公司看齊。由此,再來對標多元化全球科技巨頭西門子,公司估值亦具備更大的成長空間。在當前公司全新的定位以及業務結構迎來的深層次變化下,美的集團價值重估的要件已經具備,後續估值提升潛力可期。

    本文由《格隆滙》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