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以北京建設(0925.HK)旗下凍品e港為例,看行業的共振式復甦與成長

    經歷了上半年的一波三折後,“復甦”成為消費市場的關注主線之一。餐飲、旅遊等直接受益板塊外,筆者還關注到了一個細分領域,那就是進口凍品行業。

    進口凍品行業的復甦存在多重支撐,同時高價值龍頭正在形成,可能藴含着充分的經營、投資機會。

    接下來,談談如何理解。

    1)消費回暖+傳統旺季共驅

    隨着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及政策支持,消費回暖預期穩定。

    進口凍品行業而言,在我國食材市場佔據一席之地,自然受益於消費回暖。這是由於消費升級背景下,對品質肉類的強勁需求與相對增長緩慢的本土產量,形成不小的產銷缺口。

    同時,接下來這一產業即將進入傳統旺季。以核心品類之一的牛肉為例,每年的8月末到10月之前,即進入售賣和進貨旺季,通常會掀起一陣大量進貨潮,並且考慮到今年預製菜的火熱帶動牛羊肉價格上漲等,旺季行情或可期待。

    結合數據來看,上半年進口凍品金額累計約139.74億美元,同比下降15.5%;1-7月這一數據為170.35億美元,同比降幅已收窄至12.7%。那麼在可見的未來,隨着疫情的受控及傳統旺季的到來,無疑有望迎來複蘇,甚至不排除“追平”去年的可能。

    2)高價值龍頭培育的機會

    而供給側,仍處於散亂的早期發展階段,中國進口食品企業中近8成為小規模企業,進口牛肉行業規模最大企業的市場份額不到5%,存在着海外採購議價能力低、質量難保證等諸多痛點。疫情期間,進出口貿易更需嚴格檢驗、檢疫,進一步放大行業痛點。

    也正因如此,這一產業的整合空間仍大,亟待數字化轉型等,衍生出或者具備構建產業鏈價值更大、影響更廣的產業互聯網平台的機會。

    同時,可以看到,進口凍品領域的監管不斷加強,持續查獲走私凍品。例如近期,廣東海警等查獲走私凍品190噸,案值1100萬元;浙江省六橫反走私辦等查扣凍品300餘噸。

    因此進口凍品貿易終將向規範化、集約化轉變,這樣的趨勢可能加速產業轉型及培育價值龍頭。當前已經存在的領先平台,則可能憑藉先發優勢搶佔競爭高地,最終成長為這一領域的高價值龍頭。

    3)成長共振激發潛力

    以上,則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整合、賦能、成長。

    即進口凍品行業與領先產業互聯網平台之間的成長共振,對任何一方都是獲益的過程可以舉個典例,北京建設旗下的領先進口凍品產業綜合服務平台——“凍品e港”。

    凍品e港提供國際貿易服務、B2b在線交易服務、冷鏈倉儲服務、冷鏈物流對接、中央廚房服務、供應鏈金融及凍品園區運營輸出管理等,覆蓋全產業鏈的一站式服務。短短兩年時間,在全球面臨疫情的嚴峻形勢下,凍品e港的累計註冊用户數增長上百倍,截至2022年7月末這一數據超過60000家,讓天下凍品小微企業沒有難做的生意。

    來源:凍品e港APP截圖

    且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8月28日,凍品e港傾力打造了凍品互聯網“828”交易節品牌活動,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一年一度、反映行業發展盛況、帶旺交易規模的年度行業盛典。

    去年8月,凍品e港舉辦的第二屆“828”交易節為例,期間80家海外廠商、20家商會與使領館代表和800家國內採購商齊聚線上,深度聚焦凍品垂直領域,把脈行業走向,更有國外一手貨源底價搶購,切實帶動“成交”。此次底價搶購活動中,開始半小時內,來自烏拉圭、巴西、澳洲、新西蘭等國的數十櫃牛羊肉貨品就已全部搶售一空。凍品e港平台匯聚的海外優質一手貨源,一站式交易服務,為中小企業客户提供了極大的採購便利。

    此外,北京建設旗下公司多次受邀代表中方參加國際級別的商業貿易研討會,並獲得凍品貿易重要國別的訪問,凍品e港亦很快實現商務突破。

    目前,凍品e港已先後與烏拉圭、巴西、澳大利亞、愛爾蘭、丹麥、加拿大、美國、智利、阿根廷、西班牙、挪威等多個國家駐華大使館及各國肉類水產協會建議商務外交關係,併成為了海外政企瞭解進口凍品市場,以及國內對外輸出商業企業形象的重要媒介。

    來源:凍品e港官網

    眼下,第三屆“828”交易節也即將召開。

    結合上文提到的大背景,進口凍品進入消費回暖+傳統旺季共驅的復甦階段,此次“828”交易節或許更具戰略意義和觀察價值。

    一方面,此時“828”交易節年度行業盛典的開啟無疑為行業復甦再添“助燃劑”;另一方面,作為展示行業發展的前沿窗口,能夠更好確立行業復甦態勢,以及進一步洞察未來發展趨勢。

    同樣的,作為舉辦方的凍品e港則有望拿下更優的價值佔位,持續擴大市場影響力與份額,匯聚更多的用户及提高平台的交易規模等。

    也不妨持續關注,留待更多趨勢與數據呈現後再來進一步驗證上述判斷。

    本文由《格隆滙》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