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歐制裁點到為止 無礙中歐投資協定 | 巨子點評

    中歐制裁點到為止 無礙中歐投資協定 | 巨子點評

    3月24日,北京與歐盟之間因為新疆「人權」問題而引發的連環制裁風波似乎仍在發酵。繼歐盟宣佈制裁中方4名官員一家實體機構,中方同日制裁歐方10人、4家實體後,歐洲議會隨即宣佈取消一個原定在3月23日舉行,有關中歐投資協定的審議會議。

    當一些西方人士開始認定,隨着「人權」問題的發酵,中歐協議的緊張將存疑時,這場風波的前景也是可以預料的:中歐之間巨大的貿易和投資額已經決定了很多問題。

    談判啓動於2014年的中歐投資協定看似因新疆風波遭遇阻礙,實則不然

    彼此虛晃一槍

    必須承認,歐盟與北京在3月22日的制裁大戰不可不謂熱鬧,但對峙從一開始就結束了。歐盟方面點名了新疆警方的四名頭面人物,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公安局,對其課以「禁止進入歐盟」與「凍結在歐盟資產」的制裁。這對於長期堅守一線,無暇外遊,且沒有在歐洲銀行存錢習慣的中方人員,僅具備象徵意義。

    同理,中方在同日宣佈制裁的包括彼蒂科菲爾(Reinhard Butikofer)、鄭國恩(Adrien Zenz)在內的10人,以及「歐盟理事會政治與安全委員會」等四家機構也立足歐洲,依靠運作涉華等議題維持政治資本。

    加之前10人在相關當事國甚至沒有政府職務,只有議員身份,這使得中方雖然對歐洲議會採取對等措施,但結果同樣不過如此。相比之下,中方禁止涉事人員家眷前往中國的做法似乎更有殺傷力。譬如被制裁的歐洲議會法國籍議員格魯克斯曼(Raphael Glucksmann)就抱怨其家人竟因此不能前往中國遊逛。

    英國記者曾進入新疆拍攝當地實情,但這並不妨礙西方繼續借此對北京施壓

    對此,歐洲議會在3月23日不免有所不忿,其部分黨團,如「社民進步聯盟」(S&D)的比利時、德國等國盟員就在社交媒體上抗議,稱「取消對歐洲議會議員的制裁是歐盟與中國政府就投資協議進行談判的先決條件」云云。

    但這種不忿終究只停留在了歐洲大國政府機構之外的歐洲議會之內,歐盟大國對此的態度就相對平淡,歐盟領導人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及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等人暫無聲音。

    經濟決定大勢

    的確,歐洲議會的議員們威脅過「如果我們不批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就通不過」,這與歐洲議會決策機構的身份有關:它在歐洲聯盟立法進程中的決定性地位不容輕易忽視。但該協議此前得到歐盟27國「無重大異議」的局面也同樣值得注意。面對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將確保「歐盟投資者更好地進入快速增長的十四億消費者市場」的未來,布魯塞爾方面也許會有些轉寰之策。

    新疆地區棉花、乳業等產業的發展,暗示了此次新疆問題背後的經濟導向

    根據中國商務部2021年2月資料顯示,在2020年內,中國與歐盟貿易額增長4.9%,達6,495億美元,中國首次超越美國,躍升成為歐盟第一大交易夥伴。如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即歐盟從中國進口3,835億歐元(約4,677億美元)商品;向中國出口2,025億歐元(約2,469億美元)商品,其貿易總額折算金額甚至達7,146億美元之巨。雖然法國等國專家稱,中國從歐洲的進口在第三季度有所增加是「歐洲購買個人防護裝備促進了中國的出口」所致,但考慮到同期美歐貿易額無論在進口還是出口都出現了明顯下降,其跌幅分別為11.4%和10%,這讓中歐貿易額的提升顯得更為突出。

    而就雙邊投資額度來説。至2020年11月,歐盟27國對華實際投資已達1179.8億美元,累計設立投資項目數量超過3.8萬個。中國歐盟商會調查顯示,2020年的疫情沒有動搖歐洲企業對華投資信心,89%的受訪歐洲企業願留在中國,三分之二的受訪歐企將中國列為前3大投資目的地。隨着德國大眾、巴斯夫、寶馬、安聯保險等歐洲汽車、化工、金融企業持續加大在華投資。這意味着歐洲財界、政界對於北京的興趣已經極為明顯。

    從某種意義上來説,2020年的新冠疫情已經成為中歐簽署雙邊投資協定的催化劑。這與中歐之間仍能維繫的運輸渠道「中歐班列」有關。在2020年,中歐貿易額仍實現了3.5%的增長,與中歐班列全年開行1.24萬列有很大關係。以2019年數據為例,歐盟主要向中國出口化學品(275.92億歐元)、食物和原材料(194.74億歐元),其中食物和原材料出口額年增長最快,增速為11.1%;主要向中國進口機械設備(1973.52億歐元)、紡織品和衣物(343.14億歐元)等。該運輸線的互補性也讓中歐之間的投資與交易更有針對性。

    除此之外,中國對歐盟投資也值得一提,它從無到有,年投資額已躍升至近百億美元規模。截至2020年11月,中國對歐盟27國累計直接投資超過800億美元。華為、字節跳動、蜂巢能源等宣佈在歐洲新建工廠和數據中心,顯示出中資企業紮根歐洲的本土化經營發展趨勢。這種局面也正如中國外交部所言:中歐投資協定不是一方給予另一方的「恩賜」,是互利互惠的。它因此也不會被少數政棍的脅迫所影響。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