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華為財報釋放重要信號:鴻蒙系統下半年發力|企業熱評

    華為財報釋放重要信號:鴻蒙系統下半年發力|企業熱評

    近九千億元人民幣的年收入,手握逾三千億元現金,19.7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30多億人口。

    這些數據表明,華為依然還是那個「狼性十足」的華為。

    活下來的華為

    在剛剛被列入「實體清單」的時候,時任華為輪值董事長的徐直軍在接受傳媒採訪時曾表示:我們在 2020要力爭活下來,力爭明年還能發表年報。

    隨着2021年3月31日華為正式公佈了2020年年報,「活下去」的目標事實上已經完成。

    在當天下午的媒體發佈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鬍厚崑表示:「去年我們説力爭活下來,現在我們如期召開業績發佈會,説明我們活下來了。」

    作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一面旗幟,從這份年報中也透漏了下一階段華為的諸多「超前部署」,包括將重心重新放回中國市場,在企業雲服務等領域加大投入,以及下半年將大規模開啓商用的鴻蒙系統(HarmonyOS),還有如何看待智能汽車。

    企業與雲業務增速最快

    華為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實現銷售收入為8,913.68億元,按年增長3.8%。淨利潤為人民幣646.49億元,按年增長3.2%。

    華為公司2016年至2020年業績一覽。(華為年報)

    運營商業務、消費者業務、企業業務、雲與AI業務是華為的四大業務線,從華為披露的2020年年報來看,除了雲與AI業務外,其他三大業務線都公佈了營收。

    其中,企業業務增長最快,按年增速達到23%,收入首次超過千億元,消費者業務和運營商業務均是微幅增長。

    華為2020年經營業績。

    對於沒有公佈具體收入的雲業務,根據2021年3月Canalys發佈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報告(2020年Q4)》,華為雲以17.4%的市場份額居中國第二,僅次於阿里雲,超過了騰訊雲。

    華為在年報中也表示:華為雲是增速最快的主流雲服務廠商。

    不過,華為並未公佈雲業務的具體收入,或許跟其增量很快但體量太小有關。雖然華為雲業務的增長也契合數字化轉型的大方向,但是相比在中國市場根基雄厚的阿里雲,以及在全球雲計算市場的兩強亞馬遜和微軟,華為雲的市場挑戰依然巨大,在體量上也很難迅速彌補消費者業務的空缺。

    不會放棄手機業務

    在四大業務板塊中,受美國「實體清單」影響最大的華為消費者業務最受外界關注,2020年的銷售收入為4,829億元,按年增幅為3.3%,依然佔據華為收入的半壁江山,對於華為的整體收入來説可謂舉足輕重。

    雖然去年底出售了榮耀品牌,並已經收到了100億元的轉讓款,但從這份年報,以及華為剛剛全資收購中國的移動支付牌照的舉動來看,華為不可能放棄手機業務,依然會繼續發佈新手機,只是市場份額會不出意外的繼續下降。

    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者業務依然佔據了華為收入的半壁江山。(華為2020年報)

    可以作對比的是,2019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營收為4,673億元,較2018年增長34%。考慮到「實體清單」的影響主要在2020年的下半年,尤其是對手機的銷量影響巨大,在全球市場直接被小米趕超。

    對此,胡厚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美國對我們的打壓,尤其是對消費者業務,手機產品在打壓之下影響非常大。今年,整個供應形勢依然不太明朗,很難預測下一步手機業務會有怎樣的變化。但是,每年的旗艦機型目前還會按原計劃推出。」

    對於全球產業鏈的影響,胡厚崑也喊話道:華為過去每年向美國供應商採購量在100億至200億美元,「實體清單」衝擊之下,他們同樣也是受害者。

    事實上,華為之前也曾多次表示,可以採用美國的晶片,也就是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美國高通驍龍產品,以此來釋出善意,而中國市場對於高通而言恰恰是生死存亡,佔據其收入的絕大部分。

    不過,「實體清單」一向是美國政府慣用的極限施壓手段,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要想解決這個供應鏈難題,也非華為喊話或者買幾百億美元的美國晶片就能解決的。

    因此,對於華為的手機業務而言,「活下來」仍然是當下的第一目標,重點不再是市場份額,而是保持一定的市場關注度和高端產品的影響力,這從華為今年剛剛發佈的摺疊屏新機就可以看出:在有限的晶片儲備裏,儘量保住高端手機市場的品牌站位。

    此外,胡厚崑也對媒體表示,「為了應對不公平對待,我們投入了非常多現金資源,來做晶片儲備,未來對客户尤其是對2B企業來説供應是沒有問題的。最終,晶片供應狀況改善還要取決於全球半導體供應產業鏈的合作何時得到修復」。

    華為要從「實體清單」中出來,還是需要做「持久戰」的準備。

    鴻蒙系統下半年發力

    在華為的這份年報中,鴻蒙系統也佔據了不少篇幅,尤其是華為在中國市場的收入,佔據了其全部收入的65.6%,也是唯一在2020年實現正增長的區域。

    從財報可以看到,華為在全球手機市場份額的下滑,除了「缺芯」這個硬傷,由於無法在出廠時內置谷歌生態系統(GMS),也成為最主要的原因。

    而在谷歌生態鞭長莫及的中國市場,加上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國產替代戰略」,就讓鴻蒙系統有了後來居上的可能性,而華為本身的體量和影響力,以及鴻蒙系統開源的戰略,讓其成功又多了一份籌碼。

    華為多次強調,鴻蒙OS對標的不是安卓,而是谷歌的多設備操作系統Fuchsia,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也表示,鴻蒙 OS是為了物聯網而設計,在開發者和物聯網生態之間搭起橋樑。而華為當前的重點仍是物聯網,物聯網也被眾多手機廠商視為下一個增長引擎。(華為官網)

    年報顯示,搭載在華為 Mate 40系列等旗艦手機中的操作系統EMUI 11,已經使用了鴻蒙系統核心的分佈式技術。根據之前的公開報道,今年內華為旗艦手機都會升級到鴻蒙系統。

    根據年報披露的時間表:鴻蒙系統在2021年4月將面向內存128MB至4GB終端設備開源,2021年10月以後將面向4GB以上所有設備開源。相關代碼將捐贈給中國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

    年報還披露:在軟件開發上,華為已經面向手機開發者開放完整的鴻蒙(HarmonyOS 2.0)系統能力、API和開發工具,京東、百度、優酷、科大訊飛等120多家中國知名應用廠商已開始進行應用程序開發。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鴻蒙系統將在今年第三季度開始進入手機市場,從而打破谷歌和蘋果的壟斷。

    華為對於鴻蒙系統的佈局,也不僅僅是智能手機和智能終端市場,在年報中華為就披露:已有美的、九陽、老闆電器等20多家中國硬件廠商加入鴻蒙硬件生態,並推出了多款搭載鴻蒙系統的家電產品。

    「基於智慧辦公、運動健康、智慧家居、智慧出行和影音娛樂的智慧全場景戰略,通過HarmonyOS、HMS、智慧助手小藝、HiLink等賦能生態,共同為消費者打造更極致的全場景智慧體驗。」

    作為5G時代面向萬物互聯的底層操作系統,鴻蒙系統更大的野心,除了自救及打破谷歌與蘋果生態系統的壟斷之外,方興未艾的無人駕駛和智能汽車,相信也是未來極為重要的市場佈局。

    而華為到底造不造車,如何造車,就成為了最大的懸念。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