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大海,風險幾何?

    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大海,風險幾何?

    共同社4月13日消息,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政府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大海。

    此前,據NHK 4月12日消息,菅義偉表示,解決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中不斷增加的核污水一事,已經是「不能推遲」的課題。考慮到讓日本國內外對安全性問題達成理解,日本政府將從科學角度出發進行説明。

    菅義偉在12日眾議院召開的決算行政監視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希望在近期內決定相關方針。在福島重建之際,處理核污水是一項不可避免的、不能一直拖延的課題。

    菅義偉還表示,目前存在包括漁業人員在內,反對將核污水排放入海的聲音,因此採取萬全的對策是很重要的。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表示,日本福島核事故是迄今為止全球發生的最為嚴重的核事故之一,事故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已經產生深遠影響。妥善處置福島核電站廢水問題關係到國際公共利益和周邊國家切身利益,理應慎重妥善把握,確保在各有關方共同參與下,有效避免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帶來進一步損害。

    目前國際輿論對日方擬決定核廢水排海高度關注,普遍表示質疑和反對。日本國內也有不少強烈反對意見。我注意到日方經常要求他國履行國際責任,現在國際社會都在看着日方,日方不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此事關係重大,日方應對國際公共利益負責,這也是對本國民眾利益負責。

    為維護國際公共利益和中國人民健康安全,中方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表明嚴重關切,要求日方切實以負責任的態度,審慎對待福島核電站核廢水處置問題。

    風險幾何?

    相對於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對人類的直接影響,更大的威脅來自海洋生物。海水中的放射性物質會被海洋生物吸收,然後隨着這些生物被捕撈上岸,最終回到人類的餐桌上。

    日本學者指出,福島周邊的海洋不僅是當地漁民賴以生存的漁場,也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的一部分,核污水排入海洋會影響到全球魚類遷徙、遠洋漁業、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這一問題絕不僅僅是日本國內的問題,而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態和環境安全的國際問題。

    但這一影響具體會有多大,目前還沒有答案。污水中含量最大的氚對活細胞損害很小,但氚的同位素氫是生命細胞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種元素,很容易被生物體吸收並參於其各種新陳代謝過程,其影響也不容小覷。

    淨化過程中沒能完全清除的銫137、鍶90、碘129等其他放射性元素帶來的風險更大。其中碘129的半衰期為1570萬年,可引起甲狀腺癌。

    另據綠色和平組織的一份報告,污水中含有的碳14半衰期達到5370年,會融入所有生物物質,可能改變人類DNA。但東電錶示,處理水中碳14的濃度約為每升2至220貝克勒爾,在每天喝2升這種水的情況下每年的攝入量也只有0.001至0.11毫西弗,不會帶來健康風險。

    核自由未來基金會的專家哈姆(Harold Hamm)卻認為,放射性物質濃度低並不代表沒有風險,1貝克勒爾放射性物質就足以破壞一個人體細胞,最終使其轉化成癌細胞。

    在1990年代以前,歐洲國家曾將大量核廢料被傾倒入海,使附近海域輻射水平明顯提高,造成了嚴重的海洋污染。歐洲議會的一項研究顯示,荷蘭海牙核燃料處理廠和英國塞拉菲爾德核工廠周邊地區癌症發病率明顯高於平均水平,而這兩個工廠都曾將核廢料傾倒入海。

    雖然目前沒有明確證據指明癌症發病率與核廢料傾倒存在直接關聯,但1993年《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71個成員國投票贊成全面禁止在海上傾倒核廢料,而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廢水並不在禁止排放之列。

    可以確定的是,來自福島的核污水一經排放就會迅速擴散。

    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一份報告指出,從福島入海的放射性物質首先會順着日本暖流向東北方向移動,隨後通過北太平洋環流被傳輸很遠的距離,並在海水中被高度稀釋。時至今日,福島附近海域的放射性物質含量仍比政府規定限值100貝克勒爾高出數百萬倍,遠至美國西海岸也能發現微量放射性物質,但濃度遠低於世衞組織設定的有害水平。

    除了排放入海,日本政府的另一個選擇是將污水儲存在地下。但這一做法除了成本高昂外,還面臨再一次地震造成泄漏的風險。

    緊迫決策

    福島第一核電站在2011年遭遇強震和海嘯後發生堆芯熔燬,核電站引入大量海水為反應堆降温,產生了大量核污水。加上地下水和雨水不斷流入設施內部,過去10年裏持續有污水產生。雖然這些核污水都經過「多核素去除設備」(ALPS)淨化,但由於含有技術手段無法除去放射性物質氚,處理水一直被保管在眾多儲存罐中。

    福島核電站經營方東京電力公司(下稱「東電」)表示,目前該核電站內已經累積有約124萬噸處理水,而儲存罐的最大存量為137萬噸。按照現在平均每天新產生180噸核污水計算,預計到2022年秋季存放處理水的存儲罐將達到存儲上限。為了不對反應堆報廢作業造成障礙,日本政府必須迅速作出決定。

    早在去年3月,東電就提出了將處理水排放入海的草案,其中明確表示會將把放射性物質濃度稀釋至法定標準以下。日本政府原定於去年10月召開內閣會議敲定處理方案,但因遭到本國漁業人員強烈反對而推遲。

    日本全國漁業協同組合聯合會擔心,核污水被排放入海,將進一步損害該產業的國際形象。

    據共同社消息,截至目前包括中國和韓國15個國家和地區仍對日本農產品及漁業產品實施進口限制,歐盟和俄羅斯等9個國家和地區則要求提交檢測證明。日本曾於2015年向世貿組織起訴韓國的禁令構成貿易歧視,但世衞組織於2019年「終審」裁決韓方勝訴。

    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稱,傾倒作業可能於2023年正式展開,並持續數十年,核污水濃度將稀釋至國際排放標準的40分之一。雖然日本政府強調,將含氚污水排入大海是核電站的通用做法,而水中低濃度的氚即使被飲用也不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威脅。但福島核電站待處理的污水量之大使日本政府的計劃難以獲得本國人民和周邊國家的支持。

    國際擔憂

    上周末福島有大批民眾上街抗議政府將污水排入太平洋的決定,中韓兩國也都對日方的決定持謹慎態度。

    13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日本政府擬將百萬噸核廢水排入大海 福島核事故要全世界買單?!》一文指出,1956年加入聯合國至今,日本一直將自身定位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如今卻要將本國的核廢水傾倒入太平洋,「輻射」到周邊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公共福祉和利益。把因自身疏忽產生的災難性結果轉嫁到海洋當中,是極端不負責任,也是極端短視的行為。環球同此涼熱,把核廢水排向太平洋的責任,日本承擔不起。

    韓國外交部此前則在聲明中表示,日本應公開透明地告知如何處理廢水的信息,韓方將繼續與日本、其他國家及國際原子能機構就此事進行密切討論。

    據韓國媒體此前報道,受洋流影響,一旦日本將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220天之後就會先抵達韓國濟州島,400天后則會到達韓國西海岸。濟州島知事曾提出,如果日本推進將核污水排入大海的計劃,將向國際法院起訴。

    去年10月,韓國外交部表示,韓國政府已針對日本將核污水排放入海一事啓動以國務調整室為中心的跨部門應對機制。

    其他亞太地區國家也難逃海水污染的影響。菲律賓媒體報道,菲律賓科技部核研究所曾於去年12月發現,西菲律賓海的放射性物質呈上升趨勢,從珊瑚蟲身體中分離出了超常濃度的碘129。暫不確定這些放射性物質是否來自福島核電站,但福島核污水中的確含有碘129。

    而在太平洋的對岸,美國和加拿大也會成為污染鏈上的一環。一家位於德國的海洋科學研究機構的計算結果顯示,從排放之日起,在兩個月內(57天)放射性物質就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後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污染影響。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