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螞蟻集團利益結構複雜 32大股東誰是「戴着面具跳舞的人」

    螞蟻集團利益結構複雜 32大股東誰是「戴着面具跳舞的人」

    自從阿里巴巴被處以182億頂格罰款之後,螞蟻集團整改也在進行中。近期關於螞蟻集團各種傳聞不斷。《華爾街日報》日前指,中央政府於今年年初展開的這項調查將重點放在批准這筆首次公開募股(IPO)交易的監管機構、擁護這筆交易的地方官員,以及將從中受益的大型國有企業。坦白説,如果上市流程存在問題,就應當該怎麼辦就這麼辦。不論是牽涉地方官員還是國有企業,都要依法處理。

    但對於螞蟻集團的上市調查,更有其重大意義在其中,而這背後才是中央監管層真正憂心之處——那就是,要搞清楚螞蟻集團背後複雜的利益結構。

    按照去年的估值,這是一個估值達到2.1萬億的超級大蛋糕,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IPO。伴隨螞蟻集團上市,早期的投資者都會有豐厚的回報。受益者包括以馬雲為代表的螞蟻集團原始股東和管理層,以社保基金、中投公司以及各大保險公司為代表的投資機構。更多的得利者,是潛藏於螞蟻股東陣營中的那一批私募基金。而層層穿透下去,可以看到背後那羣龐雜繁複的合夥人。他們是螞蟻上市盛宴中,戴着面具跳舞的人。

    先盤點一番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登記在案的32位股東。第一大股東,杭州阿里巴巴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32.65%;第二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分別是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29.86%,和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20.65%。而後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的2.94%,置付(上海)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1.94%,上海眾付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的1.3%,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的1.05%,上海麒鴻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1.04%,上海祺展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1.01%,北京京管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0.92%,海南建銀建信叢林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0.8%,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0.73%,北京中郵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0.69%,上海雲鋒新呈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0.65%,人保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0.54%,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0.42%,上海金融發展投資基金二期(壹)(有限合夥)的0.36%,北京創新成長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0.3%,春華景信(天津)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0.3%,上海經頤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0.26%,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0.24%,蘇州工業園區鑫元廣毅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0.2%,春華榮信(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0.19%,北京千舜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0.18%,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0.18%,春華景信景福(天津)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0.17%,北京中金甲子伍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0.12%,通海資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0.12%,德邦星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0.07%,北京盈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的0.06%,上海蒔泓投資中心(有限合夥)的0.03%,海南建銀建信專項基金一號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0.02%。要注意,大部分都是通過GP(General Partner,普通合夥人,泛指股權投資基金的管理機構或自然人)來實現控制的。

    螞蟻集團32大內資股東一覽。

    對這些股東進行一番背景梳理,進行歸類:

    首先,前三大股東阿里巴巴(32.65%),君涵(29.86%)、君澳(20.65%),顯然這是以馬雲為首的阿里系及管理層。這是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的股東,是所謂「國家隊」。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2.94%)赫然在目,除了第一梯隊之外的最大股東。

    而國開金融也身在其中,雖然持股不算大。北京創新成長企管(0.3%),是由國開金融有限公司100%控股。而蘇州工業園區鑫元廣毅(0.2%),執行事務合夥人是國開開元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這家是由國開金融有限公司作為佔比 70%的大股東,國開金融有限公司是由國家開發銀行100%控股。

    此外,北京千舜(0.18%)是由中投海外直接投資有限公司100%持股的。

    另外還有,股東之一的上海金融發展投資基金二期(壹)(0.36%)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是上海金浦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其最大股東是金浦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背後大股東是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佈公司,它是由上海國資委全資的上海國際集團100%持股。

    第三梯隊的股東,可謂是琳琅滿目,實際上都是資本大鱷於其中。

    首先,是最被西方媒體盯住不放的,佔股0.92%的北京京管投資。北京京管投資最大股東是由上海天岑資管通過GP控制的天岑瑜憬投資。這是由博裕陶然(上海)股權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投資的。博裕陶然即博裕資本的基金管理人之一。

    博裕系資金的存在,被西方媒體不斷放大。主要原因是博裕資本創始人之一是中國前領導人江澤民的孫子江志成。而國開金融亦是博裕資本的大股東。加之有來自上海背景的資金,外媒試圖將螞蟻集團與江派關係捆綁。甚至在阿里巴巴被開出頂格罰單之後,將此演繹成政治鬥爭。這顯然是一種想象。博裕資本不過是中國眾多私募基金之一。投資阿里也好,螞蟻也罷,本身就會是私募基金參投的優選,博裕資本原本每年就有幾十甚至上百投資動態。就如同下文會提及到的所有資本一樣。

    博裕系,顯然是因為被西方媒體打了特殊的符號。事實上,根據披露的文件,博裕系也就不過擁有近 1% 股份,而如果看主要股東中的上海眾付(1.3%)、上海麒鴻(1.04%),上海祺展(1.01%)、上海雲鋒新呈(0.65%)、上海經頤(0.26%),這五家一共持股已接近5%。經查,五家執行事務合夥人都是上海眾付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虞鋒。更直接的理解,這五家都屬於雲鋒系列基金。這是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名字命名而立,聯合一批行業領袖、成功企業家和創業者共同發起創立的私募基金。事實上,與馬雲私交密切的人和公司大多都是通過這條路徑投資螞蟻集團。

    此外,置付(上海)(1.94%)的執行事務合夥人是中金祺智(上海),是中金公司的子公司。其股東之一是北京中金甲子叁號股權投資合夥企業,而北京中金甲子伍號(0.12%)亦是螞蟻集團股東。可見其中「中金系」的存在。

    再有就是春華系以及建行背景的資金。海南建銀建信叢林(0.8% )執行事務合夥人就是建信信託全資的建信(北京)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海南建銀建信專項基金一號(0.02%)也是同一背景。與此同時,海南建銀建信叢林(0.8% )另一執行事務合夥人是春華景信景福(天津)投資管理。再加上春華景信(0.3%)、春華榮信(天津)(0.19%),春華景信景福(0.17%),本身就是春華系的資本。

    在這個梯隊還有幾家險資巨頭的存在。中國人壽(1.05%)、太平洋人壽(0.73%)、人保資本(0.54%)、新華人壽(0.42%)、中國人壽(0.24%)。

    此外,還有一些零散資本,但也不能小覷。比如説, 通海資本(0.12%),法定代表人是盧志強,是泛海集團董事長,也就是説這是泛海系資本。德邦星睿(0.07%),是由德邦證券100%持股,其大股東上海興業投資是由亞東廣信100%持股,是郭廣昌復興系資產之一。而史玉柱的巨人網絡曾回覆,公司的參股子公司上海巨堃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之全資子公司北京盈溢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於2018年完成對螞蟻金服的投資(0.06%)。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郵政背景的北京中郵投資(0.69%) 易方達背景的上海蒔泓(0.03%),還有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0.18%)。

    盤點之後,螞蟻股東陣營清晰明瞭。以上是對於螞蟻內資股東的背景分析,都是基於境內已有的公開材料。而外資股東,其背後的架構基本都設在維京羣島等離岸天堂裏,現有工具很難穿透。披露也算不上詳盡。但總體而言,囊括了境外最頂級的投資機構。

    事實上,中金系,春華系和雲鋒系都出現在螞蟻集團的圖譜中,一點都不意外。更大膽的想,如果時間倒退三四年,以螞蟻集團這個規模的盛會,安邦系與明天系是絕對不可能缺席。

    對於監管層而已,螞蟻集團背後資本利益如此盤根錯節,上市確實應該慎之又慎。這些年來,中央層面一直強調金融安全在國家安全中的重要性,也已對幾家積累了龐大風險的金控集團進行了處置,明天系、安邦系等等。但要注意的是,明天系、安邦系隨退去,但它對中國金融系統的影響還在。而且,這種流毒也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它的本質是將「關聯交易非關聯化」,通過控制的金融機構,操持多個台前的木偶,在資本市場推動併購重組,完成資產騰挪並炒作股價賺錢。對於明天系、安邦系的處理,是市場最強音的警告。這是對全資本市場的警示。

    當金融有了網路與科技的翅膀,陳舊的格局被撞得稀碎。若放任這些網路巨頭以金融創新為名,挑戰監管規則,綁架國家金融,「大到不能倒」,這是非常危險的。必須處理好金融發展、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的關係。

    螞蟻IPO被叫停時,《人民日報》刊文《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提供製度保障》指出,「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務。加強金融風險防控能力、提高金融監管質效,亟須在建立聯動監管機制上下功夫。只有這樣,才能及早發現金融風險,降低後期風險處置成本;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降低風險化解難度;加強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為金融安全提供有效保障。」説一千道一萬,對於螞蟻的調查、整改還在繼續,上述就是處理螞蟻集團的準繩。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