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人口普查|姚洋:要理性看待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衝擊

    人口普查|姚洋:要理性看待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衝擊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發佈,2020年中國人口總量達到141178萬人(不含港澳台)。數據表明,中國人口10年來繼續保持低速增長態勢。此外,結果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中國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人口老齡化加劇等趨勢將會對中國未來的經濟、社會帶來什麼影響,又該如何應對?此次人口普查數據還反映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哪些趨勢?

    就此,新京智庫採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

    勞動年齡人口比重顯著下降是最大變化

    新京智庫:第7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跟上一次普查相比,有哪些顯著變化?

    姚洋: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16到65歲之間的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較大。此次統計結果顯示15-59歲人口為89438萬人,佔63.35%。與2010年相比,比重下降6.79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佔比顯著增加,少兒人口佔比略有上升。

    同時,數據還呈現出另一個特點,就是人口分佈不平衡。東北地區人口下降較多,廣東則人口增加較多。沿海地區人口在增加,這很好理解。

    未來15年中國的城市化,或者叫城市化2.0,會呈現出兩個趨勢:一是東部沿海地區人口向中心城市區域再集中;二是農村居民向縣城集中,未來可能會實現縣城和村莊的融合。

    過去10年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農村人口都在並且將持續城市化,即農村人口搬到縣城,搬入附近的中心城市,三四線城市人口再向一二線城市集中。但這是個遞進的過程。以前中西部農村人口直接遷徙到一二線城市去的現象現在較少了。

    人口以及經濟活動向城市化區域集中,這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衝擊要理性看待

    新京智庫: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結果顯示,中國少兒人口比重回升,生育政策調整取得積極成效。同時,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對此,你怎麼看?

    姚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直接影響到中國的生產活動,但是對此也不必過於擔憂。實際上,當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衝擊很可能被誇大了。

    通常認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最大挑戰是勞動力減少。但是要看到,當今自動化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實際上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我們做了一個測算,發現由於自動化和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在未來30年裏,其所能替代的勞動力會遠遠超過人口老齡化導致勞動力下降的數量。所以,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供給下降,未必會對中國勞動力供給產生太大影響。

    同時,年輕人的教育水平遠遠高於目前即將退休人羣的教育水平。此次普查結果顯示,中國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達到15467人。我們做過測算,20-30歲年齡階段人的勞動生產率,比即將退休人羣大概要高一倍。

    所以説,人口老齡化對生產活動的衝擊很可能被誇大了,要理性看待。或者説,還需要做更細緻的研究。

    此外,城市化可以彌補人口老齡化導致的消費下降。人口老齡化是除非洲之外的一個世界性趨勢,並不是中國所特有。老年人消費相對較少,因此,人口老齡化會加劇消費下降。這方面日本是典型。

    我們也對此做過測算,結果發現城市化可以彌補人口老齡化帶來消費的下降。此次普查結果表明,居住在城鎮的人口佔63.89%,還有大量的人住在農村。未來15年,中國還將增加15個百分點的城市居民人口。這些人從農村搬遷到城市,會提升消費。

    應對人口老齡化,要立即推進這三項工作

    新京智庫: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的確會帶來不少問題,對此,應該如何應對?

    姚洋:人口老齡化最大的影響還是在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

    現在政府對養老金、醫療補貼是很大的。隨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未來補貼會越來越多,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這會導致政府的負擔增大。這個負擔也不是説不能應對,比如通過國有資本劃轉,至少能緩解養老以及醫療保險的部分壓力。雖然不一定能完全對沖,但至少可以緩解。

    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對養老的壓力?首先要加速國有資本劃轉社保改革,把社保基金做大,這是未雨綢繆。第二,要加速推進延遲退休。第三,要加大全國統籌的力度。當前,雖然有些貧困地區養老金有虧空,但南方一些省市養老金富餘很多。如果未來能統籌起來,全國一盤棋來調度,養老金至少在短期內不會有虧空。

    這三點是應該立即要做的事情。

    客觀看待東北人口減少

    新京智庫:與2010年相比,東部地區人口所佔比重上升2.15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下降1.20個百分點。人口向經濟發達區域、城市羣進一步集聚。這是不是意味着東北等地區經濟發展面臨較大的壓力?

    姚洋:當然會。東北地區人口十年減少1101萬,其中,黑龍江十年總人口減少646萬,其經濟發展承受較大壓力。

    同時我們還要客觀看待東北的問題。當前經濟活動的中心在南方,所以東北人口向外遷移,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東北就沒希望了,或者説其經濟就發展不起來。

    實際上,東北一些重點城市近年還是有較大發展的。此外,雖然人口減少,但其人均佔有資源變多了。山清水秀,其實也挺好。一個地方不一定非要發展工業,關鍵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

    姚洋為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國發院院長、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大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執行院長。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