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巨子點評|印度經濟陷入衰退 「天災」還是「人禍」

    巨子點評|印度經濟陷入衰退 「天災」還是「人禍」

    作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印度的經濟狀況比大多數經濟學家預測的還要糟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2020年印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將下降10.5%。

    經濟衰退對人口仍在膨脹中的印度而言無疑是一場災難。世界銀行發佈的《印度發展更新》(India Development Update)報吿警吿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引發的收入減少和失業正在迫使印度半數人口返貧。報吿顯示,印度目前約90%的勞動人口從事非正式工作,他們沒有充足的儲蓄或基於工作的社會保障福利,如帶薪病假或社會保險等。

    報吿指出,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將增加印度減貧、脱貧的難度,税制改革、農村經濟壓力以及城市青年高失業率都將阻礙印度的減貧步伐。同時,貧窮、福利和就業方面的社會不平等,特別是針對婦女和農村人口的不平等現象,都將進一步拉大。經濟危機對印度不同社會群體的影響差異也將加劇貧富分化。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印度官方卻一直試圖淡化經濟衰退的嚴重性。印度財政部首席經濟顧問克里什那穆提·蘇布拉瑪尼安(Krishnamurthy Subramanian)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二季度印度一直處在封鎖之下,絕大多數經濟活動都被限制了,因此二季度GDP數據符合預期。此前,印度財政部長尼爾馬拉·西塔拉曼(Nirmala Sitharaman)也將印度空前的經濟低迷歸咎於「天災」。

    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嚴重製約印度經濟復甦進程。圖為9月2日印度艾哈邁達巴德的醫護工作人員在檢查站為市外的民眾作病毒檢測。(美聯社)

    「天災」變「人禍」 莫迪政府難辭其咎

    疫情確實是造成印度經濟大幅衰退的罪魁禍首,但是這並不是印度二季度經濟在全球大型經濟體中表現最差的唯一原因。由於莫迪(Narendra Modi)政府在疫情防控、經濟刺激、對外政策等方面的錯誤應,「天災」正在變為「人禍」。

    一方面,莫迪政府沒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印度的疫情防控措施與其說是為了遏制疫情的蔓延,不如說是維護社會穩定。3月,莫迪政府在沒有掌握疫情擴散程度的情況下封鎖城市,勒令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返鄉。這導致疫情在醫療衛生條件較差的印度農村快速蔓延。隨着經濟衰退開始引發社會動盪,莫迪政府在疫情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又逐漸放開封鎖政策,導致疫情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蔓延。

    印度政治經濟學家桑卡爾·艾亞爾(Shankkar Aiyar)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表文章,從失敗的疫情封鎖、醫療投資的匱乏和公共服務的缺失三個層面,分析了印度新冠疫情失控的原因。艾亞爾認為,印度社會在面臨疫情時展現出的「脆弱性」,根源在於印度政府的治理不善和長達70多年對民眾基本需求(水、健康、電力、教育和安全)的忽視。對於印度疫情現狀,他總結稱,新冠疫情暴露出,印度政府連民眾的基本需求都保障不了。

    據印度媒體《印度斯坦時報》報道,自8月下旬以來,印度已經多次打破全球單日新增確診病例的最高紀錄。更令人擔憂的是,醫療衛生條件更差的印度農村正在成為疫情的重災區。數據顯示,印度8月新增病例中一半以上來自「農村為主人口區」(mostly rural)和「完全農村人口區」(entirely rural)。在確診病例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印度經濟復甦的進程很難不受影響。

    另一方面,莫迪政府沒能採取有效的財政手段提振經濟。目前,印度經濟的兩大引擎——企業投資和個人消費已經熄火。

    為穩定經濟,印度政府已於5月出台了20.97萬億盧比(1盧比約合0.014美元)的刺激方案,用於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市場流動性支持、工人和商販救濟資金及基礎設施建設等。但是,在如此嚴重的疫情面前,這筆資金只是杯水車薪。印度政府前首席經濟顧問阿文德·蘇布拉瑪尼安(Arvind Subramanian)認為,政府缺乏有效的宏觀調控手段,導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拉動經濟回暖的「組合拳」效果不佳。

    其實,早在疫情爆發前,印度政府的財政就處於過度擴張的狀態。2019-2020財年印度一般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超過68%時,IMF就曾警吿印度政府,採取可靠的途徑控制債務,將這一比例壓縮至60%一下。然而,為了應對疫情,印度2020-2021財年的財政赤字或將升至GDP的7%。惠譽(Fitch Ratings)預計,本財年印度一般政府債務佔GDP的比例將升至84.5%左右。隨着債務負擔越來越重,缺錢的莫迪政府在經濟衰退中難以發揮更大作為。

    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SIAM)主席拉詹·瓦德拉(Rajan Wadhera)表示,在沒有政府政策刺激的情況下,印度汽車業至少需要3-4年的時間才能達到2018年的汽車銷售水平。(Getty)

    挑釁中國 經濟雪上加霜

    如果說歷史原因導致印度政府在疫情期間「回天乏術」,那麼為了「遏制」中國而放棄中印合作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就屬於莫迪政府咎由自取了。

    中印邊境衝突令莫迪政府有針對地收緊了外商直接投資(FDI)政策。如今,這一舉動引發的後果正在「反噬」印度經濟。據路透社報道,消息人士稱中國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擱置了投資印度公司的計劃,阿里巴巴至少在六個月內不會投入新的資金來擴大在印投資。

    莫迪2014年上台前,印度經濟對外國投資的依賴並不高。四川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文武的研究顯示,印度經濟增長模式更多地表現出「一種以穩定的內資經濟和消費需求拉動為主導的發展模式,而不是依靠投資和FDI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然而,莫迪上台後迅速提出「印度製造」計劃,這就要求印度引入國際資本提高本國生產效率。

    為了吸引外資,莫迪政府採取了許多措施,例如放開國防、電信、電力、證券交易所等領域的部分投資限制。自啟動「印度製造」計劃以來,截至2019年12月,印度的FDI流入額高達3,353.3億美元,是2000年4月以來印度累計FDI的一半以上。

    然而,為了給中國「添堵」,莫迪政府4月17日對外商投資政策作出修訂,要求來自與印度陸地邊境接壤的國家的投資(實體、自然人)均須通過政府路徑(Government Route)實現對印度的投資,並明確無論是針對現存的亦或將來的外商直接投資,任何導致實際控制權落入與印度陸地邊境接壤的國家的所有權轉讓均須政府的審批核準。

    在與印度陸地邊境接壤的眾多國家中,中國是唯一有能力大規模投資印度的國家。印度修訂外商投資政策的目的不言而喻。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自2014年以來,中國對印度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了5倍,截至2019年12月,中國在印度的累計投資規模已經超過80億美元。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顯示,中國企業在印度的現有投資和計劃投資總額超過260億美元。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印度十分需要中國。首先,隨着中國的科技和資本力量快速提升,源於中國的FDI在全球經濟發展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輸出的FDI佔全球FDI的份額已經上升至10%。其次,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伙伴,破壞雙邊經貿關係會嚴重損害印度經濟的發展。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顯示,「從重型機械、各種電信和電力設備到活性藥物成分,印度都依賴中國」。

    印度經濟學家斯瓦米納坦·艾亞爾(Swaminathan Aiyar)認為,中國是當今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印度想要在全球產業鏈中更進一步,只會進口更多中國產品。因此,阻撓中國投資、削弱中印經貿關係等行為對印度經濟的影響更加嚴重。

    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印度本應集中一切力量恢復經濟。然而,莫迪政府為了「遏制」中國資本卻不惜犧牲本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此舉無疑會令深陷衰退泥潭的印度經濟雪上加霜。印度國家銀行首席經濟顧問戈什(Soumya Kanti Ghosh)認為,過去的經濟衰退經驗表明,「實際經濟活動通常需要大約5至10年才能達到以前的峰值水平」。因此,如果莫迪政府繼續執迷不悟地「遏制」中國,印度必將嚥下自己釀出的苦果。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