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中美科技戰利好科技股 天時地利皆有 長期看牛 | 巨子股評

    中美科技戰利好科技股 天時地利皆有 長期看牛 | 巨子股評

    中共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財政部長耶倫6月2日舉行視頻通話,從中美官方通告來看,雙方分歧依舊,此消息顯然也並未得到市場的認可。6月2日A股以及港股市場走低,A股上證指數甚至收於3600點下方。雖然市場氣氛相較前幾日轉弱。但有一個跡象仍然值得中長期關注。

    連日來,恒生科技指數和科創50指數大幅收漲。科技板塊從2021年農曆年後屬於領跌板塊,不少龍頭股市值蒸發頗大,近期似有跡象走出低谷。以科創50指數來説,2020年初,科創50指數設立並於當年7月漲至歷史高點1726.19點。此後,科創50指數步入8個月的調整期。今年3月,該指數一度跌至1212.34點,較最高點累計回撤約30%。如今回到1400點上方。而恒生科技指數方面,近來型科技股引領市場走俏,快手、美團皆出現大漲,阿里巴巴、騰訊等在反壟斷陰影下也出現一定程度上漲。

    在沉寂了大半年之後,科技股最近的熱度持續火熱。

    為什麼説中長期關注?首先,從大市場氛圍來説。內地A股市場和香港市場,從2月開始已經經歷了數月的低谷期,交易平淡,近來兩市交易量規模皆有所回升。4月份,債券通項下以及陸股通項下,買入陡增。短期證券投資基金湧入,尤其是北上資金大量流入A股市場。而由於內地基金有所復甦,南下資金也逐漸恢復中。基本上,在經過數月築底,市場在醖釀向上氣氛。

    其次,觀察科技股多年,事實上最重要的驅動因素無外乎是三個方面:一是產業,二是資金,三是估值。

    先看產業角度。已經出現了重大利好。美國參議院近日以68票對30票的投票結果結束了對《2021年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案》的辯論,距離該立法項目的最終投票更近一步。該法案授權撥款約1900億美元用於加強美國整體技術。其中授權1200億美元用於高科技研究,還有540億美元則會用於加強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美國希望把全球最先進的晶片工廠帶到本國。該法案還尋求通過外交手段、與盟友合作以及美國更多地參與國際組織等措施,對抗北京日益增強的全球影響力。縱然還沒有立法,但相信在對抗中國的角度上,兩黨合作可能性大。

    而再看中國這邊。事實上,國產替代和中國科技的力量發展也已經站到風口迎接挑戰。機緣巧合的是,就在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習近平出席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從5個方面部署了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重點任務。

    習近平從5個方面部署了加快建設科技強國的重點任務:一是要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二是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三是要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四是要構建開放創新生態,參與全球科技治理。五是要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建設全球人才高地。

    觀察中美博弈以來,科技創新已經成為國際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科技創新無論在廣度、深度、速度、精度上都呈現加速度躍升趨勢。而中方也不斷透露一個信號:自立自強。用劉鶴的話説,「科技創新對我國來説,不僅是發展問題,更是生存問題」。

    中美最高層的動作,固然有政治博弈,但回到產業本身來看,兩個體量最大的經濟體在科技創新領域較勁,必然在政策、資金方面都會有傾斜。對於這個版塊來説,是最大利好,這就表示後市有強而有力的驅動力。

    再看估值方面。科技股的估值取決於國債收益率水平。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水平上周最低達到了3.086%,而去年底的時候達到了3.336%的相對高位。正是因為國債收益率持續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權益資產的價格才未出現巨大波動。而若這一指標繼續殺跌,從歷史經驗來看,將更有利於科技股的估值延伸。再則一方面,科技股此前估值非常高,在經歷了一輪估值殺後更有利於資金重新配置。

    最後再看資金面,產業政策傾斜+市場大環境雙向利好,原本科技板塊就更容易吸引資金。只要市場氣氛一旦回暖,科技板塊向來都是香饃饃。

    從中長期來看,科技板塊在政策、市場雙輪推動下空間前景廣闊,仍是投資者值得重點關注的領域。科技牛可能是隻差這一步。

    美團(03690.HK)

    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09988.HK)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00700.HK)

    快手科技(01024.HK)

    延伸閱讀: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