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子 ICON - 財經股票資訊及專家分析
快訊
資訊
    虛擬市場
    專家

    快訊

    資訊

    孫正義悄悄翻身,一單小賺24億美金

    孫正義悄悄翻身,一單小賺24億美金

    投醫療比投Uber賺得還多。

    眾所周知孫正義吹起了共享經濟泡沫,後來他嚐到的是Wework折戟,錯過Airbnb的苦滋味。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研發投入高、回報周期長的醫療行業,他卻獲得了可觀的收穫。是隨着時間推移,他在這條賽道上佈局的價值正在浮現出來。

    願景基金一期共投了86個項目,和醫療大健康相關的佔了10個。從2016年成立截止去年12月底,願景基金一期有5個醫療項目上市,共賺了44.22億美元回報。

    (投中網授權使用)

    這相當於為願景基金一期貢獻了近五分之一的收益。截止去年年底,願景基金一期的總回報為204億美元。

    不止如此,孫正義投醫療的回報比Uber為願景基金一期貢獻的收益更加大。截止去年年底,願景基金一期回報第二高的項目是Uber,收穫37億美元,而醫療項目加起來的回報比這還要多7億美元。

    並且和投Uber這類熱門行業的頭部公司相比,醫療投資的資本效率高得多,他投醫療的所得是用更低的投資成本賺取了更高回報。投資上述5個醫療企業,他投入了12.38億美元,而投Uber卻花了足足76.66億美元。

    因此,孫正義投醫療的成績也不容忽視。他提前抓住了機會,獲得了高回報。最有説服力的是案例,Guardant Health為願景基金帶來的回報數字是24億美元。

    嚐到甜頭後,孫正義加大了在醫療領域的佈局力度。目前願景基金二期已經投了十幾個醫療項目。

    投資Guardant Health 3億美元,2年賺了24億美元

    Guardant Health這家癌症早篩公司為願景基金一期帶來的回報尤其值得關注。24億美元,約149億人民幣,這比其他4個醫療項目加起來帶來的收益還高,這個量級的投資回報在醫療行業也是罕見的。

    「這放在國內大概率能排年度TOP 1」,一醫療投資人評價,「國內大部分醫藥或者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的市值都在30-300億人民幣之間,少數市值上千億。假設最大的投資機構股東持有15%的股份,大多回報在5-50億之間。放在全球的話可能還有其他更高回報的醫療項目,但這肯定也能排前幾。」

    去年國內醫療投資的超級明星案例是啓明投資甘李藥業,而孫正義投GuardantHealth的回報和前者差不多。去年甘李藥業上市,市值一度破千億,啓明創投是其背後最大股東,持股約20%,按最新市值735億元計算,回報約147億元。

    但在這個寫進國內風險投資歷史的案例中,啓明等待了10年,而人們自然會追捧更短期更快速見到大錢的例子。比如DCM林欣禾曾提到,投資58,賽富、DCM、華平都獲得了10億美金回報,但他説這給他上了一課,他認為最聰明的是PE機構華平,等待收穫時間最短。

    同樣是近150億人民幣的回報,孫正義在GuardantHealth這個項目上只等了短短2年。

    從投資過程來看,這又是一個和經典的早期投資形成鮮明對比的例子。

    啓明投資甘李藥業投得早,從2009年甘李藥業A輪開始投資。不可否認,這是極其見功力的。醫療行業投資門檻高,不足夠專業難以做決策。

    而軟銀投資Guardant Health的時機更靠後。Guardant Health成立於2011年成立,2018年開啓3.6億美元E輪融資,在這個時點,孫正義一口氣領投了3.08億美元。同年,Guardant Health 完成了IPO,IPO前軟銀持股33.4%。

    可以説,不論是單筆投資金額,還是持股比例,都非常之高。據動脈網統計,在2018年全球醫療健康投融資事件中,醫療企業E輪平均融資額為1億美元左右。這也意味着,當時投醫療項目的E輪,單筆投資大多都在1億美元以下。

    只能説孫正義的瘋狂的打法也和大部分投資人的策略也截然不同。

    從Guardant Health E輪的投資人來看,投資份額的競爭也很激烈。有硅谷紅杉資本、新加坡財團淡馬錫。甚至紅杉是老股東,2014年開啓B輪融資便參與了,但孫正義用同行眼中「資本的武器」獲得了足夠的話語權。

    在醫療這條相對TMT「下限更高」的賽道上,規模化的打法反倒可以令孫正義安心一些。

    這家公司也得到了不少中國風投的支持,比如光速創投,奧博資本,中科招商等。

    當初Guardant Health被看好是因為它有望改變癌症篩查的方式,它能夠通過驗血進行活檢,這比外科手術篩查癌症便捷得多。

    更重要的是有龐大的市場規模作支撐。雅虎財經曾報道,這家公司的活檢產品之一Guardant360的潛在市場規模達60億美元,其他的活檢產品Lunar-1每年的潛在市場價值將達到150億美元,Lunar-2每年的市場商機或將超過300億美元。

    2018年上市後,GuardantHealth的市值80億美元左右,目前約為127億美元。

    嚐到甜頭後,「保守地」正大力佈局

    願景基金一期投醫療的成績也和大環境息息相關。

    受疫情影響,過去一年,標普500醫療保健板塊指數上漲了近23個百分點。根據中金公司的報告,去年股票ETF獲最大淨流入,其中醫藥生物行業位居前列。

    上述提到的5家醫療企業,去年他們的股價也基本上都翻了2倍。

    在二級市場市場情緒影響下,醫療投資熱潮也方興未艾。

    比如去年,液體活檢領域就出現了併購趨勢。目前市值近600億美元的生物科技公司Illumina去年以80億美元收購了專注癌症早篩測試的Grail。腫瘤早篩企業Exact Sciences以21.5億美元收購了剛剛成立一年的液體活檢初創公司Thrive。

    但孫正義提前抓住了機會,並獲得了高收益。不久後,生物製藥和醫療技術公司Roivant Sciences也將通過SPAC的方式上市。

    而投醫療嚐到甜頭後,孫正義也加大了在這一領域的佈局力度。目前願景基金二期已經投了十幾個醫療項目。

    比如去年2月,血檢公司Karius B輪融資1.65億美元,願景基金二期領投。去年12月,數字醫療科技公司Pear Therapeutics D輪融資8000萬美元,願景基金二期領投。今年4月,智能醫學影像診斷公司EDDA融資1.5億美元,願景基金二期領投。

    但也很明顯,孫正義投醫療的打法也變得更保守一點。雖然遇到好項目還是要領投,但單筆投資金額在下降,目前仍未看到一出手就是3億美元的投資——跟着趨勢走,而不是跑在趨勢前面——孫先生仍然強勢,但並不預備在這條賽道上用規模行使「定價權」了。

    本文由《香港01》提供

    於本流動應用程式(App)或服務內所刊的專欄、股評人、分析師之文章、評論、或分析,相關內容屬該作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立場。